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新聞活動者

3.1 復習筆記

【知識框架】

【重點難點歸納】

一、新聞活動者的一般構成及總體關系

1.新聞活動主體的構成

(1)按照職業活動標準的界定

這是一種最狹義的、嚴格意義上的界定方法。只有那些直接專門從事新聞傳播業務的職業工作者,即從事新聞采寫、新聞編輯等工作的業務人員才是新聞活動主體。

(2)按照參與性標準的界定

只要參與到新聞傳收系統中的人,就可以看作新聞活動者或活動主體。職業新聞活動者自然是參與新聞活動的主體,并且主要充當傳播者的角色。

從廣義上看,新聞活動者可區分為五類:新聞源主體、新聞傳播主體、新聞收受主體、新聞控制主體和新聞影響主體。新聞報道對象主體可以歸屬到新聞源主體的范圍。因為,對象主體不是直接的新聞源便是間接的新聞源。

2.新聞活動主體間的總體關系

不同新聞活動主體之間的總體關系,體現在新聞傳收活動、控制活動、影響活動的實際展開過程中。這些關系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不同活動主體首先是共同的新聞活動主體

一定社會整體的新聞活動系統或者一次完整的新聞活動過程,不是由單一的新聞傳播者完成的,而是在其他活動者共同參與的情況下進行的、完成的。

(2)不同主體之間是相對獨立的,在新聞活動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在新聞活動系統中,不同主體處于不同地位,以各自的方式相對獨立地參與新聞活動,形成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主體間關系。

(3)一定條件下,不同主體的角色可以重合和互換

所有新聞活動者,原則上都既可以是傳播者,也可以是收受者,還可以充當新聞源主體;在有些情況下,可以同時既是新聞源主體,又是新聞傳播主體;在有些情況下,可以同時既是新聞控制主體,又是新聞源主體,還是新聞收受主體;在某次具體的新聞活動中是新聞源主體的角色,在另一次具體的活動中則可能是純粹的新聞收受者角色。

(4)不同主體之間具有相互矛盾、相互制約的關系

不同主體之間的離散和分立,利益之間的可能差異與對立,從客觀上決定了他們會在新聞活動中形成矛盾制約關系。五類主體之間以及每類主體內部,都有可能形成各種復雜的、難以解決的矛盾關系。

二、新聞傳播者

1.新聞傳播主體的構成

就整個新聞業而言,構成新聞傳播主體的是各個具體的新聞媒體或者新聞組織,它們是組織性的傳播主體,是實際運行、操作新聞報道活動的實體機構,具體表現為通訊社、報社、電臺、電視臺,還有新聞網站等。就民間新聞而言,所有的人都是新聞傳播者,所有的社會組織、民間團體都是新聞傳播者。

根據新聞媒介活動主體的實際地位、作用及其行為方式,在新聞學視野里,新聞傳播主體的構成“事實上”是雙重的:即高位主體和本位主體(見圖3-1)。

圖3-1  新聞傳播主體的構成

2.高位主體的構成及作用

(1)高位主體的構成

高位主體是指新聞資產的所有者、經營者和管理者。

新聞資產的所有者,是指新聞媒體的實際所有者。

經營者、管理者,是指從事非新聞業務的媒體經營者和行政管理者,他們掌握著一家新聞媒體的經濟命脈和行政權力。

(2)高位主體的作用

高位主體是新聞傳播總體目標的設計者和確立者,是媒體方針的制定者。

高位主體是一定范圍內新聞傳播活動規范的主要制定者。

高位主體同時也是新聞業務活動的指導者和監督者。

3.本位主體的構成與作用

(1)本位主體的構成

本位主體,是指直接從事新聞傳播活動的主體。即人們通常所指的新聞工作者或傳播者,他們是新聞傳播活動的核心力量、主體成員。本位主體大致由兩部分人員構成:

采寫、編輯、制作、播報、主持人員,他們是新聞報道活動的核心人員。

相關的編輯輔助人員、業務技術人員等,他們屬于新聞報道活動得以順利完成必不可少的非核心人員。

(2)本位主體的作用

從宏觀上看,本位主體是任何新聞媒體新聞生產活動的主要承擔者。作為新聞生產活動中活的力量,本位主體駕馭和操作著新聞傳播的整體過程,影響著新聞生產的所有環節和細節。

從新聞傳收流程和過程來看,本位主體處于新聞傳收活動的“前在”地位,對傳播什么、怎樣傳播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把關”作用。

從功能論角度看,新聞媒介、新聞傳播具有的各種潛在功能,主要是通過本位主體的職業新聞活動實現的。

從本位主體與新聞行業、新聞媒體的關系看,他們維護著新聞傳收的正常運轉和發展,塑造著新聞行業、新聞媒介的形象,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著新聞傳播的社會公信力和社會影響力。

本位主體是具有自身利益追求的主體。本位主體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首先要反映和維護自己的利益以及與自己利益相關的共同體的利益。

4.高位主體與本位主體的關系

高位主體與本位主體之間的區別非常明顯,但他們之間的聯系也十分緊密。

(1)在新聞媒體的組織結構中,高位主體決定著媒體新聞報道的總體取向,左右著新聞活動的價值取向和經營規模;本位主體在高位主體的意志下進行具體的新聞傳播活動。二者處于不同的層級,高位主體是高層主體,本位主體是低層主體。

(2)在新聞傳播活動中,高位主體和本位主體的利益追求與價值目標具有一致性。高位主體和本位主體都希望通過新聞傳播活動滿足各自的利益需求和實現各自的價值目標。

(3)高位主體與本位主體之間也會出現利益的不一致或沖突。高位主體與本位主體之間的諸多不同與差異,在一定條件下,可能產生利益矛盾和沖突。

(4)在一些特殊的媒體體制中,高位主體與本位主體只有邏輯上的區分,沒有實體上的區別。在一些媒體組織結構中,高位主體和本位主體是一體化的。

三、新聞收受者

1.收受主體的構成及特征

(1)收受主體的構成

按照接觸新聞媒介的頻率,或者按照接觸新聞媒介的穩定程度分

a.穩定型收受主體,指比較習慣地、固定地接觸和使用一定媒介的收受者,對這種類型的收受主體而言,收受新聞已經構成了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

b.偶然型或非穩定型(不穩定型)收受主體,指沒有固定習慣,只是偶爾接觸新聞媒介的人。這種類型的收受主體對新聞無太大興趣,接收新聞僅僅是一種附帶的、隨機的或偶然的行為。

按照接觸新聞媒介類別的多少分

a.單一型收受主體,指只接觸一種類型的新聞媒介,比如只讀報紙或只看電視或只聽廣播甚至只通過網絡瀏覽新聞的人。

b.復合型收受主體,指同時接觸多種類別新聞媒介的人,即既可能是報紙的讀者,同時又是廣播電視或網絡新聞的視聽者、瀏覽者。

按照對一定新聞媒介接觸的實際表現分

a.現實型收受主體,指已經接觸和利用新聞媒介的人。

b.潛在型收受主體,指具備正常接觸媒介的能力,但還沒有開始接觸和使用新聞媒介的人。

按照新聞媒體確立或形成的傳播對象特征分

a.目標型收受主體(目標受眾),指新聞媒體傳播指向的主要收受者或核心收受者,即媒體的定位性收受者。

b.邊緣型收受主體,指目標型收受主體之外的收受主體。這些收受者只是對一定媒介表現出不穩定的、偶然的接觸和興趣。

其他的劃分方法

主要有:按照人口統計學原理、按照社會關系意義上的群體、按照對一定媒體的忠實程度、按照收受主體新聞需求的特征等。

(2)收受主體的特征

大眾化的存在特征

大眾產生和存在的有幾個必要的條件,即大眾社會;市場經濟;工業化、城市化。作為大眾化存在的收受主體的特征如下:

a.數量規模的巨大性、構成性質上的龐雜性。

b.匿名性,即收受主體之間從總體上看互不相識,構成大眾的個體之間處于一種互相疏離的關系狀態,對傳播媒體和傳播主體而言也是難以全面把握的對象。

c.流動性,即收受主體的界限不是固定的,不同的媒體類型擁有不同的對象,而且同一收受主體可以在不同的主客觀條件下成為不同媒體或幾種媒體的收受者。

d.同質性,即大眾個體之間不存在質的差別,個性被消解,只被視為信息的收受者或者消費者。

e.素質的有限性,即作為大眾存在的收受主體,或者作為大眾一面的收受者,其素質是有限的,表現為只能消費那些相對簡單、通俗的文化產品。

自主化的接觸特征

收受主體是具有選擇能力的、自主的、能動的主體,他們主導著自己的接受行為,按照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價值模式、認知圖式對待新聞傳播媒介及其內容。

個性化的需求特征

收受主體本身就是具有個性化存在的主體,個性化的突出表現是對傳播內容的專門化、個性化需要。

多樣化的人性特征

在現代社會,接觸大眾傳播是社會成員的一項重要活動,但并不是全部活動,他們同時還參與著各種能動的社會實踐活動,有著豐富的現實社會關系,而這樣一些關系和實踐也必然會對他們接觸大眾傳播產生能動的影響。

2.收受主體的地位與作用

(1)收受主體是后在主體

相對傳播主體的“前在”地位而言,收受主體在新聞傳播過程中是“后在”位置的主體。正是由于收受主體的“后在”性收受活動,才使新聞傳播過程得以完整實現。

(2)收受主體的新聞需要是新聞傳播的核心動力

從根源上看,新聞需要是驅動新聞傳播行為的終極動力,也是新聞傳播活動存在的意義基礎。如果沒有收受主體的存在、新聞需要的不斷發展變化,傳播主體所從事的新聞發現活動、創造活動都將失去意義,從而也使新聞傳播活動失去了存在的根據。

(3)收受主體是新聞傳播活動的積極參與者

從新聞傳播的完整過程來看,收受主體不只是新聞生產與創造的參與者,而且在一定的環節中是真正的、直接的生產與創造主體。完整的新聞傳播過程,就是傳播主體與收受主體共同生產新聞信息的過程,更是共同創造新聞價值、新聞意義的過程,自然也是共同享受新聞信息、新聞價值、新聞意義的過程。

(4)收受主體是反饋信息的主要來源

收受主體是最重要的、最直接的信息反饋主體。

收受主體,是反饋信息的生成者和發出者。

收受主體正是通過提供反饋信息的方式調節著傳播主體的傳播行為,制約著傳播主體的新聞傳播活動。

反饋,是傳播主體與收受主體在新聞活動中建立和實現主體間關系的重要方法之一。

反饋的重要意義在于它把傳播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收受者的身上,使傳播主體時刻意識到收受主體與自己同處于新聞傳播的主體地位,自己的命運不僅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同時也掌握在收受主體的手里。

四、新聞傳收主體間的關系

1.傳收主體關系的歷史演變

(1)傳收不分的混沌關系

傳播主體與收受主體之間沒有明顯界限、沒有明確角色區別的關系,稱為傳收不分的混沌關系。這一過程大致以人類新聞傳播活動的產生為上限,而以中國古代新聞事業的誕生或近代西方新聞傳播業的誕生為下限。

傳收不分的關系,最典型的特征是人們還沒有“傳”與“收”的角色意識,在實際的信息傳播活動中,傳收角色在不斷地相互轉換。傳收不分的關系,從總體上使新聞傳播與其他傳播混為一體,人們并沒有明確的把新聞傳播與其他傳播加以區分的自覺意識。

對傳收不分的混沌關系不能作絕對的理解,它只是對人類相對早期新聞傳播活動中傳收雙方關系的一種概括性描述,并不能完全反映這一十分漫長的時期中人類新聞傳播發展過程的真實細節。

新聞傳播活動中傳收主體不分的情況,是一種持續性的存在,將伴隨人類歷史的始終,不會因為人類新聞傳播進入新的時代后就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2)傳收分立的對應關系

傳播者與收受者成為分立對應的關系。這一階段大致可以從近代新聞傳播業的誕生算起,一直持續到今天。

新聞傳收雙方的分離、分立有其歷史的發展過程:文字的發明和普及為人們之間的間接傳播創造了條件;印刷新聞紙是新聞傳播主體與收受主體分立對應關系開始的標志。

傳播主體與收受主體的分立對應關系,意味著傳播主體意識與收受主體意識的強化和自覺,意味著傳播與收受之間的矛盾顯化為新聞傳播的主要矛盾,新聞傳播正是在雙重主體的對立統一中求得不斷的進步和發展。

在傳播主體與收受主體分立對應關系成為二者主導關系的情況下,仍然存在著傳收雙方角色的實際互換現象,不過,這種互換是在具有傳收角色主體意識下的互換,與傳收雙方渾然一體、缺乏角色自覺意識情況下的互換是大不相同的。

(3)傳收和諧的一體化關系

當人類進入信息、網絡時代,進入整合傳播的時代之后,傳播新聞的工具不再只是傳統的三大媒介,新的傳播媒介正在改變著人們傳統的新聞傳播觀念,其集中體現就是傳播主體與收受主體關系的變化。

信息時代、網絡時代和后網絡時代的到來,正在建立一種新型的傳收主體關系——和諧平等的一體化關系。這是經過分立對應之后的一體關系,是傳播主體與收受主體都有自覺角色意識基礎上的一體化關系,是經過否定之否定螺旋上升后的和諧的一體化關系。

2.傳收主體關系的新表現

(1)傳收本位的新變遷

新聞活動中的傳收“本位”問題,講的是新聞傳播從誰出發的問題,即新聞傳播從誰的利益和需要出發選擇傳播內容、傳播方式,從誰的利益、需要出發,就是以誰為本位。

當大眾傳播方式成為新聞傳播的主要方式后,大眾傳播媒介插在傳收主體之間,使傳收角色出現了分立對應的關系,這時誰是本位就變成了明晰的現實問題。

就新聞傳播的歷史事實來看,“傳播者本位”長期占據主導地位。

當市場經濟運作方式進入新聞傳播領域,新聞傳播媒介越來越成為社會公器,越來越依賴廣大收受者的選擇而求得生存和發展的時候,以傳播者為本位的觀念和實際的做法就很難順利地運行了。

當網絡傳播技術進入新聞傳播領域后,傳統的傳播者本位觀念與實踐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以“傳播者本位”為主導的傳播模式向以“收受者本位”為主導的傳播模式變遷和轉化。

新聞傳播的實際只能是在傳播主體與收受主體之間取得一種均衡。

(2)傳收互動的新追求

互動的本質是人與人的互動、人與社會的互動。對于新聞傳播而言,是傳播主體與收受主體的互動,互動的具體表現是新聞傳播由單向的發送式向雙向的與多向的交流式、協商式、對話式轉變。

互動最突出的結果:強化新聞收受者作為新聞活動主體的地位,使其與傳播主體有更多的機會展開交流和對話。但更為重要的是,互動使收受主體從相對被動的角色轉變成為相對主動的、與傳播主體相似的觀察者、分析者和發言者。

“交互性是指傳播者和收受者之間的雙向互動傳播。”如果傳統的新聞傳播媒介還難以很好地實現這種互動,那么,互聯網已經為人們提供了各種各樣具體的手段,“交互性使互聯網真正成為大眾共同發言的媒體”。面對網絡世界,人們可以自由進出,可以自選自發,這意味著一種新的傳收互動關系已經開啟并初步實現。

(3)傳收平等的新理想

在互動的傳播觀念與傳播方式中,灌注滲透著傳播主體與收受主體的平等觀念。如果主體間的不平等,就很難形成實質的互動?;泳褪瞧降鹊慕煌?。

(4)新聞傳收自由的新境界

傳收共同本位、傳收平等互動的理想境界,就是傳收利益、傳收需要和諧一致的境界,即實現新聞自由傳收的境界。

五、源主體、控制主體與影響主體

1.新聞源主體

(1)新聞源主體的含義

新聞源主體又稱新聞信源主體,是指擁有新聞信息,并且實際介入或參與新聞報道得以形成的個體或組織(群體)主體。組織主體主要包括政府組織、政黨組織、企業組織和其他民間組織、團體等。

(2)新聞源主體的地位

新聞源主體,是新聞傳收活動邏輯上的“主體”起點。

新聞源主體所提供的新聞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聞報道與收受的內容范圍。

新聞的諸多主要特性,都會受到新聞源主體的影響。

(3)關于新聞源主體需要注意的問題

新聞傳播者應該特別注意新聞源主體對新聞信息的可能遮蔽、隱瞞和歪曲。

在新聞傳收活動中充當新聞源主體的組織或個人,承擔著真實告知新聞信息的一般道德責任。

2.新聞控制主體

(1)新聞控制主體的含義

新聞控制主體,是指那些通過一定方式,限制、約束新聞傳播內容、新聞傳播方式的主體。這里所講的新聞控制是來自新聞傳播系統之外的控制,不包括新聞傳播系統內部的自控行為。因而,控制的直接對象是新聞傳播主體,控制的主要活動是新聞傳播者的新聞報道活動。

(2)關于新聞控制主體需要注意的問題

新聞控制的嚴格主體是國家,具體而言,是政府,依據的控制標準和手段是體現社會共同意志的法律或者準法律的相關規范??刂浦黧w與新聞傳播主體之間是一種約束和被約束、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

新聞傳媒擁有的、法律所賦予的新聞自由權利,使它可以對包括新聞控制主體在內的一切權力行為進行監督。

控制主體實行的是一種政治控制,表現為法律控制、行政控制。在中國,由于媒體的政黨耳目喉舌屬性,新聞控制還會表現為黨的紀律控制或約束。

3.新聞影響主體

(1)新聞影響主體的含義

在與新聞傳播主體的交往中,主體的意圖與行為對新聞傳播主體傳播內容的選擇、傳播方式的選擇等有著或大或小的影響作用,這樣的主體稱為“影響性主體”或“影響主體”,如某些企業組織主體、社會團體主體以及一些個人主體等。

(2)關于新聞影響主體需要注意的問題

控制主體的存在是明確的、穩定的,但影響主體的邊界是不太明確的。

影響主體對新聞傳播主體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各種利益制約關系特別是經濟利益關系實現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泌阳县| 临颍县| 霍州市| 临清市| 聊城市| 佛学| 庄浪县| 麻栗坡县| 望都县| 崇左市| 盈江县| 理塘县| 浦江县| 信阳市| 察雅县| 南宁市| 镇安县| 陇西县| 景东| 都安| 玛曲县| 疏勒县| 屏东市| 黄平县| 龙岩市| 子长县| 淮北市| 巴青县| 诸暨市| 武陟县| 阿荣旗| 图木舒克市| 曲松县| 象山县| 唐山市| 太康县| 丁青县| 徐水县| 定陶县| 陇川县| 汉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