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如畫《設計色彩與構成》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10字
- 2020-10-29 18:50:07
第1章 色彩的基本原理
1.1 復習筆記
引導案例
約翰·伊頓將色彩和諧定義為:“兩種以上顏色的共同效果。”當兩種以上的色彩被感知,并創造出一種令人愉悅且獨立完整的視覺效果,那么色彩的和諧也就實現了。對于各種和諧的色彩組合來說,其首要特征就是這些組合看上去輕松自如,無矯揉造作之感。每種顏色都與其他顏色保持著自然和諧的關系。
有百年歷史的可口可樂之所以能夠深入人心,除了它特有的口感、曲線般的瓶形,還有就是它動感流暢的CocaCola專用字體以及色彩的和諧搭配,給人以視覺上勢不可擋的沖擊(如圖1-1所示)。
圖1-1 可口可樂包裝
一、色彩的物理性質
色彩的物理性質是人們經過長期研究發現的自然屬性,它的理論形成為我們提供了有效的依據,可以更加深刻地研究光與色給我們帶來的多彩世界。
(一)光與色
1.光與色的關系
(1)色彩是一種視覺體驗,人們能感知到色彩,主要取決于光。光是產生色的原因,色是光被感覺的結果。
(2)當光刺激眼球內側的視網膜時,視神經會將這種刺激傳至大腦的視覺中樞,從而產生色的感覺。
2.光的可見性
(1)光是屬于一定波長范圍內的一種電磁輻射。
(2)電磁輻射的波長范圍很廣,最短的如宇宙射線,最長的如交流電。
(3)在電磁輻射中,只有波長為380~780nm的電磁輻射能夠被人的視覺接受,此范圍稱為可見光(如圖1-2所示)。
圖1-2 可見光示意圖
3.光的物理性質
(1)波長
光的物理性質可由波長來描述,波長可用來區別色彩特征,波長的差異(長短)產生色相差別,并決定光量的種類。
①對于波長為780nm的光線,人的感覺是紅色。
②對于波長為380nm的光線,人的感覺是紫色。
③適中的是波長為580nm的“黃色光”。
(2)振幅
光的物理性質還可由振幅來描述,振幅的大小(強弱)產生色彩明暗的差別(如圖1-3所示)。
圖1-3 光的波長與振幅示意圖
4.色散實驗
(1)1666年,英國物理學家牛頓進行了著名的色散實驗(如圖1-4所示),利用光的折射實驗,確定了色與光的關系。
(2)他將一束白光從細縫引入暗室并穿過三棱鏡,光即產生折射現象。當折射的光碰到白的屏幕時,顯現出色帶,稱為光譜。光譜色以紅、橙、黃、綠、藍、紫的順序排列。如果將這個圖像用聚光透鏡加以聚合,這些分解了的色彩就會重新變成白色。
(3)根據色散實驗可見,白光是由一組色光混合而成的。
圖1-4 太陽光譜
(二)物與色
1.物體色的產生
(1)物體本身并不發光,它是光源色經過物體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視覺中的光色感覺。這些本身不發光的色彩稱為物體色,如衣服的顏色、建筑物的顏色等。
(2)光的作用與物體的特征,是構成物體色的兩個不可或缺的條件,它們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約。
2.光的反射與吸收
物體和顏料色的產生,是由于光源發出的光,碰到不透明的物體或顏料,一部分被吸收,剩下的部分反射到眼睛中,即人們看到的色彩(如圖1-5所示)。
圖1-5 光的反射與吸收
3.固有色
物體在正常的日光照射下所呈現的顏色稱為固有色。在日光照射下物體都有相對穩定的物理性質,因此我們日常看到的物體都有相對穩定的顏色。
二、色彩的屬性
(一)無彩色與有彩色
1.無彩色
(1)無彩色的定義
無彩色系是指黑色、白色及黑白色相間隔而成的各種深淺不同的灰色系列(如圖1-6(a)所示)。
(2)無彩色的特點
①從物理學角度看,無彩色系不包括在可見光譜中,不能稱為色彩。
②但在顏料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當一種顏料混入白色后,它會顯得比較明亮;相反,混入黑色后它就顯得比較深暗;而加入黑與白混合的灰色時,它將失去原有色彩的純度。因此,黑、白、灰色不但在心理上,而且在生理上、化學上都可稱色彩。
③無彩色系列的顏色不具備色相與純度的性質,它們的色相和純度在理論上為零,而只在明度上有變化。色彩的明度可以用黑白度來表示,愈接近白色,明度愈高;愈接近黑色,明度愈低。
2.有彩色
(1)有彩色的定義
有彩色系是指包括可見光譜的全部色彩(如圖1-6(b)所示)。
(2)有彩色的特點
有彩色是無數的,它以紅、橙、黃、綠、藍、紫為基本色。基本色之間不同量的混合,以及基本色與黑、白、灰色之間不同量的混合會產生出成千上萬種有彩色。
圖1-6 無彩色與基本色相
(二)色彩的三屬性
1.明度
(1)明度的定義
明度是指色的明暗程度,也可稱色的亮度、深淺度,它主要由光波的振幅所定。
(2)明度系列
①定義
若把無彩色的黑、白作為兩個極端,在中間根據明度的順序,等間隔地排列若干個灰色,
就成為有關明度階段的系列,即明度系列。
②明度等級
靠近白端為高明度色,靠近黑端為低明度色,中間部分為中明度色(如圖1-7所示)。
圖1-7 等級明度尺
(3)色彩的明度
①同一色相不同明度
把有彩色系中的顏色加黑或者加白混合以后能產生各種不同的明暗層次。
②不同顏色的明度不同
在可見光譜中不同純色都有其相應的明度,黃色處于可見光譜的中心位置,色彩的明度高;紫色處于可見光譜的邊緣,色彩的明度低;橙、綠、紅、藍的明度居于黃、紫之間。
2.色相
(1)色相的定義
色相是指色彩不同的面貌,它是區分色彩種類的名稱,光譜色中的紅、橙、黃、綠、藍、紫為基本色相。
(2)色相環的構成
色彩學家把紅、橙、黃、綠、藍、紫等色相以環狀形式排列,如果再加上光譜中沒有的紅紫色,就可以形成一個封閉的環狀循環,從而構成色相環,亦稱色輪(如圖1-8所示)。色相環一般均用純色表示。
圖1-8 24色相環
3.純度
(1)純度的定義
純度是指波長的單純程度,也就是色彩的鮮艷度,亦稱彩度或飽和度(如圖1-9所示)。
圖1-9 色彩的純度
(2)純度與色相的關系
凡有純度的色必有相應的色相感,有純度感的色都稱為有彩色,無彩色沒有色相,故純度為零。
(3)影響純度的因素
①波長的單純程度影響純度。
②眼睛對不同波長的光輻射的敏感度,也影響著色彩的純度。視覺對紅色光波的感覺最敏銳,因此純度顯得特別高,對綠色光波的感覺相對遲鈍,所以綠色相的純度就低。
(4)純度與明度的關系
一個顏色的純度高并不等于明度就高,即色相的純度與明度并不成正比。
三、色立體
(一)概述
1.色立體的定義
色彩按照三屬性的關系,有秩序、有系統地排列與組合,就可形成具有三維立體的色彩體系,簡稱色立體。
2.色立體的作用
色立體可使我們更清楚、更標準地理解色彩,更確切地把握色彩的分類和組織,也是研究色彩調和的基礎。
3.色立體的基本結構
(1)以無彩色為中心軸,頂端為白,底端為黑,之間分布不同明度漸次變化的灰色。
(2)色相環呈水平狀包圍著中軸,呈圓形。
(3)各色與無彩色軸連接,表示純度。靠近無彩色軸處純度低,離無彩色軸越遠純度越高(如圖1-10所示)。
4.色立體的分切
(1)清色與濁色
若把色立體通過無彩色軸縱切時,在此縱斷面所表現的色相為補色的兩個色相,外側為清色,內側為濁色。
(2)高明度色與低明度色
若把色立體通過無彩色軸縱切時,縱斷面的上部分排列為高明度色,下部分排列為低明度色。
(3)等明度面
若用垂直于中軸的平面橫斷的話,則表示為等明度面。
圖1-10 色立體基本結構
(二)蒙塞爾色立體
1.夢塞爾色彩體系
(1)蒙塞爾色彩體系是由美國的色彩學家、教育家和美術家蒙塞爾在1905年創立的。
(2)1929年和1943年美國國家標準局和美國光學會修訂并出版了《蒙塞爾圖冊》,制定了蒙塞爾體系。
(3)蒙塞爾色立體是目前國際上普遍采用的顏色分類和標定的主要辦法。
2.蒙塞爾色立體的色相
(1)蒙塞爾色立體色相的范圍
蒙塞爾色立體的色相環(如圖1-11所示)是以紅(R)、黃(Y)、綠(G)、藍(B)、紫(P)5色為基礎,再加上它們的中間色黃紅(YR)、黃綠(YG)、藍綠(BG)、藍紫(BP)、紅紫(RP),作為10個主要色相。
圖1-11 蒙塞爾色相環
(2)蒙塞爾色立體色相的細分
每一種色相可以細分為10等份,共得到100個色相。各色相的第5號,即5R、5RY、5Y…為該色相的代表色相。分別置于直徑兩端的色相,呈現補色關系。
(3)色相樹
蒙塞爾色立體色相的構成豐富,蒙塞爾的10種主要色相中,以紅(5R)的純度最高,純度階段有14個色,距N軸最遠。而藍綠色的純度階段只有6個色,距N軸較近。其復雜的外形使人聯想到樹,被稱作色相樹。
3.蒙塞爾色立體的符號
(1)蒙塞爾色立體的表示符號為HV/C(色相、明度/純度),如“5R4/14”,分別表示第5號紅色相,明度位于中心軸第4階段的水平線上,純度位于距離中心軸14個階段。
(2)蒙塞爾色立體10個主要色相的純色符號表示為:R4/14(紅)、YR6/12(黃紅)、Y8/12(黃)、YG7/10(黃綠)、G5/8(綠)、BG5/6(藍綠)、B4/S(藍)、BP3/12(藍紫)、P4/12(紫)、RP4/2(紅紫)。
(三)奧斯特瓦德色立體
1.奧斯特瓦德
德國化學家,1921年出版了《奧斯特瓦德色彩圖示》一書,后被稱為奧氏色立體。奧斯特瓦德認為一切色彩都是由純色(C)與適量的白(W)、黑(BL)混合而成的。三者之間的關系為:白量+黑量+純色量=100(總色量)。
2.奧斯特瓦德色立體
(1)奧斯特瓦德色立體是以黃、橙、紅、紫、藍紫、藍、綠、黃綠這8個主要色相為基礎,各主色再分3等份,形成24色相的色相環(如圖1-12所示)。
(2)每種主要色相又以居中的2Y、2R…為該主要色相的代表色。
(3)色相環上相對的純色為補色關系,色相分別用1~24的數字符號來表示。
圖1-12 奧斯特瓦德色相環
3.奧斯特瓦德立體的中心軸
由無彩色構成,自白到黑共計8個明度階段,分別用a、c、e、g、i、l、n、p這8個英文字母表示。每個字母表示該色的白色與黑色含有量(如表1-1所示)。
表1-1 奧斯特瓦德色立體含白、含黑量

4.奧斯特瓦德色立體的表示方法
(1)奧斯特瓦德色立體是以次三角形回轉而成的復圓錐體(如圖1-13所示)。
(2)表示方法是以色相數字加上表示白、黑量的符號。如16ga,表示色相為16的鮮藍色,g代表22%的含白量,a代表11%的含黑量,按照公式:100-22-11=67,16ga為淺藍色。
(3)奧斯特瓦德色立體的水平線不代表等明度關系,等值色環只是相對的。
圖1-13 奧斯特瓦德色立體
(四)P.C.C.S色立體
1.P.C.C.S
(1)簡介
P.C.C.S(實用色彩配色體系)是由日本研究所對蒙塞爾色立體和奧斯特瓦德色立體進行綜合研究,在1964年發表的色彩設計應用體系。
(2)特點
注重解決色立體的應用價值,并將蒙塞爾色彩表述法與色調區域、物體色的俗名三者有機統一,既集合了蒙塞爾色立體和奧斯特瓦德色立體的優點,又注重色彩設計的方便應用,從而為專業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很有應用價值的色立體配色工具。
2.P.C.C.S的組成
P.C.C.S是由色相和色調兩個要素組成的體系,對配色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受到設計師和藝術家的青睞。
3.P.C.C.S的色相
P.C.C.S色相是以紅、黃、綠、藍4個原色為基本色相,每兩個色之間再插入橙、黃綠、藍綠、紫形成8色,然后再三等分形成24色相環,并以1~24編碼標定,其中偶數12色相是色彩教育用標準色相。
4.P.C.C.S的明度
(1)P.C.C.S明度以黑、白為基準等差劃分9個明度等級,形成7個明度區域。
(2)也可將4.5~6.5三級合并為中明度區域,即成5個明度區域。
(3)在各級明度中還可以插入2、3、4、…、9,即成等分的17個明度等級。
5.P.C.C.S的純度
P.C.C.S純度是以S為標示。它將24個純色相均定在第9級純度,并將從灰到艷各色加以等差分割,以1S~3S為低純度區,4S~6S為中純度區,7S~9S為高純度區,便于色彩設計應用(如圖1-14所示)。
圖1-14 P.C.C.S明度表
6.P.C.C.S的色調
(1)P.C.C.S將彩色系劃分為11個色調,每一色調包括該區域的全部色相,而同一色調的各色在明度上并不很一致。
(2)將彩色色調區分為清色調和中間色調兩大類,清色調是純色加白或加黑,中間色調是純色加灰(如圖1-14和圖1-15所示)。
圖1-14 P.C.C.S色調分類(1)
圖1-15 P.C.C.S色調分類(2)
(五)CIE色體系
1.CIE色度圖的產生
CIE(國際照明委員會)1931年制定了一個色度圖,用三種基色相加的比例來表示某一顏色。
2.CIE色度圖的方程式
C=R+G+B
式中,C代表某一種顏色,R、G、B代表紅、綠、藍三基色每種顏色的比例系數,它們的和等于1,即R+G+B=1。
C是指匹配,即在視覺上顏色相同,如某一藍綠色可以表達為:(C)=0.06(R)+0.31(G)+0.63(B)。
3.二基色混合
(1)如果是二基色混合,則在三個系數中有一個為零。如匹配白色,則R、G、B應相等。
(2)任何顏色都用匹配該顏色的三基色的比例加以規定,因此每一顏色都在色度圖中占有確定的位置。
4.基色比例
(1)色度圖中X軸色度坐標相當于紅基色的比例。
(2)Y軸色度坐標相當于綠基色的比例。
(3)圖中沒有Z軸色度坐標(即藍基色所占的比例),比例系數X+Y+Z=1,即1-(X+Y)=Z。
5.CIE1931色度圖
(1)國際照明委會制定的CIE1931色度圖(如圖1-16所示)。
(2)色度圖中弧形曲線上的各點是光譜軌跡,即光譜各種顏色的色度坐標。
(3)紅色波段在圖的右下部,綠色波段在左上角,藍紫色波段在圖的左下部。
(4)圖下方的直線部分,即連接400nm和700nm的直線,是光譜上所沒有的、由紫到紅的系列。
(5)靠近圖中心的C是白色,相當于中午陽光的光色,其色度坐標為:X=0.3101,Y=0.3162,Z=0.3737。
(6)CIE1931色度圖有很大的實用價值,任何顏色都可以在這個色度圖上標定出來,這就使顏色的描述簡便而準確。
圖1-16 CIE色度圖
(六)NCS色體系
1.概述
(1)簡介
NCS是Natural Colour System(自然色彩系統)的簡稱。NCS自然色彩系統于1979年完成。NCS系統已經成為瑞典、挪威、西班牙等國的國家檢驗標準,它是歐洲使用最廣泛的色彩系統,正在被全球范圍采用。
(2)應用
NCS廣泛應用于設計、研究、教育、建筑、工業、公司形象、軟件和商貿等領域。NCS是以我們的眼睛看顏色的方式來精確描述顏色的惟一色彩系統。
2.NCS基準色
(1)NCS有6個基準色,這6個基準色分別是:白色(W)、黑色(S)、黃色(Y)、紅色(R)、藍色(B)、綠色(G)(如圖1-17所示)。
(2)這6個基準色是理想色,是人們頭腦中固有的顏色感知特性,而且它們彼此之間沒有相似性。NCS色彩編號系統描述的是我們所看到的顏色與這6個基準色的對應關系。
圖1-17 NCS基本色相
3.NCS立體色彩空間
在NCS立體的色彩空間中,任何表面顏色都可以歸于其中,每種顏色占據特定的位置,并和其他顏色有著準確的關系。
(1)基準色
4個彩色基準色-黃(Y)、紅(R)、藍(B)、綠(G)在色彩圓環上呈直角分布,每兩個基準色之間被等分為100階,取每10階表示在NCS色譜中的位置(如圖1-18所示)。
圖1-18 NCS色相環
(2)NCS色彩空間
①NCS色彩空間如兩個圓錐相扣(如圖1-19所示),縱軸W-S表示非彩色,頂端是白色(W),底端是黑色(S),中部水平周長是純彩色形成的色彩圓環。
②在NCS色彩空間的水平中間位置取水平斷面,得到由不含黑色和白色純彩色形成的NCS色彩圓環,它表示顏色的色相關系。
③NCS色彩三角是經過NCS色彩空間的縱軸(W—S)和色彩圓環上純彩色而形成的垂直剖面,它表示顏色的黑度、白度及彩度等關系。
圖1-19 NCS色彩空間
四、色彩混合
(一)定義
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顏色混合在一起,構成與原色不同的新色稱為色彩混合。
(二)類型
1.加色混合
(1)特點
加色混合也稱色光混合(如圖1-20所示)。其特點是把所混合的各種不同光源的輻射光的明度相加,混合的成分越多,明度就越高。
圖1-20 加色混合
(2)色光
①色光的三原色
將朱紅、翠綠、藍紫三種色光作適當比例的混合,大體上可以得到全部的色,而這三種色是其他色光無法混合出來的,所以被稱為色光的三原色。
②色光的三間色
朱紅和翠綠混合成黃,翠綠與藍紫混合成藍綠,藍紫與朱紅混合成紫。混合得出的黃、藍綠、紫為色光三間色,它們再混合成白色光。
③互補色光
當不同色相的兩色光相混成白色光時,相混的雙方可稱為互補色光。
(3)應用
彩色電視的色彩影像就是應用加色混合原理設計的,加色混合一般用于舞臺照明和攝影。
2.減色混合
(1)減色混合的特點
減色混合又稱為色料混合(如圖1-21所示)。其特點是顏色越混越暗,混合后的色彩在明度、純度上較之最初的任何一色都暗。
圖1-21 減色混合
(2)物體色
①物體的三原色
將物體色品紅、檸檬黃、藍綠三色作適當比例的混合,可以得到很多色。而這三種色是其他色混合不出來的,所以被稱為物體色的三原色。
②物體的三間色
間色是指用兩種原色相混而產生的顏色,橙、黃綠、紫是物體色的三間色,它們再混合則成灰黑色。
③物體的互補色
如果一個原色與一個間色混合后能產生灰色或黑色,這兩種色就是互補色。
④總結
我們可看到一個有趣的巧合現象,那就是色光的三原色正好相當于物體色的三間色,而物體色的三原色又相當于色光的三間色。
(3)應用
工業上的染料、繪畫顏料、印刷用的油墨等不同顏色之間的混合都屬于減色混合。
3.中間混合
(1)中間混合的定義
①中間混合屬于色光混合的一種,是反射光的混合。
②中間混合的明度不像加色混合那樣越混合越亮,也不像減色混合那樣越混合越暗,而是混合色的平均明度,因此稱為中間混合。與減色混合相比,其混合明度要高,因此色彩效果顯得豐富、鮮亮。
(2)中間混合的分類
①空間混合
a.定義
空間混合是指不同的顏色并置在一起,通過一定的空間距離,在人視覺內達成的混合。
b.特點
空間混合與前兩種混合的不同點在于其顏色本身并沒有真正混合,而是將顏色進行歸納,通過一定的空間距離在人的視覺內達成的混合,不同的視覺距離可給人不同的視覺效果。
c.空間混合效果的注意事項
第一,用來并置的基本形狀要小,并呈密集狀。
第二,色彩比較鮮艷,對比強烈。
第三,觀看時視點與畫面有一定的空間距離。
②旋轉混合
將色料三原色等分色盤,放在圓形的轉盤上,這些色盤在旋轉中產生漂亮的灰色。這說明色料三原色在旋轉混合中沒有混合出黑色,而是三色平均明度的灰色。旋轉混合混合出來的顏色是幾種顏色的中間顏色,所以旋轉混合也是中間混合的一種。
五、色彩的對比與調和
(一)色彩對比與調和的理解
1.色彩對比
(1)色彩對比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時,由于相互影響的作用而顯示出差別的現象。
(2)色彩間差別的大小,決定著對比的強弱:色彩的差別大形成強對比,差別小形成弱對比,差別適中形成中對比。
2.色彩調和
色彩調和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一組有差別、不協調的色彩為達到一個共同的表現目的,經過設計、組合、安排,使畫面產生秩序、統一與和諧的現象。
3.作用
(1)對比與調和是色彩表現的重要手段,對比可以使畫面變得更加豐富,調和可以使畫面變得整體、協調。
(2)色彩的對比與調和是色彩構成中重要的核心理論,也是評判作品優劣的標尺。對比較注重客觀地探討色彩呈現的現象,色彩存在的客觀狀態;調和則是從主觀感受的角度來研究客觀色彩現象對主觀感受的作用,重在研究如何通過構成的方式來獲得良好的效果。
4.色彩對比與色彩調和的關系
(1)色彩調和是伴隨著對比的另一種表現形式,色彩對比的減弱則意味著調和的開始,所以減弱對比是形成調和效果最直接的方法。
(2)對比與調和是同時存在的,畫面中對比太多就會產生不和諧,同樣,畫面太過調和也會不和諧。
(3)對比與調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彼此協調發展,畫面才能產生特定的美感。
(二)色彩對比
1.色彩對比的分類
(1)從色彩性質來劃分,對比的種類有色相對比、純度對比、明度對比。
(2)從色彩的形象來劃分,對比的種類有形狀對比、面積對比、位置對比、虛實對比、肌理對比。
(3)從色彩的生理與心理效應來劃分,對比的種類有冷暖對比、輕重對比、動靜對比、脹縮對比、進退對比、新舊對比。
(4)從對比色數來劃分,對比的種類有雙色對比、三色對比、多色對比、色組對比、色調對比。
(5)另外還有同時對比、連續對比等。
2.明度對比
(1)明度對比的定義
明度對比,是指色彩間明暗層次的對比。人眼對明度的對比最敏感,明度對比對視覺的影響力也最大、最基本。
(2)明度對比的內容
①同一種色之間的明度差。
②不同色之間的明度差。在光譜色中,黃最亮,紫最暗,橙、綠、紅、藍處于中間。
(3)明度對比強弱的劃分
如果用黑、白、灰系列的9個明度階梯為基本標準可進行明度對比強弱的劃分,黑色為1,白色為9,靠近白的3級稱高調色,靠近黑的3級稱低調色,中間3級稱中調色。
①明度弱對比
a.3個階梯以內的對比稱明度弱對比,由于這種對比的關系在明度軸上距離比較近,又稱短調對比。
b.短調對比的特點是含蓄、朦朧。
②明度強對比
a.5個階梯以外的對比稱明度強對比,由于這種對比關系在明度軸上距離比較遠,又稱長調對比。
b.長調對比的特點是對比強烈、刺激。
③明度中對比
a.3個階梯以外,5個階梯以內的對比稱明度的中對比,又稱中調對比。
b.中調對比的特點是比較明確、清晰。
(4)明度對比的分類
①分類方法
a.在明度對比中,如果其中面積最大、作用也最強的色彩或色組屬高調色,色的對比屬長調,那么整組對比就稱為高長調。
b.如果畫面主要的色彩屬中調色,色的對比屬短調,那么整組對比就稱為中短調。
②分類
按上述方法,大體可劃分為10種明度調子:高長調、高中調、高短調、中長調、中中調、中短調、低長調、低中調、低短調、最長調(如圖1-22所示)。
圖1-22 明度對比的10種調子
a.高長調
此調明暗反差大,對比強,形象的清晰度高。有積極、活潑、刺激、明快之感。
b.高短調
高調的弱對比效果,形象分辨力差。其特點是優雅、柔和、高貴、軟弱,設計中常被用來作為女性色彩。
c.高中調
以高調色為主的中強度對比,效果明亮、愉快、輝煌。
d.中長調
采取高調色和低調色進行對比。此調穩靜而堅實,給人以強健的男性色彩效果。
e.中短調
中調的弱對比效果。這種畫面猶如薄幕一般,朦朧、含蓄、模糊,同時又顯得平板,清晰度也極差。
f.中中調
屬不強也不弱的中調中對比,有豐富、飽滿的感覺。
g.低長調
低調的強對比效果。它具有強烈的、深沉的、壓抑的、苦悶的感覺。
h.低短調
低調的弱對比效果。它陰暗、低沉、有分量,畫面常常顯得遲鈍、憂郁,使人有種透不過氣的感覺。
i.低中調
低調的中對比效果。這種對比樸素、厚重、有力度,設計中常被認為是男性色調。
j.最長調
最明色和最暗色各占一半的配色。其效果強、銳利、簡潔,適合遠距離的設計。但處理不當也易產生空洞、生硬、炫目的感覺。
3.色相對比
(1)色相對比的定義
色相對比是指色相之間形成的差別而造成的對比。色相對比是給人帶來色彩知覺的重要手段。色相對比的強弱取決于色相在色相環上的位置。
(2)色相對比的類型
以12色相環為例,任選一色為基色,則可以把色相對比分為同類色、類似色、鄰近色、對比色和互補色等多種類別。
①同類色相對比
a.定義
是指色相距離0°~15°之間的對比,是色相中最弱的對比。
b.特點
同類色相對比效果單純、文靜、雅致,但也容易出現單調、呆板的效果。這時應通過拉開明度距離和純度關系來調整。
②類似色相對比
a.定義
是指色相距離15°~30°左右的對比,相差2~3個色。
b.特點
類似色相對比的特點是統一、和諧,與同類色相比效果要豐富得多。
③鄰近色相對比
a.定義
是指色相距離約60°的對比(最多不超過90°),屬色相的中對比。
b.特點
鄰近色相的配色效果顯得豐滿、活潑,既保持了統一的優點,又克服了視覺不滿足的缺點。服裝設計和室內設計經常采用這種配色手法。
④對比色相對比
a.定義
是指色相距離120°左右的對比,屬色相的中強對比。
b.特點
對比色相對比有著鮮明的色相感,效果強烈、興奮,但易使視覺疲勞,處理不當會有煩躁、不安定之感。這是極富運動感的最佳配色。
⑤互補色相對比
a.定義
是指色相距離180°的對比,是色相中最強的對比關系,是色相對比的歸宿(如圖1-23所示)。
b.特點
互補色相對比的優點是飽滿、活躍、生動、刺激,但不含蓄,不雅致,過分刺激,有種幼稚、原始的感覺。它適于較遠距離的設計。
圖1-23 色相對比
(3)色相對比的極端
紅、黃、藍是色相對比的極端。三個原色紅、黃、藍和三個間色橙、綠、紫組成的互補關系,構成了補色對比的三個極端:黃、紫是明度對比的極端,紅、綠是純度對比的極端,橙、藍是冷暖對比的極端。
4.純度對比
(1)純度對比的定義
純度對比是指色彩純度差別形成的對比。
(2)純度對比的特點
純度對比較之明度對比和色相對比更柔和,更含蓄。
(3)色彩純度的劃分
將不同顏色的純度色標分別劃分為三段,靠近中軸的段內稱低純度色,純色所在段內稱高純度色,中間部分稱中純度色(如圖1-24所示)。
圖1-24 純度色階
(4)純度對比的分類
純度對比大體可劃分為7種純度調子:鮮強對比、鮮弱對比、中強對比、中弱對比、濁強對比、濁弱對比、最強對比(如圖1-25所示)。
①鮮強對比畫面色彩鮮艷奪目,具有強烈、華麗的特點。
②鮮弱對比畫面色彩飽和、對比較弱,具有淡雅、含蓄的特點。
③濁強對比色彩純度較低、對比強烈,具有鮮明、個性化的特點。
④濁弱對比色彩純度較低、對比較弱,具有朦朧、曖昧、神秘感的特點。
圖1-25 7種純度調子
(5)純度的鮮濁對比
①純度的鮮與濁不是孤立存在的,同一種色彩在暗淡色調的旁邊可能顯得生動,而在一種更加生動的色調旁則又顯得暗淡了。同時對比帶來的視覺感受無時不影響著我們。
②在運用純度色彩時,既要考慮畫面的整體純度傾向是高還是低,又要考慮純度的對比度,注意從整體上把握對比效果。
(6)純度對比的強弱
純度對比的強弱取決于對比色彩間純度差的大小。
①像紅色色相,純度值為14。相差10個階段以上的純度對比稱為純度強對比,相差4個階段以下的稱純度弱對比,相差6~7個階段的稱純度中對比。
②藍綠色相的純度值僅為6。因此相差4個階段以上的純度對比就應稱純度強對比,相差2~3個階段的稱純度中對比,相差1個階段的稱純度弱對比。
③純度對比中,如果畫面占大面積的色是高純度色,對比的另一色屬低純度色,那么將形成鮮艷的強對比效果,即鮮強對比。
5.同時對比與連續對比
(1)同時對比
①定義
同時對比是色彩間對比反映在視覺上的一種方式,即不同的色塊并置在一起,由于色彩間的視覺作用,此時各色的感覺與色塊的原色相產生差異與變化。
②表現
當我們用色彩構圖時,同一灰色在黑底上發亮,在白底上變深,在紅底上呈現綠味,在綠底上呈現紅味,在紫底上呈現黃味(如圖1-26所示)。
圖1-26 同時對比
③規律
a.亮色與暗色相鄰,亮色更亮,暗色更暗;灰色與艷色并置,艷色更艷,灰色更灰;冷色與暖色并置,冷色更冷,暖色更暖。
b.不同色相相鄰時,都傾向于將對方推向自己的補色地位。
c.補色相鄰時,由于對比作用,各自都增加了補色光,色彩的鮮艷度同時增加。
d.同時對比的效果隨著純度增加而增加,相鄰之處,即邊緣部分最為明顯。
e.同時對比的作用只有在色彩相鄰時才產生,其中如果一色包圍另一色效果更加醒目。
(2)連續對比
①連續對比的定義
連續對比是先后看到的對比現象,也稱視覺殘象。
②殘像的分類
a.正殘象
正殘象指當強烈的刺激消失后,在極短時間內還會停留于眼中的現象,它是與刺激色相同的一種色的持續。
b.負殘象
負殘象產生在正殘象之后,當強刺激引起視覺疲勞時,眼中則會出現一處與原色相反的色光。
(3)錯覺
不管是同時對比還是連續對比,都有可能產生一種錯覺。連續對比所造成的錯覺是可以消除的,而同時對比造成的錯覺不可能消除,是無法改正的。因此,錯覺是人的正常生理現象。
6.冷暖對比
(1)冷暖對比的定義
冷暖對比是由于色彩感覺的冷暖差別所形成的對比。
(2)冷暖對比的產生原因
①對色光的印象和心理聯想
生活印象的積累使人的觸覺、視覺及心理活動之間具有一種特殊的,常常是下意識的聯系。視覺變成了觸覺的先導。
a.太陽、爐火、火炬本身溫度很高,它們射出的紅橙色光會引起人們的條件反射,皮膚會覺得溫暖,生理也覺得溫暖與愉快。
b.大海、高天、遠山、雪地等環境溫度低,人們看見藍色光,皮膚會產生對冷的反應,心理也覺得涼爽或陰冷。
②生理因素
色彩冷暖感覺與生理因素也有關系,藍綠色能使血液循環減慢,紅橙色能使血液循環加快。人們對藍綠色和紅橙色的冷暖感覺大約相差3~5度。
(3)色彩的冷暖效應的形容詞
①冷色
透明、鎮靜、陰影、稀薄、空氣感、遙遠、輕的、潮濕。
②暖色
不透明、刺激、日光、濃密、質量感、重的、干燥等。
7.面積對比
(1)面積對比的定義
面積對比指各種色塊在構圖中所占據的量的比例關系。
(2)面積對比對色彩效果的作用
①這種對比與色彩本身的屬性并無直接關系,但對色彩效果的作用非常大。面積的大小對色彩對比的影響力最大。
a.抗衡調和法
對比色彩的雙方面積相當時,互相之間產生抗衡,對比效果強,也稱抗衡調和法。
b.優勢調和法
對比色雙方面積大小懸殊時,則產生烘托、強調效果,也稱優勢調和法。
②同一色彩面積大的往往比面積小的感覺明亮,畫出的點、線看起來也比面積小的明度低。
③面積對比的效果還要考慮觀察者的距離。
(3)純度色彩力量均衡的取決因素——明度和面積
①色彩強度和色塊的面積比
a.黃∶橙∶紅∶紫∶藍=3∶4∶6∶9∶8。
b.互補色的和諧相對色域數比:黃∶紫=3∶9=1∶3=1/4∶3/4;橙∶藍=4∶8=1∶2=1/3∶2/3;紅∶綠=6∶6=1∶1=1/2∶1/2。
②原色和間色的其他和諧色域數比
黃∶橙=3∶4,黃∶紅=3∶6,黃∶藍=3∶8,黃∶綠=3∶6,紅∶橙=6∶4,紅∶藍=6∶8,紅∶紫=6∶9,藍∶綠=8∶6,藍∶紫=8∶9,黃∶紅∶藍=3∶6∶8,橙∶綠∶紫=4∶6∶9,紅∶橙∶黃∶綠∶藍∶紫=6∶4∶3∶6∶8∶9(如圖1-27所示)。
紅∶綠=1∶1
橙∶藍=2∶1
黃∶紫=3∶1
紅∶橙∶黃∶綠∶藍∶紫=6∶4∶3∶6∶8∶9
圖1-27 面積比
(三)色彩調和
色彩調和是一種內在的要求與必然的結果。不考慮由于色彩體系的差異以及色彩學家各自不同的研究基點所形成的不同特點和派別,可從兩大方面概括色彩調和的基本原理:統一調和和對比調和。
1.統一調和
以統一為基調的配色方法。統一調和強調色彩要素當中的一致性,追求色彩關系的統一。
包括同一調和與近似調和。
(1)同一調和
①定義
同一調和是指在色相、明度、純度中有某一種要素或某兩種要素完全相同,變換其他要素所構成的調和。此調和使配色顯示出一種最簡單的、最易達到的統一感。
②分類
a.同一調和中保持一種相同元素
在三屬性中,保持一種相同元素,變化其余。同一調和有以下幾種:
第一,同一色相調和
是指色立體同一色相面的調和,同一個色相,不同明、純度之間的變化。此調和要注意明度與此色相的協調關系,注意明度與純度的變化,增加色彩之間的差異,避免單調。
第二,同一明度調和
是指色立體同一水平面上的各色的調和,此調和只在高純度與低純度之間、色相與色相之間求變化,避免色彩模糊不清。
第三,同一純度調和
相當于奧氏色立體上每一垂直線上的等純度關系,此調和只變換明度及色相,其配色效果明顯。
b.同一調和中保持兩種相同元素
三屬性中,變化一種,保持兩種相同元素。同一調和有以下幾種:
第一,同色相、同純度調和
這類色彩選擇范圍很小,基本集中在色立體的含灰色范圍內,配色效果極其統一、含蓄,關鍵在于明度的處理。
第二,同色相、同明度調和
這種調和只能靠色彩的鮮濁來變化,其配色效果也是弱的,有柔和、朦朧的效果。
第三,同明度、同純度調和
這種變化有相當的局限,運用時應注意控制色相的調性。
(2)近似調和
①定義
近似調和是近似要素的結合,指在色相、明度、純度中有某一種要素或某兩種要素近似,變換其他要素所構成的調和。
②分類
a.近似色相的不同明度、純度調和
這種調和其實是以色相來決定效果,用明度、純度關系輔助搭配為更協調的色彩效果。
b.近似明度的不同色相、純度調和
近似明度的色彩用明度來統一畫面,變化色相和純度,使畫面更豐富,此種調和變化范圍較廣。在近似明度的調和中可適當選擇有對比的色彩或補色色相來豐富畫面效果,但要避免過強的色相變化與明度變化相沖突(如圖1-28所示)。
圖1-28 近似明度的色彩調和
c.近似純度的不同明度、色相調和
近似純度的色彩用純度來統一畫面,很容易調和。這種調和主要是突出純度變化,其明度、色相關系要盡可能地減弱。此類配色效果優美、雅致、柔和(如圖1-29所示)。
圖1-29 近似純度的色彩調和
2.對比調和
對比調和主要是在對比當中尋求的調和,這是適應范圍更大的一種配色方法,它完全基于變化的基礎之上,屬于異質要素的組合。
(1)加入相應的等差色彩
在對比強烈的兩色中,放入等差或等比的漸變系列,使畫面和諧,達到調和的效果(如圖1-30所示)。
圖1-30 加入相應的等差色彩
(2)兩色同時混入或帶入第三色
①將對比的兩色(或幾色)同時混入或帶入第三色,使雙方同時具有相同因素,成為中間系列,使之調和統一起來。
②將對比的兩色按照一種均衡的規律,把各自的成分放置在對方色中進行對比,或者雙方色彩按一定量互相混入對方的成分,都可因增添了同質要素而得以調和(如圖1-31所示)。
圖1-31 兩色同時混入或帶入第三色
(3)幾何形秩序調和
①定義
幾何形秩序的調和主要指依色相環上的位置變化來確定的調和效果。
②分類
a.三色調和
指在色環上呈現三角形的位置關系,又稱補色單開叉調和。根據開叉的寬窄,可形成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邊三角形幾種位置關系。
b.四色調和
又可稱為補色雙開叉調和。根據開叉的寬窄,可形成它們在色相環上正方形和長方形的位置關系,如紅橙、紅紫與黃綠、藍綠的長方形開叉效果。這種調和色相變化豐富,但要避免過亂。
c.多色調和
在色相環上呈現為五角形、六角形色彩位置形狀時,稱為多色調和。如三對補色同時對比等,此調和要注意主次關系。
(4)通過面積的變化統一色彩
可以使對比色中的面積一大一小,在視覺上一強一弱,增加畫面的調和感(如圖1-32和圖1-33所示)。
圖1-32 加入同一種小面積的第三色
圖1-33 互相加入對方顏色
3.色彩對比與調和的關系
色彩的對比與調和,是相互依存、矛盾的兩個方面,它們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對比當中有調和,調和當中有對比。在實際運用中,要根據主題的需要來選擇畫面中是以對比為主還是以調和為主。
4.色彩調和的應用
(1)同一色相調和
作品采用統一調和的方法,用色相來統一畫面,變化其色彩的明度和純度。畫面比較調和(如圖1-34所示)。
圖1-34 色彩調和(1)
(2)同一明度調和
作品采用統一明度來統一畫面,變化色相和純度,畫面比較調和(如圖1-35所示)。
圖1-35 色彩調和(2)
(3)同一純度調和
作品采用統一調和的方法,用近似純度來統一畫面,變化色相和明度。色彩借鑒原始的繪畫色彩,畫面比較調和(如圖1-36所示)。
圖1-36 色彩調和(3)
(4)近似純度的不同色相調和
作品采用色彩間隔的方式,用近似純度來統一畫面,主要變化色相,雖然圖形有些凌亂,但是畫面色彩比較和諧(如圖1-37所示)。
圖1-37 色彩調和(4)
(5)互補色相對比
作品采用色相對比方法,選用一對紅綠互補色,畫面比較注重色彩面積的對比,而且用黑色進行相應的色彩間隔,體現一定的秩序美感,視覺上比較調和(如圖1-38所示)。
圖1-38 色彩調和(5)
(6)對比和調和
作品用亮麗的藍色作為背景,其他顏色采用近似純度的方式,使畫面既有對比又有統一,整體視覺效果較好(如圖1-39所示)。
圖1-39 色彩調和(6)
- 李景寧《有機化學》(第5版)(下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孫光德《社會保障概論》(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斯蒂格利茨《經濟學(下冊)》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贈兩套模擬試題及詳解】(第4版)
- 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聯考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408)計算機網絡考點歸納與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鄭振龍《金融工程》(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姜乾金《醫學心理學》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劉海貴《新聞采訪教程》(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李良榮《新聞學概論》(第5版)【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19小時高清視頻】
- 天津外國語大學448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周三多《管理學》(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視頻講解】
- 2020年新聞與傳播碩士《440新聞與傳播專業基礎》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章節題庫+模擬試題】(上)
- 曼昆《宏觀經濟學》(第9版)名校考研真題詳解
- 柴誠敬《化工原理》(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朱建寧《西方園林史——19世紀之前》(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馬君潞《國際金融》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