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

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806應用法學(訴訟法部分)考研真題及詳解[視頻講解]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2015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

考試科目:806應用法學

第三部分 訴訟法學

一、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10分)

1.無罪推定原則

2.民事訴訟誠信原則

二、簡答題(每題10分,共20分)

1.簡述刑事訴訟中運用間接證據定案規(guī)則。

2.簡述民事訴訟免證事實。

參考答案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2015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

考試科目:806應用法學

第三部分 訴訟法學

一、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10分)

1.無罪推定原則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無罪推定原則,又稱有利被告人的原則,是指在刑事訴訟中任何被懷疑犯罪或者受到刑事指控的人在未經司法程序最終確認有罪之前,在法律上應推定或假定其無罪,或者說不得被認定為有罪的人。基本含義包括:只有法院才有確定被告人有罪的權力;在法院確定被告人有罪的判決、裁定發(fā)生法律效力之前,不能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當做罪犯看待。在刑事訴訟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對象。無罪推定原則包括疑罪從無、控方舉證和沉默權規(guī)則。

2.民事訴訟誠信原則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誠信原則,即誠實信用原則,是指法院、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在審理民事案件和進行民事訴訟時必須公正、誠實和善意。誠信原則在民事訴訟法中的確立,是個人本位主義的傳統(tǒng)訴訟觀向社會本位主義的現代訴訟觀轉變的需要。面對法的安定性與個別正義之沖突,誠信原則授權法官對當事人不正當的訴訟行為給予否定性評價,以維持當事人之間的利益以及當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平衡,實現實質正義。

二、簡答題(每題10分,共20分)

1.簡述刑事訴訟中運用間接證據定案規(guī)則。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間接證據,又稱情況證據,是指不能獨立地直接證明案件的主要事實的證據。間接證據只能證明案件事實的某種情況,證明和案件主要事實有關聯(lián)的一些事實情節(jié),其必須與案內的其他證據結合起來,構成一個證據體系,才能共同證明案件的主要事實,對案件的主要事實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結論。間接證據和案件的主要事實之間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其只能夠間接地證明案件事實的某種情況。

由于運用間接證據來認定案件事實要比運用直接證據更困難、更復雜,稍有不慎,往往就容易出現偏差和錯誤,所以,為了正確地運用間接證據,必須采取慎重態(tài)度,并且要掌握以下一些規(guī)則:

(1)必須審查每個間接證據本身是否真實可靠。如果間接證據本身不可靠,當然不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這個規(guī)則對于審查各種證據都是普遍適用的。由于間接證據容易收集,所以,在辦案中的間接證據數量較多,關系復雜,真假并存,這就需要對每個間接證據反復查證,以確定其真實性。

(2)必須審查間接證據與案件事實有無客觀的內在聯(lián)系,防止把那些與案件毫無關系的材料當做間接證據加以收集和使用。間接證據與案件事實的客觀聯(lián)系是多種多樣的,最常見的聯(lián)系主要有:是引起犯罪的原因;是決定、制約犯罪的條件;是犯罪造成的后果;是伴隨犯罪而發(fā)生的情況;等等。由于存在著各種復雜的內在聯(lián)系,所以要仔細地分析它們之間是否具有客觀的內在聯(lián)系,有什么樣的聯(lián)系,要防止把表面上的聯(lián)系當做客觀的內在聯(lián)系,而將其作為間接證據使用,延誤訴訟時間,影響查明案件的真實情況。

(3)必須審查各個間接證據之間是否互相銜接,協(xié)調一致,互相印證,形成一個完整的證據鎖鏈。在這個證據鎖鏈中,各個證據必須互相一致,不能互相矛盾,互相脫節(jié)。如果間接證據之間不相符合,互相脫節(jié),互相矛盾,那么應當進一步調查研究,只有查證清楚以后,才能確定其證明效力。

(4)必須審查間接證據有無反證的可能性。所有的間接證據結合起來,對案件只能得出一個正確的結論。這種結論必須具有肯定性和真實性,并且排除了其他一切可能性。如果其中任何一個間接證據被反證推翻了,就要重新審查其他間接證據的證明力,研究整個證據鏈條。如果在同一案件中存在兩種以上的可能性,并且各有一些證據證明,就要重新調查,認真研究,直到排除了錯誤的可能性,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2.簡述民事訴訟免證事實。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民事訴訟免證事實又稱無須證明的事實,是指法律規(guī)定不需要舉證證明的事實。無須證明的事實包括:

(1)訴訟上自認的事實

訴訟上自認的事實,又稱訴訟上的自認、裁判上的自認,或自認,是指在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所主張的案件事實,承認其為真實。對于訴訟上的自認,《證據規(guī)定》第8條分4款作了規(guī)定,包括自認的要件、類型、效力、撤回等內容,均作了具體規(guī)定。

訴訟上自認的構成要件

a.自認的對象是案件事實。自認是指一方當事人對于另一方當事人主張的案件事實加以承認,因而其對象是案件事實。

b.自認必須是與對方當事人所主張的案件事實相一致的陳述。

c.自認應當是在訴訟過程中向法院所作的陳述。

d.自認僅適用于有關財產關系的事實陳述,而不適用于身份關系的事實陳述。

e.自認是一種于己不利的陳述。

訴訟上自認的分類

a.以當事人的自認是否附加有限制為標準,自認可分為完全的自認與附加限制的自認。完全的自認是指一方對另一方所主張的事實全部予以自認;附加限制的自認是指一方承認對方所主張的事實時附加有一定的限制條件。

b.據當事人是否作出明確的意思表示為標準自認可分為明示的自認與默示的自認。明示的自認是指當事人一方對另一方所主張的事實,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明確表示承認。默示的自認又稱擬制的自認或準自認,是指當事人一方對另一方所主張的事實,既未明確表示承認,也未作否認的表示,而法律規(guī)定應視為自認的情況。

c.根據作出自認的主體不同,自認可分為當事人自認與訴訟代理人自認。

訴訟上自認的效力

a.對當事人的效力。訴訟上的自認具有免除對方當事人舉證責任的效力,除有法律規(guī)定的情形外,不得任意地予以撤回。

b.對法院的效力。訴訟上的自認一般應具有拘束法院的效力,法院應當對自認的事實予以認定,并將其作為裁判的基礎。

c.自認效力的限制。訴訟上的自認具有拘束當事人和法院的效力,但這種拘束力并非絕對。一般認為,在下列幾種情形下,不適用自認規(guī)定:

第一,涉及人的身份關系的事項。

第二,法院應依職權調查的事項。

第三,共同訴訟人中一人所作的自認,顯然屬于不利于共同訴訟人整體時,不產生自認的效力。但如事先得到特別授權或者在事后得到追認,則應該承認其效力。

第四,自認的事實,如果與顯著的事實或其他為法院應予司法認知的事實相反,或根本為不可能的事實,或自認的事實依現有的訴訟資料,顯與真實情形不相符的,則應認定其自認無效,因為法院的裁判,不應以明顯虛構的事實為基礎。

自認的撤回

通常情況下,當事人在訴訟中作出自認后,不允許再隨意予以撤回。但作為例外,在當事人具有充分、正當的理由時,則應允許其撤回自認。在經對方當事人同意時,或者有充分證據證明其自認是在受脅迫或者重大誤解情況下作出且與事實不符的,自認者可以撤回自認。

(2)眾所周知的事實

眾所周知的事實在訴訟法理論上屬于司法認知的事實,其效力是免除主張該事實的當事人的舉證責任。但眾所周知的事實作為免證事實并不是絕對的,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時,該事實即不再作為免證事實。

(3)自然規(guī)律及定理

自然規(guī)律及定理作為免證事實,由于自然規(guī)律及定理已經過反復的科學驗證,所以其免于證明的效力具有不可反駁性。

(4)推定的事實

推定的事實,是指根據法律的規(guī)定或者經驗法則,從已知事實中所推斷出的另一事實。作為溝通基礎事實與結論事實之橋梁的推論關系,既可以是法律規(guī)則也可以是經驗規(guī)則。推定可以分為法律上的推定和事實上的推定。

法律上的推定,是指法律明確規(guī)定,應當基于某一已知事實的存在而認定另一事實的存在。

事實上的推定,是指法院根據已知的客觀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推斷出另一事實的存在。

(5)預決的事實

預決的事實,是指已為人民法院發(fā)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或者已為仲裁機構的生效裁決所確認的事實。該當事人應當提供上述生效的法律文書,無正當理由不能提供的,應當就該主張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6)公證證明的事實

公證證明的事實,是指已為有效公證文書所證明的事實。但公證證明的事實無須證明不是絕對的,如對方當事人有相反的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則不能免除當事人的舉證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边| 仪征市| 雷波县| 泰和县| 汕尾市| 仙桃市| 忻城县| 乃东县| 新田县| 大足县| 古丈县| 泰和县| 额尔古纳市| 上思县| 天祝| 兴文县| 华亭县| 乌拉特中旗| 广州市| 若尔盖县| 大城县| 太康县| 平凉市| 塔河县| 兰考县| 水富县| 格尔木市| 武夷山市| 萨嘎县| 延长县| 苗栗市| 双辽市| 南充市| 宜川县| 海安县| 南平市| 毕节市| 凤城市| 义乌市| 吉林市| 阜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