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靜村《刑事訴訟法學》(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11字
- 2021-05-28 20:54:45
第3章 刑事訴訟基本理論
3.1 復習筆記
一、刑事訴訟目的
刑事訴訟目的是指國家制定刑事訴訟法、進行刑事訴訟活動所期望達到的目標。
刑事訴訟的目的可以分為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兩個層次。前者是通過刑事訴訟活動,維護國家的法治秩序和民主政治制度。后者表現為兩個方面:
(1)國家在準確、及時地查明案件事實的基礎上對被告人公正地適用刑法和實施懲罰;
(2)國家在刑事訴訟過程中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刑事訴訟的直接目的在于實現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的有機統一,實現司法公正。懲罰犯罪強調的是對犯罪的控制,注重發現案件的實體真實;保障人權強調追訴過程對訴訟參與人尤其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利保障,注重案件辦理過程中的程序正當。如果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發生對立,就必須要求國家機關綜合考慮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和個人利益,作出有利于實現刑事訴訟根本目的的選擇。
二、刑事訴訟價值
刑事訴訟價值,是指刑事訴訟活動能夠滿足國家、社會及其一般成員的特定需要而具有的積極效用和意義。刑事訴訟價值主要包括公正價值和效率價值。
1.刑事訴訟公正價值包括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
(1)實體公正的具體要求主要是:
①據以定罪量刑的犯罪事實必須準確無誤地認定,做到證據確實充分,或者達到法定的證明標準;
②正確適用刑法,準確認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及其罪名;
③認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罪重在事實上法律上發生疑問的,應當從有利于被追訴人角度作出處理;
④按照罪刑相適應原則,依法適度判定刑罰;
⑤對于錯誤處理的案件,依法采取救濟方法及時糾正、補償。
(2)程序公正的具體要求主要是:
①嚴格遵守刑事訴訟法的規定;
②認真保障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訴訟權利;
③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其他非法手段取證;
④真正實現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
⑤審判程序透明、公開;
⑥在審判程序中,控辯雙方平等對抗,法官居中裁判;
⑦按法定期限辦案、結案。
2.刑事訴訟的效率價值
刑事訴訟的效率價值是指以一定的司法資源投入換取盡可能多的刑事案件的處理,加快刑事程序的運作速度,降低訴訟成本,減少案件積壓和司法拖延等現象。
3.刑事訴訟的公正價值和效率價值的關系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不可偏廢。如果公正價值和效率價值發生重大沖突時,應當堅持“公正優先,兼顧效率”的原則來處理。
三、刑事訴訟結構
刑事訴訟結構又稱為刑事訴訟構造,是指刑事訴訟法所確立的進行刑事訴訟活動的基本方式以及專門機關、訴訟參與人在刑事訴訟中形成的法律關系的基本格局,集中體現為控訴、辯護、裁判三方在刑事訴訟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間的法律關系。刑事訴訟結構主要有職權主義訴訟模式、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和混合式訴訟模式。
四、刑事訴訟職能
刑事訴訟職能是指根據法律規定,刑事訴訟主體在刑事訴訟中所承擔的特定職責或可以發揮的作用。現代刑事訴訟包括控訴職能、辯護職能和審判職能三種基本職能。
1.控訴職能
控訴職能是指向法院揭露、證實犯罪并要求法院對被告人定罪、處刑的職能。在我國,公訴案件的控訴職能由檢察機關承擔,公安機關為檢察機關承擔控訴職能提供必要的準備,被害人對于檢察機關履行控訴職能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自訴案件的控訴職能由自訴人承擔。
2.辯護職能
辯護職能是指針對犯罪嫌疑或者指控進行反駁,說明犯罪嫌疑或者指控不存在、不成立,要求宣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從輕、減輕、免除刑罰處罰的職能。辯護職能由被追訴人通過行使辯護權的方式實現。
3.審判職能
審判職能是指對指控進行審理并判定指控是否成立的職能。法院是承擔審判職能的唯一主體。
五、刑事訴訟主體
刑事訴訟主體是指構成狹義的刑事訴訟所不可缺少的、承擔訴訟基本職能的國家機關和訴訟參與人。
1.在刑事訴訟中享有一定權力的國家機關
在刑事訴訟中享有一定權力的國家機關包括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軍隊保衛部門、監獄、檢察機關、審判機關等。其中,只有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才承擔訴訟基本職能,是刑事訴訟主體。其他機關要么行使偵查權,為檢察機關行使控訴職能作準備,要么行使刑罰執行權,具體實施對犯罪者的處罰,都不是刑事訴訟主體。
2.訴訟參與人
訴訟參與人是指在刑事訴訟中享有一定訴訟權利、承擔一定訴訟義務的除國家專門機關工作人員以外的人,包括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當事人是訴訟基本職能的承擔者,是刑事訴訟主體。其他訴訟參與人不是刑事訴訟主體。
六、刑事訴訟客體
刑事訴訟客體,又稱刑事訴訟對象、刑事訴訟標的,是指刑事訴訟所針對的特定被告人及其被指控的特定犯罪事實。它是起訴指控、辯護和審判所針對的人和事。
(1)被告人是刑事責任的承擔者,刑事訴訟必須針對特定的被告人。但被告人作為刑事訴訟客體的組成部分,是就其作為控訴、審判、辯護的對象而言的。就其訴訟地位而言,被告人在刑事訴訟中依法享有訴訟權利,承擔訴訟義務,是刑事訴訟主體,而不是訴訟客體。
(2)被指控的特定犯罪事實是刑事訴訟客體的核心組成部分。
七、刑事訴訟行為
刑事訴訟行為是指刑事訴訟主體或者其他主體實施的、構成訴訟程序內容、可以產生訴訟上的特定效果的行為。
1.刑事訴訟行為的特征包括:
(1)主體專屬性。刑事訴訟行為只能由刑事訴訟主體或者其他主體,即國家專門機關和訴訟參與人實施。
(2)內容特定性。刑事訴訟行為必須是構成刑事訴訟程序的行為。
(3)效果特定性。刑事訴訟行為應當足以產生訴訟上的特定效果,即引起訴訟法律關系或者導致訴訟法律關系變更、消滅。
2.對于刑事訴訟行為,可以根據不同標準進行分類。
(1)根據行為主體的不同,可以將刑事訴訟行為分為法院行為、當事人行為和第三人行為。法院行為主要是審理和裁判行為。當事人行為是指被告人、被害人、案件的自訴人實施的行為。第三人行為是指其他訴訟參與人為協助法院查清案件事實而進行的訴訟行為;
(2)根據訴訟行為產生法律效果與行為人的主觀意志是否相關,可以把刑事訴訟行為分為法律行為與事實行為。法律行為是指以產生特定訴訟效果為意思表示要素并因這種表示而承認其法律效果的訴訟行為。事實行為是指不以產生訴訟效果為意思表示要素、所產生的法律效果與意思表示沒有直接關系的訴訟行為。
(3)根據訴訟行為主要是對案件的實體面還是程序面發揮作用,可以把刑事訴訟行為分為實體形成行為與程序形成行為。實體形成行為是指就案件的實體問題使法官產生認識或形成心證的行為。程序形成行為是指推動訴訟程序的進行、使訴訟法律關系發生或消滅的行為。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語學院770基礎朝鮮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首都師范大學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840管理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修訂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歷史學基礎(中國史)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張三慧《大學物理學:熱學、光學、量子物理》(第3版)(B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趙振宇《現代新聞評論》筆記和考研真題(含典型題)詳解
- 孫茂竹《管理會計學》(第7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2016考研政治沖刺必背36計
- 中山大學教育學院837現代教育技術[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趙春明《國際貿易》(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含兩套模擬試題及詳解)
- 2017年考研英語新教程
- 河北大學經濟學院434國際商務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邵津《國際法》(第4版)【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25小時高清視頻】
- 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英語水平全國統一考試歷年真題及詳解(2006~2012)
- 李龍《法理學》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