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部分 教育學

第1章 教育與教育學

1.1 考點精講

考點1  教育的產生與發展

1.教育的概念

(1)廣義的教育

從廣義上講,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的活動,都可以稱之為教育。

(2)狹義的教育

狹義的教育是指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主要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學校教育工作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著所期望的方向變化的活動。

(3)教育概念的邏輯結構

教育包含了作為主格意義上的實施者和賓格意義上的接受者。實施者和接受者都是人,人們將自己的經驗、實踐、情感、態度、知識和能力等通過書面或者活動的形式系統地授予他人。

教育是一個過程概念。它不是瞬時性的,而是長時間給人們施加影響并起教化作用的過程。同時,教育具備目的意義,這是教育價值的體現。

教育是一種社會性的實踐。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它廣泛地存在于人類社會生活之中。教育理論不是通過哲學思辨獲得的,而是從活生生的教育實踐活動中提煉出來的。

2.學校教育制度

(1)學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發展

歷史上曾經有過從非正式教育到正式教育、非正規教育到正規教育的演變。因此,教育制度的發展經歷了從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過程。教育制度的發展和演變體現了教育在形式上的嬗變和在理念上的轉變。

前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與人類社會同一的早期教育,奴隸社會以后逐漸出現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實體化教育。教育實體的出現,意味著教育形態已趨于定型。教育實體的產生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它屬于形式化的教育形態。它的形成具有以下特點:

a.教育主體確定。出現了以教育作為職業的教師,由他們來從事教學和文化、藝術、技術等的傳播活動;

b.教育對象相對穩定,學生出現。在階級社會中,接受教育的群體也比較固定,一般都是統治階層;

c.形成系列的文化傳播活動。教師和學生的確定和穩定為文化傳播提供了主體和客體,并且使文化傳播活動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規范性;

d.有相對穩定的活動場所和設施等。比如柏拉圖在雅典城郊建立的學校——阿卡德米學園,不僅是他向學生講述個人哲學思想的場所,同時也是西方最早的有完整組織的高等學府之一;

e.由以上因素結合而形成的獨立的社會活動形態

當這些形式化的教育實體的特點比較穩定并形成教育的簡單要素時,教育就初步定型了。因此,教育實體化的過程是形式化的教育從不定型發展為定型的過程,即各種簡單要素不斷完善并逐步整合的過程。這促使教育走向更加成熟的制度化階段。

制度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規教育,即具有層次結構的、按年齡分級的教育制度,它從初等學校延伸到大學,并且除了普通的學術性學習以外,還包括適合于全日制職業技術訓練的許許多多專業課程和機構。

制度化教育的優點在于:

a.在一定范圍內降低教育交易成本;

b.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教育公平。

其局限性也非常明顯:

a.制度化教育漠視生命;

b.制度化教育貶抑個性。

非制度化教育

a.非制度化教育相對于制度化教育而言,它針對了制度化教育的弊端,但又不是對制度化教育的全盤否定。

b.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教育不應再限于學校的圍墻之內。”每一個人都能夠在一個比較靈活的范圍內,比較自由地選擇自己的道路。即使離開這個教育體系,人們也不至于被迫終身放棄利用各種教育設施的權利。

c.非制度化教育相對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所改變的不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打破制度化教育的藩籬,將教育的外延進一步擴大,表面上看是教育方式的變化,而實質上是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面解放的內在要求。

(2)現代教育制度發展趨勢

加強學前教育并重視與小學教育的銜接

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是由兒童教育的全面性和持續性決定的,對于兒童智力、心理、人格等的早期開發有著重要的意義。

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義務教育是國家用法律形式規定對一定年齡兒童免費實施某種程度的學校教育。現在世界上2/3以上的國家實行了9年或9年以上的義務教育。

強化和普及義務教育是教育全民化的重要表現

教育已經擺脫階級屬性、宗教信仰和貧富差距的影響,為人類整體素質的提高發揮著巨大的促進作用。義務教育的法制化和長期性保證了教育的質量和深度。

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朝著相互滲透的方向發展

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學為目標、以基礎科學知識為主要教學內容的學校教育;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目標、以從事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的知識和技能為主要教學內容的學校教育。二戰后,綜合中學的比例逐漸增加,出現了普通教育職業化、職業教育普通化的趨勢。這種結合的出現和增加,就是為了適應二戰后新技術革命——信息革命的到來,因為新時期的人才應該是綜合性和專業性相結合的人才。

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

隨著社會生活的豐富多樣化和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傳統的以學術性為標準的單一大學逐漸發生變化。在形式上,不同學制、不同辦學形式的學校紛紛出現;在內容上,基礎性的、應用性的、工藝性的學校各顯特色;在入學目的、考試評價的方法上也多種多樣。

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

隨著一次性教育向終身教育的轉變,以獲得文憑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漸降低,通過教育補充知識、豐富人生的目的越來越強。同時社會教育的程度越來越高,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學歷教育成為越來越多的人進行知識文化補充的主要形式之一。

教育制度有利于國際交流

交通、通訊技術的發展,使得世界正在縮小,國際文化的交流越來越重要,也越來越現實。這就要求各國的教育制度必須有利于國際間的交流,增強學制學位、學分等的互通性。

3.教育發展的過程

(1)古代教育

古代中國的教育

a.夏商周時期

根據歷史記載,中國早在夏代就有了學校教育形態。《孟子》里說夏、商、周“設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這里,《孟子》不僅記載了我國古代學校教育起源的情況,而且記載了當時教育的內容和宗旨。

b.西周以后

西周以后,學校教育制度已經發展到比較完備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學體系,并有了“國學”與“鄉學”之分,即設在王城和諸侯國都的學校與設在地方的學校、設在閭里的塾校,并形成了以禮樂為中心的文武兼備的六藝教育。

六藝由六門課程組成:

一是禮,包括政治、歷史和以“孝”為根本的倫理道德教育;

二是樂,包括音樂、詩歌、舞蹈教育;

三是射,射技教育;

四是御,以射箭、駕兵車為主的軍事技術教育;

五是書,學字習寫的書寫教育;

六是數,簡單數量計算教育。

c.春秋戰國時期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官學衰微,私學大興,儒、墨兩家的私學成為當時的顯學。其中以孔子私學的規模最大,存在了40多年,弟子三千。春秋戰國時期私學的發展是我國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促進并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盛況。

d.漢代

漢代武帝采納了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實行了思想專制主義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選士制度,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e.隋唐以后

隋唐以后盛行的科舉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聯系更加制度化,它對于改變魏晉南北朝時期“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嚴格的等級制度起了積極的作用,為廣大中小地主階級子弟進官為吏開辟了道路,但也加強了對知識分子的思想和人格的控制。

f.宋代以后

宋代以后,程朱理學成為國學,儒家經典被縮減為《四書》、《五經》,特別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被作為教學的基本教材和科舉考試的依據,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的內容不再是科舉的內容,知識分子的畢生精力都用在了經書的背誦上。

g.明代以后

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規定為考科舉的固定格式,這不僅使社會思想受到鉗制,就連形式上的創造性也被扼制。一直到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科舉制度再也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清政府才下令廢科舉開學堂。

古代印度的教育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它的教育也有著同樣悠久的歷史。

a.等級劃分

古代印度宗教權威至高無上,教育控制在婆羅門教和佛教手中。婆羅門教有嚴格的等級規定,把人分成四個等級,處于最高等級的是僧侶祭司,他們受到最優良的教育;其次是剎帝利,為軍事貴族,這兩個種姓是天然的統治者;再次是吠舍種姓,他們僅能從事農工商業;最低等級的是首陀羅種姓,他們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識字讀經被認為是違反了神的旨意,可能被處死。

b.教育思想與內容等

婆羅門教的教條是指導思想,婆羅門教的經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內容,婆羅門教的僧侶是唯一的教師,教育的主要活動是背誦經典和鉆研經義。

古代埃及的教育

古代埃及設置最多的是文士學校。文士精通文字,能寫善書,執掌治事權限,比較受尊重,“學為文士”成為一般奴隸主階級追求的目標。

為了滿足這種需要,許多文士便設立私學,招收生徒,同時,也有傳授天文、數學、醫學等實用知識的文士學校。于是“以僧為師”、“以(書)吏為師”成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當然,農民子弟與學校是無緣的,奴隸子弟更沒有受教育的權利。

古代希臘、羅馬的教育

a.古代希臘、羅馬的教育與東方的教育有所不同

在這兩個國家,7~12歲的兒童進入私立學校學習,但進入這種學校學習的大都是社會地位低下階級的子弟,貴族階級的子弟都是聘請家庭教師,不送子女上學。中等教育則主要是貴族和富人的教育,學校以學習文法、拉丁文和修辭為主。

b.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

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文化修養和多種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諧發展,教育內容比較豐富,教育方法也比較靈活。

雅典奴隸主的子弟,從七歲起,就可以到文法學校、弦琴學校和體操學校學習,既接受體操和軍事方面的訓練,又接受讀、寫、算、音樂、文學、政治和哲學方面的教育,為日后從事商業和政治活動做好準備。

c.古代斯巴達的教育目的

古代斯巴達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忠于統治階級的強悍的軍人,它強調軍事體育訓練和政治道德灌輸,教育內容單一,教育方法也比較嚴厲。奴隸主的男孩子從7歲到20歲,都在兵營里接受軍事體操訓練,學習賽跑、角力、騎馬、游泳、擲鐵餅、投標槍、使用武器等,被培養成為效忠國家、鎮壓奴隸的武士。

d.羅馬帝國滅亡以后

羅馬帝國滅亡以后,西歐進入基督教與封建世俗政權緊密聯系、互相利用的時期。這一時期統治殘酷、等級森嚴、思想專制,文化教育幾乎完全為宗教所壟斷,異教學校被取締,世俗文化被否定。

第一,僧侶人才的教育

這種教育由僧院學校或大主教學校擔當,學習的內容主要是神學和七藝,強調盲目服從圣書和僧侶教師的權威,學習方法是背誦。

第二,騎士教育

騎士教育并無專門的教育機構,主要在騎士的生活和社會交往中進行,教育內容首先是效忠領主的品質,然后是軍事征戰的本領以及附庸風雅的素養。

(2)文藝復興后的歐洲教育

概述

文藝復興運動以個性解放反對封建專制,以平等友愛反對等級觀念,重視現實生活,肯定現實生活的幸福和享樂,反對禁欲主義,對當時和后世的教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文藝復興運動帶來兩個重大的成就——人文主義文化和宗教改革,對這一時期乃至整個近代教育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人文主義教育的主要代表:伊拉斯謨、莫爾、蒙田和培根。

人文主義教育的基本特征

a.人本主義。人文主義教育的教學方法反對禁欲主義,尊重兒童天性,充分肯定人的價值和力量;

b.古典主義。這種古典主義不是純粹的“復古”,而是古為今用,托古改制;

c.世俗性。教育更關注今生而非來世;

d.貴族性。人文主義教育的對象主要是上層子弟,教育目的是培養君主、侍臣、紳士等。所以,人文主義教育的進步性與落后性并存,但它掃除了中世紀教育的陰霾,開創了歐洲近代教育的先河。

(3)近代教育

工業革命引起了教育的巨大變化,具體表現在:

國家加強了對教育的重視和干預,公立教育崛起

19世紀以前,歐美國家的學校教育多為教會或行會主持,國家并不重視。19世紀以后,資產階級政府逐漸認識到公共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漸建立了公立教育系統。

初等義務教育的普遍實施

機械化工業革命的基本完成和電氣化工業革命的興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質基礎。各國的初等義務教育得到普遍實施。

教育的世俗化

與公立教育的發展相適應,教育逐漸建立了實用功利的世俗教育目標,從宗教教育中分離出來。有些國家明確規定宗教、政黨不得干預教育。

重視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西方教育發展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有法律的明確規定,教育的每次重要進展或重大變革,都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并提供保證。教育立法最早表現為民族國家中強迫義務教育法案的確立。最早公布強迫教育法令的是普魯士和奧地利。

(4)20世紀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

教育的終身化

終身教育是為適應科學知識的加速增長和人的持續發展的要求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質在于,現代人的一生應該是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一生。它是對過去將人的一生分為學習階段和學習結束后階段的否定。把終身教育等同于職業教育或成人教育是不正確的。

教育的全民化

全民教育是指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這里對于教育的理解,不僅包括正規的小學教育、初中教育等等,實際上它包括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等各種形式的教育,它實際上是一種基本教育,所滿足的是人們發展自己的能力、參與社會、參與決策和繼續學習的需要。它不僅包括小學和初中教育,還包括掃盲和掃盲后的繼續教育。全民教育的提供者、經費和舉辦形式等的范圍與學校教育相比都大大地擴展了。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對教育的等級化、特權化和專制性的否定。

一方面,它追求讓所有人都受到同樣的教育,包括教育起點的機會均等,教育過程中享受教育資源的機會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結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權的擴大,如辦學的自主性,根據社會要求設置課程、編寫教材的靈活性,價值觀念的多樣性等。這主要指教育管理的民主化。

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多元化是對教育的單一性和統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體表現為培養目標的多元化、辦學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學內容的多元化和評價標準的多元化等。

教育技術的現代化

教育技術的現代化是指現代科學技術(包括工藝、設備、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運用,并由此引起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變化。

考點2  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

教育學是一門以教育現象為研究對象,探索教育規律的科學。其目的是深化人們對教育的認識,更新人們的教育觀念,并為教育的發展和改進提供依據,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學水平提供理論選擇與指導等。

1.歷史上的教育學思想

(1)中國古代的教育學思想

孔子以及儒家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思想家,以他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對中國文化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論記載專書《論語》中有充分的反映。

a.孔子從探討人的本性入手,認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個性的差異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張“有教無類”,希望把人培養成“賢人”和“君子”。

b.孔子的學說以“仁”為核心和最高道德標準,并且把“仁”的思想歸結到服從周禮上(“克己復禮為仁”),主張“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強調忠孝和仁愛。

c.孔子繼承西周六藝教育的傳統,教學綱領是“博學于文,約之以禮”,基本科目是詩、書、禮、樂、易、春秋。

d.孔子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雖然承認先天差異,但更強調“學而知之”,重視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啟發誘導。

e.孔子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務必使教學的內容與方法適合學生的接受水平和心理準備條件,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求知欲。

f.孔子很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強調學習與行動相結合,要求學以致用,把知識運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實踐中去。

墨子以及墨家教育思想

a.墨翟以“兼愛”和“非攻”為基本主張,同時注重文史知識的掌握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還注重實用技術的傳習。

b.對于獲得知識的理解,墨家認為,主要有“親知”、“聞知”和“說知”三種途徑,前兩種都不夠全面和可靠,所以必須重視“說知”,即依靠推理的方法來追求理性知識。

c.在教育上,墨翟十分重視思維能力的培養,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使他們能夠運用邏輯的力量說服別人。

d.在教學方法上,墨家主張主動地去教,這主要是針對儒家對于人們的錯誤采取放任自流的弊端提出來的。

e.墨翟重視創造,其所提倡的創造是在繼承先前經驗基礎上的創造;重實踐,強調實踐經驗的學習。

道家教育思想

a.道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根據“道法自然”的哲學,道家主張回歸自然、“復歸”人的自然本性,認為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b.老子的教育思想

老子宣揚唯心主義的世界觀和倒退的社會歷史觀,全盤否定文化教育的價值。《老子》一書有關教育思想的主要論點是:

第一,文化墮落論。老子認為文化反映了人類社會墮落的軌跡。教育以傳授文化為任務,因而被看作是使人類墮落的工具。

第二,人性“復歸”論。老子認為人性從“無知無欲”到有知有欲,即從“無私”到有私,乃是對人類本性的背叛,教育則加速了這種背叛的趨勢。

第三,“絕圣棄智”論。老子認為,人性“復歸”的途徑是“絕圣棄智”,即毀滅文化,取消教育。老子認為教育就是把人引向錯誤,他根本否定教育的作用,故主張“絕學”。

c.莊子的教育思想

莊子繼承了老子“道法自然”、否定文化教育價值的思想,也說“絕圣棄智,大盜乃止”。他倡言不要用人力去改變自然。他認為“仁義”是用來懲治老百姓的,對于權勢者則不過是欺世盜名的工具。

《學記》的教育思想

《學記》從正反兩方面總結了儒家的教育理論和經驗,以簡賅的語言和生動的比喻,系統地闡發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務,教育、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等,是罕見的世界教育思想的遺產。

a.《學記》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學”、“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與政治的關系。

b.《學記》還提出了教學相長的辯證關系和“師嚴然后道尊”的教師觀

在教學方面,《學記》反對死記硬背,主張啟發式教學,即“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其他教育思想

a.董仲舒

董仲舒主張以儒家思想作為統一思想學術的準繩,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建議,被漢武帝采納,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以儒術為“正統”的先河。

b.朱熹

朱熹的教育思想歸納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非常重視基礎教育;第二,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他認為教育的宗旨是“明人倫”;第三,十分講究教育方法。他認為,教人最主要是教會別人善于為學,教師只是做個引路的人、證明的人和有疑難一同商量的人。

c.王陽明

王陽明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其觀點更多地繼承了孟子的學說:

第一,樹立正確、堅定的志向是致良知的前提,也是致良知的體現。

第二,“自得”。致良知本身就意味著自求自得。

第三,得之于己,即最終要把學到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這就是致良知的結果。

第四,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指“知”和“行”密切相連,不可分割;二是指“知”和“行”并進,缺一不可。

d.王夫之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是以他的唯物主義思想、社會進化論和“日生日成”的人性論學說為基礎的。他以接近反映論的原理,闡明并發展了中國古代關于“學”與“思”、“知”與“行”相結合的教育思想。他提出了“學思相資”,以“心思”為主和“行可統知”,以“行”為基礎的教育教學理論。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學思想

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蘇格拉底認為,教育的意義在于:人天生是有區別的,但不管這種區別有多大,教育能使人得到改進。同時,他認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治國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培養道德。

柏拉圖的教育思想

a.柏拉圖是對哲學的本體論研究做出重要貢獻的古代哲學家,它把可見的“現實世界”與抽象的“理念世界”區分開來.認為“現實世界”不過是“理念世界”的摹本和影子,建立了本質思維的抽象世界。據此他認為,人的肉體是人的靈魂的影子,靈魂才是人的本質。

b.柏拉圖的教育思想集中體現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國》中。柏拉圖認為,教育是當政者應當注意的一件大事,理想國的建立和保持,依賴于教育。他還認為:女子應和男子受同樣的教育;重視早期教育;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使“靈魂轉向”。柏拉圖還是“寓學習于游戲”的最早提倡者。

亞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

a.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秉承了柏拉圖的理性說,認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這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認為,教育應該是國家的,每一個公民都屬于城邦,全城邦應有一個共同目的,所有的人都應受同樣的教育,“教育事業應該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

b.亞里士多德注意到了兒童心理發展的自然特點,主張按照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對兒童進行分階段教育,提倡對學生進行和諧的全面發展的教育。這些成為后來強調教育中注重人的發展的思想淵源。亞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著作《政治學》中有大量反映。

c.亞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對實際教育工作的意見包括:亞里士多德主張優生優育,控制人口過度增長,要注重胎教和嬰幼兒的教育;教育上,實踐必須先于理論,身體的訓練應在智力訓練之先;引起學習興趣是重要的;家庭教育具有特殊功能。

人文主義的教育思想

文藝復興以后,很多著名的人文主義思想家都很重視教育問題,如意大利的維多里諾、尼德蘭的伊拉斯謨、法國的拉伯雷和蒙田等人。

a.反對封建教會對兒童本性的壓抑,強調教師要尊重兒童的個性,關心兒童,信任兒童,認為應該通過教育使人類天賦的身心能力得到和諧的發展,包括思維、熱情和性格的發展;

b.主張恢復古羅馬時期重視體育的傳統,組織學生進行擊劍、角力、騎馬等富有挑戰性的運動。

c.揭露貴族僧侶階級虛偽的道德,主張既保持虔誠的宗教信仰,又把勇敢、勤勉、進取、榮譽心等與個人福利有直接關系的品質作為道德的主要要求。

d.在智育方面,主張擴大教學內容的范圍,增加新的學科內容,同時注意調動學生的興趣,改變經院主義的學風,建立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

2.教育學的建立與變革

(1)教育學學科的建立

夸美紐斯的教育思想

a.教育學作為一門學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紐斯。

b.夸美紐斯是受到人文主義精神影響的捷克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大教學論》中。

c.《大教學論》是西方第一本獨立形態的教育學,它把反映教育這一復雜社會現象的某些屬性和關系的概念和范疇,組織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從而使以往對教育現象的描述轉向理論的論證,使教育學的理論化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盧梭的教育思想

a.盧梭對自然性的強調到了使之與現代文明對立的程度。他因宣揚他的自然主義教育理想的作品《愛彌爾》而險些被當局逮捕。

b.盧梭認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被現存的環境和教育破壞了,假如能為人造就新的、適合人性健康發展的社會、環境和教育,人類就能在更高階段回歸自然。

c.盧梭教育思想的基本內容:高度尊重兒童的善良天性,并以此為標準批判了當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措施,倡導自然教育和兒童本位的教育觀。

康德的教育思想

a.康德在他的哲學里,探究道德的本質,充分肯定了個人的價值。他力圖通過教育來實現他的哲學理想,改造社會。他認為,人的所有自然稟賦都有待于發展,“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動物”,教育的任務根本在于充分發展人的自然稟賦,使人人都成為自身、成為本來的自我和得到自我完善。

b.康德的《教育論》一書,其思想精神直承盧梭。書中屢次介紹盧梭的教育思想,其重視兒童青年身心之養護、發展和陶冶,與民主主義的教育理想,都是盧梭教育思想的“靈魂”。

c.康德和盧梭的相似之處

第一,康德也和盧梭一樣對于兒童有明確的認識;

第二,他們都承認自由是人生的理想,因而教育的作用便是幫助兒童得到自由,使人性的各方面都得到完全的、和諧的發展,以完成其人格;

第三,他們都認識到教育是全人類的事業,承認人類的尊嚴。

裴斯泰洛齊的教育思想

a.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深受盧梭和康德思想的影響,并且以他博大的胸懷和仁愛精神進行了多次具有世界影響的教育試驗。他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則全面地、和諧地發展兒童的一切天賦力量。

b.裴斯泰洛齊的教育實踐和國民教育理論,對歐美各國的教育曾產生過很大的影響。19世紀初,不僅歐洲一些國家設立了“裴斯泰洛齊式”的學校,甚至一度還形成“裴斯泰洛齊運動”。

洛克的教育思想

a.英國哲學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說”,認為人的心靈如同白板,觀念和知識都來自后天,并且得出結論:天賦的智力人人平等,“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張取消封建等級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b.主張紳士教育,認為紳士教育是最重要的,一旦紳士受到教育,走上正軌,其他人就都會很快走上正軌。紳士的教育要把德行的教育放在首位,基本原則是以資產階級利已主義的理智克制欲望,確保個人的榮譽和利益。

c.輕視國民教育,認為普通的學校里集中了“教養不良、品行惡劣、成分復雜”的兒童,有害于紳士的培養,主張紳士教育應在家庭實施。

(2)規范教育學的建立

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和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可以被看作是規范教育學形成的標志。

赫爾巴特與《普通教育學》

a.1835年,赫爾巴特出版了《教育學講授綱要》。他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科學,并認為應以倫理學和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的理論基礎。

b.赫爾巴特的貢獻在于把教學理論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把道德教育理論建立在倫理學基礎上,可以說奠定了科學教育學的基礎。

c.在教學上,赫爾巴特把哲學中的統覺觀念移用過來,強調教學必須使學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時候,喚起心中已有的觀念;認為多方面的教育應該是統一而完整的,學生所學到的一切應當是一個統一體。

d.他強調系統知識的傳授,強調課堂教學的作用,強調教材的重要性,強調教師的中心地位,形成了傳統教育的教師中心、教材中心和課堂中心的特點。

杜威與《民主主義與教育》

a.杜威主張教育為當下的生活服務,主張教育即生活。由于生活環境是不斷變化的,人要適應環境就需要不斷改造或改組經驗。所以教育實際上是經驗的改造或改組,促進學生形成更新、更好的經驗。

b.他強調教法與教材的統一,強調目的與活動的統一,主張“在做中學”,在問題中學習。他認為,教學的任務不僅在于教給學生科學的結論,更重要的是要促進并激發學生的思維,使他們掌握發現真理、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

c.杜威強調兒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張教師應以學生的發展為目的,圍繞學生的需要和活動組織教學。他以兒童中心主義著稱。

3.當代教育學的發展

(1)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在全世界的傳播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在全世界的傳播,是近世紀人類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事件。馬克思主義提出了人的全面發展的理想,揭示了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階級偏見造成人的片面發展的障礙,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就必須不斷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消除階級偏見,將社會勞動與教育有機結合,將社會發展與個人發展有機結合。

(2)凱洛夫明確提出了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編寫《教育學》的目標

1939年,蘇聯教育理論家凱洛夫明確提出了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編寫《教育學》的目標。該書系統地總結了蘇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教育經驗,基本吸收了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把教育學分成總論、教學論、德育論和學校管理論四個部分,其主要特點是重視智育在全面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認為“學校的首要任務,就是授予學生以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深刻而確實的普通知識”,形成學生的技能、技巧,并在此基礎上發展學生的認識能力,培養學生的共產主義人生觀;肯定課堂教學是學校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強調教師在教育和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3)在多元結構、多元思想、多種文化的影響下,教育學呈現出豐富多樣的新格局

這既體現學術發展的成果和時代的共同特征,又反映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實踐,并能夠結合區域性的要求,同時是對教育學的新挑戰:面對社會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國際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的特征,如何應對新世紀的挑戰,培養具有高尚情操和社會遠大理想、具有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人才,成為教育工作和教育理論研究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推薦閱讀
  1. 2020年黑龍江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綜合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2. 2019年河北省教師招聘考試《中學教育綜合知識》專用教材(備考指南+考點精講+典型題詳解)
  3. 教綜36記:教育綜合高分筆記(教師招聘考試系列叢書)
  4. 2020年陜西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綜合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5. 2019年河南省農村信用社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試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歷年真題詳解】
  6. 經濟師《房地產經濟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歷年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2016)
  7. 2020年甘肅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應用能力》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8. 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社區基礎知識》專項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9. 2020年遼寧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社區基礎知識》專項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0. 2020年青海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專項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1. 2020年海南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綜合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12. 2020年貴州省公安招警考試《公安專業科目》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3. 2020年黑龍江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專項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4. 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專用教材(2016)
  15. 2020年貴州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專項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南县| 两当县| 德化县| 罗甸县| 丰县| 石阡县| 平顺县| 青川县| 通辽市| 巴青县| 雷波县| 肥城市| 兴安县| 新巴尔虎左旗| 涟源市| 嘉鱼县| 洱源县| 临泽县| 禄丰县| 宜黄县| 鹤庆县| 花莲市| 云霄县| 大理市| 张北县| 鱼台县| 黔西| 全州县| 新安县| 湾仔区| 颍上县| 福鼎市| 康乐县| 黑龙江省| 武川县| 东莞市| 大厂| 花莲县| 桃园县| 仁怀市| 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