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法理學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經典教材課后習題+章節題庫(視頻講解)+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6648字
- 2020-10-23 16:31:18
2014年中國政法大學701法學綜合一(法理學部分)考研真題及詳解
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
2014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
招生專業:法學一級學科各專業
考試科目:701法學綜合一
法理學部分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哪一項活動屬于執法?( )。
A.某法院與一公司簽訂審判庭的裝修協議
B.海關工作人員認為某人有走私嫌疑而查辦該案件
C.監察機關根據群眾檢舉對某人的受賄行為進行偵查
D.某審判員辦案途中發現兩個人口角對其進行勸解
【答案】B
【考查知識點】執法
【解析】B項,法的實施是指法在社會生活中的運用和實現的活動與過程。具體來說是通過執法、司法、守法、法律監督等途徑,把法律規范具體作用于社會生活,使法作用于社會關系的活動。執法,亦稱法的執行,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貫徹執行法律的活動。執法有廣義狹義之分,狹義執法是指行政執法。A項,為普通的民事合同行為;C項,為法律監督;D項,為司法行為。
【知識點鏈接】考生在考研復習中,還要能夠結合具體案例區分執法、司法、守法、法律監督的形式;并且注意它們和法的實施的關系,法的實施不包括立法。
2.我國刑法第6條第2款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它所體現的原則是下列哪一項原則?( )。
A.屬地主義
B.屬人主義
C.保護主義
D.折中主義
【答案】A
【考查知識點】法的對人效力
【解析】法的效力是指法律對法律主體的約束力或拘束力。通常包含廣義與狹義,廣義的法的效力是指所有法律文件的效力,無論是規范性法律文件還是非規范性法律文件,均具有法的效力;狹義的法的效力是指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規范性法律文件與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區別在于針對的是特定主體還是不特定的主體。法的對人效力,即法律對哪些人生效的問題。在對人效力中有四種原則:屬人主義原則——國籍為準;屬地主義原則——地域為準;保護主義原則——維護本國利益為依據;折中主義原則——屬地主義為主,屬人主義補充,兼顧保護主義。本題是典型的屬地主義。
【知識點鏈接】考生在考研復習中要區分法的效力的不同內容;明確對人效力不同原則的優缺點,并能結合具體法條進行判斷。
3.“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這句話的精確含義是指下列哪一項?( )。
A.兩者在結構上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
B.權利是義務,義務也是權利
C.權利是第一性的,義務是第二性的
D.在任何社會,每個人履行義務就肯定享有與該義務相應的權利
【答案】A
【考查知識點】權利和義務的關系
【解析】權利和義務的關系,從結構上看,二者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它們一方的存在和發展都必須以另一方的存在和發展為條件。從數量上看,二者的總量是相等的。從產生和發展看,二者經歷了一個從渾然一體到分裂對立再到相對一致的過程。在原始社會,二者實際上是混為一體的。隨著階級社會、國家的出現和法律的產生,權利和義務發生分立。統治者集團只享有權利,而幾乎把一切義務強加于被統治者。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的建立,實行“權利和義務相一致”的原則,使二者之間的關系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從價值上看,權利和義務代表了不同的法律精神。古代社會基本上都是傾向義務本位,而現代社會基本上傾向于權利本位。法律發展規律之一就是由義務本位向權利本位演進。
【知識點鏈接】考生在考研復習中要注意權利和義務的區別和聯系,他們是法律的基本構成單位,要全面掌握。
4.我國《刑法》第4條規定,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這一規定屬于( )。
A.法律規則
B.法律原則
C.法律術語
D.技術性規定
【答案】B
【考查知識點】法律原則
【解析】法律規范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關于人們的行為或活動的命令、允許和禁止的一種規范。法律規范可分為法律規則與法律原則。法律規則是指以一定的邏輯結構形式具體規定人們的法律權利、法律義務及其相應的法律后果的一種法律規范。任何法律規則在邏輯意義上是由假定、行為模式、法律后果構成。法律原則是指為法律規則提供某種基礎或本源的綜合性的、指導性的原理或價值準則的一種法律規范。本題中的平等原則是典型的法律原則。
【知識點鏈接】考生在考研復習中要全面掌握法律規則和法律原則的區別。這個知識點容易出簡答題。
5.下列哪一項關于法律責任的表述是正確的?( )。
A.法律責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結果
B.法律制裁是前提,法律責任是結果
C.法律責任和法律制裁互為因果
D.法律責任實際上就是法律制裁
【答案】A
【考查知識點】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
【解析】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有著緊密的聯系。一方面,法律制裁是承擔法律責任的一個重要方式。法律責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法律制裁是結果或體現,法律制裁的目的是強制責任主體承擔否定的法律后果,懲罰違法者,恢復被侵害的權利和法律秩序。另一方面,法律制裁又與法律責任有明顯的區別。有法律制裁必定有法律責任,有法律責任未必有法律制裁;法律責任除通過制裁實現外,還可以通過當事人主動實現。而且在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時,可視其違法情節、危害程度、主觀方面等具體情況,依法減免或從重、加重制裁,這表明,即便是有法律制裁的情況下,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也是有輕有重。
【知識點鏈接】考生在考研復習中要注意不一定有了法律責任就有法律制裁,因為很可能免責或者免除處罰。
6.某人因偷稅、抗稅,情節嚴重,依法應追究( )。
A.民事法律責任
B.刑事法律責任
C.行政法律責任
D.違憲法律責任
【答案】B
【考查知識點】法律責任的分類
【解析】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主體因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或主體沒有違反法律義務、但僅僅因法律規定而應承擔的某種不利的法律后果。根據所違反法律的性質可以將法律責任分為:民事責任、刑事責任、行政責任、違憲責任。偷稅和抗稅本屬于一般的行政違法行為,但情節嚴重時,根據我國《刑法》規定,構成偷稅罪和抗稅罪,因此要承擔刑事法律責任。
【知識點鏈接】考生在考研復習中還應注意法律責任的免除,這個知識點容易出題。
7.下列有關法律體系和法系區別的表述,不正確的是哪一項?( )。
A.法律體系只包括一國的法律,而法系包括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法律
B.法律體系只是一國現行有效的法律,而法系還包括歷史上存在的法律
C.法律體系的組成單位的劃分標準與法系的劃分標準不同
D.法律體系只是一國現行有效的法律,而法系只是指歷史上存在的法律
【答案】D
【考查知識點】法律體系和法系
【解析】法律體系,又稱部門法體系,是指根據一定的標準或原則將一國制定或認可的現行全部法律規范劃分成若干的法律部門所形成的有機聯系的整體。法系是指具有某種共性或共同歷史傳統的法律的總稱,它是一種超越若干國家和地區的法律現象的總稱,二者的劃分標準是不同的。法系既包括歷史上存在的法律也包括現行法律。
【知識點鏈接】考生在考研復習中還應注意法律體系與法律部門的關系,以及法律部門的劃分標準。
8.我國《藥品管理法》屬于( )。
A.商法
B.經濟法
C.行政法
D.環境法
【答案】C
【考查知識點】法律部門的分類
【解析】當代中國法律體系主要劃分為七個法律部門: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其中行政法是調整國家行政管理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行政法部門分為一般行政法和專門行政法兩個方面的內容,一般行政法主要是指有關行政法律關系的普遍原則和共同規則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適用于全部或者大多數行政關系領域的行政管理事項,如行政組織法、行政行為法、行政監督法等方面的法律規范。專門行政法是指有關國家行政機關在專門領域從事行政管理的特別規定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只適用于特定行政關系領域的行政管理活動,如《海關法》、《體育法》、《藥品管理法》等規范性法律文件中的有關法律規范。《藥品管理法》是國家監督管理我國藥品市場時適用的法律,體現了國家針對藥品領域行使管理職能,屬于專門行政法的范圍。
【知識點鏈接】考生在考研復習中還應注意不同法律部門的調整范圍,尤其是經濟法和社會法的區別。
9.按照我國有關法律規定,能夠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國家機關是下列哪一種?( )。
A.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
B.經濟特區的權利機關
C.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
D.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委會
【答案】C
【考查知識點】自治條例與單行條例
【解析】自治條例是指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有關本地方實行區域自治的組織和活動原則、自治機關的構成和職權等內容的綜合性的規范性文件,它不得與上位法相矛盾。單行條例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在自治權的范圍內,根據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制定的關于某一方面具體事項的規范性文件。根據《憲法》第116條的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知識點鏈接】考生在考研復習中還應注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區別;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自治機關等相關內容。
10.小張現在在大學已取得法學大專文憑,但他根據國家有關的法律規定認為自己必須再取得一個法學本科文憑;只有這樣他將來才能有資格參加國家的司法考試。這體現了法的哪一項作用?( )。
A.指引作用
B.社會作用
C.評價作用
D.教育作用
【答案】A
【考查知識點】法的作用
【解析】法的指引作用表現為:法律作為一種行為規范,為人們提供某種行為模式,指引人們可以這樣行為,必須這樣行為或不得這樣行為,從而對行為者本人的行為產生影響。本題中國家關于司法考試資格的法律規定指引了小張的行為,因此體現的是指引作用。
【知識點鏈接】考生在考研復習中要全面掌握法的作用。
二、簡答題
1.簡述法產生的標志。
答:(1)國家的產生。法律調控意味著有一個專門機構以全社會代表的名義認可或制定權威性的行為規范,有一批被組織起來的官吏負責執行這些規范,保證這些規范不被蔑視,違反規范者會受到有組織暴力施加的制裁。這些正是國家機構所具有的特點。
(2)訴訟與審判的出現。法律對社會關系和行為的調控,意味著當事人之間自行解決糾紛的被限制和借助公共權威解決糾紛的產生,否則,如果任由當事人對侵犯權利的行為自行處置,便難以在利益沖突普遍化的狀態下保持必要的秩序。
(3)權利與義務的分離。氏族習慣是每一位社會成員都能自覺遵行的行為標準。依習慣而行事,在一般情況下無所謂是行使權利還是履行義務。法律對行為的調整以利益的分化,即權利和義務的分離為條件。
當上述三個標志完全具備之時,階級意義上的法律起源過程就完成了。
【知識點鏈接】考生在考研復習中還應該掌握法產生和演進的基本過程。
2.簡述法律關系的特征
答:法律關系是指法律規范調整社會關系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人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其特征為:
(1)法律關系是根據法律規范建立的一種社會關系,具有合法性。
①法律規范是法律關系產生的前提;
②法律關系不同于法律規范調整或保護的社會關系本身;
③法律關系是法律規范的實現形式,是法律規范的內容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的具體貫徹。
(2)法律規范是體現意志性的特種社會關系:國家意志+當事人意志。
①當國家與當事人意志一致時,法律關系同時體現二者(合法行為);
②當國家與當事人意志不一致時,法律關系體現國家意志(違法行為)。
(3)法律關系是特定社會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法律關系是以法律上的權利、義務為紐帶而形成的社會關系,它是法律規范之內容在事實社會關系中的體現。沒有特定法律關系主體的實際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就不可能有法律關系的存在。
【知識點鏈接】考生在考研復習中還應該掌握法律關系的基本分類和法律關系的構成。要會分析法律關系的內容。
三、論述題
法理學分析題
案情
1997年8月,陳某與蘇某簽訂了一份《買賣房屋合約書》,向對方購買位于福建泉州市區一處87平方米的拆遷安置房,以及12平方米的儲藏間,購房總價35萬元。合同還約定,蘇某應協助陳某辦理產權過戶手續。合同訂立后,陳某依約向被告支付購房款33萬元,并承諾,剩余的2萬元,辦理產權過戶后再支付。但陳某入住該住房10年,在此過程中,泉州房價飛漲。蘇某卻一直不答應為陳某辦理產權過戶。且有毀約之意。陳某一氣之下,將蘇某告上法庭。在法院審理過程中,蘇某向法官辯解稱,該房產權本來屬于其母親。當年,其為取得該處房產產權,偽造了母親死亡的證明,騙了房管部門,將房子產權辦在了自己的名下。因此他主張,本案的房屋買賣合同,是無效的,愿意將所得房款悉數退還。對于蘇某的說法,陳某難掩憤怒:“不是錢的問題,人總該講個信譽!”他解釋稱:“房子一住十幾年,都有感情了,說啥都不能退。”一審法院法官審理認為,本案的房屋買賣合同,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判決合同有效。
問題
(1)從法理學上看,陳某與蘇某簽訂的《買賣房屋合約書》屬于什么類型的法律文件?
答:非規范性法律文件
(2)一審法院法官在判決中運用了什么推理?其推理大前提如何表述?
答:法官運用了演繹推理;大前提為“如果簽訂買賣合同的雙方意思表示真實一致,則合同有效”
(3)結合本案案情,從法與道德的關系角度談談對陳某行為的看法。
答:法與道德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
(1)法律與道德的區別
①法律與道德產生的歷史不同。從產生的歷史過程看,法律是人類社會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原始社會沒有法律,而道德風俗則存在于人類社會的各個歷史時期,任何社會都有的行為準則。
②法與道德屬于上層建筑的不同范疇。法屬于制度范疇,從制度上規范人們的行為。道德屬于意識形態范疇,從觀念上規范人們的精神和行為。
③法與道德的規范內容不盡相同。法是調整人們某些行為的規范,以規定權利和義務為主要內容。道德對人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都調整,其內容主要是個人對社會、對他人應履行的義務。
③法律規范與道德規范的結構不同。法律規范具有嚴密的邏輯結構,道德規范的體系是多元的、自由的。
④保證法與道德實施的力量不同。法律通過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而道德更多的依靠社會輿論和人民內心的信念良知來遵守。
⑤法與道德的形成條件和表現形式不同。法律是通過國家立法機關制定、修改和廢止的,而道德則是由人民長期的生活習慣轉化而來。法以國家政權意志表現出來,是明確、肯定、普遍的行為規范,一般有憲法、法律、法規等具體表現形式。道德不以國家政權意志形式表現出來,一般較籠統、概括和抽象,沒有確定的成文形式,大多存在于社會輿論和人們的信念之中。
⑥法與道德的調整范圍不同。法律是劃分罪與非罪,合法與違法的標準。道德則主要是劃分善與惡的界限,這兩種界限在一定的范圍內可以互相重疊,也可以互相獨立。
⑦法與道德的發展前途不同。階級意義上的法隨著階級的消滅而不復存在。道德在階級消滅后仍將存在并進一步發展。
(2)法與道德的一致性
①兩者有共同的經濟基礎和思想基礎,有共同的本質,都擔負著確立和維護一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的使命,在基本原則上也有諸多一致之處。
②兩者相互滲透。法既體現某些道德精神,又直接賦予某些道德以法的效力,使其既是道德規范又是法的規范。一般說,凡是法所禁止的行為,也是道德所譴責的行為,違反了法往往也違反了道德;法所要求的行為,往往也是道德所鼓勵的行為。
③兩者相輔相成。它們都有調整和規范人們行為的功能,是指引、評價人們行為的尺度。法側重于對人們外部行為進行調整,道德則首先調整人們內心的活動。它們各自從不同角度發揮調整一定社會關系的作用。
(3)法與道德的相互作用
①道德的狀況制約立法的發展。
②道德對法的實施起著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
③道德有助于彌補法律調整的真空。
④法必須以道德作為價值基礎。
⑤法是宣傳和推行道德的有效手段。
(4)本案案情中陳某的行為說明法律不是萬能的,保障法律實施的強制手段也不是萬能的。法律有其固有的局限和短處,需要由道德輔助和補充,我們要充分利用法律與道德兩種機制加以調整,以形成和維護有序高效公正自由博愛的社會生活方式。
陳某認為“不是錢的問題,人總該講個信譽”,說明他從道德上不能接受蘇一直不答應為陳某辦理產權過戶的行為,即便是合同無效,蘇某愿意將所得房款悉數退還,他也不能答應退房。這說明法律與道德的價值沖突是必然的,雖然不能完全消滅這種沖突,但盡量應將這種沖突降至最低。
①道德的建設應與法律的建設同步進行,在立法改革中考慮道德因素,使法律不偏離道德主流。
②在移植法律過程中,注意與本民族國情相結合。
③加強法制宣傳使民眾的思維從道德層面升至法律層面。
【知識點鏈接】考生在復習考研中要將不同板塊的知識加以綜合,增強自己的綜合法律分析能力。
- 孫關宏《政治學概論》(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吳文侃、楊漢清《比較教育學》(修訂本)配套題庫【章節題庫(含名校考研真題)+模擬試題】
- 孟昭蘭《普通心理學》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馮忠良《教育心理學》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811綜合考試(英1)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20年建筑學(含建筑物理、建筑設計、建筑構造)考研題庫【經典教材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834語言學概論C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鄭振龍《金融工程》(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平新喬《微觀經濟學十八講》配套題庫【課后習題+章節題庫(含名校考研真題)+模擬試題】
- 胡文龍《新聞評論教程》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國際貿易考研真題(含復試)與典型題詳解
- 錢銘怡《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姚長輝《貨幣銀行學》(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王福川《土木工程材料》(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羅森《財政學》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