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藏品保護

一、藏品保護的概念和內容

1.文物的損毀與質變

(1)人為損毀文物的表現(xiàn)

為城市的現(xiàn)代化,用新建筑替代古建筑。

名勝古跡區(qū)興建機場、公路、橋梁、索道、飯店和人造景觀,破壞文化古跡的環(huán)境風貌,毀壞文化古跡。

交通發(fā)達引起頻繁震動,破壞地質構造的穩(wěn)定,削弱地下文物的地殼基礎。

水利資源開發(fā),河流改道,影響尚埋藏于地下的文物的保存。

城市用水量增長,地下水減少,地基下沉,妨害文物安全。

煙囪林立,煙霧迷漫,污水廢氣排放,造成環(huán)境污染,腐蝕文物。

旅游業(yè)發(fā)展,觀光旅游者文化素養(yǎng)、道德風尚欠缺,對文物隨意觸摸、涂刻造成危害。

不合理的考古發(fā)掘和文物出土后所采取的保護措施不利。

不適當?shù)酿B(yǎng)護方法和修復工藝。

管理不妥,疏忽失職,造成損壞。

(2)自然破壞文物的表現(xiàn)

地殼運動、地震、火山爆發(fā)、洪水、潮汐、地下水活動、臺風、雷擊等災難性的巨大破壞力對文物的損毀。

氣候變化、光線輻射、空氣污染、生物危害等對文物的侵襲。

2.藏品保護的基本內容

(1)分析藏品的成份結構

(2)探索藏品的質變機理

(3)查明藏品在地下的埋葬環(huán)境

(4)研究藏品在博物館的保存環(huán)境

(5)藏品的保養(yǎng)方法

(6)藏品的修復技術

(7)藏品的年代測定技術

(8)藏品的復制技術

(9)自然標本制作技術

3.藏品保護的基本原則

(1)保持文物原狀

文物原狀的概念

文物的原狀是指文物經過人為作用和自然力影響不同程度地發(fā)生變化,歷史地形成了經歷變化后的狀態(tài)。

博物館的原狀分類

a.博物館的建筑物是古建筑或紀念建筑,屬專題性、紀念性博物館,其館舍本身即為文物,建筑物原狀的內容應包括固有的位置、規(guī)模、造型、結構、法式、工藝、材料、色彩、質感、環(huán)境布局、景觀風貌等。

b.博物館的建筑物雖也是古建筑或紀念建筑,但原附屬于這座建筑的文物已不復存在,僅被當做館舍。

c.博物館的館舍是現(xiàn)代建筑,應按原狀保存的只是館藏文物。藏品來自發(fā)掘的出土文物、搜集的傳世文物和一切移人博物館收藏陳列的文物。

(2)消除隱患保護健康的原狀

對一切文物藏品都要保護其健康的原貌,消除伴隨文物的有害因素。

(3)預防性保護為主

提高博物館環(huán)境意識,將預防性保護放在首位。

(4)適當?shù)膽眯录夹g、新材料

新材料的使用范圍要逐漸縮小。

新材料要具有能實際操作的可逆性,能將其去除。

保護技術過程中使用的化學試劑應清除干凈,不可殘存于文物上。

經保護技術處理后仍伴隨文物的新材料和新生物,不允許給文物帶來不利影響。

(5)繼承弘揚傳統(tǒng)的文物修復保養(yǎng)工藝

要歷史地、科學地對待傳統(tǒng)修復技術。在系統(tǒng)地挖掘整理傳統(tǒng)文物修復技藝的同時,要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手段對古代工藝進行剖析,揭示其科學原理,奠定傳統(tǒng)修復技術的理論基礎。

二、藏品的保存環(huán)境

1.環(huán)境氣候

(1)影響藏品保護的環(huán)境因素

空氣溫度和相對濕度。博物館建筑物內環(huán)境氣候的標準數(shù)值是:溫度為15~25℃,相對濕度為45~65%。

(2)博物館應采取的措施

安裝空調系統(tǒng)。

減緩室外不良氣候的干擾。

使用溫濕度調控設備。

控制文物柜、陳列柜的小環(huán)境。

使用調濕材料。

2.空氣污染

(1)空氣污染物的來源

工業(yè)企業(yè)排放源。

汽車排放源。

家庭爐灶排放源。

(2)空氣污染對藏品的危害

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氫化物、氯氫化物對博物館各類藏品均有破壞作用。

石雕受酸性污染物侵蝕。

硫氫化物污染物可對銅、鐵、銀、錫、鉛等各種金屬起反應,生成暗色的金屬硫化物。

氯氫化物被水吸收,會生成鹽酸,它能使紡織品、紙張、皮革的纖維斷裂,金屬腐蝕礦化,有色材料變色、退色等。

氯鹽的結晶顆粒沉附于藏品上,使藏品局部的相對濕度加大,為微生物的繁殖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空氣污染物中的氨、氫氧化銨,對銅、銀和顏料發(fā)生化學作用,造成藏品的質變。

(3)博物館空氣污染的控制與治理

制定博物館空氣質量標準。

排除污染源。

綠化環(huán)境減緩污染,為藏品保護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控制改善博物館建筑物內的空氣環(huán)境,使空氣污染物進入博物館建筑物內的數(shù)量降到最低程度。

3.光線輻射

(1)光線輻射對藏品的損害

有機質地藏品如書籍、絲毛棉麻紡織品、木漆器等,易在光輻射的作用下,發(fā)生光化學作用,導致藏品退色、泛黃、酥脆、斷裂。

紫外光具有足以使有機物化學鍵斷裂的能量,使有機質地藏品損壞。

紅外光使被照物表面及內部溫度急劇上升,產生內應力,出現(xiàn)翹曲、龜裂現(xiàn)象。

(2)防止光線輻射損害藏品的措施

庫房建筑應避光。

門窗和柜面玻璃吸熱性能要好。

使用紫外線吸收劑。

選擇人工光源。

低照度照明。

封閉貯藏。

4.生物危害

(1)害蟲對藏品的蛀蝕

藏品庫房和陳列是出現(xiàn)害蟲蔓延的原因:

文物入藏前未經檢查,將害蟲帶入博物館。

建筑物門窗不緊,害蟲進入室內寄居。

蟲卵隨空氣污染物的灰塵進入室內。

室內家具或建筑物木構件所用之木材帶入害蟲。

文物保存的環(huán)境利于害蟲孵化、繁殖、發(fā)育。

(2)微生物對藏品的劣化

霉菌滋生繁殖使有機質地藏品的纖維素破壞,造成紙張、紡織品糟朽霉爛。

霉菌所造成的有機酸使紙張酸性急劇增加,使紙張泛黃、脆裂。

菌群發(fā)育使得紙張、紡織物膠結粘連成磚塊狀。

(3)害蟲霉菌的防治

對害蟲霉菌的防治要以預防為主。

藏品貯存空間和設備要進行消毒殺蟲處理。

用物理手段創(chuàng)造特殊環(huán)境,破壞害蟲的生理機能。

嚴格控制有機質地藏品保存環(huán)境的溫濕度指標,保持庫房、陳列室空氣清潔。

已被霉菌沾染的藏品,要進行消毒滅菌處理。

三、藏品的保護技術

1.青銅器的保護

(1)青銅器的材料

純銅的質地軟、熔點高,用其制造工具有很大局限性。

青銅中增加錫,熔點降低,硬度提高,化學性能穩(wěn)定,鑄造性能良好。

(2)青銅器的腐蝕機理

金屬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會出現(xiàn)返回原礦物質的礦化腐蝕現(xiàn)象。

青銅器腐蝕通常從金屬表面局部開始,逐漸形成礦物質表層,即人們所常說的銅銹。

青銅器滋生的淡綠色粉狀銹,腐蝕蔓延、擴散、深入,致使器物畸形、紋飾剝落、銘文模糊、穿透器物,乃至使整個器物粉化、斷裂、酥癱,完全損壞。

(3)青銅器的修復工藝

整形

補配

鏨刻

固接

修飾

(4)青銅器除銹去污方法

工具法。使用各種毛刷和錘子、鏨刀、雕刻刀、醫(yī)用手術器械等工具,由修復技術人員直接在青銅器銹蝕處做手工操作除去銹垢。

清洗法。將青銅器置于裝滿蒸餾水的容器中進行浸洗,用冷熱水反復清洗數(shù)次,直至檢測清洗液中無氯離子為止。

超聲波法。依據(jù)超聲波振動原理制造的醫(yī)用超聲波清洗器、超聲波潔牙機,均適用于青銅器除銹去垢。

噴砂法。利用噴砂機對青銅器覆蓋層做局部除銹垢處理。

藥物除銹法。用烏梅或山楂為主要原料,調入其它配料,制成糊狀物,粘覆于青銅器的銹垢處,經一定時間即可除銹去垢。

(5)青銅器的緩蝕防護技術

堿浴法。將腐蝕青銅器置于倍半碳酸鈉[NaCO3·NaHCO3·2H2O]溶液中浸泡,溶液濃度為2~5%,使銅的氯化物逐漸轉換成穩(wěn)定的銅的碳酸鹽,氯離子被置換于浸液中。

氧化銀法。對斑點狀局部腐蝕的青銅器,將氯化亞銅封閉起來,隔絕空氣中的氧、水蒸氣和其它有害氣體,而使青銅器穩(wěn)定下來。

苯駢三氮唑(BTA)法。處理前先將青銅器表面清洗去污,然后浸入經配制的緩蝕劑BTA乙醇溶液中,進行整體浸滲。

電化還原法。電化還原法僅可用于青銅器有害銹的局部處理,否則青銅器上的礦化層將被破壞。

2.鐵器的保護

(1)鐵器的腐蝕機理

鐵的腐蝕在地下埋藏時已開始,土壤中含多種無機鹽和礦物質,如硫酸鹽、氯化物等,溶于水后形成強電解質溶液,對鐵有腐蝕作用。

出土后空氣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化氫、硫化氫等有害氣體,遇水形成酸霧,凝積于鐵器表面。

(2)鐵器保護技術

精確檢測包括金屬成分、腐蝕物成分、腐蝕類型、腐蝕深度、金屬基體完整程度、鐵心保存情況、制作工藝、鑲嵌及鍍層等。

檢查鐵器腐蝕物是否有氯化物。對氯化物可用蒸餾水多次浸泡,深洗清除;也可用倍半碳酸鈉溶液浸泡,置換清除;還可用電泳法清除。

附著于鐵器表面的油污,用丙酮、石油醚等有機溶劑清除;泥沙用蒸餾水浸泡沖洗清除;石灰質沉積物用六偏磷酸鈉水溶液浸泡,再刷洗清除;石英砂粒用機械法清除;對硅酸鹽沉積物用局部電解法清除。

需要除去鐵器的腐蝕物時,可用機械除銹法、化學除銹法、電化還原法。

鐵質文物腐蝕嚴重,無鐵心存留,已酥成碎塊,失去原貌的,不能再做防腐處理,只需清除污垢后,用高分子合成樹脂粘接劑進行粘合、修整、補配、加固即可。

3.陶瓷器的保護

(1)陶瓷器的材料

陶瓷器是以天然硅酸鹽為原料制成的器物和藝術品,化學性質穩(wěn)定,硬度大,耐火。但在環(huán)境因素影響下,會發(fā)生機械性和化學性損傷。

(2)環(huán)境因素對陶瓷器的損壞

陶器胎體具多孔性,在地下潮濕環(huán)境中,地下水中的可溶性鹽類及其它雜質可滲入至陶器內部,其表面也會沾染污垢或覆蓋凝結物。

環(huán)境氣候的變化,滲入陶器內的鹽類,會反復出現(xiàn)重結晶和溶解現(xiàn)象,使器物強度降低,易破碎酥粉,出土時許多陶制品已成碎片。

瓷器質地致密、堅硬、光滑、不易吸水,其損壞多為機械性損傷。

(3)陶瓷器保護技術

出土陶器表面沾附的污垢可用蒸餾水沖洗。

破碎的陶器,需經清洗、核拼、粘結、補配、修飾等工序,才能恢復器物的原貌。

酥裂粉化的陶器用滲透加固法。

陶器殘缺部位的補配材料,有石膏、舊陶片、舊陶粉加粘合劑、新燒陶配件和塑性面團等。

瓷器的損壞多為機械性損傷,瓷器保存以防震、防壓、防撞擊、防摔為主,已破碎的瓷器,經核拼、粘結、補配、做色、上釉等工藝,可恢復瓷器原貌。

海洋打撈出水的陶瓷器,其保護技術措施是脫除鹽分和清除海生沉積物。

4.玻璃器的保護

(1)對已風化、粉化的玻璃可用無色透明的丙烯酸類樹脂進行封護加固,防止繼續(xù)腐蝕。

(2)已開裂破碎的玻璃器可選用502快速粘結劑、環(huán)氧樹脂等高分子材料粘合加固。

(3)對透明度下降程度較輕的,用稀醋酸擦拭,中和玻璃表面的游離堿,使玻璃器恢復透明度。

5.漆木器的保護

(1)漆木器的材料

木材是有機化合物,燃燒后的灰燼中含無機物質,組成物質主要是多糖纖維素、半纖維素、多糖尾酸、木素。

漆器是由胎骨和漆皮組成的復合體。

(2)漆木材的變質

木材的變質作用主要來源于菌類、蟲類和環(huán)境濕度變化。

木質文物的變質現(xiàn)象為腐爛、糟朽、霉斑、變色、蟲蛀、干裂、翹曲、飽水等。

(3)飽水漆木器的保護方法

自然干燥法。使漆器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脫水,可使器物中的水分緩慢地蒸發(fā)出來。

真空干燥法。使飽水漆器在真空環(huán)境中脫去水分而干燥定形,包括真空干燥法,加熱真空干燥法和冰凍真空干燥法。

溶劑聯(lián)浸置換法。漆器浸入某種與水互溶的有機溶劑中,由于滲透作用,將漆器中的水分置換出來。

滲透加固法。用無機或有機高分子材料滲透至木材之內,填充木材的孔隙和細胞,新材料固化后,對木材細胞起支撐作用,防止纖維收縮。

6.紡織物的保護

(1)紡織物的材料

古代的紡織物有絲、毛、麻、棉等。紡織物為纖維制品,包括動物纖維的絲織物、毛織物和植物纖維的麻織物、棉織物,具有吸水性和吸收其他液體的能力。

(2)紡織物的保護方法

清洗去污。

對紡織物進行加固。

a.托裱加固法。將中國傳統(tǒng)的書畫裝裱技術,應用于紡織物的修整加固。

b.夾襯固定法。用玻璃、有機玻璃、樹脂薄膜、無酸紙板等材料,加紡織品夾在其中固定存放。

c.樹脂涂布法。將高分子樹脂材料涂布于糟朽紡織物中,起加固作用.。

d.絲網加固法。用特制的蠶絲樹脂網,以熱壓的方式,使之與糟朽脆弱紡織物粘連加固。

e.真空積膜法。將聚對二甲苯在特制的真空設備中氣化,聚對二甲苯在紡織物上以氣相沉積成膜,加固紡織物。

f.接枝加固法。通過絲織物的纖維與保護材料之間的接枝共聚反應,達到糟朽絲織物加固的目的。

7.紙張的保護

(1)紙張的材料

古紙原料是以麻、樹皮為主的植物纖維。

(2)紙張的保護方法

揭取

a.蒸氣法。以水蒸氣使之軟化,即用鍋蒸后再揭取,最后托裱。

b.水浸法。將被揭物浸入40℃左右的溫水中浸潤,再逐漸沖水揭開。

修補

a.配紙粘補法。選擇與原件紙質一致或相近的配紙,在殘紙的破損孔同四周涂抹粘接劑,將配紙塊粘補其上。

b.紙漿補配法。用配制的紙漿,通過特制的紙漿修補機完成殘紙的補配。

加固

a.裝訂加固

b.裱褙加固

c.夾襯加固

d.樹脂加固

e.絲網加固

脫酸

a.水溶液法。用水沖刷洗滌,可除去紙張的部分酸性物質。

b.非水溶液法。使用甲醇鎂溶液、甲氧基碳酸鎂溶液等有機溶劑為浸漬液,使酸性紙中和為堿性。

c.氣相法。以二乙基鋅為氣相脫酸劑,對酸性紙做脫酸處理。

8.生物標本的保護

(1)生物標本的材料

生物標本包括動物標本和植物標本,其主要成分為有機物。

(2)生物標本的制作方法

剝制標本

干制標本

浸制標本

壓制標本

包埋標本

骨骼標本

(3)生物標本的保護方法

浸漬保護法。標本清洗后在固色液中浸漬24小時,即可轉入保存液中。保存液由福爾馬林、亞硫酸、氯化鈉配制而成。

脫水保護法。將動、植物組織的水分脫出,制成干制標本保存。

包埋保護法。對于小型植物標本、動物標本,可封鑄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制成無色透明的人造琥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大仙区| 丹东市| 繁峙县| 宁晋县| 江油市| 哈巴河县| 开化县| 东台市| 郑州市| 商城县| 大悟县| 周口市| 黑水县| 金塔县| 玉溪市| 雷州市| 巢湖市| 台东县| 达日县| 丘北县| 上思县| 仙游县| 西峡县| 大石桥市| 页游| 高雄县| 长武县| 扶沟县| 亚东县| 和顺县| 盐亭县| 泾阳县| 阳城县| 无为县| 新田县| 天镇县| 铜鼓县| 连云港市| 镇巴县| 久治县| 张家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