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0章 緒論——教學理論的演變

0.1 復習筆記

一、古代的教學理論

1古代早期的教學理論

在西方,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學到公開演講的技巧。在中國,文化教育目的與早期西方相似,以經典為讀本。教師鼓勵學生熟讀名著,并作口頭或筆頭復述。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解力和分析能力,強調讓學生掌握道德方面的原則。

215世紀文藝復興的鼎盛時期

(1)代表人物

伊拉斯謨認為教育的出發點是學生的本性,教師應當按照學生的本性去從事教學和實踐。

(2)教育思想

伊拉斯謨的主要教育思想包括:按照每個學生的年齡、能力和學習階段來安排教學計劃,并令學生能看到教學計劃是有益于他們發展的。

(3)影響

伊拉斯謨的教育理念指明了通向夸美紐斯和盧梭的教育思想的道路,對于教育的發展有促進作用。

二、現代教學法的開端

現代教學法的先驅者是夸美紐斯、盧梭、裴斯泰洛齊和福祿培爾。

1夸美紐斯

(1)主要著作

其著作《教學宏論》和《分析教學法》論證了他的教學方法。

(2)主要觀點

他認為教學的出發點是感覺的世界,而不是教師或書本。在其撰寫的《圖畫中見到的世界》中,第一次把圖畫有意識地巧妙地應用到語言教學中。

2盧梭

(1)主要著作

盧梭的代表作為《愛彌爾》。

(1)主要觀點

盧梭提倡人類本性的回歸,主張開展順應人類本性的教學活動。通過《愛彌爾》一書,論述了必須尊重兒童的人格和自由,開展適應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并看到兒童之間所存在著的差別,開展適應個別兒童的教育思想。

3裴斯泰洛齊

他繼承了盧梭提出的順應人類本性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教育心理化”的原理?!敖逃睦砘崩碚搩煞矫嬷饕獌热荩?/p>

(1)根據兒童的發展特點來制定教學方法;

(2)教學方法的中心部分是感覺過程。

4福祿培爾

(1)主要觀點

提出重視兒童的學習,同時考慮到兒童的智力和感情方面發展的教學方法;

教育出發點不是兒童的感覺而是他們的自身活動;

發現兒童有較強的內驅力和創造力,教師的任務就是鼓勵和引導學生,把他們的驅動力和創造力用于活動中。

(2)意義

福祿培爾的思想上承裴斯泰洛齊,下啟20世紀的進步教育,對教育思想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三、赫爾巴特的教學理論

1背景

19世紀后半葉,科學理性主義的哲學思想取代了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達爾文的進化論促使心理學研究得到了新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對當時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推動作用。

2觀點

(1)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提出了為實現教育目的,教育的作用為管理、教授和訓練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思想。

(2)19世紀末,W·賴因進一步完善了赫爾巴特所提出的“四階段教學法”。

3影響

赫爾巴特關于教學方法的思想在大部分西方國家的教育思想中占據了統治地位,許多師范院校采納了赫爾巴特的思想。20世紀前期世界各國的初、中等教育和教育心理學家提出的教學法建議都具有明顯的赫爾巴特的特點。

4教學步驟(五階段教學法)

(1)預備;

(2)提示;

(3)比較;

(4)總結;

(5)應用。

5“五階段教學法”的作用

(1)20世紀之后,“五階段教學法”成了許多國家中小學各類課程的標準教學方法。其具有系統性,可以適應許多不同的教材,而且其指導理論容易為人們所理解。

(2)有教學經驗的教師運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教學既周密又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3)教師若只是簡單沿用赫爾巴特的教學五步驟的形式,忽視融會在其中的心理學見解,這種教學方法只是一種干癟的教學技巧。

四、進步主義的教學理念

1背景

20世紀初,許多教育家開始越來越嚴厲地批評當時的教育,包括普遍使用的赫爾巴特的教學方法。

2代表人物及觀點

(1)愛蘭·凱依

瑞典的教育家愛蘭·凱依在1900年出版了題名為《兒童的世紀》的著作,提出追求兒童個性的教育觀。認為發展兒童的本能才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2)杜威

杜威提倡兒童中心主義,進一步樹立了促進兒童身心發展的教育方向。

(3)馬卡連柯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的教育方法將知識、職業、政治、道德四方面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校的經歷有助于集體社會的發展。他制定的教學注重于作風、師生關系、觀察事物的能力、集體觀念和生產勞動。

3教學方法

(1)教學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活動。按照進步主義教育家杜威的說法。教育是一種不斷發展一個人的需要、目的、興趣、思想和行動的生活過程。進步主義教育的核心就是持續地改造學生的經驗。

(2)活動式教學的主要觀點

學生的需要和興趣是最重要的;

通過有目的的工作和解決實際問題來獲得實用的知識;

選擇恰當的機會表達思想;

參加集體活動。

4局限性

進步主義教育教學理念不能完全滿足發展中的新社會提出的要求。為了扶持新的秩序,教育應同時是知識的、職業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

五、以學問為中心的課程理念

1代表人物

1959年,以布魯納為首的美國教育家發起了課程改革運動。布魯納在著作《教育的過程》中,提出“探究學習”與“科學教育”的觀點。

2主要觀點

布魯納提倡引導學生采用發現學習的方法學習各學科的知識體系及其構造。發現學習是指采用問題解決學習方法不斷地向更高程度知識的學習推進的系統學習,在探究知識誕生的過程中,發現真理,掌握知識,培育思考能力。

3局限性

雖然根據“以學問為中心”的課程理念進行的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培育了一批優秀的科學家,但是也產生了很多問題,在20世紀70年代遭到了嚴厲的批判。

六、后現代教學理論

1背景

(1)20世紀90年代初,世界各國的教育觀念與教學方法發生了新的變化。主要原因在于科學的飛速發展。

(2)20世紀末,計算機第三大科學基礎的發現,引發了原子革命、脫氧核糖核酸革命和計算機革命??茖W家開始發現一種非對稱性的、混沌的、分形的秩序。

(3)20世紀初以來主導教育領域的線性的、序列性的、易于量化的秩序讓位于更為復雜的、多元的、不可預測的系統或網絡。后現代主義課程的標準,即豐富性、回歸性、關聯性、嚴密性取代了課程論奠基者泰勒提出的目標、經驗、方法、評價的課程標準。

(4)遠程通訊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促使教學發生了很大變化,培養具有高度創造性,并具有很強的自學能力以及信息檢索、獲取、處理能力的創新型人才成為信息化社會的教育目標。

2教學觀念的更新

(1)從“文本”和“對話”這兩個后現代課程理論的重要概念出發,教學活動的本質是一種溝通,一種合作。教學可以被理解為一種語言性溝通或語言性活動。

(2)美國學者波依爾認為,學校應當是教師和學生這兩類主體“交互作用”形成的“學習共同體”。他指出:“學習共同體”是合作文化的環境,最基本目標應當是發展每一個兒童的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

3教學方法的改變

(1)信息技術的發展運用打破了傳統班級授課制的教學模式,使個別化教學模式、小組協作式教學模式、在線學習、在線討論成為可能,使因材施教成為現實。

(2)信息技術改變了教師的角色和作用。教師由知識和技能的講解者、傳授者,變為學生能力構建的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

(3)信息技術使學習活動的性質發生了變化。網絡給學生求知和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以及創造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和發展。

4教學理念的先后對比

原先的教學理念中行為主義主張強化學習,認知派提倡探究學習。目前,教學理論呈現出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日漸融合的趨勢,在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方面都體現出多側面、多層次和多水平的傾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囊县| 宜昌市| 赫章县| 红河县| 双峰县| 开封县| 额尔古纳市| 澄城县| 丹江口市| 浮山县| 昌都县| 祁东县| 平定县| 上杭县| 萨迦县| 和龙市| 新乡县| 龙胜| 卢湾区| 大邑县| 亳州市| 宜宾市| 延川县| 固镇县| 石台县| 夏津县| 黑龙江省| 阳朔县| 永宁县| 汝城县| 高平市| 凤山市| 琼海市| 济源市| 天津市| 尼木县| 辉县市| 手游| 秭归县| 米泉市| 怀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