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6.3 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視頻講解]

一、概念題

1.利率的期限結構(東南大學2012金融碩士;人行2006研;中南財大2005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利率的期限結指影響利率的其他因素相同時,期限不同的金融資產收益率之間的關系,是在一個時點上因期限差異而產生的不同的利率組合。通常用收益率曲線(又稱“回報率曲線”)作為描述債券利率期限結構的工具。它是用來刻畫債券的期限與利率之間關系的曲線,其橫軸為債券期限,縱軸為債券利率。一般來說,收益率曲線有三種可能的形態:水平的曲線代表各種期限的債券利率相同,向上傾斜的曲線代表期限越長的債券利率越高,向下傾斜的曲線則代表期限越長的債券利率反而越低。最常見的是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因為一般情況下,長期債券的利率高于短期債券的利率。

利率的期限結構表現出兩個現象:各種期限證券的利率往往是同向波動的;長期證券的利率往往高于短期證券。對這兩個現象的研究理論主要有:預期理論、市場分割理論和優先聚集地理論。

2.流動性溢價理論(liquidity premium theory)

答:流動性溢價理論是解釋利率期限結構的一種理論,該理論是在純粹預期理論的基礎上,提出債券期限從而流動性也會影響收益率曲線的觀點。該理論認為,既然期限長的債券價格波動風險比短期債券大,人們自然會對這部分風險要求補償,即要求流動性風險補償。因此,只有在長期投資的收益率高于短期的平均預期收益率條件下,人們才會選擇長期投資工具。于是期限越長的債券,到期收益率應該越高。按照流動性理論的觀點,收益率曲線一般應該是向上傾斜的;只有在預期未來短期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以致使流動性補償無法抵消預期利率下降的程度時,才會出現下降的收益率曲線。顯然,流動性理論已經調整了純預期理論中關于投資人不介意風險的假設。

3.利率風險結構(risk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

答:利率的風險結構是指期限相同債券或貸款在違約風險、流動性和所得稅規定等因素作用下各不相同的利率間的關系。債券的違約風險越大,它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就越小,因而債券發行者所應支付的利率就越高;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流動性越高的債券利率將越低;債券持有人真正關心的是稅后的實際利率,因此,如果債券利息收入的稅收待遇視債券的種類不同而存在著差異,這種差異就必然要反映到稅前利率上來。稅率越高的債券,其稅前利率也應該越高。

4.分割市場理論(segmented markets theory)

答:分割市場理論是解釋利率期限結構的一種理論,該理論認為資金在不同期限市場之間基本是不流動的。這倒不是行政力量限制,而是金融機構的特定業務運作所導致的對資金期限的特定要求使然。不同金融機構有不同的負債性質,因而對資金的期限有特定需求。比如,商業銀行對資金的需求主要是短期的,不會輕易到長期資金市場上融資。這種不同期限市場上資金流動的封閉性,決定了收益率曲線可以有不同的形態。例如,當長期市場上資金供過于求,導致利率下降的同時,短期市場資金供不應求,導致利率上升,就會形成向下傾斜的收益率曲線。

5.預期理論(expectations theory)

答:預期理論是對影響利率期限結構因素的一種解釋。預期理論對遠期利率的行為的假設是:預期未來短期利率,或遠期利率的變化方向決定收益率曲線的形態;同時,假定當前長期債券中的遠期利率與市場對未來短期利率的預期有緊密聯系。

預期理論認為,預期的未來短期利率影響了收益率的曲線,短期證券的預期利率決定了利率的期限結構,與所有證券利息相關。如果人們預期利率將上升,那么長期利率將高于短期利率。因為一方面由于預期以后出售證券將支付更高的利率,證券供給者急售出長期證券,這樣短期證券的供給下降,長期證券供給上升;另一方面,因預期以后購買證券可獲得更高的利率,證券需求者不愿購買長期證券,而只愿購買短期證券,這樣對長期證券的需求下降,短期證券需求上升。結果,短期證券供不應求,于是價格上升,利率下降;而長期證券市場上供大于求,其價格下跌,利率上升,這樣,短期利率便低于長期利率。反之,若人們預期未來利率下降,則短期利率會高于長期利率。只有當現在和未來兩次投資短期證券的總收益等于一次性投資同期的長期證券的收益,長期和短期利率才能同時達到均衡。

基于以上的分析,預期理論認為長期利率是預期未來短期利率的函數,它等于當前短期利率與預期的未來短期利率的幾何平均數。

二、選擇題

1.以下關于利率的期限結構說法錯誤的是(  )。(中央財經大學2012金融碩士)

A.利率期限結構通常表現出短期利率波動大,長期利率波動小的特征

B.市場分割理論不能解釋收益率曲線通常向上傾斜的特征

C.預期理論能夠解釋短期利率和長期利率的聯動關系

D.流動性升水理論假設不同期限的債券之間存在不完全的替代性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案】B

【解析】B項,市場分割理論認為資金在不同期限市場之間基本是不流動的。不同金融機構有不同的負債性質,因而為資金的期限有特定需求。例如,當長期市場上資金供不應求,導致利率上升的同時,短期市場資金供過于求,導致利率下降,就會形成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

2.利率的期限結構理論主要研究的關系是(  )。(中央財大2010、2006研)

A.期限與風險

B.期限與收益

C.期限與流動性

D.期限與安全性

【答案】B

【解析】利率期限結構理論的重要內容包括:為什么收益率曲線不是簡單向上傾斜,體現期限越長,利率越高的結果?形成曲線種種不同走勢的原因是什么?不同的曲線走勢會給未來的利率預期提供什么信息?

三、判斷題

預期理論認為如果未來短期利率上升,收益率曲線下降;如果未來短期利率下降,收益率曲線則上升;如果未來短期利率不發生變化,收益率曲線也不動,即呈水平狀。

【答案】

【解析】預期理論認為如果未來短期利率上升,收益率曲線上升;如果未來短期利率下降,收益率曲線也下降;如果未來短期利率不發生變化,收益率曲線也不動,即呈水平狀。

四、簡答題

1.預期理論是如何解釋利率的期限結構的?

答:所謂利率的期限結構是指利率與金融資產期限之間的關系,是在一個時點上因期限差異而產生的不同的利率組合。

預期理論認為,短期證券的預期利率決定了利率的期限結構,并與所有證券利息相關。如果人們預期利率將上升,那么長期利率將高于短期利率。因為一方面由于預期以后出售證券將支付更高的利率,證券供給者急售出長期證券,這樣短期證券的供給下降,長期證券供給上升;另一方面,因預期以后購買證券可獲得更高的利率,證券需求者不愿購買長期證券,而只愿購買短期證券,這樣對長期證券的需求下降,短期證券需求上升。結果,短期證券供不應求,于是價格上升,利率下降;而長期證券市場上供大于求,其價格下跌,利率上升,這樣,短期利率便低于長期利率。反之,若人們預期未來利率下降,則短期利率會高于長期利率。只有當現在和未來兩次投資短期證券的總收益等于一次性投資同期的長期證券的收益,長期和短期利率才能同時達到均衡。

基于以上的分析,預期理論認為長期利率是預期未來短期利率的函數,它等于當前短期利率與預期的未來短期利率的幾何平均數。

2.簡述利率風險結構與期限結構理論及其運用。(中央財大2005研)

答:(1)利率的期限結構是指債券的到期收益與到期期限之間的關系。該結構可通過利率期限結構圖中的曲線即收益率曲線來表示,也就是說收益率曲線表示的就是債券的利率期限結構,它反映了在一定時點上不同期限債券的收益率與到期期限之間的關系。

利率風險結構的主要指標有兩種,即資金缺口和利率敏感缺口。利率敏感性資產與利率敏感性負債是指那些在一定時限內到期的或需要根據最新市場利率重新確定利率的資產與負債。資金缺口為利率敏感性資產與利率敏感性負債之差。利率敏感比率為利率敏感性資產與利率敏感性負債之比。即:

資金缺口=利率敏感性資產-利率敏感性負債

利率敏感性比率=利率敏感性資產/利率敏感性負債

(2)這一理論的主要運用便是銀行管理者根據利率期限結構和風險結構變化的預測,積極調整資產負債結構,擴大或縮小利率敏感性差額,從而保證銀行收益的穩定或增長。銀行調整資產負債結構所運用的工具主要是銀行在短期內有主動控制權的資產和負債,如聯儲資金、回購協議、大額定期存單、可變利率放款等。

3.什么是利率的期限結構?運用期限結構理論解釋為什么收益率曲線會有不同的形狀?

答:(1)同一品類的不同期限的利率構成該品類的利率期限結構,所以期限結構是利率與期限相關關系的反映。利率期限結構只能就與某種信用品質相同的債務相關的利率,或同一發行人所發行的債務相關的利率來討論,加入信用品質等其他因素,期限則無可比性。對于影響利率期限結構的因素解釋主要有:人們對利率的預期,人們對流動性的偏好,資金在不同期限市場之間的流動程度等。

(2)比較經典的期限結構理論有預期理論和市場隔斷理論。其中預期理論又可以分為純預期理論、流動性理論和偏好理論。

純預期理論。純預期理論認為遠期利率或預期未來短期利率的變化決定了利率的期限結構和收益率曲線形狀。一定時間的利率期限結構反映了當前市場對未來一系列短期利率的預期:當預期未來短期利率上升時,會有上升的收益率曲線;反之,收益率曲線是下降的。換一種說法則是,上升的收益率曲線代表了人們對未來利率上升的預期,下降的收益率曲線代表了人們對未來利率下降的預期。

流動性理論。該理論認為,既然期限長的債券價格波動風險比短期債券大,人們自然會對這部分風險要求補償,即要求流動性風險補償。因此,只有在長期投資的收益率高于短期投資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的條件下,人們才會選擇長期投資工具。于是期限越長的債券,到期收益率應該越高。按照流動性理論的觀點,收益率曲線一般應該是向上傾斜的;只有在預期未來短期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以致使流動性補償無法抵消預期利率下降的程度時,才會出現下降的收益率曲線。顯然,流動性理論已經調整了純預期理論中關于投資人不介意風險的假設。

偏好理論。偏好理論接受了人們對未來短期利率的預期會影響收益率曲線的觀點,但不贊同流動性理論的觀點。該理論并不否定收益率中包含對各種風險的補償,不過認為,期限越長的債券中包含越多流動性風險補償,只有在市場上所有的投資人均傾向于以盡快速度出售持有的債券,而所有的籌資人均要籌借長期資金的情況下才會發生。但這種情況事實上并不存在。偏好理論認為,影響收益率曲線的另一個因素應該是不同期限的資金市場的供求。當一個特定期限的資金市場上供求嚴重不均衡時,交易雙方才會轉向供求狀態并非嚴重不足的其他期限的資金市場。這種資金的流動則會影響收益率曲線,使其表現出或者向上、或者向下、或者水平、或者駝峰狀的形態。

市場割斷理論。該理論認為資金在不同期限市場之間基本是不流動的。這并不是行政力量限制所致,而是金融機構的特定業務運作所導致的對資金期限的特定要求使然。不同金融機構有不同的負債性質,因而對資金的期限有特定需求。這種不同期限市場上資金流動的封閉性,決定了收益率曲線可以有不同的形態。

4.什么是利率的風險結構?為什么企業債券的利率通常要高于相同期限國債的利率?

答:(1)到期期限相同的債券或許有著不同的利率,這些不同利率之間的聯系被稱為利率的風險結構。通常而言,利率的風險結構由債券發行人的違約可能、債券流動性以及稅收政策等因素共同決定。

違約因素

違約因素直接影響債券的利率水平,由違約因素導致的償債風險通常被稱為違約風險。違約風險也稱信用風險,是指債券發行人到期無法或不愿履行事先承諾(或約定)的利息支付或面值償付義務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將對債券利率產生重要影響。在到期期限相同的情況下,有違約風險的企業債券與無風險的國債之間的利差便是風險溢價。

通常而言,有違約風險的債券總會存在正的風險溢價,而且風險溢價會隨著違約風險的上升而增加。既然違約風險對于債券的定價、利率以及預期回報率產生如此大的影響,那么讓債券投資者及時而全面地了解債券違約的可能性就顯得十分必要。目前,投資者一般可通過信用評級機構的評級了解所要投資債券的品質和違約的可能性。

流動性因素

流動性是影響債券利率的另一重要因素。流動性被用來衡量金融資產轉換為現金的能力。債券的流動性越強,意味著它轉換成現金時所支付的成本會越低。正因如此,投資者通常喜歡持有流動性強的債券。不過,流動性強同時意味著收益率低,如果投資者選擇持有流動性強的債券,就得以放棄部分收益為代價;反之亦然。

流動性會影響投資者持有債券的愿望,在到期日和利率相同的情況下,投資者通常會選擇持有流動性強的債券。要讓投資者對流動性較差的債券產生需求,債券發行者就得提供相應的流動性補償。直觀地說,在流動性較差的債券的利率中,有必要包含一個利差,即流動性溢價。

稅收因素

債券利息的稅收政策同樣會影響債券利率。比如在美國,州和地方政府發行的市政債券存在違約的可能性,其流動性也弱于國債。但是長期以來,市政債券的利率要低于國債。究其原因,針對市政債券利息的相關稅收政策迥異于國債。具體地說,在美國,市政債券的利息可以免繳聯邦所得稅(與此相對應,國債可以免繳州與地方所得稅),這就等同于提高了市政債券的預期回報率。對于投資者來說,即使市政債券的利率較低、流動性較差,有時還存在違約風險,但若考慮了稅收減免因素,持有市政債券的回報仍然較高。結果,市政債券的市場需求增加了。

(2)在分析國債和企業利率時,也要從違約因素、流動性因素和稅收因素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通常情況下,國債被認為不存在違約風險,因為政府有稅收作后盾,從而具有較強的清償債務的能力。正因如此,國債又被稱為無風險債券。相比之下,企業債券的違約風險要大得多。當企業遭受經營困境甚至發生重大損失時,由于不存在其他穩定可靠的資金來源渠道,極有可能喪失償債能力,因此發生債務違約的可能性極大。違約風險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債券利率的差異。對于相同到期期限的債券,企業債券通常要比國債支付更高的利率。

國債通常具有很強的流動性,相比之下,企業債券的流動性就較差。無論出現什么情況,國債可以隨時隨地十分方便地出售;對于企業債券,在緊急情況下,可能很難找到買主,即便找到了買主,也不會賣出一個好價錢。特別是,投資者一旦持有長期企業債券,如果沒有相應的二級市場,就只能一直持有到到期日;如遇意外情況,很容易陷入流動性困局。既然如此,投資者在購買這種企業債券時,一般會三思而后行。

國債免繳所得稅,這就等同于提高了國債的預期回報率。因此,相同期限國債利率要低于企業債券的利率。

五、論述題

試述決定和影響利率變化的因素。

答:西方學者的利率決定理論雖不無道理,但不盡全面。他們可以解釋利率為什么會變化,但不能解釋為什么利率在變化前會處在某一種水平上。從現實角度考慮,有以下幾個決定利率水平的因素:

(1)平均利潤率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利息是對剩余價值的分割,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是利潤,因此,利息只是利潤的一部分,利息率要受平均利潤率的約束。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利息也從利潤中來。因此,為保證借款企業能在收支后還有剩余,利息也只能是利潤的一部分,利息率也必須受平均利潤率的制約。約束利息率的不是單個企業的利潤率,而是一定時期內一國的平均利潤率。這是因為利息率具有一種統一的特征,即使是市場利率,也存在著趨同的趨勢。

(2)銀行成本

銀行作為經營存、放、匯等金融業務的特殊企業,直接以利潤為經營目標。要賺取利潤,就必須講究經濟核算,其成本就必須全部通過其收益得到補償。銀行的成本主要有兩類:一是借入資金的成本,即銀行吸收存款時對存款人支付的利息。二是業務費用。銀行要經營業務,必須擁有房屋、設備等固定資產,必須雇用勞動力,在經營業務過程中,也要花費必要的費用支出等等。這一切,銀行在確定利率水平時都會給予足夠的考慮。

(3)通貨膨脹預期

在預期通貨膨脹率上升時,利率水平有很強的上升趨勢;在預期通貨膨脹率下降時,利率水平也趨于下降。可貸資金模型可以解釋這種現象。假定近幾年來通貨膨脹相對溫和,通脹率只有2%,此時可貸資金的供給和需求曲線用圖6-11中的表示,均衡點為A,均衡利率為

圖6-11 通貨膨脹預期與利率關系

假設現在的通貨膨脹每年上升6%,而且公眾預期這種通貨膨脹仍將持續一段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可貸資金的供給曲線會向左移動,而需求曲線則會向右移動,均衡利率水平將會上升。因為對持續增長6%的通貨膨脹預期,將會使預期本金的實際價值減少而遭受損失,資金供給者為了避免損失,往往會選擇股票、黃金和其他貴金屬、不動產等比債券更有效抵御通貨膨脹的資產,使可貸資金的供給減少(向左移動)。同時,預期通貨膨脹的上升會刺激借款的意愿和投資的增加,使可貸資金的需求增加,需求曲線由向左移動到

由于預期通貨膨脹率上升,使可貸資金的供給減少而需求增加,所以均衡點由圖中的A點移動到了B點,可貸資金的均衡價格(利率)上升。如果金融市場是一個不受控制的完全競爭性市場,那么利率將從i1上升到i2。這種預期通貨膨脹變化引起利率水平發生變動的效應稱為費雪效應(Fisher Effect),它是以最先發現利率與預期通貨膨脹關系的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費雪(Fisher)命名的。

(4)中央銀行貨幣政策

中央銀行通過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改變貨幣供給量,從而影響可貸資金的數量。當中央銀行想要刺激經濟時,會增加貨幣投入量,使可貸資金的供給增加,這時可貸資金供給曲線向右移動,利率下降,同時會刺激對利率的敏感項目,如房地產、企業廠房和設備的支出。當中央銀行想要限制經濟過度膨脹時,會減少貨幣供給,使可貸資金的供給減少,利率上升,使家庭和企業的支出受抑制。

貨幣供給增加對利率水平的影響有三種方式:流動性效應、收入效應和通貨膨脹預期效應。首先,貨幣供給量的增加將使經濟中的流動性變大,引起利率水平下降(流動性效應)。其次,從刺激經濟的效果開始出現,到產出和收入的上升,資金需求增加,最終拉動利率水平上升(收入效應)。最后,宣布增加貨幣供給量的政策后,會提高社會公眾和投資者的通貨膨脹預期,利率水平將由于費雪效應(通貨膨脹預期效應)而上升。如果金融市場對通貨膨脹的敏感性較高,并且貨幣供給量是通貨膨脹的主要誘因,那么,較快的貨幣增長率會推動長期利率快速上升。也就是說,在造成高利率水平的因素中,通貨膨脹預期效應有時候比流動性效應的作用更大。通貨膨脹預期效應對長期利率的影響效果大于對短期利率的影響,而短期利率受其他因素,如商業周期和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影響更大些。

總之,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對短期利率的影響大于對長期利率的影響,而后者主要受預期通貨膨脹的影響,當中央銀行首先向銀行注資以刺激銀行貸款增加并降低利率時,大部分效果顯示短期利率將發生變化。由于貨幣供給量增加將提高預期通貨膨脹率,費雪效應可能導致長期利率的上升。所以,在金融市場與通貨膨脹預期高度相關時,中央銀行對利率水平的影響就顯得非常復雜。

(5)商業周期

利率的波動表現出很強的周期性,在商業周期的擴張期上升,而在經濟衰退期下降。可貸資金模型同樣可以很好地解釋利率變動的周期性。

在經濟擴張期,隨著企業和消費者借款的增加,資金的需求會迅速上升;同時,費雪效應拉升利率,增加通貨膨脹壓力,而且中央銀行可能會采取某些限制措施以抵消經濟增長可能產生的通貨膨脹,這三種力量會提高利率水平。在經濟衰退期,會發生相反的情況:隨著企業和消費者縮減支出,資金的需求下降,通貨膨脹壓力減輕,中央銀行也開始增加可貸資金供給,這三種力量又會降低利率水平。

事實上,利率的周期性波動遠比上述描述復雜得多。在經濟復蘇的初期,使利率升高的動力是比較溫合的。因為隨著企業存貨和運營資本的增加,企業和政府債券的發行數量及信貸需求將會增加,同時稅收也相應增加,這些因素使利率在經濟復蘇的第一年或前兩年在低位徘徊甚至繼續下降。在可貸資金市場的供給方面,由于失業人數減少和工資收入增加,儲蓄將會增長,盈利和利潤留成也會同時增加。由于在循環的初期仍存在著相當多的失業和過剩生產能力,銀行仍會采取刺激性的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給,而此時的預期通貨膨脹率是非常低的,所以,在復蘇初期的一二年內使利率上升的動力比較小。

在循環擴張的中、后期,利率上升的動力明顯增強。因為生產能力利用率的提高和產品銷售與盈利的增長,會使企業投資和資金需求達到高潮。消費者的信心也隨失業率的降低、工資收入的增長而大大加強,從而導致耐用消費品及住房信貸購買的增加,可貸資金的需求迅速增加。同時,預期通貨膨脹率也隨通貨膨脹壓力的增強而急劇上升。上述因素將使利率在經濟循環擴張的后期強勁上升。

(6)借款期限和風險

利息率隨借貸期限的長短不同而不同。通常,借貸期限愈長,利率愈高,反之則愈低。從存款方面來看,存款期限愈長,資金就愈穩定,銀行愈能有效地加以運用,利潤也愈多,銀行可以也應該付給存款人更高的利息。從貸款方面看,借貸期限愈長,所冒風險就愈大,銀行所受到的機會成本損失也就愈大,銀行理應按更高的利率收取更多的利息。同時,在借貸資金的運動過程中,由于各種不測因素的出現,可能存在有多種風險,如因借款人破產、逃走,從而使借貸資金收不回或不能完全收回的風險;因物價上漲而使借貸資金貶值的風險;因已貸放出去的資金收不回來,而不能投入更有利的部門,貸款人所要承受機會成本損失的風險等等。

(7)借貸資金供求狀況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從總體上說,平均利潤率等因素對利息率起決定和約束作用,但市場利率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資金供求狀況決定的,市場上借貸資金供應緊張,利率就會上升,反之則會下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盡管諸利率并非完全由資金供求狀況決定,但也要充分考慮資金供求狀況對市場利率的影響。

(8)政府預算赤字

如果其他因素不變,政府預算赤字與利率水平將會同方向運動,即政府預算赤字增加,利率將會上升;政府預算赤字減少,利率則會下降。由可貸資金模型可知,政府負債的增加,會使可貸資金需求曲線右移,均衡利率水平上升,而且較大規模的預算赤字將會引起通貨膨脹預期,產生費雪效應,拉動利率上升。

(9)國際貿易和國際資本流動狀況

國際貿易狀況的變化通過產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兩方面影響利率的變化。在產品市場上,當凈出口增加時,會促進利率上升;當凈出口減少時,會促進利率下降。其作用機制是:當凈出口發生變動時,將以乘數效應正向影響投資、消費和國民收入,進而影響利率的變動。

在貨幣市場上,當凈出口增加時,會導致利率下降;而凈出口減少時,則導致利率上升。其用機制是:由于國際收支賬戶(包括經常賬戶和資本與金融賬戶兩大類)總是保持平衡,因此凈出口增加時,必然有外國資本以某種形式(如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國際借貸等)流入本國,如果是中央銀行要求增加貨幣供應量,貨幣供給增加,而本國的貨幣需求在短期內保持相對穩定,導致利率下降;相反,凈出口減少時,必然引起外國資本的流出,貨幣供應量減少,利率則上升。

可見,國際貿易狀況的變化通過產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兩方面對利率的影響方向是相反的。因此,關于國際貿易狀況的變化對利率變動的影響要作具體分析。一般來說,在發展中國家,由于其邊際儲蓄傾向較高以及金融市場較不發達(投資工具的品種和規模都不足)等原因,貨幣需求對利率的敏感度較小,即IS曲線較平坦而LM曲線較陡,因此,國際貿易狀況的變化通過貨幣市場對利率的影響程度大于通過貨幣市場對利率的影響程度。也就是說,在發展中國家,凈出口增加時,一般會導致利率上升;凈出口減少時,一般會導致利率下降。

國際資本流動狀況對利率的影響與國際貿易狀況的變動在貨幣市場上對利率變動的影響相類似。當外國資本(無論是直接投資還是短期的證券投資)流入本國時,將引起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應量,導致利率下降;當外國資本流出本國時,將引起貨幣供應量的減少,導致利率上升。

(10)國際利率水平

在國際市場逐步形成、國際經濟聯系日益密切的時代,國際利率水平及其變動趨勢對一國利率水平具有很強的“示范效應”。國際間的利率具有很強的連動性,或者說,利率在國際間具有嚴重的“傳染性”。這是因為,隨著對外開放范圍的拓寬、程度的加深,國際市場上“一價定律”的作用、借貸資本自由流動的本性和國際商人套利的天性,使得利率的國際影響愈來愈強,即使不經過匯率的折算,各國利率也有“趨同傾向”,至少在聯系比較緊密的國家之間是如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丰县| 洪泽县| 六盘水市| 德州市| 工布江达县| 嫩江县| 祁门县| 伊川县| 亳州市| 交城县| 开封市| 汨罗市| 陵水| 乳山市| 抚顺县| 务川| 民权县| 呼玛县| 都江堰市| 昭苏县| 自贡市| 高青县| 轮台县| 微山县| 旅游| 新丰县| 长宁区| 德阳市| 江安县| 海城市| 大同县| 衡阳市| 平利县| 肥城市| 博罗县| 右玉县| 广丰县| 岑巩县| 曲松县| 玉田县| 梨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