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勇《中國現代文學史》(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13字
- 2020-10-23 16:14:00
0.3 考研真題和典型題詳解
略。
第1章 從晚清到五四: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
1.1 復習筆記
一、晚清啟蒙運動與文學的變更
(一)維新運動
1.背景
(1)政治背景:清朝政府推行的洋務運動,在甲午戰爭慘敗后宣告破產。
(2)思想文化背景:西方現代文化、思想及其價值觀,作為“文明”即現代性的范本,被介紹到中國;輸入新學、開啟民智,成為維新思想界尋求的中國社會救亡圖存的前提。
2.運動主力
以康有為、譚嗣同、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是晚清維新運動的主力。
3.運動主張
不同于洋務運動推崇的“中體西用”論,維新運動倡導學習西方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從政治、經濟、法律到思想學說等方面都向西方學習。
(1)政治:鼓吹政治改革,倡議民權,力主實行君主立憲制。
(2)思想:推行改造國民精神的“新民運動”,倡導開民智、新民德、鼓民力。
(3)經濟:主張振興實業,發展資本主義經濟。
(4)文化:學習和傳播西方科學文化。
4.運動陣地
維新運動開始后,一系列以傳播西學、討論變革、倡導啟蒙為宗旨的思想文化陣地紛紛涌現。
(1)學會:北京和上海的強學會。
(2)報刊
①梁啟超、黃遵憲、汪康年在上海創辦的《時務報》。
②嚴復等在天津出版的《國聞報》及《國聞匯編》。
(3)書局:梁啟超在上海創辦的大同書局。
(4)論著
①嚴復對中國思想界影響最大的兩部譯著《天演論》和《群己權界論》。
②林紓翻譯的首部西方小說《巴黎茶花女遺事》。
(二)文學革新
維新運動作為一次重大的思想啟蒙,倡導新學、批判舊學,極大改變了中國思想文化界的面貌。此后,資產階級新文化開始建立起來,并逐步成為中國近代文化的主流。在維新派倡導的文學革命下,文學開始進行現代轉型。維新派的文學革新,從“詩界革命”、“新文體”到“小說界革命”,形成了一種直面危機、抒寫真情、表現現實、促進改革的風尚。
1.“詩界革命”
(1)代表人物:黃遵憲、譚嗣同、夏曾佑。
(2)指導思想:打破傳統詩歌規范,并嘗試以全新的思想,表現對政治革新、國家現代化的追求。
(3)革命成果
①成果:“新學詩”
②特點:以“新學”(西學)為詩歌闡發的內容,但有時會流于新名詞的堆砌。如“綱倫慘以喀私德(Caset),法會盛于巴力門(Par1iament)”(譚嗣同《聽金陵說法》)。
③代表:黃遵憲的五言古詩。
a.藝術特色:黃遵憲的五言古詩,境界宏闊、語言通俗流暢、情感自然,流傳頗廣,是詩界革命中詩歌藝術性最強、成果最大的。
b.代表作品:新詩集《人境廬詩草》,包括《雜感》、《番客篇》等著名詩篇。這些作品記錄了黃遵憲宦游海外的經歷與體驗,充滿對民族文化的反思和對民族命運的憂慮。
c.人物評價:梁啟超稱黃遵憲為“能熔鑄新理想以入于舊風格者”,稱“公度之詩獨辟境界,卓然自立于20世紀詩界中”(梁啟超《飲冰室詩話》),充分肯定了黃遵憲在詩界革命中的獨特貢獻。
2.“文體革命”
散文革新的代表是梁啟超多產而激情澎湃的“新文體”。
①藝術特色:梁啟超自陳其散文創作“務為平易暢達,時雜以俚語韻語及外國語法,縱筆所至不檢束,筆鋒常帶感情”。其文章感情奔放、氣勢汪洋,極富審美感性之力。他一系列有關中國國民性的文章,語言犀利,感情真摯,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②社會影響:梁啟超的文章在20世紀初風靡全國,深受青年喜愛。魯迅、胡適等五四那一代作家無不受梁啟超影響。梁啟超本人被公認為“20世紀中國輿論界之驕子”。
3.“小說界革命”
清末文學革新運動中,聲勢最大、影響最廣、成就最突出的,是新小說運動。新小說運動使小說的地位發生了戲劇性轉變,由傳統的“小道”擢升為“上乘”。
(1)原因
①內因:晚清啟蒙論者認識到小說這一世俗文體在民間思想與文化傳播上的巨大作用,將其視為政治啟蒙、道德教化乃至學校教育的最佳工具,因而極力推崇小說。
②外因:19世紀歐洲小說的鼎盛及小說在社會的崇高地位,很大程度上轉變了晚清知識分子的小說觀念。
(2)表現
①1897年,嚴復與夏曾佑在天津創辦《國聞報》,并在創刊號上發表《本館附印說部緣起》,倡導新小說。
②1902年,梁啟超創辦中國第一份小說雜志《新小說》,并在創刊號上發表《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文章第一句就是:“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直接將小說置于社會意識形態諸種形式的主導地位。
二、報刊與新小說的繁榮
晚清新小說的繁榮與報紙雜志尤其是小說雜志的興起,關系重大。隨著專門的小說雜志的出現和增多,新小說的理論倡導與創作、翻譯,在1906年之后呈現出強盛的勢頭。
(一)《新小說》
1.創刊:1902年,《新小說》作為中國第一份小說雜志在日本橫濱創刊,梁啟超任實際的主編。
2.內容:《新小說》的主要內容是小說創作。雜志為小說創作(包括譯作)開設了若干欄目,如“歷史小說”“政治小說”“科學小說”“冒險小說”“哲理小說”“偵探小說”等。
3.影響:提供了嶄新的世界知識、生活空間和文學概念,對中國人產生了強烈的刺激。
(二)《新民叢報》
1.工作
(1)宣傳《新小說》
《新民叢報》與《新小說》形成緊密呼應之勢,經常宣傳《新小說》。它在所刊登的《中國唯一之文學報<新小說>》中首次提出了“歷史小說”等新小說概念。并且還對新小說進行分類,如政治小說、哲理小說、科學小說、軍事小說、冒險小說、偵探小說、寫情小說、札記體小說等。
(2)開拓小說陣地
《新民叢報》極力鼓吹小說地位、探討小說原理、翻譯介紹西方文學等。如連載梁啟超的《飲冰室詩話》及其譯著《十五小豪杰》。
2.影響
(1)提高了《新小說》的影響力。其對新小說的分類,極大刺激了晚清新小說家的想象力,也成為了晚清新小說雜志常設的欄目。
(2)刊登的文章,尤其是詩話譯著,對詩歌觀念、白話文學以及翻譯文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如魯迅、周作人嘗試用文言翻譯小說就是受其影響。
(三)《繡像小說》
1.創刊
《繡像小說》繼《新小說》之后于1903年5月創刊于上海,與《新小說》一樣,認同小說的啟蒙意義。
2.內容
《繡像小說》以刊登小說創作為主。晚清許多著名長篇小說均出自這份期刊,如社會寫實小說《文明小史》、《活地獄》(李伯元)、《老殘游記》(洪都百煉生);科學小說《月球殖民地小說》(荒江釣叟);教育小說《學究新談》(吳蒙)及翻譯小說英國司威夫脫的《汗漫錄》(今譯《格列佛游記》)等。
3.影響
《繡像小說》包含精美插圖,內容中西合璧,啟人心智,間接表現著晚清求新思變的社會氛圍,為新小說增色不少。
(四)《月月小說》
1.創刊
《月月小說》1906年11月創刊于上海,由吳趼人任主撰,以啟蒙主義為文學立場。
2.特色
(1)把小說作為正統儒家的道德教化手段,認為創作小說“務使導之以入于道德范圍之內”。
(2)強調寓教于樂,認為讀者能夠在尋覓趣味的過程中獲得新知識。
(3)欄目豐富多樣,含有諸如“冒險小說”“偵探小說”“滑稽小說”等許多富有傳奇色彩的種類?!对略滦≌f》還專門開設了“短篇小說”欄目,是較早大量刊登短篇小說的雜志之一。其中短篇小說《查功課》,截取愛國學生的生活片斷予以表現,通篇以人物對話構成,敘事者隱去,顯示了中國小說由傳統向現代演進的一個跡象。
(五)《小說林》
1.創刊
《小說林》創刊于1907年2月,由曾樸做總理,黃摩西、徐念慈任主編,主要作者有曾樸、徐念慈、陳鴻璧、張瑛、包天笑等,共12期。
2.特色
《小說林》最大的特別之處在于文學自覺的態度,它拋棄了“載道”“覺世”“喚醒”等觀念,用“美”“審美”“理性”“理想”等西方現代美學概念闡述文學與小說的本質。將小說由思想教化利器的位置,回復到文藝的“美”的位置上。
3.作品
《小說林》發表了大量特色鮮明的作品,如曾樸的《孽?;ā?,陳鴻璧翻譯的科學小說《電冠》、歷史小說《蘇格蘭獨立記》,張瑛澤的偵探小說《黑蛇奇談》,包天笑著的《碧血幕》。在借鑒西方文學方面,曾樸的長篇小說《孽海花》最為出色。
4.影響
《小說林》真正在審美意識上接受了西方思想,且有意識地應用西方純藝術論并在刊物宗旨和品格上具有統一的現代性,在晚清文學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響。
三、晚清白話文運動的興起
(一)興起背景
維新變革的勢頭,使晚清開明知識分子認識到古文對新思想傳播的巨大妨礙。因此,晚清思想啟蒙運動中,白話文運動開始萌芽。
(二)活動概況
1.先驅
(1)章氏兄弟
1897年11月,章伯和、章仲和兄弟在上海主辦《演義白話報》。
(2)裘廷梁
①1898年5月,裘廷梁及其侄女裘毓芬創辦《無錫白話報》(五期以后改名為《中國官音白話報》)并任主編。
②1898年8月,裘廷梁在《無錫白話報》上發表《論白話為維新之本》,首次明確提出驚世駭俗的“崇白話而廢文言”。他認為,文言之害在于言文分離,這是造成愚民的根源。
裘氏將“興白話而廢文言”提到民族、國家興亡的地位上,這是五四白話文運動的先聲。
(3)陳榮袞
陳榮袞在《知新報》上發表了白話文運動中的一篇重要文獻——《論報章宜改用淺說》,倡導白話報刊。他把改用淺說和維新變法聯系起來,認為改革文言是開啟民智的必由之路。
2.白話報刊
(1)背景
裘廷梁和陳榮袞的文章極大地推動了晚清的白話文運動,白話報刊自此開始出現。
(2)刊物
①《京話報》
a.創刊:1901年8月15日,北京創立白話報《京話報》。
b.宗旨:“幫閑”,即溝通上下,消除內亂隱患。這一點與《無錫白話報》差異顯著,體現了晚清時期南北政治文化開放與保守的鮮明對比。
②《中國白話報》
a.創刊:《中國白話報》1903年12月創刊于上海。
b.宗旨:增長國民學問見識,號召國人奮起自強。如革命派發起的拒俄運動就在《中國白話報》上得到了鮮明的體現。
③《安徽俗話報》
a.創刊:1904年4月25日創刊于安徽蕪湖,由五四新文學先驅陳獨秀擔任主編。
b.宗旨:《安徽俗話報》以底層百姓為對象,宗旨是呼吁愛國救亡,揭露和批判舊倫理道德的罪惡,抨擊中國“惡俗”,主張普及教育,發展近代工礦業,練兵習武等。
c.內容:一方面發表白話文學作品,一方面倡導文學改革。如陳獨秀發表的《論戲曲》,就論述了他對改革中國戲曲的意見,具有初期的文學革命的色彩。
④其他
大批的白話報在晚清白話文運動發展到高潮的時期得以刊行。
a.刊物
1901年:《杭州白話報》《蘇州白話報》等。
1903年:《寧波白話報》《中國白話報》《新白話報》等。
1904年:《吳郡白話報》《安徽俗話報》《湖州白話報》《福建白話報》《江蘇白話報》等。
b.宗旨:均以“開啟民智”為目的,有的鼓吹改良、宣傳革命,有的政治態度保守或不甚明顯。
3.漢字拼音化
(1)表現
①《官話字母》:由王照提出的第一套漢字拼音方案,共60個字母,專拼白話。
②《簡字全譜》:由勞乃宣在《官話字母》的基礎上添置江寧(南京)、蘇州和閩廣音譜創制而成。
③《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根據趙元任、錢玄同、劉半農等的《國語羅馬字》方案而形成的現代漢語拼音方案。
(2)地位
倡導漢字拼音化,是中國現代語言文學變革進程中的重要環節。
四、《新青年》與五四文學革命
(一)《新青年》
1.創刊
《新青年》原名《青年雜志》,1915年9月15日創刊于上海,由陳獨秀主辦。1916年9月1日自第2卷起,《青年雜志》改名為《新青年》。主要編輯和作者有任教于北京大學的胡適、錢玄同、沈尹默、李大釗、周作人、魯迅、高一涵等人。
2.影響
《新青年》使一度沉寂的思想領域再現生機,推動了五四文學革命的發生與蓬勃發展。
(二)五四文學革命
1.開端:白話文學的提倡
(1)代表人物:胡適
①重要著述
a.《文學改良芻議》:認為言文合一是新文學的方向,白話文學是拯救中國文學的“活文學”。
b.《歷史的文學觀念論》:運用歷史進化觀,進一步闡釋白話文學的合理性。
c.《建設的文學革命論》:運用進化論再次明確提出廢除文言、改用白話的主張。
d.《文學進化觀念與戲劇改良》、《國語的進化》:繼續反對文言,提倡白話。
②影響
胡適等五四新文化人積極倡導白話文學,使得語言的現代化變革,與文學的現代性追求處于同一的地位,即“文學的國語”與“國語的文學”。
(2)倡導白話:現代白話
①內涵:“歐化的白話”或“理想的白話”
傅斯年在《新潮》上發表的《怎樣做白話文》,對現代白話作了明確的闡釋。傅斯年指出,現代文學所倡導的白話文是一種不同于古典白話或傳統口語的、更加注重“質素”的現代白話, 是從口語中提煉的、吸收西方語法、句法、章法的“歐化的白話”,即“精粹的國語”。
②要求
傅斯年將理想白話的要求歸納為三點。
a.邏輯的白話文。即具備“邏輯”條理和次序、能表現科學思想的白話文。
b.哲學的白話文。即層次極復、結構極密、能容納最深最精思想的白話文。
c.美術的白話文。即用匠心做成的善于入人情感的白話文。
③影響:傅斯年關于現代白話的觀點,代表了五四新文學最普遍的共識。五四白話文學,正是從歐化的白話文起步,從西方化的文學表達開始,進而追求西方的文學形式。
2.發展:《新潮》的創刊
(1)創刊:《新潮》于1919年1月創刊,由北京大學一群受到《新青年》啟蒙而推崇新文化的學生創辦,主編者有傅斯年、羅家倫、毛子水等,是繼《新青年》之后的又一份新文化雜志。
(2)影響:《新潮》的出現,使新文學運動蓬勃開展。
五、外國文藝思潮的引進
(一)背景
五四文學革命,在倡導白話文學的同時,大力介紹西方文學思潮。與晚清相比,五四新文學對外國文學的介紹,具有更自覺的“思潮”意識以及更系統的介紹和翻譯。
(二)表現
1.文學史觀
(1)《現代歐洲文藝史譚》
1915年,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表《現代歐洲文藝史譚》。文章從進化論的角度,把歐洲文藝復興以來文學變遷的歷程概括為古典主義—理想主義—寫實主義—自然主義的演變模式。在這種演化中,新形式被視為對舊形式的一種否定和改進。并且得出中國文學正處于古典主義理想主義時代,今后應當趨向寫實主義。
(2)《文學上的表象主義是什么》與《新文學研究者的責任與努力》
謝六逸的《文學上的表象主義是什么》和茅盾的《新文學研究者的責任與努力》等作品,與陳獨秀相似,也認為歐洲文學的發展進程,是“古典主義一浪漫主義—寫實主義一新浪漫(表象)主義”的過程,強調歐洲文學史的“進化”本質。五四以后的新文學就在這西方文學的進化歷程中確定位置、選擇目標,如茅盾諸人選擇寫實主義,而創造社則選擇了浪漫主義。
2.文學觀
(1)內容
五四新文學以西方文學為借鑒和模仿的對象,對中國傳統文學進行了整體的否定。新文學拋棄了傳統的“文以載道”的觀念,特別從西方文藝觀中尋找理論資源,強調文學的獨立性。
(2)代表
1917年,劉半農在《新青年》上發表《我之文學改良觀》,文章對文字與文學進行了區分,提出了“文學為美術之一”的觀點。
3.文學創作
新文學倡導者強調以西方文學為典范,通過學習模仿來進行創作。
(1)胡適:在《建設的文學革命論》中,提倡翻譯西方文學名著以作模范。
(2)周作人:通過比較中日小說,強調模仿的重要性,主張翻譯和研究外國著作。
4.小說觀
(1)短篇小說理念
①引入
1918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了重要的小說理論文章《論短篇小說》,將一種全新的現代短篇小說的理念輸入中國。
②內涵
胡適結合西方短篇小說的特征和概念,指出新文學的短篇小說應當用“最經濟的文學手段”表現“事實中最精彩的一段或一方面”,強調短篇小說“橫切面”的寫法。
③代表
五四小說在創作上運用西方現代短篇小說技巧最成功的是魯迅和郁達夫。魯迅在運用“心理時間”展開敘述方面,更勝郁達夫一籌,充分顯示出他對現代小說藝術的嫻熟運用與天才表現。
(2)小說理論和范式
①傳統小說模式:以故事為中心、以情節為敘述結構,過度注重情節,忽視心靈表現。
②現代小說模式:解構情節,以心靈表現為中心,追求詩化敘事。
- 2020年英語專業考研基礎英語閱讀理解高分特訓100篇
- 2020年杭州師范大學政治與社會學院公共政策學考研全套資料
- 朱永濤《英美文化基礎教程》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王炳照《簡明中國教育史》(第4版)課后習題詳解
- 考研高等數學精選習題集
- 陳振明《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經典教材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歐陽光中《數學分析》(上冊)配套題庫【名??佳姓骖}+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管致中《信號與線性系統》(第5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下冊)
- 李良榮《西方新聞事業概論》(第3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435保險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張尚學《貨幣銀行學》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任保平《微觀經濟學》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張千帆《憲法》(北大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9年考研歷屆數學真題題型解析(數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