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當代西方國家憲法概述

2.1 復習筆記

一、憲法的概念及憲法類型

1憲法的概念

(1)憲法的內容特征

現代西方國家憲法產生于近代資產階級革命,是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制主義斗爭的產物,由此決定了憲法所確立的原則及其內容都必定體現資產階級的利益要求和政治理想,即全面否定專制主義政治,構建權力分享的政治格局。憲法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具有某些不同于一般法律的特征。從憲法學研究的角度,憲法被定義為國家的根本法,是國家一切法律規則的規則。

憲法的在內容上體現了“限權原則”。限制國家權力具有兩方面的含義:

a.防止國家權力機構的權力相互滲透,避免形成一種凌駕于一切之上的政治權力;

b.防止國家權力機構濫用權力而造成對公民基本權利的侵害。

憲法賦予政府權力,使國家政治權力合法化。

憲法對公民權利內容的規定,成為民主制度運行的必要條件。

(2)憲法的法律特征

憲法是法律的一種類型,但區別于一般的法律,它構成了一個國家法律體系的核心,是一切法律規范的規范。憲法和普通法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區別:

法律規范內容有所不同。

憲法具有特殊的規范內容,是規范和調整國家及社會關系的法律;而普通法則是調整和規范國家及社會生活某些具體的方面。普通法的內容不能與憲法原則相抵觸。

法律效力有所不同。

憲法的根本法地位決定了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立法機構必須按照憲法規定的立法原則、立法程序制定具體法律法規,立法的內容必須符合憲法原則,否則,該項立法便可能失去法律效力。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普通法因為執行憲法而產生法律效力。

創制與修改的程序有所不同。

就憲法創制而言,一般說來,人民是國家的主體,憲法的制定權應該屬于人民,在憲法的制定中應該體現人民的意志。就憲法修改而言,各國修憲程序比普通法修改程序要嚴格、特殊,具體可概括為程序較復雜、通過的門檻較高。對憲法的創制和修改規定了如此復雜、嚴格的程序,其目的就在于保障憲法至高無上的法律地位。

(3)憲法還具有政治和意識形態信仰的特征

  憲法體系的完善體現了現代政治的基本價值和理念。人類最崇高的政治道德體現為對人性的關懷,以創造人自由發展的空間為基本價值。近代以來,憲法的出現驅使人類開始對這一政治目標作出努力。憲法的內容要求影響著不同制度的國家自覺或不自覺地校正自身的發展方向,在價值取向上開始重視政治道德的基本價值。追求人的平等、自由,追求社會公平、正義成為被普遍接受的憲法的政治價值。

憲政,就是一種政治秩序,具體說就是依照憲法規定建立起來的政治制度。憲政的根本性質在于對國家和政府權力作出限制,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

2憲法的類型

從憲法學研究的角度,通常把憲法劃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1)成文憲法和不成文憲法

成文憲法即以一個成文的法典形式出現的憲法,它集中、明確地表述和規定了有關憲法規范的內容。美國于1787年頒布的憲法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憲法,至今它仍在繼續沿用。

成文憲法主要的內容結構有以下部分:

a.序言。這部分內容一般不具有法律的意義。

b.正文。這部分內容對國家權力機構和公民基本權利作出具體規范,即國家權力機構(包括立法機構、行政機構、司法機構)的產生、職權范圍、組織方式、運作規則,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這是現代國家成文憲法中最為重要的規范。

c.憲法保障制度。這一部分包括憲法的修改程序、憲法的解釋制度等內容,以確保當憲法發生變更等情況時嚴格按照程序進行,維護憲法的權威性。

d.附則。主要規定憲法實施的時間,以及為實施憲法必須做到的法律和組織上的準備。

不成文憲法則沒有成文的法典,其憲法規范是通過在歷史演進中形成的一系列的具有憲法性質的文件表現出來的。當代西方國家中只有英國、以色列實行不成文憲法。

在實施憲法的過程中,有時會遇到一些憲法內容沒有具體規定的情況,對此需要作出某種實踐;而且這種實踐經過多次重復,便形成了憲法慣例。憲法慣例具有以下特點:

a.它是政治實踐的產物,必然適應政治運作的客觀需要。

通常表現為可以有效調節國家權力機構之間的政治關系,因此才可能產生憲法約束力。

b.實施憲法慣例有時會出現一定的可變性。

(2)剛性憲法和柔性憲法

剛性憲法是指憲法的制定或修改程序比較嚴格,往往規定了特殊的程序安排。(典型:美國憲法)

柔性憲法則是指憲法制定或修改程序與普通法的制定與修改程序基本一樣。(典型:英國憲法)

(3)民定憲法、欽定憲法和協定憲法

所謂民定憲法、欽定憲法、協定憲法,是依據制憲主體而劃分的憲法類別。

民定憲法的制定者是人民,即通過民意機構或通過全民公決等方式最終產生的憲法,這是當代西方國家普遍的制憲方式。

欽定憲法是以封建君主作為制憲主體而制定的憲法。

協定憲法則是指封建君主與民眾通過共同協商制定的憲法,它體現了雙方的政治妥協,1809年瑞士曾經制定了協定憲法。

(4)聯邦憲法和州憲法

這是聯邦制國家存在的特殊憲法分類,即全國擁有一部國家憲法,同時聯邦各組成單位(州)還擁有自己的憲法。聯邦憲法涉及整個國家(聯邦)范圍的事務,具有國家根本法的地位。而各聯邦組成單位的憲法則專門規范本區域的事務,并在其區域內發生效力。聯邦組成單位的憲法及其各種法律不得與聯邦憲法的原則及內容相沖突,否則以違憲論之。

二、西方國家憲法的基本原則

1“主權在民”的原則

“主權在民”原則又稱為“人民主權”原則。西方國家的憲法中大都明確表述了這一原則。所謂“主權”就是在一個政治共同體中(比如國家)最高的政治決定權。主權具有永恒性、獨立性、終極性的特征。

(1)關于“主權在民”與“主權在君”的觀點分歧

馬基雅維利、讓·博丹、霍布斯等認為主權應當在“君”;

斯賓諾沙、洛克、盧梭等從人的自然權利之基本觀點出發認為主權應當在民。

(2) “直接民主”的形式,即由公眾直接行使政治決策的權力。“直接民主”形式在西方國家還是存在的,具體有公民創議和公民投票制度。

公民創議指的是西方國家普遍實行的公民對國家立法或政府決策等提出議案、政策建議的制度。

公民投票分為公民復決和全民公決兩種制度。

公民復決指的是公民對立法機構通過的立法議案進行再表決的制度。全民公決則是指公民以投票表決的方式對政府提交的立法草案、政治決策或公共措施等進行的表決。

(3)“間接民主”(indirect democracy)形式,即由人民委托其他人或者團體代表形式國家政治權力。從政治實踐來看,當代西方國家公民主要是通過“間接民主”方式行使對國家所擁有的主權。

(4)對民治政府概念的理解分為三層:

經過選民選舉產生國家政權機構;

建立政府對民眾負責的政治機制;

實現公眾對政府有效的監督。

2法治主義原則

對法治狀況的評判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這些也正是理解實行法治的相關方面。

(1)實行法治意味著國家政治權力的產生具有合法性。

政治權力是否合法意味著由此產生的法律、法規、行政命令等的正當性,意味著政府行使權力的正當性。

(2)實行法治意味著對政府權力有所規范。

明確政府權力界限,即政府的權力范圍;

對政府行使權力進行程序規范,即政府如何行使權力;

規定對公民權利的保障,即防止政府權力侵犯公民權利。

(3)實現法治必須堅持司法獨立的原則。

司法獨立是實現法治原則的重要保證。司法獨立包括司法機構獨立、司法活動獨證以及法官獨立。

3分權制衡原則

分權制衡指的是指政府權力機構之間的分權制衡。

(1)17世紀英國政治思想家洛克在法治主義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對政府職權的劃分。他認為政府的職權應分為立法叔、行政權和對外權三個部分,其中立法權是至高無上的,其他國家權力次于立法權;但立法機關除了享有一定的豁免權之外,也應該受劍自己制定法律的約束。

(2)18世紀法國的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創立了更為完整的分權制衡理淪。孟德斯鴆也是在法治主義原則的基礎上解析政府權力性質的。他提出國家權力應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三個部分,分別由議會、行政機關和法院行使這三種權力,這就是“三權分立”的理論。

(3)18世紀末在北美大陸,美國聯邦制政府的建立正是在踐行分權制衡的理論。

(4)當代西方國家,就分權而言,每個國家基本上將國家權力劃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三個部分,并規定由立法機構、行政機構及司法機構分別行使。但就權力制衡而言,每個國家在各自的權力機構組織關系方面則存在差異。

(5)分權制衡原則重點在于強調政府權力應該實行分權,每個政府權力機構獨立行使其職權,其本身即已通過權力界限的規定形成一定的權力制衡。總之,分權制衡原則被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同,并試圖健全權力制衡機制,或者通過加強議會的權力,或者通過加強司法機構的權力,以期達到制約行政權力的目的。

4保障公民基本權利原則

(1)公民基本權利概念與人權概念

公民基本權利是指公民生存、發展所必需的基礎性權利,國家法律和政府行為應該為其提供保障。公民基本權利是法律范疇的概念,指在一定國家范圍內,公民這一行為主體對國家這一行為主體所享有的要求其作為或不作為的資格。

“人權”概念從原來的基本權利概念已經擴展到人的社會、經濟、文化各方面,概括起來有自由權、平等權、生命權、獨立權、人格尊嚴權、公訴權、公正審判權、國民權、婚姻權、庇護權、參政權、受益權、財產權、追求幸福權等。人權概念作為一種政治概念而存在,人權理論不能產生法律約束力,要實現具體的人權,必須期待具體的國家以規定本國公民基本權利內容的形式加以規范和保障。

(2)公民基本權利內容

根據西方國家憲法中公民權利的內容,公民的基本權利可以歸納為財產權、平等權、自由權、受益權和政治參與權五個方面。

財產權

財產權是指公民對合乎法律的屬于自己的財產、收益及其他所得享有的支配、處置權利。財產權是公民基本權利中最具根本性的權利,是其他公民權利賴以產生和存在的基礎。

憲法確立保護私有財產權原則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主要表現在:

a.保護私有財產權原則的確立,否定了封建社會嚴重的人身依附關系。

b.保護私有財產權原則的確定,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c.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私有財產權原則的確立,對規范市場秩序、建立公平競爭、完善社會道德起到了積極作用,由此創造出了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

平等權

平等權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權利,并履行應盡的義務。公民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觸犯法律者,同等地受到法律制裁;任何人不得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權。法律上的平等,是對人格尊嚴的承認和尊重。在人的自然差異和社會差異還不可能消失的情況下,人在法律上實現平等意義重大,它可以促進人們取得在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平等。

自由權

憲法規范人的自由權可分為人身自由、遷徙自由和精神自由三個方面。

a.人身自由是指在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人人有權支配自己的身體行為而不受到非法的逮捕、拘留、審訊、處罰等;禁止對公民施以酷刑,以及禁止對公民住宅實施侵擾等。保護公民人身自由和保護人的尊嚴是聯系在一起的。

b.遷徙自由指的是公民擁有選擇居住環境的自由。

c.精神自由是指人的精神活動及其相關的自由,其中包括言論自由、出版自由、通信自由、結社自由、集會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內容,即公民擁有思想、信仰、表達的自由。

受益權

受益權是指公民為了自身的利益要求國家采取某種措施,使其在經濟、文化、社會服務、司法等方面獲得自由,或使其自由得到幫助。受益權又分為積極的受益權和消極的受益權。

a.積極的受益權,指的是公民的生存權、居住權、受教育權以及享有勞動保護、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等權利。

b.消極的受益權,指的是公民享有請愿權、訴愿權、訴訟權等,即公民在其權利受到損害時,可以向行政機關或法院提出訴愿或訴訟,要求作出適當的處理和裁判,以期自身權利得到保護。

參政權

參政權是指公民參與國家政治活動的權利,具體包括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立法創制權、罷免權、全民公決權等。

(3)公民基本權利保障制度

憲法規定權利保障制度是具體實現公民基本權利的重要條件。從各國具體憲法規定看,這種保障制度可分為“限制性的保障”和“指導性的保障”。

限制性的保障。

有的憲法條款就其所規定的公民具體權利內容,對可能出現的與原則相悖的立法作出限制性規定,即明確禁止違反公民權利原則的普通法出現。

指導性的保障。

有的憲法條款在具體規范公民基本權利內容的同時,對可能出現的相關立法作出原則性的指導。

三、憲法保障制度

憲法保障制度一般包括憲法的修改、憲法的解釋及違憲審查制度。

1憲法的修改

憲法一經制定,便產生了相對的穩定性和權威性,由此成為國家實行法治的基礎。然而,憲法又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憲法修改是依據憲法規定享有憲法修改權的國家權力機構按照一定的程序對已有憲法中不適當的部分進行修正或變更的過程。大多數國家在憲法中都規定了修改憲法的相關程序:

(1)修改憲法的提議權歸屬

修改憲法首先涉及誰(或者哪一個機構)擁有修憲的提議權問題,對此每個國家的規定是不同的。

(2)修改憲法的批準程序

修憲草案提出后,須經一定程序給予批準,對此,各國規定有所不同。總的來看,批準程序比較復雜,以此增加修憲的難度。當代很多西方國家在修憲過程中采取公民投票的方式,希望通過公民表決使修憲內容更具合法性。

(3)修改憲法的限制

為了減少修改憲法中可能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各國對修改憲法的活動提出了必要的限制。

對修改憲法原則的限制

有的國家憲法中規定,憲法的基本原則不得進行修改。

對修改憲法時間的限制

很多國家規定國家處在特殊時期不得修改憲法。

對全部修改憲法的限制

有的國家對憲法進行全部修改規定了具體限制。

2憲法的解釋

憲法解釋是指依據有關憲法規定由一定的國家權力機構對憲法規范的內容及其含義進行闡釋和說明。憲法解釋主要涉及誰擁有解釋憲法的權力及如何具體解釋憲法的問題。

(1)憲法解釋權的歸屬

從西方國家憲法的具體規定看,以下不同的機構可能行使憲法解釋權:

立法機關解釋

實行立法機關解釋憲法制度的國家主要是議會制國家,如英國、瑞士、比利時等。

司法機關解釋

由司法機關解釋憲法,是司法機關的一種特殊職能。這類國家又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由普通法院解釋憲法,如美國、日本等;另一種是由憲法法院進行解釋,如德國、意大利等。

專門機關解釋

有的國家認為,憲法解釋權是獨立性職權,應該使擁有憲法解釋權的機構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權力,以處理憲法問題為專門職責,這樣可以使之在處理有關國家政體問題上保持超然的態度。實行專門機關解釋憲法制度的有法國、瑞典等。

(2)憲法解釋的方法

就具體解釋憲法的方法而言,各國之間是有差異的。

有的國家是根據憲法的字面含義、條文結構逐字逐句進行推敲,并闡明其含義。

還有的國家解釋憲法則可能從具體條文之外,通過探究立憲的目的、憲法的歷史演進以及憲法整體與部分之間的聯系等來解釋憲法,這樣做往往會在憲法原意上闡明新的意義,從而對憲法進行修改和補充,使之內容更豐富,更具有適應性。

3違憲審查制度

違憲審查制度是由國家權力機構對有關違反憲法規范的法律、法規、行政命令以及行政行為等進行審查和裁定的制度,這是一項重要的憲法監督保障制度。

違憲審查制度始創于美國。不同國家的違憲審查制度又有不同的特點。

(1)違憲審查的方式

以不同國家行使違憲審查權的機構差別進行劃分,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由普通法院進行違憲審查

由憲法法院進行違憲審查

a.由“憲法訴訟”引起對一般法律規范的違憲審查。

b.“抽象的違憲審查”,即憲法法院就法律規范是否違憲進行一般性的審查。

由專門機構進行違憲審查

(2)違憲制裁的方式

進行違憲制裁的最基本方式是對違反憲法的法律等予以撤銷或宣布其無效。在違憲審查機構確認立法機關或行政機關頒布的法律、法規、行政命令等全部或部分違反憲法時,即可宣布撤銷或停止其法律效力;在確認行政機關的有關行政行為與憲法內容相抵觸時,即可宣布停止此行為并根據其行為造成的后果予以法律制裁。

由普通法院進行違憲審查的國家,在附帶性違憲審查之后,只對違反憲法的法律、法規、行政命令等進行裁定,并不宣布撤銷或停止其生效。但在實行判例制的國家,高級法院的判決對下級法院具有法律約束力,因此,被高級法院宣布為違憲的法律規范事實上不再生效。

還有一些國家憲法規定對違憲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以及其他高級官員可予以彈劾,如意大利、美國、法國等國憲法都作出了這樣的規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津市市| 慈溪市| 苍溪县| 美姑县| 克东县| 汪清县| 大兴区| 梅州市| 永平县| 龙门县| 都匀市| 平定县| 资兴市| 客服| 商洛市| 青神县| 普洱| 临沂市| 和林格尔县| 芒康县| 错那县| 江城| 波密县| 西城区| 平和县| 鹰潭市| 定安县| 郎溪县| 公主岭市| 龙口市| 娱乐| 长宁区| 界首市| 镇安县| 德江县| 斗六市| 克什克腾旗| 团风县| 防城港市| 桂平市| 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