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01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983經濟學基礎考研真題及詳解

一、選擇題,從括弧中選擇一個最合適的答案。(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各2分,共計30分)。

1.在得出某種商品的個人需求曲線時,下列哪個因素是變化的?(  )

A.個人收入

B.個人偏好

C.其他商品的價格

D.商品本身的價格

【答案】D

【解析】個人需求曲線是指在不同價格下個別消費者愿意購買數量的曲線,表示價格與商品的需求量之間成反方向變動的關系,因此商品本身的價格是內生的。

2.若消費者張某只準備購買兩種商品X和Y,X的價格為10,Y的價格為2。若張某買了7個單位的X和3個單位的Y,所獲得的邊際效用值分別為30個單位和20個單位,則(  )。

A.張某獲得了最大效用

B.張某應增加X的購買,減少Y的購買

C.張某應增加Y的購買,減少的X購買

D.張某要想獲得最大效用,需要借錢

【答案】C

【解析】消費者效用最大化條件為:。題中,說明消費者張某沒有獲得最大效用。根據商品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如果增加對Y的購買,減小,減少對Y的購買,增加,效用水平將增加。

3.己知某企業的生產函數為產量,分別為勞動和資本),則(   )。

A.生產函數是規模報酬不變

B.生產函數是規模報酬遞增

C.生產函數是規模報酬遞減

D.企業處于內部經濟階段

【答案】A

【解析】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中的參數的經濟含義是:為勞動所得在總產量中所占的份額,?為資本所得在總產量中所占的份額。如果,則生產函數為規模報酬不變的;如果,則生產函數為規模報酬遞增的;如果,則生產函數為規模報酬遞減的。

4.己知某企業生產的商品價格為10元,平均成本為11元,平均可變成本為8元。則該企業在短期內(  )。

A.停止生產且虧損

B.繼續生產且存在利潤

C.繼續生產但虧損

D.停止生產且不虧損

【答案】C

【解析】企業的短期均衡條件是,此時可能盈利也可能虧損,也可能利潤為0。當時,此時價格僅僅能夠彌補可變成本和部分固定成本,因此廠商虧損部分固定成本,如果停業,則損失全部的固定成本。此時,為了損失的最小化,廠商仍繼續生產。

5.一種商品價格下降所引起的該商品需求量變動的總效應可以分解為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兩部分,總效應為負值的商品是(  )。

A.正常物品

B.吉芬物品

C.低檔物品

D.必需品

【答案】B

【解析】正常物品的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均與價格呈相反的方向變動;低檔物品的收入效應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動,替代效應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動,替代效應大于收入效應,總效應與價格反方向變動;吉芬物品的收入效應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動,而替代效應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動,總效應與價格同方向變動,因此總效應為負值。

6.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需求彈性的大小(  )。

A.與消費者的稅收負擔成反比,與生產者的稅收負擔成正比

B.與消費者的稅收負擔成正比,與生產者的稅收負擔成反比

C.不影響稅收額在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分配比例

D.與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稅收無關

【答案】A

【解析】如果需求彈性相對較小,稅負主要由消費者承擔。需求彈性較大,稅負主要由生產者承擔。

7.下列屬于運用財政政策工具抑制經濟過熱的是(  )。

A.加息

B.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C.削減政府購買支出

D.減稅

【答案】C

【解析】在經濟高漲、通貨膨脹率上升太高時,政府需要抑制經濟過熱,此時政府可以采取增稅、減少政府購買支出等緊縮性財政措施,控制物價上漲,同時也可以利用加息、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等貨幣政策來緊縮貨幣供應量,抑制消費和投資。AB兩項屬于抑制經濟過熱的貨幣政策工具;D項屬于擴張性的財政政策。

8.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賣出政府債券,目的是(  )。

A.減少流通中的貨幣以收緊銀根

B.籌集資金以幫助政府彌補財政赤字

C.減少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

D.通過買賣債券獲取差價利益

【答案】A

【解析】公開市場業務是一種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中央銀行通過買進和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達到調節貨幣供應量的目的。中央銀行賣出政府債券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收回市場上的一部分基礎貨幣,減少金融機構可用資金的數量,收緊銀根,抑制經濟過熱。

9.一國貿易收支持續逆差,產生的后果是(  )。

A.外債不斷升高,本幣面臨升值壓力

B.外債不斷升高,本幣面臨貶值壓力

C.外債不斷降低,本幣面臨升值壓力

D.外債不斷降低,本幣面臨貶值壓力

【答案】B

【解析】貿易收支逆差會導致本國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減少,使得外匯匯率上漲,本幣匯率下跌。如果政府干預市場,利用本國的外匯儲備拋售外幣買進本幣,則會進一步導致本幣的貶值。政府干預使本國外匯儲備的持有量減少,降低了本國的國際支付能力,導致外債不斷升高。

10.下列關于利率平價理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反映了進出口等實際經濟因素對匯率的影響

B.若本國利率高于外國利率,則本幣遠期貶值

C.若本國利率高于外國利率,則本幣遠期升值

D.依據的是無套利定價原理,不依賴于資本的自由流動假設

【答案】B

【解析】利率平價理論假定不存在資金流動障礙,認為均衡匯率是通過國際拋補套利所引起的外匯交易而形成的。兩個國家利率的差額等于遠期兌換率及現貨兌換率之間的差額。套利者將套利與掉期業務相結合,大量掉期外匯交易導致高利率國貨幣的現匯匯率上浮,而期匯匯率下浮,低利率國貨幣就會出現遠期貼水。

11.下列關于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確定美元與黃金的固定比價,實行自由兌換

B.各國貨幣對美元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

C.建立了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為代表的國際金融機構

D.有助于緩解國際收支危機,至今仍在運行

【答案】D

【解析】布雷頓森林體系于1973年宣告瓦解。

12.關于經濟增長的正確認識是(  )。

A.經濟增長的唯一源泉是技術進步

B.單純的資本深化不能持續

C.經濟增長是長期問題

D.以上都對

【答案】C

【解析】A項,在內生增長模型中,儲蓄率也是經濟增長的源泉;B項,資本深化=人均儲蓄(投資)-資本廣化。資本深化是指工人人均資本數量的提高,它表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可以持續的。而資本廣化是指總資本和總勞動的比率保持不變,單純的資本廣化是不能持續的。

13.在下列模型中投資函數的識別情況是(  )。

A.不可識別

B.恰好識別

C.過度識別

D.不確定

【答案】C

14.回歸模型中具有異方差性時,仍用0LS估計模型,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參數估計值是無偏非有效的

B.參數估計量仍具有最小方差性

C.常用F檢驗失效

D.參數估計量是有偏的

【答案】A

【解析】在對參數估計量的無偏性進行證明時,不需要使用同方差性條件;而證明參數估計量的有效性時,必須利用同方差性條件,如果存在異方差,那么參數估計量則是非有效的。

15.若想考察某兩個地區的平均消費水平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則下列哪個模型比較適合(代表消費支出;代表可支配收入;分別表示兩個地區的虛擬變量)?(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模型有截距項時,如果被考察的定性因素有個相互排斥屬性,則模型中引入個虛擬變量,否則會陷入“虛擬變量陷阱”。

二、判斷正誤,并簡要說明理由。(本題含5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20分)

1.無論哪種形式的價格歧視都必然導致無謂損失。(  )

【答案】

【解析】一級價格歧視下的資源配置是有效率的,盡管此時壟斷廠商剝奪了全部的消費者剩余。壟斷者會達到或接近的有效率的資源配置的產量。

2.公共物品的提供,如果沒有政府出錢或出面組織,不可能實現帕累托最優。(  )

【答案】

【解析】公共物品具有消費的非排他性,效應不可分割性以及消費的強制性。公共物品的生產者不知道消費者的有效需求,也無法從公共物品的生產中得到相應的回報,因此,如果由私人部門作為理性的經濟人去生產公共物品,市場機制所確定的均衡實際上不可能實現有效資源配置。

3.根據菲利普斯曲線,通脹率與失業率呈反向關系。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容忍高一點的通脹水平來促進就業。(  )

【答案】

【解析】短期內,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之間確實存在交替關系,政府宏觀政策的目標就是沿著短期菲利普斯曲線的選擇,把兩者控制在“臨界點”以內。當菲利普斯曲線突破慣性持續上升偏出臨界點時,有可能導致高通貨膨脹率和高失業率的狀態并存。

4.本國積極的財政政策可能拉動他國的經濟增長。(  )

【答案】

【解析】本國積極的財政政策鼓勵投資和消費,能夠拉動本國的經濟增長。在經濟全球化和貿易全球化的前提下,也可以通過貿易和跨國投資等方式拉動他國的總需求,促使他國經濟增長。

5.設估計模型為

由于,表明模型有很好的擬合優度,則模型不存在偽(虛假)回歸。(  )

【答案】

【解析】,可能存在偽回歸。

三、計算題(10分)

已知某糧食市場的需求和供給方程分別為:。試求:

(1)市場均衡時的價格和數量、均衡點的需求彈性和供給彈性,以及消費者剩余和生產者剩余。

(2)若政府實行最低限價,試問:

(A)此時市場的供給和需求會發生什么變化?

(B)若政府敞開收購農民的糧食,此時的消費者剩余和生產者剩余是多少?

解:(1)市場均衡時,

則均衡價格,均衡數量

需求彈性:

供給彈性:

消費者剩余:

生產者剩余:

(2)政府實行最低限價,則:

(A)供給會增加10,而需求會減少5。此時,供給大于需求,存在產品過剩。

(B)政府敞開收購農民的糧食,說明其所提供的糧食都不會造成積壓。

消費者剩余變動量為:。因此,此時消費者剩余為

生產者剩余變動量為:。因此,此時生產者剩余為

四、計算題(10分)

設某消費者的效用函數為,商品和商品的價格分別為,消費者的收入為為常數,且

(1)求該消費者關于商品的需求函數。

(2)證明當商品的價格以及消費者的收入同時變動一個相同的比例時,消費者對兩種商品的需求關系維持不變。

(3)證明消費者效用函數中的參數分別為商品的消費支出占消費者收入的份額。

解:(1)由消費者的效用函數可得:

消費者的預算約束方程為

根據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條件可得:

,可得:

(2)商品的價格以及消費者的收入同時變動一個比例,相當于消費者的預算線為,化簡為,跟原先預算約束方程一樣。因此,消費者對兩種商品的需求關系維持不變。

(3),等式右邊正好等于商品消費支出占消費者收入的份額。

五、計算題(10分)

某壟斷企業由兩個工廠構成,工廠1的生產函數為,工廠2的生產函數為,其中為兩種要素的投入數量,為常數。如果要素市場為完全競爭的市場,為兩種要素的價格,求該企業的成本函數。

解:工廠1的生產函數為,其成本最小化表示為:

拉格朗日函數為

其最小化的一階偏導條件如下:

聯立方程得:

代入可得:

同理可得:

兩個工廠的邊際成本分別為:

企業在進行生產決策時將會選擇邊際成本最小的工廠進行生產。

因為均為常數,所以企業的成本函數為:

,工廠1不生產,工廠2產量為,此時的成本函數為:

,工廠2不生產,而工廠1產量為,成本函數為:

時,工廠任意分配產量,成本函數為:

六、計算題(10分)

目前現金-存款比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均為20%。根據基礎貨幣乘數關系,如果現金-存款比下降1個百分點,乘數會有什么變化?如果同時再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該乘數會有什么變化呢?現金-存款比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誰的影響大?

解:貨幣乘數的計算公式是:。其中,分別代表法定準備金率和現金在存款中的比率。

,則

,貨幣乘數變大。

,貨幣乘數變大。

,由此可知,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對貨幣乘數的影響大。

七、計算題(10分)

目前美國一年期利率為1%,中國一年期利率為3%。如果當前匯率為1美元兌6.0元人民幣,那么沒有套利機會的條件下,一年期遠期匯率應當是多少?如果實際交易的遠期匯率是6.0,那么國際資本流動會有什么趨勢?

解:(1)在沒有套利的情況下,遠期匯率=即期匯率+即期匯率×(中國利率-美國利率)×遠期天數÷360=6.12。

(2)如果實際交易的遠期匯率是6.0,國際資本將更多的以美國資產持有。

八、計算題(10分)

設真實模型為無截距模型:

回歸分析中卻要求截距項不能為零,于是,有人采用的實證分析回歸模型為:

試分析這類設定誤差的后果。

(1)證明:

(2)證明:

(3)的方差是否相同?為什么?

證明:(1)

(2)

(3)

,則

因此,兩者方差不同。

九、簡答題(10分)

推動一個經濟區域的產業升級會對該地區的失業情況造成什么變化?你認為應當采取何種策略呢?

答:產業升級,主要是指產業的協調發展和結構的提升、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產品質量的提高。產業升級必須依靠技術進步。

(1)推動一個經濟區域的產業升級對該地區的失業情況造成的變化:

產業升級從兩個不同的方向對就業造成影響,一方面技術水平的提高節省了大量勞動力,導致失業增加;另一方面生產力的增長為社會創造了財富,刺激社會需求,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經濟區域內的產業升級對就業的影響是否積極取決于該地區產業結構分布狀況、產業結構內部的資源配置效率以及影響產業結構變化升級的其他因素。

(2)應當采取以下策略:

改善產業結構分布,調整三大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大力發展服務業,鼓勵新興行業的發展,加快非農產業的發展,使其在GDP中的比重穩定上升,從長期的角度推動就業的增長。

加快產業內部結構的優化升級。加快工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利用先進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促進工業和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推動大型企業優化重組,培育一批行業龍頭;鼓勵扶持中小企業創新和發展,完善工業產業鏈體系;加快鼓舞業結構調整升級,優化傳統服務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創造出大量的就業崗位,努力摒除因技術進步而帶來的勞動力的剩余,使產業升級對地區就業產生積極地影響。

十、論述題(15分)

我國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請運用你所學過的經濟學理論知識,分析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主要原因,政府應采取什么樣的政策措施來縮小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

答:(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自然因素。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農業增長必然要慢于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城鄉經濟并非是同質的;農村和城市形成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資源分布方式,導致社會經濟資源分布的不對等;城鄉居民之間社會地位的差異以及地理位置的差異也會擴大收入差距。

政策和制度因素。城市傾向的經濟政策和相應的制度安排促使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和不斷擴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a.以農補工的經濟政策;b.城鄉二元財政投入政策,政府和地方財政在公共支出方面存在城鄉嚴重不均;c.城鄉有別的二元運行機制,使中國城鄉居民無論在收入水平上還是實際的生活水平上都存在著顯著的差距;d.農民就業的歧視政策,這種城鄉分割的體制大大限制了中國城鄉和地區之間的勞動力流動;e.城鄉二元戶籍制度使得流動到城市后的農村居民面臨更高的生活成本,從而難以改變農村居民的生活狀態。

其他因素。a.農村政府行為不規范,部門利益膨脹,損害了農民的利益。b.環境污染成本負擔的農村偏向。一方面破壞了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另一方面,環境污染對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造成很大危害,都不利于農村居民收入的增長,必然會擴大城鄉居民收入差距。c.農民獲得收入后的財富轉移。中國良好的教育條件,完備的醫療、律師、公共設施等方面的資源主要集中在城市,農民需要額外付費才能享有。

(2)政府應采取的政策措施

在初次分配領域,縮小居民在收入初次分配上的差距,政府應著重縮小居民在人力資源擁有上的差距。a.縮小居民在生產要素、特別是城鎮居民在勞動力資源的擁有上的差距;b.減少居民在生產要素利用上的不平等;c.提高勞動報酬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

在再分配領域,政府應該運用財稅和轉移支付政策來優化資源配置、增進社會福利,調節收入分配、維護社會公正,具體措施如下:a.完善財政稅收制度和政府轉移支付制度;b.以就業為中心,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在第三次分配領域,國家應該鼓勵富人運用捐贈、資助慈善事業等行為回報社會,實現更深層次和更大范圍內的收入分配調整,客觀上起到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a.盡快制定出臺慈善事業促進法;b.出臺鼓勵慈善事業的具體政策;c.盡快出臺《遺產稅法》,推進第三次分配進程。

十一、論述題(15分)

目前美債危機和歐債危機攪亂了國際貨幣體系,因此有人建議回歸“金本位”。談談你的看法。

答:不應該回歸“金本位”。

(1)金本位制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僅僅適應于資本主義上升階段經濟發展。在金本位制下,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黃金;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鑄幣平價來決定。金本位制在資本主義上升階段,促進了各國貨幣對內和對外價值穩定,黃金自由發揮世界貨幣的職能,促進了各國商品生產的發展和國際貿易的擴展,促進了資本主義信用事業的發展,也促進了資本輸出,促進了當時世界經濟的繁榮和發展。但是,在經濟全球化和貿易全球化的背景下,金本位制無法滿足全球經濟運行的需要。目前整個世界經濟規模達61萬億元,金融類衍生產品市場市值達百萬億元,沒有相應規模的黃金與之對應。從長期來看金本位制的確維持了價格穩定,但短期難免大幅波動。而且,全球黃金儲量尚不足以有效支持美國的貨幣發行量。美元本位的本質在于,危機時期中央銀行能夠控制政府發債。若回歸到金本位時代,貨幣的增長將直接受制于黃金的供給。

(2)金本位制本身具有限制性。金本位制下,匯率固定,消除了匯率波動的不確定性,有利于世界貿易的進行;但是同時,金本位制限制了貨幣政策應付國內均衡目標的能力,只有貨幣與黃金掛鉤才能保證價格穩定;黃金生產量的增長幅度遠遠低于商品生產增長的幅度,黃金不能滿足目前的商品和服務流通的需要,中央銀行無法增加其國際儲備;給黃金出口國很大的經濟壓力。當一國出現國際收支赤字時,往往可能由于黃金輸出,貨幣緊縮,而引起生產停滯和工人失業。因此,回歸金本位制是不現實的。

(3)現行的國際貨幣體系也是具有缺陷的。在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下,美國貨幣政策有著一種特有的優勢,可以完全根據自己的經濟穩定的目標來制定貨幣政策,而完全不顧它的擴散效應,而美元的過度擴張必然帶來貨幣的不穩定性。現在很多新興國家不得不通過外貿出口創匯積累大量美元儲備,而在美元儲備中,所購買的美國國債還占有相當比重,這種選擇既是不合理的增長方式所造成的,也是不合理的國際貨幣體系造成的。這種貨幣體系的現狀導致了金融危機全世界范圍內的擴散。

(4)當前,歐債和美債危機嚴重攪亂了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當前的美元、美債、歐元都存在著嚴重的問題,但美元的國際貨幣中心地位仍不可能在短期內發生根本性變化。因此,維護美元穩定對于當前全球經濟、金融穩定仍至關重要。改變國際貨幣體系并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可以分三步進行體系的改革:

建立“美元繼續主導、多種貨幣并舉”的多元化國際貨幣體系。目前占全球經濟總量近三分之一的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貨幣,理應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比如讓人民幣提早加入SDR,同時,人民幣應通過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人民幣境外直接投資、跨境人民幣融資以及人民幣境外交易等路徑進一步加快國際化進程,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也需盡快提升,以此增強國際貨幣的競爭力,進而對主要儲備發行國的貨幣政策形成約束,也為徹底改變現行的國際貨幣體系創造條件。

建立區域貨幣聯盟。國際貨幣體系可能以貨幣聯盟的方式向新的相對穩定的匯率制復歸,其中歐洲、美洲和亞洲各自形成貨幣聯盟即歐元區、美元區和亞元區,條件成熟情況下可建立非元區。在貨幣聯盟區域內建立統一的中央銀行,發行統一的區域通貨和執行統一的貨幣政策。并且吸取歐元區債務危機的教訓,各大區域還應創造條件建立統一的財政部,以統一監管區域內各國的公共支出。同時,國際貨幣匯率體系將由幾大區域貨幣之間的匯率形成,取消各國中央銀行發行的國別貨幣。

建立世界中央銀行,推出世界單一貨幣。由世界中央銀行根據全球經濟增長情況,在遵循全球信用貨幣流通規律的基礎上發行世界單一貨幣。由此,市場將不會再需要復雜的貨幣兌換,也不需要為應付匯率波動而進行昂貴的對沖。貨幣投機、貨幣失敗的風險和收支失衡問題都會消失,貨幣匯率體系以及匯率制度也將不復存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峰县| 汕尾市| 滕州市| 罗田县| 大悟县| 海安县| 子洲县| 北流市| 永平县| 建湖县| 自治县| 伊春市| 遂宁市| 珠海市| 祥云县| 金阳县| 库伦旗| 肥城市| 蓬莱市| 盐边县| 栾城县| 石林| 班戈县| 兰坪| 堆龙德庆县| 依兰县| 杭锦后旗| 永安市| 连平县| 社会| 通渭县| 都匀市| 孟州市| 河津市| 黄陵县| 洛阳市| 大石桥市| 永康市| 垣曲县| 东兰县| 牙克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