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論述題

1.試述對薩伊定律和凱恩斯定律的評價。(清華大學2009研)

答:(1)薩伊定律是法國古典經濟學家薩伊在1803年出版的《政治經濟學概論》一書中提出的著名論點,即供給自動創造需求。這一命題的含義是:任何產品的生產除了滿足生產者自身的需求外,其余部分總會用來交換其他產品,即形成對其他產品的需求。每個人實際上都是在用自己的產品去購買別人的產品,所以賣者必然也是買者。一種產品的供給增加,實際上也是對其他產品的需求增加;一國供給能力增加1倍,所有商品供給量增加1倍,購買力也同時增加1倍。一個自然而然的結論是:總需求總是且必定是等于總供給,經濟總能實現充分就業的均衡。需要指出的是,薩伊定律并不否認局部的供求失衡,它只是否定全面生產過剩的失衡。

(2)凱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提出了著名的有效需求理論。凱恩斯在三個基本心理規律: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資本邊際效率遞減規律以及流動性偏好規律的基礎上,論證了消費需求不足、投資需求不足從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認為有效需求不足會使生產即供給不能擴大到充分就業的程度,從而導致了非自愿失業的出現。在這里,不再是薩伊的“供給自動創造需求”,而是“需求會創造出自己的供給”,這便是凱恩斯定律,經濟可能經常處于低于充分就業的均衡,以至于充分就業均衡只能被認為是一種特例。

(3)薩伊定律認為供給可以自發地創造需求,而凱恩斯的觀點正好相反,他認為,需求創造供給,有效需求決定國民收入。相應地,兩者的政策主張也不同。薩伊定律以完全競爭市場為前提,認為依靠自然的經濟秩序,所有的問題會得到完善的解決,經濟總能處于充分就業的均衡狀態。而凱恩斯定律則說明,僅僅依靠經濟自身的力量,經濟往往處于低于充分就業的均衡。在政策主張上,薩伊主張放任自流的經濟政策,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而凱恩斯主義則主張政府干預。

2.在2012年召開的中央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邁進”。同時報告指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1)結合你所學的經濟學知識,論述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收入分配格局調整對于我國擴大內需,拉動居民消費的意義。

(2)結合你所學的經濟學知識,論述在我國今后的發展目標中同時考慮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長的原因及意義。

(3)結合你所學的經濟學知識,論述實現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調整和城鄉居民收入翻番的有關政策手段。(南開大學2013研)

答:(1)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收入分配格局調整對于我國擴大內需,拉動居民消費的意義可結合凱恩斯的消費理論進行分析。

根據凱恩斯的消費理論,邊際消費傾向是遞減的。當人們收入增加時,消費也會隨著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卻不斷下降,用來增加儲蓄的比例越來越大。按照該理論,由于中低收入者具有更高的邊際消費傾向,從而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可以促進我國擴大內需,拉動居民消費。

凱恩斯關于消費函數的三大猜測之一是平均消費傾向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減少。這意味著窮人的平均消費傾向比富人高,當富人和窮人的收入都增加一單位時,富人比窮人將更大部分的收入用于儲蓄。按照該理論,由于中低收入者具有更高的平均消費傾向,從而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可以促進我國擴大內需,拉動居民消費。

社會消費函數不是家戶消費函數的簡單加總,國民收入分配情況會影響社會總體的消費情況。人們越是富有,越有能力儲蓄,因此,不同收入階層的邊際消費傾向不同。富有者邊際消費傾向較低,貧窮者邊際消費傾向較高。國民收入分配越不均等,社會消費曲線就越是向下移動。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更加注重公平性,這樣就會使得消費曲線向上移動,有助于擴大國內需求,拉動居民消費。

綜上所述,收入分配格局調整對擴大內需、拉動消費起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2)我國今后的發展目標中同時考慮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長的原因主要有:

GDP不是一個完美的指標,用GDP衡量國民經濟活動存在很多缺陷。GDP指標存在以下幾點缺陷:

a.它不能反映社會成本,例如GDP水平很高的地方如果賭博和黃色交易盛行,社會成本較高,但國民收入核算體系并不能反映出來。

b.它不能反映經濟增長的方式和為此付出的代價,例如不顧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的經濟增長就反映不出來。

c.它不能反映經濟增長的效率、效益和質量,例如高能耗、低效率、粗放式增長方式就反映不出來。

d.它不能反映人們的生活質量,比如不能反映人們在精神上的滿足程度,不能反映閑暇給人們帶來的享受等。

e.不能衡量社會財富分配情況和社會公正程度。

另外,GDP的統計有一定的誤差。GDP許多數據是根據抽樣調查得出來的,其中包含一定的誤差。由于種種原因,人們往往并不反映真實情況,因而統計出來的數字存在一定程度的虛假成分。

從國民收入核算的角度看,可能會存在“GDP快速增長,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卻增長緩慢”的可能性,我國近年的情況正說明了這一點。從我國近幾年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GDP增長雖快,但是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卻落后于GDP的增長。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

a.生產要素報酬意義上的國民收入并不會全部成為個人的收入。例如,利潤收入中要給政府繳納公司所得稅,公司還要留下一部分利潤不分配給個人,個人收入也不能全歸個人支配,因為還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個人收入的增長很有可能跟不上國民收入的增長。

b.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我國經濟快速增長更多的是建立在固定資產投資超常規增長的基礎上,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增長緩慢。在我國,勞動者報酬所占比重大致穩定在50%,所占比重有點低,經濟增長過程中民眾并沒有獲得同等的福利待遇。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我國經濟的長期發展,特別是國內消費支出的擴大等。

我國今后的發展目標中同時考慮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長的意義主要有:

有利于擴大內需,拉動居民消費。

有利于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

更加注重公平,有利于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3)為實現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調整和城鄉居民收入翻番,可采取以下政策手段:

千方百計增加就業,改變就業結構,使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繼續健全并實施再分配政策,進一步促進國民收入分配結構調整。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社會保障統籌層次,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建立基本住房保障制度,降低居民住房利息支出,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完善轉移支付制度,提高轉移支付效率。

注重稅收對收入差距的調節。一是通過稅制變動直接影響收入初次分配結構;二是實現收入再分配,從而調整收入差距;三是利用差別稅率的行為課稅來調整收入差距;四是利用財產稅制來調整財富差距;五是利用流轉稅和企業所得課稅手段增強弱勢群體收入獲取能力。

加大國家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通過這一強有力的國家財政手段合理地調節社會財力的分配,以緩解因地理位置、自然資源分布、歷史原因等而引起的東、中、西部發展不平衡所帶來的收入分配的差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池县| 永吉县| 乐亭县| 读书| 孙吴县| 定南县| 万年县| 漾濞| 内丘县| 安丘市| 那坡县| 宣威市| 阿瓦提县| 右玉县| 庄河市| 长丰县| 连城县| 北碚区| 定结县| 榆林市| 浮梁县| 浦县| 建宁县| 峡江县| 安平县| 盈江县| 六安市| 大宁县| 县级市| 仙桃市| 缙云县| 望谟县| 富锦市| 仁寿县| 壶关县| 浦江县| 乌兰察布市| 惠来县| 彩票| 南安市| 永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