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勇《中國現代文學史》(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4163字
- 2020-10-23 16:14:01
2.3 考研真題和典型題詳解
一、填空題
1.學衡派因創辦________雜志而得名。[南開大學2010年研]
【答案】《學衡》
【解析】1922年1月《學衡》雜志創刊,標志著學衡派的誕生。代表人物為當時國立東南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的教授梅光迪、吳宓、胡先骕。
2.五四時期影響最大的兩個文學社團是________和創造社。[中國人民大學2010年研]
【答案】文學研究會
【解析】文學研究會是新文學運動中成立最早、影響和貢獻最大的文學社團之一。它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中山公園成立,由周作人、鄭振鐸、沈雁冰、郭紹虞、朱希祖、瞿世瑛、蔣百里、孫伏園、耿濟之、王統照、葉紹鈞、許地山等12人發起,會員先后有170多人。其宗旨是“研究介紹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造新文學”。
3.創造社的刊物有________。[四川大學2013年研]
【答案】《創造》季刊、《創造周報》《創造日》《創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種刊物
【解析】創造社成立于1921年6月,是由在日本留學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穆木天等發起成立的。先后出版過《創造》季刊、《創造周報》《創造日》《洪水》《創造月刊》《文化批判》等,并編有創造社叢書。
4.魯迅散文詩《秋夜》最先發表在________。[中國人民大學2013年研]
【答案】《語絲》
【解析】《秋夜》是魯迅散文詩集《野草》的第一篇,發表于1924年12月1日的《語絲》雜志。《語絲》是現代文學史上第一個以散文為主的文學刊物,刊載的簡短犀利的思想雜感、社會批評隨筆、小品散文等,承續了“五四”“隨想錄”的思想精髓,更為灑脫——“任意而談,無所顧忌,要催促新的產生,對于有害于新的舊物,要竭力加以排擊”。形成了“語絲文體”——排舊促新、放縱而談、說古論今、不拘一格。
5.美文是________提出的。[中國人民大學2010年研]
【答案】周作人
【解析】周作人最早從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于1921年發表《美文》,提倡“記述的”、“藝術的”敘事抒情散文,“給新文學開辟出一塊新土地”。王統照、傅斯年、胡適等曾撰文起而應和,冰心、朱自清、郁達夫、俞平伯、徐志摩和周作人自己等一大批作家富有成效的拓荒,徹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話的迷信。美文作為一種獨立文體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學史上確立。
二、選擇題
下面作家中的( )不是“創造社”的成員。[北京大學2012年研]
A.陶晶孫 B.穆木天 C.徐祖正 D.耿濟之
【答案】D
【解析】創造社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初期成立的文學社團,是中國現代文學團體之一。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學日本歸來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在日本東京成立,耿濟之為文學研究會的發起人之一。
三、名詞解釋
1.新潮[北京師范大學2013年研;中國傳媒大學2011年研]
相關試題:新潮社[北京大學2012年研]
答:新潮有兩層含義,一是指新潮社,二是指新潮社創辦的刊物《新潮》。
(1)新潮社
新潮社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社團之一。在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1918年末,北京大學學生成立了新潮社,以其創辦的刊物《新潮》為陣地,提倡民主與科學,旨在為中國新文明的建設打下基礎。新潮社代表人物有傅斯年、羅家倫、楊振聲和俞平伯等人。新潮社一開始就旗幟鮮明地站在新文化運動的立場上,與陳獨秀等師長們的《新青年》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互成掎角之勢,與舊勢力、舊傳統、舊思想展開了激烈的斗爭。
(2)《新潮》
《新潮》是北京大學新潮社主辦的綜合性月刊。1919年1月創刊于北京,先后由傅斯年、羅家倫主編。1922年3月出至第三卷第二號停刊,共十二期。撰稿人有傅斯年、羅家倫、俞平伯、康白情、汪敬熙、楊振聲、葉紹鈞、歐陽予倩等。《新潮》英文名為“The Renaissance”,意即“文藝復興”,其宗旨為“介紹西洋近代思潮,批評中國現代學術上、社會上各問題”,提倡民主與科學、個性解放和男女平等觀,抨擊封建禮教。
2.文學研究會[四川大學2013年研;南開大學2012年研]
答:文學研究會是現代文學史上的一個文學團體。1921成立于北京,發起人有周作人、鄭振鐸、王統照、沈雁冰、葉紹鈞等。不久,活動中心移到上海,以革新后的《小說月報》為代用機關刊物。文學研究會提倡“為人生的藝術”的現實主義主張,要求文藝表現或討論社會人生問題,關心人民的疾苦。會員遵循這一創作原則,寫出一批“問題小說”和鄉土文學作品,深刻反映了社會現實,表達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斗爭要求。除創作外,還在新文學理論探討、外國文學譯介諸方面取得較大成績,有力地推動了新文學運動的發展。
3.創造社[四川大學2011年研;中國傳媒大學2010年研]
答:創造社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初期成立的中國現代文學社團之一。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學日本歸來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在日本東京成立。前期的創造社反對封建文化、復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張自我表現和個性解放,強調文學應該忠實于自己“內心的要求”,其文藝思想的核心命題,表現出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的傾向。后期創造社與太陽社一起大力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
4.語絲派[中國傳媒大學2010年研]
答:語絲派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非常重要的文學流派之一。以魯迅、周作人、林語堂等為代表的語絲派作家,以散文創作為特色,在中國思想文化革命、新文學創造上作出了重要建樹。語絲社作家的散文創作形成了獨具風格的“語絲文體”,這種文體在思想內容上任意而談,斥舊促新,在藝術上以文藝性短論和隨筆為主要形式,潑辣幽默,諷刺強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語言和諷刺的意味”,其特色是“任意而談,無所顧忌”。以魯迅為代表的尖銳潑辣的雜文和以周作人、林語堂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該社散文創作兩大類別,對散文發展有重要影響。
5.語絲體[北京大學2012年研;南開大學2011年研]
答:語絲體是現代文學初期的一種散文文體,因語絲社成員創作的具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語絲體主要包括雜感、短評、小品等文學樣式,在思想內容上任意而談,斥舊促新,在藝術上以文藝性短論和隨筆為主要形式,潑辣幽默,諷刺強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語言和諷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談,無所顧忌,要催促新事物的產生,對于有害于新的舊物,則極力加以排擊。代表作家有魯迅、周作人、孫伏園、林語堂等。
6.淺草——沉鐘社[南京大學2014年研;南開大學2011年研]
答:淺草——沉鐘社是活躍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一個重要的文學社團。淺草社成立于1922年,主要成員有林如稷、陳煒謨、陳翔鶴、馮至等。其骨干成員又于1929年秋組成沉鐘社。成員們以自我為立足點,強調人的尊嚴、自主性、隱私和自我發展,并且從維護自我的個性出發,積極鼓吹敢愛敢恨的真性情和敢于堅持的意志力,表現出了堅持個性主義思想的徹底性。創作方面則有馮至的詩歌,林如稷、陳煒謨、陳翔鶴的小說,多抒寫知識青年苦悶的生活和憂郁的情感,富于感傷色彩。
7.學衡派[南開大學2013年研;北京大學2011、2010年研]
答:學衡派是反對新文學運動的封建復古流派,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創辦的《學衡》月刊,主要成員有東南大學的梅光迪、胡先骕、吳宓等。他們既是歐美留學生,又是大學教授,以《學衡》為陣地,思想傾向穩健保守。學衡派以“昌明國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評之職事”為宗旨,打著“學貫中西”旗號,提倡尊孔讀經、復古倒退,反對文言合一,攻擊新文化運動、文學革命和開始在中國傳播的馬列主義。學衡派曾與魯迅和胡適為首的《新青年》展開激烈論戰。1933年,《學衡》停刊,學衡派隨即消失。
8.新月社[中國傳媒大學2012、2011年研;首都師范大學2010年研]
答:新月社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影響較大的一個文學社團,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來最大的以探索新詩理論與新詩創作為主的文學社團。該社在1927年春遷往上海,1933年結束,主要成員有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前期他們把《晨報副刊》作為陣地,后期創辦《新月》月刊,《詩刊》周刊。新月社是一個涉及政治、思想、學術、文藝各領域的派別,在思想上和組織上都表現了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的特點。
9.鴛蝴派[吉林大學2013年研]
相關試題:鴛鴦蝴蝶派[中國傳媒大學2014年研]
答:鴛蝴派是鴛鴦蝴蝶派的簡稱。鴛鴦蝴蝶派是盛行于清末民國初的文學流派,以小說創作為主,20世紀三十年代趨于衰微。該派無嚴密的組織,只是一批趣味相近的文人自覺或不自覺的投合,有部分南社社員。作家作品多,活動時間長,影響范圍廣。早期代表作如《玉梨魂》《孽冤鏡》《蘭娘哀史》等,多為文言哀情小說。“五四”以后則多用白話創作。晚期作品如《啼笑因緣》等,也吸取了新文學刻畫人物性格的手法。該派作品題材,不限于愛情,還有社會、武俠、偵探、講史、諷刺、譴責、公案等。
四、論述題
1.論五四時期文學社團的興起。[北京大學2010年研]
答:參見本章復習筆記。
2.評述以梁實秋、朱自清、沈從文等為代表的自由主義作家的文藝觀。[四川大學2011年研]
答:(1)梁實秋反對以進化論的觀點看待文學
梁實秋主張把古今文學放到一個平面上考察評判,他認為文學無論古今中外都有兩個主要類別或傾向,一是古典,一是浪漫。他說的“古典”,是指健康的、均衡的,受理性節制;“浪漫”即病態的、偏激的,逾越常規的。
在這個標準下,梁實秋認為“五四”文學是“非常態”的:
①他認為“五四”新文學極端承受外國文學影響,追求外來的新穎奇異,造成無標準的混亂,雖一時熱鬧,卻沒有根基;
②他指責“五四”文學過于推崇感情,到處彌漫抒情主義,他甚至用“號啕”一詞來描寫新文學中情感流溢的狀況。
(2)朱自清的從“為人生”到“為人民”的文學創作觀
“五四”時期,朱自清作為文學研究會的主將之一,受到“為人生”文學思想的影響。他認定把文學當消遣和游戲的時代已經過去。30年代,《論語》《人間世》等刊物提倡幽默小品,他極力反對,時時不忘“文藝有社會的使命”。到了抗戰時期,他的文藝思想發生了深刻變化:一是認定文學是張揚“個性”、表現“自我”的;二是從鼓吹“民眾文學”轉到提倡“大眾化”文學上去。
(3)沈從文把文學看成是對“人”的解釋
沈從文通過對各種“人生形態”的表現來擴大自我,對抗和逃避他所不愿合作的現實。“鄉下人”的自卑情結使他對現代城市文明有本能的反感,他期望以文學的幻想與創作給精神的荒原帶來某些春天的活氣。比起同時代多數作家,沈從文是更耽于幻想,也趨于古典。
總之,梁實秋、朱自清、沈從文雖同為自由主義作家的代表,卻擁有各自的文藝觀并在其文藝觀的指導下努力進行創作實踐。梁實秋的《雅舍小品》,朱自清的《背影》,沈從文的《邊城》都充分體現了他們的文藝觀。
- 湖南大學等四校合編《土木工程材料》(第2版)配套題庫【課后習題+章節題庫(含考研真題)+模擬試題】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434國際商務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傅獻彩《物理化學》(第5版)(下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434國際商務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華中師范大學等六校合編《分析化學》(第4版)(下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數學分析》(第4版)(上冊)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藍鴻文《新聞采訪學》(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621綜合英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曾憲義《中國法制史》(第2版)【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18小時高清視頻】
- 2020年金融碩士(MF)《431金融學綜合》[專業碩士]考試過關必做習題集(含歷年真題)[視頻講解]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712行政管理基礎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講解
- 索爾所《認知心理學》(第7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2014年會計碩士聯考高分突破·財務會計分冊
- 安徽大學經濟學院432統計學[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湯國安《地理信息系統》(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