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宏鈞《中國博物館學基礎》(修訂本)核心講義和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3297字
- 2021-05-28 20:46:10
第2章 博物館學的歷史發展
一、歐美等地的博物館學
1.歷史發展概況
(1)第二次世界大戰前
①誕生及發展概況
a.博物館學是西方近代社會的產物。1885年英國人杰·格拉瑟正式使用博物館學,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b.博物館學從描述開始的。博物館志一詞在西方語言中的出現早于博物館學。
c.19世紀中葉,隨著博物館事業的發展,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注意。
d.20世紀30年代博物館學研究進一步發展。博物館在普及教育、傳播文化方面的作用,日益得到普遍重視。
②主要著作
a.17世紀出版了一批博物館藏品目錄,其中最著名的是1656年在倫敦出版的《特拉德斯坎特博物館目錄》。
b.1727年,第一部以博物館方法學命名的著作在萊比錫出版,作者是C.D.F.尼克利烏斯。該書主要探討藏品的分類、管理和補充來源。
c.1837年,G.F.克萊姆發表第一部關于博物館史的論著《論德國科學和藝術藏品的歷史》。
d.1888年,G.B.古德發表《博物館歷史和歷史博物館》《未來的博物館》《博物館管理原則》,系統論述博物館在傳播科學知識、提高人們知識水平、促進社會進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e.1904年英國D.默里發表了三卷本的《博物館的歷史及其利用》,系統論述歐洲博物館的歷史和現狀,肯定博物館傳播知識、普及教育、娛樂公眾的功能,也強調為研究服務的作用。
f.1934年國際博物館事務局出版兩卷本《博物館學》,并被譯成多種文字,促進了各國博物館學的研究。
g.T.R.亞當姆的《博物館的公民價值》《博物館與大眾文化》和G.F.拉姆齊的《美國博物館的教育工作》,普及教育、傳播文化。
(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博物館學研究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
①前蘇聯和東歐國家
a.簡介
這些國家以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提出了博物館物質、博物館實物、博物館領域等概念,建立以藏品學為核心的博物館學體系。
b.成就
第一,1955年,蘇聯出版《蘇聯博物館學基礎》,總結了蘇聯十月革命以來社會主義國家博物館事業的經驗,在東歐國家和中國有較大影響。
第二,1958年,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出版了H.A.克諾爾著的《地方文化與歷史博物館的登錄工作與藏品》,《新博物館》雜志也于同年創刊。
第三,K.施萊納博士的《博物館學概論》(1982)、《博物館領域史》(1983)、《博物館學基礎》(1984)等著作陸續出版。
②西歐、北美和日本
a.A.S.維特林的《博物館:它的歷史及其教育任務》,較全面的論述了收藏活動和博物館的起源、博物館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各種類型博物館、博物館在教育中的作用。
b.法國G.巴贊的《博物館時代》是繼維特林之后的一部重要博物館史著作。
c.1969年,美國S.D.里普利的《神圣的園林:博物館論文集》,探索了博物館的起源和發展,分析了博物館的現狀,討論博物館的未來。
d.1970年,在前聯邦德國出版的論文集《未來的博物館》,在美國出版的維特林新著《尋求有用的未來博物館》以及1972年在紐約出版的《危機中的博物館》等著作,著重探討了當代博物館面臨的種種問題,強調博物館應該為大多數公眾服務的思想。
e.英國K.赫德森著《八十年代的博物館》以及其他著作則對新技術革命的到來與博物館面臨的新任務進行了探討。
f.在日本,繼棚橋源太郎之后,鶴田總一郎、倉田公裕等人都對博物館學的研究做出了貢獻。
2.主要機構及活動
(1)國際博物館協會
①簡介
1946年,國際博物館協會成立,致力于促進博物館學的發展。歷次大會和各專業委員會均以博物館事業和博物館學所面臨的重大問題為會議討論的中心。
②會議議題
a.1974年哥本哈根大會的議題:“博物館與現代世界”。
b.1977年莫斯科大會議題:“博物館與文化交流”。
c.1980年墨西哥大會議題:“博物館對世界文化遺產的職責”。
d.1983年倫敦大會議題:“博物館如何適應發展中的世界”。
e.1986年布宜諾斯艾利斯大會議題:著重討論博物館專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規范和發展中國家的博物館在保存和發揚民族文化遺產中的作用。
f.1989年荷蘭海牙大會議題:“博物館:文化的創造與傳播者”。
g.1992年加拿大魁北克會議議題:“博物館:重新界定的反思”。
h.1995年挪威斯塔萬格大會議題:“博物館和社區”。
i.1998年澳大利亞墨爾本大會的主題是:“博物館與文化多元性:古老的文化,嶄新的世界”。
(2)國際博物館委員會
1977年,國際博物館學委員會成立以來,舉行過多次學術會議,先后議題有:
①“博物館科學研究的可能性與局限性”;
②“博物館的生態學與社會活動”;
③“博物館學的分類與系統”;
④“博物館學的專業培訓”等。
(3)其他
每年的世界博物館日也會提出了很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主題,如“為明天而收集今天”、“與非法販運文物作斗爭”等,以促進博物館學研究和博物館事業的發展。
二、當代中國博物館學
1.中國博物館學的歷史發展
(1)20世紀30年代
①階段特征
a.人們對博物館的功能和社會作用有了初步認識;
b.20世紀20、30年代一批青年學者從歐美留學歸來,“科學救國”、“教育救國”的使命,推動了博物館學的發展。
c.中國學者對博物館學的學術意義上的研究,是從30年代才真正起步。
②代表性著
a.作家作品
第一,《博物館學概論》
于1936年6月出版,由生物學家費畊雨、費鴻年編著。該書主要介紹日本博物館學家棚橋源太郎著《訴諸眼的教育機關》一書的主要內容。
第二,《博物館學通論》
于1936年7月出版,由陳端志著。該書所附參考書目有39種之多,其中21種屬于歐美博物館學論著,10種屬于日本的著述和資料。
b.評價
第一,兩書比較全面地介紹了博物館學知識和博物館工作基本方法,不僅為當時發展中國的博物館事業提供了較好的教科書,而且對于中國博物館學建設也有著開風氣之功。
第二,中國博物館學研究從起步之日就是與國際博物館學接軌的,追蹤和反映了當時博物館學的最新成果。
第三,兩部著作都明顯地有著搬用外國博物館學的時代印記,而且,聯系中國博物館實際不夠。
(2)20世紀40年代
代表著作
①曾昭燏、李濟所著《博物館》。
②荊三林所著《博物館學大綱》。
2.新中國初期的中國博物館學
(1)階段特征
①50年代博物館數量大增,并且興建了一系列大型博物館。博物館業務工作空前活躍,博物館管理和業務人員隊伍壯大。這在客觀上提出了學習博物館學和博物館工作方法的要求。
②50年代,博物館學的特點是以蘇聯博物館學研究成果為理論范式,指導中國博物館的理論研究和業務實踐。在博物館工作人員中形成了比較廣泛地博物館學知識和博物館工作方法的普及活動。
a.促進了博物館工作業務水平的提高,對于改革當時博物館隊伍人員新、素質低的狀況發揮了明顯作用,培養了博物館業務人才。
b.較集中地討論和研究了社會主義條件下博物館建設方向、博物館性質、博物館社會功能等問題。
c.明確提出博物館的基本性質是“科學研究機構”、“文化教育機關”、“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遺存以及自然標本的收藏所”。
d.指出“博物館的基本任務是為科學研究服務,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具體指導了當時博物館事業的建設和發展。
(2)代表著作
50年代涌現出數百篇關于博物館工作的文章,編印近40種介紹博物館理論和工作方法的書籍。
①《博物館學概論》
傅振倫著,1957年出版。該書試圖以蘇聯博物館學理論為指導詮釋中國博物館工作實踐的著作,反映了時代轉換條件下博物館學研究者的理性追求。
②《博物館工作概論》
于1961年內部鉛印,是文化部文化學院集中一批博物館工作者對當時博物館實際經驗的概括總結。
(3)評價
①博物館實際工作經驗總結的主觀表現和客觀效果都大大高于博物館學理論建設。
②博物館工作人員局限于學習蘇聯博物館學,不利于中國博物館學的理論視野的拓展和獨立創造精神的發揚。
3.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博物館學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博物館學取得的成果:
(1)與高等教育接軌
列入國家高等教育的學科、專業目錄,培養博物館學教學、科研和博物館工作專業人才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正式任務之一。
(2)建立全國性群眾學術團體
1982年3月,成立博物館學研究的全國性群眾學術團體——中國博物館學會。
(3)開展研究活動和完善各項制度
開展有計劃的博物館學研究活動,形成了學術共同體所認可的獎勵、學報、會議、出版規范或制度。
(4)加速國際化
開展了博物館學的國際學術交流活動,中國博物館學科的國際化正在加速。
- 高銘暄《刑法學》(第7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視頻講解]
- 浙江財經大學811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最新英語專業考研MTI(翻譯碩士)高分一本全
- 皮連生《教育心理學》(第3版)筆記和習題詳解
- 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深圳大學管理學院942管理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高教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2013年修訂)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同濟大學數學系《工程數學—線性代數》(第5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湯子瀛《計算機操作系統》(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馮達文《新編中國哲學史(下冊)》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357英語翻譯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靳希斌《教育經濟學》(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周三多《管理學》(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全國名校經濟學考研試卷分析及真題詳解(含廈門大學、西安交大等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