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2 課后習題詳解

一、概念題

1.新聞源主體

答:新聞源主體,又稱新聞信源主體,是指擁有新聞信息并且實際介入或參與新聞報道得以形成的個體或組織(群體)主體。組織主體主要包括:政府組織、政黨組織、企業組織和其他民間組織、團體等。新聞源主體,主要是社會運行過程、社會生活展開過程自然造就的、自然生成的。其特有的社會影響力,使制造、塑造、捏造新聞源主體成為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不同社會主體間經常為成為新聞源主體而展開博弈、競爭。新聞源主體在具體的新聞報道活動中充當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是新聞傳收活動邏輯上的起點,所提供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聞報道與接受的內容范圍,新聞的諸多主要特性,都會受到新聞源主體的影響。

2.傳播主體

答:傳播主體是指那些在具體新聞媒體中從事新聞業務活動的人——記者和編輯。就整個新聞業而言,構成新聞傳播主體的是各個具體的新聞媒體或者新聞組織,它們是組織性的傳播主體,是實際運行、操作新聞報道活動的實體機構。具體表現為通訊社、報社、電臺、電視臺,還有新聞網站等。如果考慮到民間新聞,那么所有的人都是新聞傳播者,所有的社會組織、民間團體都是新聞傳播者。根據新聞媒體中活動主體的實際地位、作用及其行為方式,新聞傳播主體的構成是雙重的:作為高位主體的,新聞媒體(資產)的所有者、經營者和管理者;作為本位主體的,直接從事新聞傳播活動的人,即人們通常所指的新聞傳播主體——以采編人員為主的新聞業務工作者。

3.收受主體

答:收受主體是指大眾傳播過程中的受傳者,是對大眾媒介信息接收者的總稱。具體而言包括報刊書籍的讀者、廣播的聽眾、電影電視戲劇的觀眾和網絡的瀏覽者等。在新聞學的視野中,幾乎所有的社會成員(包括群體和組織主體)都是新聞收受者。收受主體的構成是極其復雜的。收受主體“分散、彌漫”在整個社會環境中,生存、生活、工作在豐富多彩的社會關系中。所有這些因素,共同決定著收受主體在新聞傳收活動中的特征:大眾化的存在特征;自主化的接觸特征;個性化的需求特征;多樣化的人性特征。收受主體的地位和作用包括:a.收受主體是后在主體;b.收受主體的新聞需要是新聞傳播的核心動力;c.收受主體是新聞傳播活動的積極參與者;d.收受主體是反饋信息的主要來源。

4.控制主體

答:新聞控制主體,是指那些通過一定方式,限制、約束新聞傳播內容、新聞傳播方式的主體。控制的直接對象是新聞傳播主體,控制的主要活動是新聞傳播者的新聞報道活動。新聞控制的嚴格主體就是國家,進一步而言,就是政府,依據的控制標準和手段是體現社會共同意志的法律或者準法律的相關規范。控制主體與新聞傳播主體之間是一種約束和被約束、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但新聞傳媒擁有的、法律所賦予的新聞自由權利,使它也可以對包括新聞控制主體在內的一切權力行為進行監督。

5.影響主體

答:影響主體,是指在與新聞傳播主體的交往中,其意圖與行為對新聞傳播主體傳播內容的選擇、傳播方式的選擇等有著或大或小的影響作用的主體。如某些企業組織主體、社會團體主體以及一些個人主體等。影響主體的邊界不太明確的,凡是控制主體之外的、所有能夠對傳播主體傳播行為構成影響的其他主體(不包括前面從其他角度討論過的新聞源主體和新聞收受主體),都是影響主體,但最主要的是那些為新聞傳播主體提供廣告資源的企業組織主體,或以其他方式為新聞媒體提供資金的主體。

6.高位主體

答:高位主體,是指新聞資產的所有者、經營者和管理者。高位主體,是新聞傳播總體目標的設計者和確立者;是媒體方針的制定者;是一定范圍內新聞傳播活動規范的主要制定者;是新聞業務活動的指導者和監督者。高位主體決定著媒體新聞報道的總體取向。高位主體左右著新聞活動的價值取向和經營規模,在新聞傳播系統中處于支配者的主體地位。

7.本位主體

答:本位主體,是指直接從事新聞傳播活動的主體,即人們通常所指的新聞工作者或傳播者。他們是新聞傳播活動的核心力量、主體成員。本位主體大致是由兩部分人員構成的:采寫、編輯、制作、播報、主持人員,他們是新聞報道活動的核心人員;相關的編輯輔助人員、業務技術人員等,他們屬于新聞報道活動得以順利完成必不可少的非核心人員。

8.現實受眾

答:現實受眾,是指已經接觸和利用新聞媒介的人。受眾的現實和潛在是相對的,對一種媒介是現實型的收受主體,對另一種媒介有可能是潛在型的收受主體;同樣,對某家媒體是現實的收受者,對另一家媒體可能是潛在的收受者,反之亦然。對任何新聞媒體而言,維系和穩定現實的收受者群體,發現和開發潛在的收受者群體都是長期的任務。

9.潛在受眾

答:潛在受眾,是指具備正常接觸媒介的能力,但還沒有開始接觸和使用新聞媒介的人。受眾的現實和潛在是相對的,對一種媒介是現實型的收受主體,對另一種媒介有可能是潛在型的收受主體;同樣,對某家媒體是現實的收受者,對另一家媒體可能是潛在的收受者,反之亦然。對任何新聞媒體而言,維系和穩定現實的收受者群體,發現和開發潛在的收受者群體,都是長期的任務。

10.目標受眾

答:目標受眾,是指新聞媒體傳播指向的主要收受者或核心收受者,即媒體的定位性收受者。對一家確定的媒體而言,它的目標受眾和非目標受眾是相對穩定的,但兩種類型的受眾會隨著媒體自身的變化而變化,也會因收受者自身的變化而變化,即目標受眾會轉化成為非目標受眾,反之亦然。因而,對于一定的媒介而言,如何使自己確定的目標受眾真正成為長期的、穩定的、忠誠的目標受眾,如何使邊緣受眾逐漸轉化成為目標受眾,是必須始終探索的問題。對于一家媒體而言,擁有足夠規模的目標受眾,并且能夠及時發現、吸引邊緣受眾,開發新的受眾資源,是媒體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11.邊緣受眾

答:邊緣受眾,是指目標受眾之外的受眾。這些受眾只是對一定媒介表現出不穩定的、偶然的接觸和興趣。對一家確定的媒體而言,它的目標受眾和非目標受眾是相對穩定的,但兩種類型的受眾會隨著媒體自身的變化而變化,也會因收受者自身的變化而變化,即目標受眾會轉化成為非目標受眾,反之亦然。因而,對于一定的媒介而言,如何使自己確定的目標受眾真正成為長期的、穩定的、忠誠的目標受眾,如何使邊緣受眾逐漸轉化成為目標受眾,是必須始終探索的問題。對于一家媒體而言,擁有足夠規模的目標受眾,并且能夠及時發現、吸引邊緣受眾,開發新的受眾資源,是媒體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二、簡答題

1.新聞傳播主體的構成與作用。

答:(1)新聞傳播主體的構成

就整個新聞業而言,構成新聞傳播主體的是各個具體的新聞媒體或者新聞組織,它們是組織性的傳播主體,是實際運行、操作新聞報道活動的實體機構。具體表現為通訊社、報社、電臺、電視臺,還有新聞網站等。如果考慮到民間新聞,那所有的人都是新聞傳播者,所有的社會組織、民間團體都是新聞傳播者。

根據新聞媒體中活動主體的實際地位、作用及其行為方式,在新聞學的視野里,新聞傳播主體的構成“事實上”是雙重的,分為高位主體和本位主體。高位主體,是指新聞媒體(資產)的所有者、經營者和管理者。本位主體,是指直接從事新聞傳播活動的人,即人們通常所指的新聞傳播主體——以采編人員為主的新聞業務工作者。

(2)高位主體的構成及作用

高位主體的構成

高位主體,主要是指新聞資產的所有者、經營者和管理者。新聞資產的所有者,是指新聞媒體的實際所有者。經營者、管理者,是指從事非新聞業務的媒體經營者和行政管理者,他們掌握著一家新聞媒體的經濟命脈和行政權力。

高位主體的作用

a.高位主體是新聞傳播總體目標的設計者和確立者,是媒體方針的制定者。

資產所有者創辦新聞機構的目的不同,對待新聞傳播的態度就不同,他們追求的利益目標、價值指向的核心自然會有所不同。有什么樣的新聞媒體創辦者,就有什么樣的經營者、管理者,也同時意味著就會有什么樣的新聞傳播追求。

b.高位主體是一定范圍內新聞傳播活動規范的主要制定者。

新聞資產所有者、管理者為了使自己的核心價值目標能夠順利實現,就會通過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制定不同方面、不同層次的活動規范。新聞資產所有制形式和新聞控制方式的不同,可能會影響這些規范的具體內容或形式,但高位主體采用一定的規范系統管理新聞傳播活動是必然的。

c.高位主體同時也是新聞業務活動的指導者和監督者。

任何一家新聞媒體的總體目標,都必須通過具體的新聞傳播行為來實現。本位主體的新聞傳播活動,并不是必然地與高位主體的目標追求相一致,因此,高位主體就會不斷指導與監督本位主體的業務活動,以確保新聞傳播活動始終符合高位主體的利益目標。

(3)本位主體的構成與作用

本位主體的構成

本位主體是指直接從事新聞傳播活動的主體。即人們通常所指的新聞工作者或傳播者,他們是新聞傳播活動的核心力量、主體成員。本位主體大致由以下兩部分人員構成:

a.采寫、編輯、制作、播報、主持人員,他們是新聞報道活動的核心人員。

b.相關的編輯輔助人員、業務技術人員等,他們屬于新聞報道活動得以順利完成必不可少的非核心人員。

本位主體的作用

a.從宏觀上看,本位主體是任何新聞媒體新聞生產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對于整體新聞生產能力基本一定的新聞媒體來講,能夠生產出什么樣質量的新聞,很大程度上是由本位主體直接決定的。作為新聞生產活動中活的力量,本位主體駕馭和操作著新聞傳播的整體過程,影響著新聞生產的所有環節和細節。

b.從新聞傳收流程和過程來看,本位主體處于新聞傳收活動的“前在”地位,對傳播什么、怎樣傳播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把關”作用。

本位主體在新聞傳播過程中位置的“前在”性特征表明,在實際的新聞傳播活動中,本位主體處于不可否認的“優勢”地位,本位主體處于特殊的中介地位,充當著溝通上下左右的橋梁,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分配著收受主體有限的新聞注意力,并通過不斷的議題設置方式,引發和維系社會公眾對有關問題的關注。

c.從功能論角度看,新聞媒介、新聞傳播具有的各種潛在功能,主要是通過本位主體的職業新聞活動實現的。

在新聞傳播活動中,本位主體是新聞價值的主要發現者、創造者和傳播者。當社會提供的宏觀傳播環境一定時,不僅社會公眾能夠獲得什么樣的新聞主要是由本位主體決定的,而且新聞媒介能夠實現怎樣的輿論引導功能、新聞監督功能、文化傳承功能、社會教化功能、娛樂功能等,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本位主體決定的。

d.從本位主體與新聞行業、新聞媒體的關系看,他們維護著新聞傳收的正常運轉和發展,塑造著新聞行業、新聞媒介的形象,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著新聞傳播的社會公信力和社會影響力。

e.本位主體是具有自身利益追求的主體。

本位主體在新聞傳播過程中,首先要反映和維護自己的利益以及與自己利益相關的共同體的利益。除了追求自身利益之外,本位主體總要反映和代表社會主體的共同利益,這是媒體生存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聞傳播社會性的必然體現,更是本位主體實現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

2.新聞收受主體的基本類型與特征。

答:(1)收受主體的類型

按照接觸新聞媒介的頻率,或者按照接觸新聞媒介的穩定程度分

a.穩定型收受主體,指比較習慣地、固定地接觸和使用一定媒介的收受者,對這種類型的收受主體而言,收受新聞已經構成了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

b.偶然型或非穩定型(不穩定型)收受主體,指沒有固定習慣,只是偶爾接觸新聞媒介的人。這種類型的收受主體對新聞無太大興趣,接收新聞僅僅是一種附帶的、隨機的或偶然的行為。

按照接觸新聞媒介類別的多少分

a.單一型收受主體,指只接觸一種類型的新聞媒介,比如只讀報紙或只看電視或只聽廣播甚至只通過網絡瀏覽新聞的人。

b.復合型收受主體,指同時接觸多種類別新聞媒介的人,即既可能是報紙的讀者,同時又是廣播電視或網絡新聞的視聽者、瀏覽者。

按照對一定新聞媒介接觸的實際表現分

a.現實型收受主體,指已經接觸和利用新聞媒介的人。

b.潛在型收受主體,指具備正常接觸媒介的能力,但還沒有開始接觸和使用新聞媒介的人。

按照新聞媒體確立或形成的傳播對象特征分

a.目標型收受主體(目標受眾),指新聞媒體傳播指向的主要收受者或核心收受者,即媒體的定位性收受者。

b.邊緣型收受主體,指目標型收受主體之外的收受主體。這些收受者只是對一定媒介表現出不穩定的、偶然的接觸和興趣。

其他的劃分方法

主要有:按照人口統計學原理、按照社會關系意義上的群體、按照對一定媒體的忠實程度、按照收受主體新聞需求的特征等。

(2)收受主體的特征

作為新聞傳收活動中的“后在”主體,收受主體具有自己的個性特征。

大眾化的存在特征

現代意義上的新聞傳播本質上是面向全體社會成員的傳播,是一種大眾化的傳播。在組織化、系統化、規模化、專門化和體制化的大眾傳播媒介的新聞傳播中,點到面的公開傳播方式和模式,決定了收受主體在整體存在方式上首先是一種大眾性的存在,不像傳播主體那樣是一種具有相對明確界限的、有組織的、職業性的共同體。

作為大眾化存在的收受主體的特征:

a.數量規模的巨大性、構成性質上的龐雜性。

b.匿名性,即收受主體之間從總體上看互不相識,構成大眾的個體之間處于一種互相疏離的關系狀態,對傳播媒體和傳播主體而言也是難以全面把握的對象。

c.流動性,即收受主體的界限不是固定的,不同的媒體類型擁有不同的對象,而且同一收受主體可以在不同的主客觀條件下成為不同媒體或幾種媒體的收受者。

d.同質性,即大眾個體之間不存在質的差別,個性被消解,只被視為信息的收受者或者消費者。

e.素質的有限性,即作為大眾存在的收受主體,或者作為大眾一面的收受者,其素質是有限的,表現為只能消費那些相對簡單、通俗的文化產品。

自主化的接觸特征

收受主體是具有選擇能力的、自主的、能動的主體,他們主導著自己的接受行為,他們對媒介的接觸是選擇性的,對新聞傳播具體內容的注意、理解和記憶是選擇性的,即他們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和興趣,按照自己的價值模式、自己的認知圖式去對待新聞傳播媒介及其內容的。

個性化的需求特征

收受主體本身是具有個性化存在的主體,個性化的突出表現是對傳播內容的專門化、個性化需要。與傳統的大眾新聞傳播媒介相比,網絡傳播已經使個性化的信息需要得到了更好的實現。

多樣化的人性特征

在現代社會,接觸大眾傳播是社會成員的一項重要活動,但并不是全部活動,他們同時還參與著各種能動的社會實踐活動,有著豐富的現實社會關系,而這樣一些關系和實踐也必然會對他們接觸大眾傳播產生能動的影響。

3.高位主體與本位主體的關系。

答:根據新聞媒體中活動主體的實際地位、作用及其行為方式,在新聞學的視野里,新聞傳播主體的構成“事實上”是雙重的,分為高位主體和本位主體。高位主體,是指新聞媒體(資產)的所有者、經營者和管理者;本位主體,是指直接從事新聞傳播活動的人,即人們通常所指的新聞傳播主體——以采編人員為主的新聞業務工作者。

高位主體與本位主體之間的區別非常明顯,但他們之間的聯系也十分緊密。

(1)在新聞媒體的組織結構中,高位主體作為新聞資產的所有者、管理者和決策者,決定著媒體新聞報道的總體取向,高位主體左右著新聞活動的價值取向和經營規模。而本位主體是在高位主體的主導下,在高位主體的意志下,進行具體的新聞傳播活動的主體。高位主體和本位主體在新聞傳播媒體的人事組織結構中所處的地位具有明顯的差別,他們處于不同的層級。高位主體是高層主體,本位主體是低層主體。

(2)在新聞傳播活動中,高位主體和本位主體的利益追求與價值目標具有一致性。作為共同的制度化的新聞傳播主體,他們是一定社會意識形態系統的重要建構者。高位主體和本位主體都希望通過新聞傳播活動滿足各自的利益需求和實現各自的價值目標。從本質上看,在常態情況下,高位主體與本位主體首先是利益的共同體,他們的利益追求與價值目標根本上是一致的。

(3)高位主體與本位主體之間也會出現利益的不一致或沖突。盡管高位主體與本位主體構成了共同的、實質上的傳播共同體,但他們畢竟在新聞傳播的組織結構中處于不同的地位、不同的層次,在新聞傳播過程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從事著不同的具體活動,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在存在方式上具有各自相對的獨立性,是相對獨立的利益主體。這種獨立性必然導致利益上的差異。高位主體與本位主體之間的諸多不同與差異,在一定條件下,就可能產生利益矛盾和沖突。

(4)在一些特殊的媒體體制中,高位主體與本位主體只有邏輯上的區分,沒有實體上的區別。比如,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同人報”,以及當代西方少數“員工所有制”,其高位主體和本位主體基本上是一體化的。但即使在雙重主體一體化的情況下,雙重主體角色的內在一致性和矛盾性,也像在雙重主體分離狀態下一樣,仍然是存在的。

4.收受主體在新聞傳播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

答:收受主體在新聞傳播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可以從以下方面理解:

(1)收受主體是后在主體

相對傳播主體的“前在”地位而言,收受主體在新聞傳播過程中是“后在”位置的主體。正是由于收受主體的“后在”性收受活動,才使新聞傳播過程得以完整實現。

(2)收受主體的新聞需要是新聞傳播的核心動力

從根源上看,新聞需要是驅動新聞傳播行為的終極動力,也是新聞傳播活動存在的意義基礎。如果沒有收受主體的存在、新聞需要的不斷發展變化,傳播主體所從事的新聞發現活動、創造活動都將失去意義,從而也使新聞傳播活動失去了存在的根據。

(3)收受主體是新聞傳播活動的積極參與者

從新聞傳播的完整過程來看,收受主體不只是新聞生產與創造的參與者,而且在一定的環節中是真正的、直接的生產與創造主體。完整的新聞傳播過程,就是傳播主體與收受主體共同生產新聞信息的過程,更是共同創造新聞價值、新聞意義的過程,自然也是共同享受新聞信息、新聞價值、新聞意義的過程。

(4)收受主體是反饋信息的主要來源

收受主體是最重要的、最直接的信息反饋主體。

收受主體,是反饋信息的生成者和發出者。

收受主體正是通過提供反饋信息的方式調節著傳播主體的傳播行為,制約著傳播主體的新聞傳播活動。

反饋,是傳播主體與收受主體在新聞活動中建立和實現主體間關系的重要方法之一。

反饋的重要意義在于它把傳播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收受者的身上,使傳播主體時刻意識到收受主體與自己同處于新聞傳播的主體地位,自己的命運不僅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同時也掌握在收受主體的手里。

5.新聞源主體、新聞控制主體的地位與作用。

答:(1)新聞源主體

擁有新聞信息并且實際介入或參與新聞報道得以形成的個體或組織(群體)主體,就是新聞源主體,或稱為新聞信源主體,組織主體主要包括政府組織、政黨組織、企業組織和其他民間組織、團體等。新聞源主體主要是社會運行過程、社會生活展開過程自然造就的、自然生成的。其特有的社會影響力,使制造、塑造、捏造新聞源主體成為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不同社會主體間經常在為成為新聞源主體而展開博弈、競爭。

(2)新聞源主體的地位及作用

新聞源主體,是新聞傳收活動邏輯上的“主體”起點。在大多數情況下,真正能夠將新聞事實與新聞報道者連接起來的中介是新聞源主體,不通過任何新聞源主體的新聞報道幾乎是不存在的。

新聞源主體所提供的新聞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聞報道與收受的內容范圍。很多新聞內容的實際把關人或決定者,首先是新聞源主體,而非新聞傳播者。

新聞的諸多主要特性,都會受到新聞源主體的影響。新聞內容的客觀性、真實性、全面性、公正性等,都會受到新聞源主體自身素質、利益以及新聞意識等的深刻影響。

(3)新聞控制主體

相對新聞源主體、新聞傳播主體、新聞收受主體存在的新聞控制主體,是指那些通過一定方式,限制、約束新聞傳播內容、新聞傳播方式的主體。這里所講的新聞控制是來自新聞傳播系統之外的控制,不包括新聞傳播系統內部的自控行為。因而,控制的直接對象是新聞傳播主體,控制的主要活動是新聞傳播者的新聞報道活動。由于新聞傳播主體是新聞源主體與新聞收受主體之間的重要橋梁,因此,控制主體對新聞傳播主體新聞報道活動的直接控制,也就間接控制了新聞源主體和新聞收受主體的有關新聞行為。

(4)新聞控制主體的地位及作用

新聞控制的嚴格主體就是國家,進一步而言就是政府,依據的控制標準和手段是體現社會共同意志的法律或者準法律的相關規范。政府會將控制新聞傳播活動的權力賦予一定的機構和部門,讓它們充當直接的控制新聞報道內容和報道方式的控制者,以法律的名義監督新聞傳播主體的新聞活動行為,或者是以事后追懲的方式控制新聞傳播主體的新聞活動行為。政府作為新聞控制主體,實質上是通過法律或者準法律的手段,限制新聞自由的范圍和程度,將新聞活動限制或約束在政府可以承受和認可的范圍內。

控制主體與新聞傳播主體之間是一種約束和被約束、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并且,這種關系是法律或準法律的規范所規定了的,因而,在表現形式上,控制主體的地位高于新聞傳播主體,新聞傳播主體的任何新聞傳播行為,要是違背了相關的規范,就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只要控制主體的控制行為是嚴格遵守有關法律規范進行的,那么,傳播主體就必須接受其控制行為。新聞傳媒擁有的、法律所賦予的新聞自由權利,使它可以對包括新聞控制主體在內的一切權力行為進行監督。

在對新聞報道內容、報道方式的限制、約束上,控制主體依據的是國家的法律或者相關的具有法律或者準法律效力的規范進行的。從原則上看,控制主體對新聞報道內容、報道方式的限制與約束是硬性的,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就實際來看,控制主體實行的主要是一種政治控制,表現為法律控制、行政控制。在中國,由于媒體的政黨耳目喉舌屬性,新聞控制還會表現為黨的紀律控制或約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江县| 沙洋县| 班玛县| 蕉岭县| 河池市| 恭城| 萝北县| 措美县| 离岛区| 阿荣旗| 江阴市| 万宁市| 凯里市| 新乡市| 普宁市| 西平县| 西昌市| 陆丰市| 太仓市| 西乌| 绵竹市| 雅安市| 南汇区| 山东省| 正镶白旗| 广灵县| 五指山市| 巨鹿县| 丰都县| 漠河县| 剑河县| 宝山区| 元谋县| 上犹县| 伽师县| 铁力市| 韶山市| 镶黄旗| 大洼县| 图木舒克市| 襄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