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斯《公司理財》(第9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視頻講解]
- 圣才電子書主編
- 2963字
- 2021-04-23 17:27:25
1.3 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視頻講解]
一、單選題
按資金的償還期限分,金融市場可分為( )。(浙江工商大學2011金融碩士)
A.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
B.同業拆借市場和長期債券市場
C.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
D.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案】C
【解析】根據償還期限不同,可將金融市場劃分為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貨幣市場是指短期的債券市場,要在一年內償還;資本市場是指長期債券和權益證券市場,其中長期債券的期限為一年以上。
二、概念題
1.證券市場(東北財大2007研)
答:證券市場是有價證券發行與交易的網絡和體系。證券市場是金融市場的組成部分。證券市場分為發行市場和交易市場。證券市場的根本功能和作用在于按照市場方式調配社會資金,促進企業經營的合理化與提高效率,它對經濟具有自發調節作用,發展證券市場可以增加政府對經濟的調控力度,證券市場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現代證券市場具有籌資技術多樣化、證券投資大眾化和法人化、證券市場電腦化和現代化、國際化和自由化的特點。
2.證券交易所(東北財大2007研)
答:證券交易所是依據國家有關法律,經政府主管機關批準設立的證券集中競價交易的有形場所。各類有價證券(包括普通股、優先股、公司債券和政府債券等)凡符合規定都能在證券交易所,由證券經紀商進場買賣。它為證券投資者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公開交易的高效率市場。證券交易所本身并不參與證券買賣,只不過提供交易場所和服務,同時也兼有管理證券交易的職能。證券交易所就組織形式來說,主要有會員制和公司制兩種。
三、簡答題
簡述證券市場的功能。(人大2004研;上海交大2006研)
答:證券市場是市場經濟中一種高級的市場組織形態,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機制。證券市場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證券市場是籌集資金的重要渠道。在證券市場上進行證券投資,一般都能獲得高于儲蓄存款利息的收益,且具有投資性質,所以,能吸引眾多的投資者。對于證券發行者來說,通過證券市場可以籌集到一筆可觀的資金,用這些資金或補充自有資金的不足,或開發新產品、上新項目,有利于迅速增強公司實力。要在較短時間內迅速籌集到巨額資金,只有通過證券市場這個渠道才能實現。
(2)證券市場是一國中央銀行宏觀調控的場所。從宏觀經濟角度看,證券市場不僅可以有效地籌集資金,而且還有資金“蓄水池”的作用和功能,各國中央銀行正是通過證券市場這種“蓄水池”的功能來實現其對貨幣流通量的宏觀調節,以實現貨幣政策目標。
當社會投資規模過大、經濟過熱、貨幣供給量大大超過市場客觀需要量時,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在證券市場上賣出有價證券(主要是政府債券),以回籠貨幣,緊縮投資,平衡市場貨幣流通量,穩定幣值;而當經濟衰退、投資不足、市場流通因貨幣供給不足而呈現出萎縮狀態時,中央銀行則通過在證券市場上買進有價證券(主要是政府債券),以增加貨幣投放,擴大投資,刺激經濟增長。
(3)證券市場是資源合理配置的有效場所。證券市場的產生與發展適應了社會化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也促進了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它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生產要素在部門間轉移的障礙。因為在證券市場中,企業產權已商品化、貨幣化、證券化,資產采取了有價證券的形式,可以在證券市場上自由買賣,這就打破了實物資產的凝固和封閉狀態,使資產具有最大的流動性。另外,在證券市場上,通過發行債券和股票廣泛吸收社會資金,其資金來源不受個別資本數額的限制,這就打破了個別資本有限,從而難以進入一些產業部門的障礙,有條件也有可能籌措到進入某一產業部門低限度的資金數額。
(4)證券市場有利于證券價格的統一和定價的合理。證券交易價格是在證券市場上通過證券需求者和證券供給者的競爭所反映的證券供求狀況所最終確定的。證券商的買賣活動不僅由其本身溝通,使買賣雙方成交,而且通過證券商的互相聯系,構成一個緊密相聯的活動網,使整個證券市場不但成交迅速,而且價格統一,使資金需求者所需要的資金與資金供給者提供的資金迅速找到出路。證券市場中買賣雙方的競爭,易于獲得均衡價格。證券的價格統一、定價合理,是保障買賣雙方合法權益的重要條件。
四、論述題
根據我國理財學發展的現狀及客觀環境的需求,論述理財學的前沿課題及其內容。(武漢理工大學2003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知識經濟和全球化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兩大特征。知識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一種嶄新的經濟形態。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是社會財富的主要創造力,從事知識的創新、傳播和運用的知識勞動者是社會財富的主要創造者。同時,由于現代經濟和科技的迅猛發展,全球呈現一體化的趨勢,企業的生產經營已不僅僅局限于一個國家、一個地區,而已經拓展到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財務思想、理論和方法都會面臨許多新的挑戰。
(1)公司理財的基本要素從財務資本擴展到知識資本,如何加強對知識資本的管理、利用,是公司理財面臨的新課題。在知識經濟時代,由于公司理財的基本要素面臨著從財務資本向知識資本擴展,理財的內容也將發生一些新的變化。例如,在知識資本的取得上,公司理財要關注從什么渠道、用什么樣的方式取得知識資本,如何降低知識資本的取得成本,怎樣優化財務資本和知識資本之間的結構;在知識資本的運用上,公司理財要關注知識資本與財務資本如何結合使用,如何有效地配置企業的財務資本和知識資本,提高知識資本的利用效率;在知識資本收益分配上,公司理財要關注知識資本如何參與企業收益的分配。
(2)投資管理的新領域包括人力資源、無形資產和風險投資。工業經濟時代企業生產要素的投入主要以設備、資本、原材料為主,與之相聯系的公司理財比較注重固定資產投資、金融投資和營運資本管理,而對人力資源、無形資產和風險投資關注比較少。知識經濟條件下,在新的資產結構中,以知識為基礎的專利權、商標權、商譽、計算機軟件等無形資產和以人才引進與開發為主的人力資產的比例大大增加。在這種情況下,人力資源管理、無形資產管理和風險投資管理必然成為公司理財的新領域。
(3)基于信息技術的財務決策理論也是知識經濟對公司理財學發展的要求。在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的今天,信息的“稀缺性”已不再是困擾財務決策的主要障礙,而對面廣、量多的信息進行篩選、處理和運用的能力反而變得“稀缺”。現代公司理財,要求信息系統能夠提供有效的決策支持,能對企業內部及市場環境進行分析、評價、診斷、預測和優化,并能根據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原則對每一備選方案進行情景分析和模擬,從而輔助決策者作出科學的決策。
(4)理財的國際化視角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當代理財學的一個重要的分支。經濟全球化促使企業跨國經營,跨國經營的企業的理財重點是如何防范外匯風險,其具體包括經濟風險、交易風險和折算風險。經濟風險是指匯率波動對公司未來現金流量的影響;交易風險是未來現金交易受匯率波動影響時存在的風險;折算風險是在編制合并報表時,跨國公司把每個子公司的財務數據折算為本國貨幣時存在的風險。如何規避由于匯率波動所帶來的這些風險,已成為理財學發展的重要課題。另外,全球化視野下,企業的融資市場和投資項目的選擇已不再僅僅局限于本國或本地區,如何在國際資本市場上以最低的成本籌資,同時在全球范圍內,選擇最佳的投資項目,這些都是當代理財學需要回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