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保軍《新聞理論教程》(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視頻講解]
- 圣才電子書主編
- 6878字
- 2021-04-23 17:16:11
2.4 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
一、概念題
1.人際傳播(武漢理工2009年研)
答:人際傳播,是指人類個體之間的信息交流活動。人際傳播,是人類最古老的信息交流方式,即使到了大眾傳播時代,它依然是最普通、最常見、最豐富的信息交流方式,也是多級信息傳播中的“終級”形式。與其他類型的傳播相比,人際傳播的特點是:①傳播內容豐富多彩;②傳播渠道、樣式、方法靈活多樣;③傳播效率較高、互動性強。
2.大眾傳播(南京理工2010年研;武漢理工2009年研;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研;四川大學2007年研)
答:大眾傳播,是指專業化的媒介組織運用先進的傳播技術和產業化手段,以社會上一般大眾為對象而進行的大規模的信息生產和傳播活動。大眾化傳播的基本特點是:①傳播機構的制度化、組織化;②傳播方式的系統化、規模化;③傳播手段的現代化、影響的社會化;④傳播人員的職業化、專業化;⑤收受者的大眾化和不確定化等。
3.傳播媒介(武漢理工2009年研;北郵2008年研)
答:傳播媒介,是新聞傳收系統的構成要素之一,是指傳送和收受新聞信息的通道或載體,即傳播者用來傳送新聞文本,收受者用來收受新聞信息的物質實體、物理工具、技術設備等,是新聞傳收系統的構成要素之一。一般而言,傳播媒介是指用來傳送和收受新聞信息的一切中介工具。傳統意義上的傳播媒介是報紙、雜志、電視、廣播四大類;按照媒體的性質又可以將其分為紙媒、電子媒體和第五媒體。
4.反饋(南京理工2010年研)
答:反饋,是互動傳播的基本構成環節,是指新聞傳播主體與收受主體之間的一種信息活動,不包括新聞傳播機構內部不同主體之間的內反饋活動。新聞傳播中的反饋,是用新聞傳播的結果信息調整后續新聞傳播活動的過程,是互動傳播的基本構成環節。反饋信息的來源與獲取的途徑和方式包括:①收受者自發的、比較零散的對媒體新聞傳播行為發表的各種看法、意見、建議等,通常以信件(包括電子信件)、電話、上訪等方式進行;②媒體主管部門對媒體新聞傳播行為的監測與評估;③有關學術研究機構對媒體新聞傳播行為的分析和評價;④新聞媒體自己的信息調查部門或委托專門的信息咨詢機構、輿論(民意)調查機構通過科學手段獲取系統化的、規模化的反饋信息。
5.新聞要素(上海財大2009年研)
答:新聞要素,是指構成新聞必需的材料。新聞要有五要素才能構成一條完整的新聞。新聞五要素包括發生新聞的主角(誰)、發生的事情(什么)、發生的時間、發生的地點、發生的原因。五要素用英語來表示就是who(誰)、what(什么)、when(時間)、where(地點)、why(原因),都以W開頭,所以,新聞五要素又簡稱為新聞的五個W。
二、簡答題
1.傳播過程的基本構成要素。
相關試題:傳播要素有哪些?(大連理工2007年研)
答:要素,是必要的、必不可少的元素,每一個都很重要。新聞傳播的要素構成的不同說法:
(1)三要素說
三要素說認為,構成新聞傳收行為的要素有三個:作為傳播內容的事實(信息)、新聞傳播者和新聞收受者。甘惜分在《新聞理論基礎》中指出,新聞傳播實質上由事實——新聞報道者——新聞接受者構成。他把新聞報道者看作連接事實與新聞接受者的中介,這個中介“可能是一個了解內情的個人(他用和人通信的方式向他的親友報告新聞),但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充當這個新聞報道者的最大最經常的角色的是專門的新聞機構——報紙、通訊社、廣播電臺和電視臺”。
(2)四要素說
四要素說是在三要素的基礎上,加入了“媒介”要素。黃旦在他的《新聞傳播學》中寫道,“構成新聞傳播必須具備四個基本因素,即傳播者、傳播內容、傳播媒介、接收者,缺一不可。新聞傳播就是在這四個基本要素組成的結構內進行的。”
(3)五要素、七要素說
在傳播學中,一個完整的傳播過程應該由五個要素構成,它們是:傳播者、受傳者、訊息(訊息指的是由一組相互關聯的有意義符號組成,能夠表達某種完整意義的信息)、媒介、反饋。“這五種要素是傳播過程得以成立的基本條件,在任何一種人類傳播活動中,它們都是缺一不可的。”
沙蓮香把構成大眾傳播的主要因素分為七個:發信者——把一定的知識、感情、意志等傳送出去的組織(由個人或集合體作為代表);符號化——把準備傳送的內容變為有意義的符號群;信息——用來進行傳遞的符號群;通道——大眾傳播媒體,媒體是信息的載體,通過媒體傳播信息;符號讀解——受信者對接受過來的符號群進行解釋,恢復原意;受信者——接受信息,對復原了的信息內容給予反應;反饋——把受信體的反應再送回去。
2.人際傳播的主要動機是什么?(華農2010年研)
答:人際傳播(personal communication)是指人類個體之間的信息交流活動,是社會生活中最直觀、最常見、最豐富的傳播現象,也是人與人的社會關系的直接體現。人際傳播的動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人的生存和發展需求
個人生活在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當中,要保證個人的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及時了解環境的變化,并據此不斷調節自己的行為以適應新的變化。因此,人際傳播的首要動機和目的就是獲得信息。在社會生活中,有關環境變化的大量信息,都是通過非正式的人際交流得到的。
(2)建立與他人的社會協作關系
人是社會動物,個人離開了他人、離開了與他人的社會交往和協作,同樣不能生存。社會協作是廣泛的,既包括一般意義上的角色分擔,也包括各種活動中的行動協調。世界上沒有純粹屬于一個人從事的活動,許多看起來似乎是個人獨立完成的工作,實際上都是建立在二人以上的多人合作和配合的基礎之上的。要謀求與他人合作,就必須積極進行說明、解釋、協商等各種各樣的人際傳播或溝通活動。
(3)自我認知和相互認知
客觀的自我認知是使個人能力得到恰當發揮的前提。一個人社會成就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的自我意識的影響,而自我意識是在與他人的社會交往和傳播中形成的。除自我認知以外,相互認知也是確立有效的社會協作關系的重要條件。只有在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基礎上,社會協作才能順利進行,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大量的人際傳播。
(4)滿足基于人的社會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這里包括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擁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和娛樂伙伴等。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調節個人的心理狀態是人際傳播的一個重要功能,它能夠幫助人們擺脫個人獨處所產生的孤獨感、逃避日常生活中的煩惱,尋求心理壓抑的釋放渠道等。
綜上所述,尋求關于生產、生活和社會的有用信息從而進行環境適應決策、建立社會協作關系、自我認知和相互認知以及滿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是個人從事人際傳播的基本動機。人際傳播的動機是復雜的,以上只是作為健全的、有理性的人際傳播的一些基本動機。
3.群體規范在群體傳播中具有什么功能?(南京理工2010年研;南京師大2009年研)
答:(1)群體意識的核心內容是群體規范
群體規范是指成員個人在群體活動中必須遵守的規則,在廣義上也包括群體價值,即群體成員關于是非好壞的判斷標準。一般認為,群體規范的功能包括以下幾項:
①協調成員的活動、規定成員角色和職責以促進群體目標的達成。
②通過規范的共有來保證群體的整體合作。
③通過指示共同的行為方式以維持群體的自我同一性。
④為成員個人提供安全的決策依據。
(2)群體規范在群體傳播中的作用
①排除偏離性的意見,將群體內的意見分歧和爭論限制在一定范圍之內,以保證群體決策和群體活動的效率。
每個群體都有一般成員承認并且維護的規范體系,成員個人的群體歸屬意識越強,也就越傾向于積極維護群體規范。群體規范的維持通過群體內的獎懲機制來保證。在成員個人對群體做出了貢獻的時候,可以得到群體的獎勵,包括獲得其他成員的贊揚和在群體內角色地位的上升等;當從事了不利于群體或者違背群體規范的行為之際,個人成員會受到群體的制裁,包括受到其他成員的冷遇而陷入孤立狀態、各種不同的處分直至被排除于群體之外。因此,當個人的態度和行為與群體規范產生沖突時,他所面臨的群體壓力是巨大的。
②群體規范不僅制約群體內的傳播活動,而且對來自群體外的信息或宣傳活動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
群體規范對來自外部的說服活動效果的影響表現在:在說服的觀點與群體規范一致的場合,群體規范可以推動成員對觀點的接受,起到加強和擴大說服效果的作用。在說服觀點與群體規范不相容的場合,后者則阻礙成員接受對立觀點,使說服效果發生衰減。喚起“自衛”行為,出現逆反效果。
4.簡述人際傳播的特點和社會功能。(北師2010年研)
相關試題:簡述人際傳播的定義,及其特點。(北師2013年研)
答:(1)人際傳播的定義及特點
人際傳播是指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信息傳播活動,也是由兩個個體系統相互連接組成的新的信息傳播系統。它的特點包括以下方面:
①人際傳播傳遞和接收信息的渠道、樣式多,方法靈活。傳播者不僅可以使用語言,而且能夠運用表情、眼神、動作等多種渠道或手段來傳遞信息;同樣,受傳者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來接收信息。
②人際傳播的信息的意義更為豐富和復雜。在面對面的情況下,多種渠道和多種手段的配合,會形成特殊的傳播情境,這種特殊的情境會產生新的意義。
③人際傳播雙向性強,反饋及時,互動頻度高。雙方的信息授受以一來一往的形式進行,傳播者與受傳者不斷相互交換角色,每一方都可以隨時根據對方的反應把握自己的傳播效果,并相應地修改、補充傳播內容或改變傳播方法。
④與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相比,人際傳播屬于一種非制度化的傳播。這是指傳播關系的成立上具有自發性、自主性和非強制性,人際傳播主要是建立在自愿和合意基礎上的活動。在人際傳播中,雙方都沒有強制對方的權利,也沒有接受強制的義務,這意味著人際傳播是一種相對自由和平等的傳播活動。
(2)人際傳播的社會功能
人際傳播的社會功能是多方面的,它是社會成員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實現社會協作的重要紐帶,也是傳承社會文化的重要工具。從傳播學的視角來看,人際傳播的社會功能集中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①人際傳播在個人社會化中發揮重要作用
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出生后由一個“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的過程。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它是指個人學習語言、知識、技能、行為準則等以適應環境的過程;從社會的角度而言,它是指社會成員形成大體一致的觀念、價值和社會規范體系,從而使社會秩序維持、社會發展的連續性得到保證的過程。個人觀念的社會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我觀念的形成;二是社會觀念的形成。無論是哪一個方面,人際傳播特別是初級群體的人際傳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對人格的形成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可以從庫利的“鏡中我”理論、米德的“主我與客我”理論以及塔爾德的“社會模仿”理論中得到證實。
②人際傳播對大眾傳播效果有一定影響
大眾傳播是指專業化的媒介組織運用先進的傳播技術和產業化手段,以社會上一般大眾為對象而進行的大規模的信息生產和傳播活動。人際傳播對大眾傳播過程與效果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級傳播”、“意見領袖”和“創新——擴散”等方面。
a.人際傳播在大眾傳播的傳者與受者之間起到一個橋梁作用。
大眾傳播的信息不會直接“流向”一般大眾,而是要經過“意見領袖”這個中間環節,形成兩級傳播的格局,即“大眾傳播——意見領袖—— 一般受眾”。
意見領袖,是指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意見、評論,并對他人施加影響的“活躍分子”,是大眾傳播效果的形成過程的中介或過濾的環節。意見領袖將他獲得的信息告訴其他人,在這個過程中,人際傳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b.人際傳播對新事物的創新與普及也有重要影響。
羅杰斯在《創新與普及》一書中指出:在新事物創新與普及的過程中,大眾傳播過程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作為信息傳遞過程的“信息流”;二是作為效果或影響的產生和波及過程的“影響流”。在信息流、尤其在影響流生效的過程中,人際傳播的口耳相傳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5.在網絡時代,人際傳播的新趨勢。(復旦大學2009年研)
答:人際傳播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信息傳播活動,是由兩個個體系統相互連接組成的新的信息傳播系統,它是人們之間傳遞和交流知識、意見、感情、愿望等的社會行為。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人際傳播呈現新的發展趨勢,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人際傳播功能的擴大;二是人際傳播的虛擬化。
(1)人際傳播功能擴大
①傳遞信息功能
計算機網絡建構的初衷是實現信息的傳遞和分享,而人們上網的最主要目的也就是傳遞或獲取信息。盡管因特網還只是未來信息高速公路的雛形,但是今天網上的信息已經足夠豐富,只要擁有足夠的金錢、時間和精力,不出家門便能盡知天下事,而且還可以將信息復制、轉發給任何人。
②協調人際關系功能
網絡傳播能夠起到交流感情、協調人際關系的作用。雖然網上不可能進行直接的面對面的人際傳播,但與傳統的書信、電話、電報等間接人際傳播相比,明顯要方便快捷而且成本要低得多。在計算機網絡這個虛擬空間,人際傳播的空間被無限擴大了,任何有著特殊興趣的個人都可以在網上找到知音,只要有共同興趣,就可以進行信息交流和分享,真正實現了人際交流的平等。
③調節情緒,滿足心理需求功能
網絡傳播的虛擬性決定了它與現實生活中的人際傳播有著很大的不同。
a.網絡傳播使得人際傳播的調節情緒、滿足心理需求功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b.網絡傳播的匿名性給信息的發送者帶來一種安全感。
c.基于文本的網絡傳播,給信息的接收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2)人際傳播的虛擬化
人際傳播的虛擬化,是指人與人之間不是面對面,而是通過網絡進行信息的收受。網絡中的人際傳播具有許多傳統面對面傳播不具有的特點:匿名性,虛擬性,多重角色交互,不穩定的多樣化和充分的自由原則。因此網絡中人際傳播是虛擬化的人際傳播。
虛擬化的人際傳播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①匿名性使得每個人可以用“化身”在網絡虛擬社區中與他人進行互動、選擇的自由度高于真實世界許多。大多數情況下,網友如果不愿意繼續溝通,可以隨時中止,而沒有太多的壓力和包袱。人際傳播的虛擬化使得這種傳播更加自由、自信和自足,人們在虛擬的人際交流中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窗口中自由切換,選擇不同的心境和興趣。
②人際傳播的虛擬化允許個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一方面疏遠了現實世界的人際關系,另一方面在虛擬中與他人互動關系的逐漸建立,人們可以跨越時空障礙與生理限制,在虛擬空間實現一般不能達到的人際傳播功效。
③網絡中人際傳播的虛擬化也是傳受雙方探索心得身份認同的過程,以網絡隔離為基礎,經由網絡聯結功能,建立新的人際關系,塑造自己的新身份認同,進而成為自我認同的一部分。
④人際傳播的虛擬化完全可能造成人們認知上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混淆,有些人借著在虛擬世界培養與人相處的能力,在真實世界更加順利地生活。也有人以網絡上的人際傳播驅逐了真實世界的人際交流,追求虛擬空間帶來的人際關系的滿足,逃避真實世界生活的壓力,患上“網絡沉迷癥”。
三、論述題
請你簡要說明人際傳播的特點,并說一下你對人際傳播對大眾傳播過程和效果的影響的看法。(武大2009年研)
答:(1)人際傳播的特點
人際傳播是指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信息傳播活動,也是由兩個個體系統相互連接組成的新的信息傳播系統。它的特點包括以下方面:
①人際傳播傳遞和接收信息的渠道、樣式多,方法靈活。傳播者不僅可以使用語言,而且能夠運用表情、眼神、動作等多種渠道或手段來傳遞信息;同樣,受傳者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來接收信息。
②人際傳播的信息的意義更為豐富和復雜。在面對面的情況下,多種渠道和多種手段的配合,會形成特殊的傳播情境,這種特殊的情境會產生新的意義。
③人際傳播雙向性強,反饋及時,互動頻度高。雙方的信息授受以一來一往的形式進行,傳播者與受傳者不斷相互交換角色,每一方都可以隨時根據對方的反應把握自己的傳播效果,并相應地修改、補充傳播內容或改變傳播方法。
④與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相比,人際傳播屬于一種非制度化的傳播。這是指傳播關系的成立上具有自發性、自主性和非強制性,人際傳播主要是建立在自愿和合意基礎上的活動。在人際傳播中,雙方都沒有強制對方的權利,也沒有接受強制的義務,這意味著人際傳播是一種相對自由和平等的傳播活動。
(2)人際傳播對大眾傳播過程和效果的影響
大眾傳播是指專業化的媒介組織運用先進的傳播技術和產業化手段,以社會上一般大眾為對象而進行的大規模的信息生產和傳播活動。人際傳播對大眾傳播過程與效果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級傳播”、“意見領袖”和“創新——擴散”等方面。
①人際傳播在大眾傳播的傳者與受者之間起到一個橋梁作用。
大眾傳播的信息不會直接“流向”一般大眾,而是要經過“意見領袖”這個中間環節,形成兩級傳播的格局,即“大眾傳播——意見領袖——一般受眾”。
意見領袖,是指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意見、評論,并對他人施加影響的“活躍分子”,是大眾傳播效果的形成過程的中介或過濾的環節。意見領袖將他獲得的信息告訴其他人,在這個過程中,人際傳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人際傳播對新事物的創新與普及也有重要影響。
羅杰斯在《創新與普及》一書中指出:在新事物創新與普及的過程中,大眾傳播過程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作為信息傳遞過程的“信息流”;二是作為效果或影響的產生和波及過程的“影響流”。在信息流、尤其在影響流生效的過程中,人際傳播的口耳相傳發揮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