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里安《微觀經濟學(高級教程)》(第3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課后習題+章節(jié)題庫+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7028字
- 2021-05-28 20:16:26
2012年南開大學經濟學基礎(微、宏觀)考研真題及詳解
一、簡答題(每題10分,共70分)
1.比較說明“邊際產品價值”與“邊際收益產品”之間的異同。
答:邊際產品價值(value of marginal product,)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廠商增加一單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產品的價值。它為一種投入品的邊際產品(也就是額外一單位投入品所導致的額外產出)乘以產品的價格,即
,表示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廠商增加使用一個單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
邊際收益產品(marginal revenue product,)是指由于使用額外一單位投入品所帶來的總收益的增加。它等于投入的邊際產品乘以廠商的邊際收益,用公式表示為:
。
相同點:二者都表示廠商增加一單位要素投入所帶來額外產品價值,均可以用來衡量投入產出的大小。
不同點:二者的計算方法不同,,
。在完全競爭市場中,
,因此
。但是,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中,
,因此
。如圖1-1所示,
曲線往往比
曲線更加陡峭。

圖1-1 曲線與
曲線
2.在經驗研究中,經濟學家從供給角度經常將價格相對于邊際成本的“溢價”(即)作為衡量廠商壟斷程度的標準,請說明其經濟學原理。另一方面,從需求角度也可以通過市場的需求價格彈性來反映廠商的壟斷程度。請問這與價格相對于邊際成本的“溢價”有何聯系?
答:(1)可用價格相對邊際成本的“溢價”作為衡量壟斷程度的標準,是因為壟斷廠商根據利潤最大化原則
進行生產,
,由于壟斷廠商在需求富有彈性處生產(缺乏彈性處,
為負),所以有
。壟斷廠商常常用價格相對邊際成本的“溢價”來定價,即為成本加成定價法
,
越大,即“溢價”比例越大,壟斷勢力越大。
(2)從需求角度,需求價格彈性也可作為衡量壟斷標準,即勒納指數。
(3)二者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其實質是一樣的,只是角度不同而已。另外,二者可以相互推導:
可推導得出
。
3.在信貸市場上,一般來說,利率越高,銀行進行放貸的供給數額也就越多,但這并不總是“鐵律”。圖描繪了兩者之間一種U形關系,請說明其存在的原因。此外,當對信貸的需求為何種情況時,會出現“信貸配給”的現象,請試畫圖說明。

答:(1)在信貸市場上存在著信息不對稱,這種信息不對稱表現在信貸市場上借款者擁有自己用貸風險程度和能否按期還貸的私人信息,借款者如果不對銀行如實報告其貸款投資的情況,銀行在面對按期還款不同的眾多借款者時,難以從借款者過去的違約情況、資產狀況和貸款用途的資料中,在事先就確定借款者的違約風險;貸款事后,銀行無法完全控制借款者的用貸和還貸行為,借款者有可能采取風險行動,銀行面臨著違約的貸款風險。當銀行不能觀察到借款者的投資行為時,提高利率反而會使低風險者退出信貸市場(逆向選擇行為),或者誘使借款者選擇風險更高的項目進行投資(道德風險行為),從而使銀行貸款的平均風險上升,預期收益降低。這里的原因是:那些愿意支付較高利息的借款者正是那些預期還款可能性低的借款者,結果,貸款利率的升高可能不能增加銀行的預期收益,從而銀行會在較高的利率水平上拒絕一部分貸款,不愿意選擇在高利率水平上滿足所有借款者的貸款申請。因此,當利率達到一定高度時,銀行信貸供給曲線向后彎曲。
(2)信貸配給是指在固定利率條件下,面對超額的資金需求,銀行因無法或不愿提高利率,而采取一些非利率的貸款條件,使部分資金需求者退出銀行借款市場,以消除超額需求而達到平衡。在信息不對稱的環(huán)境中,信貸配給主要來自兩個原因:一是隨著利率的上升,貸款申請人的結構發(fā)生了逆向改變,低風險的企業(yè)退出市場,高風險的企業(yè)留在市場。二是隨著利率的提高,從事低風險項目的企業(yè),為了要償還高額利率,也會轉而從事更具風險的項目,從而增加違約風險。當銀行通過信貸配給使信貸市場達到均衡時,市場利率通常小于使市場出清的均衡利率,此時利率不再是反映信貸市場供求狀況的指標,這是中央銀行在將利率作為中間目標時需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4.對于一條給定的U形長期平均成本()曲線而言,廠商的內部規(guī)模經濟、內部規(guī)模不經濟、外在經濟、外在不經濟如何體現?請畫圖表示并加以說明。
答:長期平均成本表示廠商在長期內按產量平均計算的最低總成本。它是廠商在長期內在每一個產量水平上可以實現的最小的平均成本。
(1)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形狀的確定:規(guī)模經濟與規(guī)模不經濟
規(guī)模經濟即在企業(yè)生產擴張的開始階段,廠商由于擴大生產規(guī)模而使經濟效益得到提高。當處于規(guī)模經濟時,廠商產量增加的倍數大于成本增加的倍數,用數學語言表示為:

即當時,存在規(guī)模經濟。
規(guī)模不經濟即當生產擴張到一定的規(guī)模以后,廠商繼續(xù)擴大生產規(guī)模,就會使經濟效益下降。當處于規(guī)模不經濟時,廠商產量增加的倍數小于成本增加的倍數,用數學語言表示為:

即當時,存在規(guī)模不經濟。
規(guī)模經濟和規(guī)模不經濟都是由廠商變動自己的企業(yè)生產規(guī)模所引起的,所以也被稱作為內在經濟和內在不經濟。
正是由于規(guī)模經濟和規(guī)模不經濟的作用,決定了長期平均成本曲線表現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特征。如圖1-2所示,在
下降階段是由于規(guī)模經濟決定的;在
上升階段是由于規(guī)模不經濟決定的。

圖1-2 規(guī)模經濟與規(guī)模不經濟
(2)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位置移動:外在經濟與外在不經濟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位置的變化原因可以用企業(yè)的外在經濟和外在不經濟的概念來解釋。外在經濟和外在不經濟是由企業(yè)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它影響廠商的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位置。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位置移動如圖1-3所示。

圖1-3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位置移動
5.以下三種方式中,哪種方式對總產出(總收入)產生的刺激效果最大?哪種方式最???
(1)政府增加數量為的開支
(2)政府削減數量為的稅收
(3)政府增加數量為的開支,同時增加數量為
的稅收,以保持財政平衡。
請說明你的理由。
答:三種政策中,政策(1)對總產出(總支出)產生刺激效果最大,政策(2)和(3)哪個最小取決于邊際消費傾向與0.5的大小比較。分析如下:
(1)如果政府增加數量為的開支,考慮定量稅情況下,結合乘數效應可得產出增加
,其中
表示邊際消費傾向。
(2)如果政府減少數量為的稅收,考慮定量稅情況下,結合乘數效應可得產出增加
,其中
表示邊際消費傾向。
(3)如果政府增加數量為的開支,同時增加數量為
的稅收,以保持財政平衡,定量稅和比例稅情況下,平衡預算乘數都等于1,因此,這種政策的實施會使得產出增加數量等于政府支出和稅收變動相等的數量,即產出增加
。
邊際消費傾向為大于0小于1的數值,因此,三種政策中,政策(1)對總產出(總支出)產生刺激效果最大。當時,
,此時政策(3)效果最?。划?img alt="" class="h-pic"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DB33CA/15436380805519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image640.png?sign=1755219840-nORNYvxx2sY0NCNzUvcPVN0vpuQnsU17-0-6aed5a446bdeec2f16dfcaa9647ae7df">時,
,此時政策(2)效果最小;當
時,
,此時政策(2)和(3)效果一樣。
6.請判斷以下關于貨幣供給的論斷是否正確?并解釋之。
(1)只有銀行體系才具有貨幣創(chuàng)造的能力,而其他金融機構沒有這種能力;
(2)銀行體系創(chuàng)造貨幣不僅增加了經濟中的流動性,同時也增加了經濟中的財富。
答:(1)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只有銀行體系才具有貨幣創(chuàng)造功能,不過這個“銀行體系”指的是廣義的銀行體系,即所有擁有“吸收存款并利用存款發(fā)放貸款”的業(yè)務的公司,都算在這個“銀行體系”之中,這些公司通過“多倍存貸款”運作創(chuàng)造貨幣。但是,金融創(chuàng)新使得許多具有貨幣特性的資產不斷出現,這些資產具有貨幣流動性的特征,被稱為準貨幣,即獲得了貨幣流動性的非貨幣資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不能說只有銀行體系才具有貨幣創(chuàng)造的能力,其他金融機構不能創(chuàng)造貨幣。
(2)盡管銀行體系的部分準備金創(chuàng)造了貨幣,增加了經濟的流動性,但它并沒有增加社會的實際財富。當一個銀行貸出自己一部分準備金時,它給了借款人進行交易的能力,從而增加了貨幣供給。但是,借款人也承擔了對銀行的債務義務,因此,貸款并不能使他們變得更富有。換言之,銀行體系創(chuàng)造貨幣增加了經濟的流動性,但并沒有增加社會的實際財富。
7.什么是“盧卡斯批評”?請結合例子說明它對宏觀經濟政策制定的啟示和影響。
答:(1)盧卡斯批評的概念
盧卡斯批評又稱盧卡斯批判,指傳統的政策評估方法一一比如依靠標準經濟計量模型的方法,沒有充分考慮到政策變動對人們預期的影響。
由于人們在對將來的事態(tài)做出預期時,不但要考慮過去,還要估計現在的事件對將來的影響,并且根據他們所得到的結果而改變他們的行為。也就是說,他們要估計當前的經濟政策對將來事態(tài)的影響,并且按照估計的影響采取政策,即改變他們的行為,以便取得最大的利益。行為的改變會使經濟模型的參數發(fā)生變化,而參數的變化又是難以衡量的。因此,經濟學者用經濟模型很難評價經濟政策的效果。
(2)盧卡斯批評對宏觀經濟政策制定的啟示和影響
盧卡斯認為,預期在經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預期影響著各種經濟行為和政策效果。盧卡斯批評的一個重要的例子產生于對反通貨膨脹的分析。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由于犧牲率的估計值往往很大,因此政策制定者應該學會忍受通貨膨脹,而不是以高代價來降低通貨膨脹。但是,在理性預期方法支持者看來,如果政策制定者作出了可信的政策變動,設定工資和物價的工人和企業(yè)都會通過適當地調整他們的通貨膨脹預期而作出理性反應。通貨膨脹預期的這種變動將迅速改變通貨膨脹與失業(yè)之間的短期取舍關系。因此,降低通貨膨脹的成本可能要比傳統犧牲率估算所表明的低得多。
“盧卡斯批評”的啟示:狹義的:評價不同政策的經濟學家需要考慮政策如何影響預期,從而影響行為。簡言之,重視預期;廣義的:政策評估是困難的,所以,從事這項工作的經濟學家應該表現出必要的謙虛。
“盧卡斯批評”對宏觀經濟政策理論的意義在于:其一,在所考慮的特定的政策發(fā)生變化時,它強調了模型參數穩(wěn)定性的重要性,從而對政策模型和模擬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其二,它強調了政策問題在本質上不是一個控制問題,而是一個對策問題。
二、計算題(共40分)
1.某人的效用函數為,其中
是他每天擁有的閑暇時間,
為消費量。他每天有16小時可用在工作和閑暇上,每天有20元的非勞動收入。消費品的價格是每單位1元。如果工資時每小時10元,他將選擇多少小時進行工作以獲得最大效用?(12分)
解:設此人每天工作的小時數為,則此人的消費量應滿足以下方程:

因此,該問題可用數學表達式表示為:

構造拉格朗日輔助函數,效用最大化應滿足以下三個一階條件:

解得:,
即此人應選擇每天工作9個小時,使得實現效用最大化。
2.一個壟斷廠商擁有A和B兩個工廠,其成本函數分別為:;
,其中
為總成本,
為產量。市場需求函數為:
,其中
為價格。
(1)求該企業(yè)利潤最大化時的產量、價格與利潤;(7分)
(2)如果政府采用邊際定價法對其產品價格加以限制,則求該廠商的產量、價格和利潤。(7分)
解:(1)該壟斷廠商的利潤函數為:

利潤最大化的一階條件為:

聯立解得:,
市場價格
廠商利潤
(2)由成本函數可得A、B部門的邊際成本分別為:


若政府對其按邊際成本定價法定價,則:

解得:,
價格
廠商利潤
3.在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中,假設生產函數為,其中
、
和
分別為總產出、資本存量和勞動力。假定資本折舊率
為4%,人口增長率
為2%。
(1)如果儲蓄率為30%,求均衡的人均資本量人均產出;(7分)
(2)計算滿足黃金律要求的人均資本和相應的儲蓄率水平。(7分)
解:(1)根據生產函數可得人均生產函數為:

根據索洛模型,不考慮技術進步的前提下,穩(wěn)態(tài)方程為:

將、
、
以及生產函數代入穩(wěn)態(tài)方程,可得:

解得:
對應的,人均產出
(2)根據黃金律的要求,應滿足,即應滿足:

解得:
將代入到穩(wěn)態(tài)方程,可得
。
三、論述題(每題20分,共40分)
1.現實中存在諸多干預市場供求規(guī)律的情況,例如政府出于社會目標的考慮對從食品到房租的價格進行最高限價管制,其價格往往低于市場均衡價格。請回答:
(1)最高限價政策將對市場供求產生怎樣的影響?
(2)最高限價政策將對社會經濟福利(包括消費者剩余和生產者剩余)產生什么影響?
(3)從長期來看,你認為最高限價管制能夠解決高價格與供求矛盾的問題嗎?請說明你的理由。
答:(1)最高限價也稱為限制價格,是指政府出于穩(wěn)定經濟、保障消費者基本生活需要的目的,對某些商品的價格規(guī)定低于市場均衡價格的最高價格。

圖1-4 最高限價
如圖1-4所示,原先市場的均衡點為,即均衡價格為
,均衡數量為
。
為限制價格(
),當價格為
時,需求量為
,供給量為
,
為實行最高限價后的產品短缺的數量。
(2)如圖1-5所示,限價前,均衡價格為,均衡數量為
。消費者剩余為
的面積,生產者剩余為
的面積。實施最高限價后,消費者剩余增加
的面積,減少
的面積,生產者剩余減少
的面積。因此,實施最高限價后,整個社會的福利凈損失為
的面積。

圖1-5 限價前后社會總福利的變化
(3)從長期來看,這種限價政策不利于解決供求矛盾問題,反而使得供需缺口更加嚴重。
以房屋出租市場為例,相對于短期來說,實施最高限價,出租住房的供給在長期更有彈性,因為房東可能拒絕修建新的公寓樓,或是將現有公寓當作單位住房來出售。另外,對住房的需求在長期也更有彈性,低的住房價格使得長期住房需求增加。因此,如圖1-6所示,相對于短期來說,長期短缺更加嚴重。

圖1-6 房屋出租市場最高限價
2.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與美國財政赤字危機引發(fā)了全球對政府債務問題的關注。我國中央政府的財政赤字與債務總水平雖在可控制范圍之內,但各種顯性與隱性的地方債務問題也需引起足夠的重視,以避免觸發(fā)公共財政與金融風險。請回答:
(1)為什么需要合理和有效地控制政府預算赤字?(7分)
(2)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fā)后,許多發(fā)達經濟體(特別是美國)在實施財政刺激計劃的同時都采取了擴張性的貨幣政策,請利用宏觀經濟基本模型說明實施“財政政策貨幣化”的原因及效果。(7分)
(3)解決政府債務的方法主要包括稅收籌資與債券籌資,這兩種方式對消費、儲蓄與產出(收入)的影響有何不同?(6分)
答:(1)當社會的閑散資源未充分利用時,增加政府購買支出和政府轉移支付在短期可以增加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從而在短期一定程度上可刺激經濟增長。實施這樣的宏觀經濟政策會可能會導致出現政府預算赤字。因此,存在一定的政府財政赤字有其合理性。但是,財政預算赤字也具有危害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長期財政預算赤字降低了國民儲蓄,使宏觀經濟失衡,不利于經濟的長期健康發(fā)展。
其次,財政赤字可能增加政府財政負擔,引發(fā)財政危機。由歐洲債務危機可知,長期過度舉債是財政危機爆發(fā)的直接原因。政府信用逐漸喪失,經濟也陷入危機之中,甚至其影響范圍遠至全球。
第三,財政赤字可能誘發(fā)通貨膨脹。財政赤字導致貨幣總量增加,而現存的商品和勞務的總供給量并沒有增加,這必然導致整個經濟總存在通貨膨脹缺口,引誘價格水平高企。
最后,在長期,政府為償還財政赤字帶來的巨大債務本息,不得不依靠財政改革,即削減政府支出和增加稅收,這可能引發(fā)社會問題,不利于社會穩(wěn)定。
(2)政府為預算赤字籌資的三種途徑是:增加稅收、發(fā)行債券和發(fā)行貨幣。當政府不能通過增加稅收為支出籌資時,政府就會發(fā)行債券和增長貨幣供給,即財政政策貨幣化。因此,財政赤字貨幣化可以作為財政赤字融資的一種選擇。
在西方國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工具是分屬財政部和中央銀行掌握。在政府采取財政政策調節(jié)經濟時,通過發(fā)行公債來彌補赤字,如果沒有貨幣當局相應行動是不會使貨幣供給量發(fā)生變動的。因此,歐美國家近年來往往在采取財政刺激計劃的同時采取擴張的貨幣政策,試圖通過這樣的政策搭配來調控經濟的運行。

圖1-7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混合使用
如圖1-7所示,假定經濟起初處于點,收入為
,利率為
,而充分就業(yè)的收入為
。為了將收入從
提高到
,政府可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使產出水平增加,但為了使利率不由于產出增加而上升,可相應地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應量,使利率保持原有水平。從圖1-7中可見,如果僅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將
移到
,則均衡點為
,利率上升到
之上,發(fā)生“擠出效應”,產量不可能達到
,如果采用“適應性的”貨幣政策,即按利率不上升的要求,增加貨幣供給,將
移到
,則利率可保持不變,投資不被擠出,產量就可達到
。
歐債危機的本質是歐元區(qū)國家的財政危機。歐元區(qū)統一的貨幣政策和分散的財政政策之間的矛盾是導致歐債危機的深層原因。由于歐債國家喪失了獨立的貨幣政策,在財政政策幾乎陷入絕境的情況下,歐洲中央銀行必須提供流動性支持,即財政政策貨幣化。
實施“財政政策貨幣化”會對經濟運行帶來諸多風險:①財政政策貨幣化將助長通貨膨脹;②甚至引發(fā)惡性通貨膨化,使經濟陷入崩潰;③降低投資者對該國經濟的信心和該國在一國事務中的政治影響;④增加該國的風險貼水和貨幣貶值壓力。
(3)政府債務觀點分傳統的政府債務觀點和李嘉圖學派的政府債務觀點,這兩種觀點存在一定的區(qū)別,它們之間的爭論歸根結底是關于消費者如何行為的爭論。
根據傳統的政府債務觀點,用債務籌資的減稅刺激了消費支出,較高的消費支出在短期和長期都會對經濟產生影響。在短期,較高的消費支出會增加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從而增加產出和就業(yè);在長期,減稅所產生的國民儲蓄的減少意味著較小的資本存量和較多的國外債務。因此,長期產出會減少,本國債務負擔加重??傊?,減稅使現在一代人從更多的消費和更多的就業(yè)中受益,但子孫后代將要承擔今天預算赤字的大部分負擔。
根據李嘉圖的政府債務觀點,消費者是理性的和向前看的;消費者并不會遇到約束線的借貸制約;消費者關心子孫后代。這樣,用債務籌資的減稅并不影響消費。家庭把額外的可支配收入儲蓄起來以支付減稅所意味的未來更重的稅收。這種私人儲蓄的增加正好抵消公共儲蓄的減少,國民儲蓄保持不變。因此,減稅對經濟沒有影響。李嘉圖等價指政府用債務籌資和稅收籌資是等價的。
- 孫關宏《政治學概論》(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jié)題庫+模擬試題】
-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課后習題詳解
- 吳文侃、楊漢清《比較教育學》(修訂本)配套題庫【章節(jié)題庫(含名??佳姓骖})+模擬試題】
- 華南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868經濟學(含宏觀、微觀)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何克抗《教育技術學》(第2版)配套題庫【課后習題+章節(jié)題庫(含名??佳姓骖})+模擬試題】
- 朱?;荨稇椃▽W原理》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廈門大學出版社)
- 劉九洲《新聞理論基礎》配套題庫【名??佳姓骖}+章節(jié)題庫+模擬試題】
- 英語專業(yè)英漢互譯考研真題詳解
- 杭州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830翻譯與寫作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張三慧《大學物理學:熱學、光學、量子物理》(第3版)(B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jié)題庫+模擬試題】
- 丁煌《西方行政學說史》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第2版)
- 孟道驥《高等代數與解析幾何》(第3版)(上冊)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朱瀅《實驗心理學》(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聯考計算機學科專業(yè)基礎綜合(408)歷年真題及模擬試題詳解【視頻講解】
- 王壘《組織管理心理學》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