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編 物 權

第十二章 物權概述

1.試述物權的概念及與債權的區別。

答:(1)物權的概念

物權是由法律確認的主體對物依法所享有的支配權利,換言之,是指權利人在法定的范圍內對特定的物享有的直接支配并排他的權利。根據《物權法》第2條的規定,“本法所稱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2)物權與債權的區別

物權是支配權,而債權是請求權。

物權是權利人支配特定物的權利,而債權是債權人請求債務人依照債的規定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物權是絕對權和具有排他性的權利,而債權是對人權和相對權。

這種區分的意義在于,債權只能在當事人之間發生效力,換言之,一方享有的債權只能針對另一方特定的債務人才能產生效力,而不能針對與債權人沒有任何法律關系的第三人產生效力。在債權受到侵害以后,債權人只能針對債務人主張權利,而不能針對其他第三人主張權利。但物權是對世權,就對世權而言,權利人可以對抗一切人,任何人都負有不得妨害、侵害的義務。

物權具有優先性,債權是平等性的權利。

物權的優先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外的優先性,是指在同一標的物之上同時存在物權和債權時,物權優先;二是對內的優先性。同一物上多項其他物權并存時,應當根據法律規定和物權設立的時間先后確立優先的效力。對內的優先性,又稱為物權的對內效力,它是指物權相互之間的效力。而債權都是平等的權利,平等,是指債權人之間的債權除具有優先受償權(如擔保物權或法定優先權)者外,不考慮其發生時間之先后、金額之多寡、債權發生之原因,債權人都應當平等地接受清償。

物權具有追及效力,而債權只能在特定當事人之間發生效力。

物權的追及效力,是指物權的標的物不管輾轉流入什么人的手中,物權人都可以依法向物的不法占有人索取,請求其返還原物。而債權原則上不具有追及的效力。債權的標的物在沒有移轉所有權之前,債務人非法轉讓并由第三人占有時,債權人不得請求物的占有人返還財產,只能請求債務人履行債務和承擔違約責任。

物權的設立采法定主義,而債權的設立采合同自由原則。

物權的設立采法定主義,即物權的種類和基本內容由法律規定,不允許當事人自由創設物權種類或隨意確定物權的內容。依據物權法定原則所設定的物權公示制度,有利于防止欺詐,維護交易安全。在物權法上,不存在的“無名物權”。然而債權,特別是合同債權,主要由當事人自由確定。當事人只要不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和公序良俗,則既可以根據其意思設定債權,同時又可以依法自己決定債的內容和具體形式。

物權的客體主要是有體物,而債權主要以行為為客體。

物權作為支配權,必須以特定的物作為其支配的客體。按照《物權法》第2條的規定,物權以“特定的物”為客體。作為物權客體的物主要是獨立的、特定的,如果某物還尚未形成為特定的物,是不能成為物權的支配對象的。債權的標的因債權的種類不同而各不相同。一般來說,債權直接指向的是行為,而間接涉及物。在債權關系存續期間,債權人一般不直接占有債務人的財產,只有在債務人交付財產以后,債權人才能直接支配物。但交付以后往往導致債權的消滅和物權的產生。

物權具有永久性和長期性,債權具有暫時性。

在期限上,債權都是有期限限制的權利。在法律上不存在無期限限制的債權,即使在一些合同之債中沒有規定合同的存續期限,債權人享有的債權與債務人所應承擔的債務,也應受到時效的限制。但對于物權尤其是所有權來說,法律上并無期限限制,據此,所有權被稱為“永恒物權”。只要所有人存在,則所有權將必然存在。而他物權的期限一般也比債權的期限長。

2.試述物權法的平等保護原則。

答:(1)平等保護原則的概念和內容

物權法上的平等保護原則,是指物權的主體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依法享有相同的權利,遵守相同的規定。其物權受到侵害以后,應當受到物權法的平等保護。《物權法》第4條規定:“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這就確立了物權法上的平等保護原則。平等保護原則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法律地位的平等,即所有的市場主體在物權法中都具有平等的地位。

適用規則的平等性,除了法律有特別規定的情況外,任何物權主體在取得、設定和移轉物權時,都應當遵循共同的規則。

保護的平等性,即在物權受到侵害之后,各個物權主體都應當受到平等保護。

(2)平等保護原則的價值

平等保護是物權法的首要原則,也是我國《物權法》具有中國特色的鮮明體現。作為物權法中的首要原則,它是物權法基本目的的集中體現。該原則的價值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平等保護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固有內容,也是促進我國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原則。

平等保護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因為公平競爭、平等交易、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則,平等保護原則是這些基本要求在法律上的反映。

平等保護體現了對民生的最大關注。該原則不僅要求保護公民財產權,而且要求將公民財產和集體財產、國家財產置于同等地位予以保護,體現了對公民財產權的充分保護。

平等保護是促進社會財富增長的需要。

3.試述物權請求權與侵權請求權的關系。

答:(1)物權請求權的含義

物權請求權,是指權利人為恢復物權的圓滿狀態或者防止侵害的發生請求義務人為一定行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物權請求權是依附于物權的獨立請求權,在物權受到侵害或者有遭受侵害可能導致物權人不能圓滿支配其物權時行使,包括返還原物、消除危險、排除妨害。物權請求權是一種基于物權而產生的、保護物權的請求權,也是物權法為保護物權而特別設定的一種方法。

(2)物權請求權與侵權請求權的關系

這兩種請求權都是保護物權的方法,兩者的區別如下:

在性質上不同。物權請求權是什么性質的權利在民法理論上尚有爭議,但大多數學者認為,此種請求權的性質是物權。而侵權請求權的性質是債權,是一種相對權。

內容不同。物權請求權包括:排除妨害請求權、返還原物請求權、消除危險請求權。而侵權請求權的內容主要是財產的給付或一定行為的履行。

效力也不一樣。由于物權請求權的性質是物權,顯然具有優先于債權的效力。當同一物上既有物權請求權又有債權請求權時,物權優先于債權。

請求權產生的條件不一樣。侵權行為請求權的產生一般要求加害人有過錯,而物權請求權無須舉證加害方的過錯。

保護方法也不一樣。前者采用物權的保護方法,后者采用債權的保護方法。因侵權行為而生的請求權可以要求加害人賠償精神損害,這一點在物權請求權中沒有。

4.試述物權的分類以及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的區別。

答:(1)物權的分類

物權是由法律確認的主體對物依法所享有的支配權利,換言之,是指權利人在法定的范圍內對特定的物享有的直接支配并排他的權利。根據不同的標準,物權可以有以下分類:

所有權與他物權

a.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可以對物進行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所有權是物權中最完整、最充分的權利。

b.他物權,是指所有權以外的物權,是在所有權權能與所有權人發生分離的基礎上產生的,由他物權人對物享有一定程度的直接支配權。

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a.用益物權,是指非所有人對他人之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權利。

b.擔保物權,是指以擔保債權為目的,用以確保債務的履行的物權。

動產物權和不動產物權

在我國,不動產物權包括不動產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地役權、不動產的抵押權等。動產物權包括動產所有權、留置權、動產抵押權、動產質押權等。

(2)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的區別

支配的價值不同。用益物權以追求物的使用價值為內容,標的物必須有使用價值。而擔保物權以標的物的價值和優先受償為內容,其支配的對象是擔保物的交換價值。

存續期間不同。用益物權往往有明確的存續期間,通常是根據合同確定的。擔保物權以債權的存在為前提,擔保物權實現時,該權利即歸于消滅。

權利性質不同。用益物權通常是獨立物權,而擔保物權都是從屬性物權。

目的和社會功能不同。用益物權必須以對權利客體的使用為內容,因此必然要以對權利客體的實體的支配為條件。但擔保物權并非為了追求物的使用價值,而是為了在債務不履行時就擔保物的變價優先受償。所以,擔保物權中抵押權就不必由權利人占有抵押的標的物。

客體不同。用益物權客體的價值形態如果發生變化,就會對用益物權人的使用收益權產生直接影響。而擔保物權客體的價值形態發生變化,并不影響擔保物權的存在。

5.請問:此時誰擁有該相機的所有權?

答:此時該相機的所有權屬于乙。具體分析如下:

(1)甲與丙之間成立借用關系,甲可以依此占有、使用該相機,卻無權對其進行處分。后甲將該相機賣予不知情的丁,丁支付合理對價,依照善意取得制度取得該相機的所有權,丙只得向甲主張不當得利請求權。

(2)鑒于丁已經依善意取得制度取得了該相機的所有權,故乙丁之間的買賣不受乙是否善意以及是否支付合理對價的影響,乙因相機的交付取得其所有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溪县| 泗水县| 宕昌县| 麻栗坡县| 中江县| 前郭尔| 安图县| 白山市| 汝州市| 攀枝花市| 楚雄市| 油尖旺区| 富阳市| 友谊县| 壶关县| 额敏县| 巴塘县| 翁源县| 红原县| 富宁县| 长葛市| 桓仁| 广元市| 珲春市| 芮城县| 哈尔滨市| 枣强县| 嘉鱼县| 邯郸县| 瓮安县| 广德县| 饶阳县| 连云港市| 沧源| 甘南县| 腾冲县| 集安市| 荆门市| 福贡县| 伊金霍洛旗| 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