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勇《中國現代文學史》(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2754字
- 2020-10-23 16:14:01
2.2 課后習題詳解
1.胡適在《談新詩》中提出:“若想有一種新內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縛精神的枷鎖鐐銬。”從而在詩歌形式的變革方面提出“詩體大解放”的口號,結合時代背景思考這一口號提出對白話新詩發展的重要意義。
答:“詩體大解放”是胡適在《嘗試集》的自序中提出的理論主張,認為若要做真正的白話詩,若要充分采用白話的字,白話的文法和白話的自然音節,非做長短不一的白話詩不可。詩體大解放就是把從前一切束縛自由的枷鎖鐐銬全部打破,有什么說什么,該怎么說就怎么說,這樣方才可有真正的白話詩,才能表現白話的文學可能性。
在晚清的文學改良運動中,梁啟超、譚嗣同、夏曾佑等人就提出了詩歌革命的主張。在變革詩歌上,梁啟超、黃遵憲等人主張在舊體詩的格局內融入新理想,即新的思想境界。在形式上仍然強調“舊風格”。然而舊的詩歌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新思想、新境界的表現,造成了詩歌內容與形式的不統一,使得詩歌革新仍然局限在舊文學的框架之內。
五四時期胡適等倡導的白話詩運動是對維新派所主張的詩歌變革的繼續和發展。胡適“詩體大解放”這一主張的核心,旨在打破中國傳統詩歌“五七言句法”的約束,提倡所謂白話文的自然文法,徹底放棄詩歌的形式要求。這種要求符合當時五四破舊立新的語境,徹底打破了中國古典詩歌的形式規范,創立自由體的白話詩。至此,白話詩終于擺脫傳統的古樂府、擊壤式、詞曲式等古詩詞體式束縛的蟬蛻階段,在體式上與中國古典詩歌實現全面的斷裂,進入自由創造的天地,成為20世紀中國漢語詩歌的主流樣式。總之,胡適提出的“詩體大解放”這一主張,為五四時期的新詩運動提供了理論指導,在這一理論的倡導下,新詩實踐取得了累累碩果。
2.現代小品文既取法于英法隨筆的表現技巧,又融入了明清散文的抒情成分,結合現代小品文的藝術特色思考其對這兩種文化資源的借鑒和發展。
答:“小品文”是指受英、法隨筆影響的夾敘夾議式的散文,閑適的筆調是其主要的文體特點。現代小品文適應了“五四”以來個性解放的需要,在西方隨筆的影響下,融入中國晚明小品文、六朝散文等傳統文學的質素,生成了自己新的體式。
(1)現代小品文是對明清散文的繼承和發展。晚明時期的“小品”是一個外延甚廣的文類概念,與“載道”的古文相對,其特點表現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篇幅較短,意味雋永。晚明小品主要對論語派小品提供了豐富的藝術借鑒。如林語堂就在學習“三袁”的基礎上,提出“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明清之際的名士派文章多閑適的題材,論語派作家也更多地將關注的目光從社會現實中的重大問題轉向日常生活,追求生活的閑適與情趣是以林語堂為代表的論語派創作小品文的主要題材。而周作人一派則不喜晚明文章過于清新流麗的風格,主要學習六朝散文。總體而言,現代小品文對明清散文中的抒情成分有較大程度的借鑒和發展。
(2)外國文學尤其是英法隨筆對中國現代小品文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西方隨筆成熟于十九世紀,主要是抒發禮贊人情、謳歌自然的情致,筆法纖柔雋逸、細膩婉約,融合了浪漫主義的自然清新與古典主義的雅致韻味,在這方面蘭姆與歐文是主要代表。中國現代散文主要模仿學習西方隨筆中的自我意識、靈活的題材、平等的話語方式、個性化的文字表達以及醍醐灌頂、增智益知又賞心悅目、娛情怡性的審美效果。進而形成了它夾敘夾議的敘述方式,以及描寫與抒情相融合、不拘一格隨意而談、知識與趣味雙重統制的文體風格。
3.魯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說來》中說:“說道‘為什么’做小說罷,我仍抱著十多年前的‘啟蒙主義’,以為必須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結合這段話思考現代小說在創作之初即承載的改造社會的重負。
答:魯迅在談到小說創作目的時表示,小說不應當被稱為“閑書”,也不應當僅僅“為藝術而藝術”。并進而指明,其創作題材“多來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這反映了五四時期的新小說家自覺地賦予了現代小說以改造社會的責任。五四文學革命先驅大力提倡和探索現代小說,他們在外國文學的參照下,明確了小說在文學家族中的重要地位,把小說創作當作一種有益于人生的事業,批判了舊小說的消遣、游戲的玩世傾向和“謗書”傾向。他們根據時代的需要,引導著五四小說向社會的、人生的方向發展。
五四時期涌現的現代小說中,“問題小說”是承擔改造社會重責的典型代表。問題小說就是以揭發社會問題為旨歸的小說,它的題材和主題十分廣泛,觸及到了當時的許多重大社會問題。有的關注下層勞動人民不幸的生活狀況,如汪敬熙的《雪夜》;有的提出戀愛婚姻問題,如羅家倫的《是愛情還是苦痛?》;有的探討了人生的意義,如冰心的《超人》等。這些現代小說作品都是對“為人生”的藝術號召的響應。
五四新小說在誕生之初就承擔起改造社會之重任是有其時代背景的。一方面,思想啟蒙運動的發展喚醒了一代青年知識分子,他們接受了西方的人道主義和民主主義思想,發現了中國落后的社會現實中的種種問題,于是產生了改革社會的理想和熱情,這種覺悟與志向投注于文學創作中,使得現代小說成為他們揭露問題,改造生活的工具。另一方面,以胡適為代表的革命先驅進行了大力的理論倡導,明確要求文學作品要著重描寫社會人生諸類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引導了小說創作的發展方向。
4.五四文學革命時期,新文學運動的先驅者們曾把話劇與中國傳統戲曲置于二元對立之中,對傳統舊戲展開了激烈的批判。思考新文學家是從什么角度展開這種批判的?
答:五四文學革命時期,以《新青年》派為代表的新文學運動先驅,以世界的眼光和現代意識來審視中國戲曲,對中國舊戲進行了徹底的批判,這種批判主要是從思想革命的角度展開的。
處于五四社會思想大變革時期的文學,不僅是文學自身,首先被強調的是其與國民和革命密切相關的社會功利作用。而在各種文學樣式中,戲劇因其自身的特性而與社會的關系有著得天獨厚的直接性和廣泛性。因此,在歷史的更迭中,戲劇文學往往就以表現進步意識的先導的形象出現。《新青年》派對戲劇地位的推崇與戲曲改良先驅一脈相承,更為進步的是,他們站在反封建的立場上,力圖沖破封建思想的禁錮,也正是這種不妥協的反封建意識和破舊立新的革命精神使他們一呼百應,得到廣泛支持。
《新青年》派一方面對戲劇這種藝術形式滿懷功利期待,寄望其可以啟發民智、挽救危亡;另一方面,反觀中國戲劇界真實的情況——古典戲曲衰微、戲曲改良失敗、文明新戲墮落,可謂滿目瘡痍,不免大失所望。與此同時,西方話劇的優勢與適時吸引了他們的眼球,于是他們認定提倡取法甚至直接移植西方話劇取代中國戲曲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法。為此,《新青年》派將矛頭對準了中國舊戲,以西方文化的新觀念、新理論和西洋話劇的新形式、新內容作為直接比較的材料,從思想內容到藝術形式再到文學價值等方面對中國舊戲作了全面的、徹底的否定。
- 周友梅《資產評估學基礎》(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河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357英語翻譯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北京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618基礎英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資格考試GCT外國語運用能力測試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湖南大學846經濟學基礎(含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含部分答案)
- 2020年英語專業考研基礎英語翻譯高分特訓100篇
-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5版)章節習題精編詳解
- 張玉敏《民法》(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805文學與翻譯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廈門大學244法語(二外)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朱瀅《實驗心理學》(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張志偉《西方哲學史》(第2版)配套題庫【考研真題精選+章節題庫】
- 范里安《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夏德鈐《自動控制理論》(第4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華北電力大學(北京)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882公共管理綜合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