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作富《刑法》(第5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視頻講解]
- 圣才電子書
- 3002字
- 2021-05-28 21:31:39
第一章 刑法概述
1.1 復習筆記
一、刑法的概念和任務
1.刑法的概念
廣義刑法是指一切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包括刑法典、單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責任條款(又稱附屬刑法規范)。狹義刑法即指刑法典。
刑法典(含刑法修正案)是普通刑法,單行刑法與附屬刑法是特別刑法。當一個行為同時觸犯普通刑法條文與特別刑法條文時,應適用特別刑法優于普通刑法的原則;當一個行為同時觸犯兩個特別刑法的條文時,則應適用新法優于舊法的原則。
2.刑法的性質
刑法的性質包括兩種含義:一為刑法的階級性質,一為刑法的法律性質。
(1)刑法是由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根據自身意志和利益制定的,是統治階級意志的反映;刑法規定的基本內容是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維護的是統治階級的利益,作為統治階級的專政工具而存在。刑法的階級本質由國家的階級本質決定。存在什么樣階級性質的國家,就會有什么樣階級性質的刑法。
(2)刑法與其他部門法的不同點
①刑法調控范圍的廣泛性
其他部門法都只是調整和保護某一方面的社會關系。
②刑法強制手段的嚴厲性
強制性是國家法律的基本特征之一。任何侵犯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行為人,都必須承擔相應法律后果,受到國家的制裁。
3.刑法的任務
(1)保衛國家安全、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
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前提,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體現。為了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我國刑法將危害國家安全罪列為各類犯罪之首,置于分則第一章,對其規定了特別嚴厲的刑罰。
(2)保護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
我國刑法是社會主義上層建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必然地負有保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任務。我國刑法對經濟基礎的保護即對以公有制為主體的所有制形式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保護。
(3)保護公民的各項權利。
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不受非法侵犯,是人民民主專政國家的根本任務之一,高度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民主性、優越性。我國以憲法為指導,堅決保護公民所享有的各項權利,運用刑罰武器嚴厲制裁各種侵犯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犯罪。
(4)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與安定的政治局面。
運用刑罰武器維護社會秩序,穩定社會環境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的重要保障。
二、刑法的創制和完善
1.我國刑法的創制
(1)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在明令廢除以“六法全書”為代表的國民黨政府全部法律的同時,根據革命和建設的需要,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單行刑法。在頒布實施單行刑法的同時,我國開始了刑法典的起草工作。
(2)1954年9月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我國的第一部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等5部組織法,極大地推動了刑法典的起草工作。
(3)l956年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黨中央非常重視刑法的起草工作,極大地推動了刑法典的起草工作。
(4)1957年反右斗爭的開始和法律虛無主義思潮的抬頭,刑法草案沒有公布,并且在此后的三四年時間,刑法起草工作完全停止。
(5)1961年10月,又開始對刑法草案進行一些研究。l962年3月22日,毛澤東主席明確指示要制定刑法典。但是由于隨后開始的“四清”、“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刑法草案第33稿最終沒有公布。
(6)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精神,有力地推動了刑法的起草工作,并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7)最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于l979年7月1日獲得一致通過,于7月6日正式公布,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至此,新中國第一部系統的刑法典正式誕生。它的誕生,是我國刑法規范基本具備的標志,我國刑事法治從此也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2.刑法典的完善
(1)1979年刑法典施行以后,為適應國家改革開放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懲治、防范犯罪的實際需要,國家立法機關又不斷對刑法典進行修改和補充,使之逐步完善。對刑法典的修改和補充,主要采用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的方式來實現。
(2)之后對刑法進行修訂。根據修訂刑法典第452條第l款的規定和第83號國家主席令,新刑法典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3.刑法典的再完善
新刑法典通過后,為了使刑法典能夠適應我國的政治、經濟形勢及犯罪的發生、發展變化,我國立法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采取發布關于懲治犯罪的決定和刑法修正案的形式,對刑法典進行了一些修改和補充。它們是:
(1)1998年l2月29日《關于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
(2)1999年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
(3)2001年8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二)》;
(4)2001年1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
(5)2002年l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四)》;
(6)2005年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五)》;
(7)2006年6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
(8)2009年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
(9)2011年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
三、刑法的體系和解釋
1.刑法的體系
(1)刑法體系的含義
廣義的刑法體系,是指刑法的各種淵源及其相互關系,狹義的刑法體系是指刑法典的組成與結構。通常意義上,對刑法體系作狹義理解。
(2)我國刑法體系
我國的刑法典由總則、分則和附則三個部分組成。
①總則
刑法典第一編為總則,共5章,分別為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犯罪,刑罰,刑罰的具體運用,其他規定;
②分則
第二編為分則,共10章,分別規定了10類犯罪。依次為: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軍人違反職責罪。
③附則
第三部分為附則,僅1個條文,即《刑法》第452條。
2.刑法解釋
(1)刑法解釋的概念
簡而言之,刑法解釋即對刑法規定含義的闡明。刑法解釋的對象是刑法規定,刑法又是以文字作出規定的,因而刑法解釋不能超出刑法用語的本來含義。
(2)刑法解釋的效力
①正式的刑法解釋
正式的刑法解釋主要是指立法解釋與司法解釋。
立法解釋指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即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對刑法的含義所作的解釋。通常認為包括三種情況:
a.在刑法中用條文對有關刑法術語所作的解釋。
b.在法律的起草說明或者修訂說明中所作的解釋。
c.刑法施行過程中,立法機關對發生歧義的規定所作的解釋。
②非正式的刑法解釋
在非正式的刑法解釋中,學理解釋極具研究價值。學理解釋是指由國家宣傳機構、社會組織、科研單位或專家學者從學理上對刑法含義所作的解釋。
(3)刑法解釋的方法
①文理解釋
文理解釋是指從刑法條款語義出發闡釋刑法規定含義的解釋方法。其主要根據是語詞的含義、語法、標點及標題。
②論理解釋
論理解釋是指按照立法精神,聯系刑法產生的緣由、沿革及其他相關事項,對刑法規定作邏輯分析,從而闡明其真實含義的解釋方法。論理解釋又分為當然解釋、歷史解釋、擴張解釋與限制解釋。
a.當然解釋。指刑法規定雖未明示某一事項.但依規范目的、事物屬性的邏輯推理。將該事項當然地解釋為包括在該規定適用范圍之內的解釋方法。
b.歷史解釋。指根據刑法制定或修訂的歷史背景以及刑法發展的沿革,闡明刑法規定真實含義的解釋方法。
c.擴張解釋。指刑法條文的字面含義比刑法真實含義窄,于是擴張字面含義,使其符合刑法規定真實含義的解釋方法。
d.限制解釋。指刑法條文的字面含義比刑法真實含義廣,于是對字面含義加以限制,使之符合刑法規定真實含義的解釋。
- 戴海崎《心理與教育測量》(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707新聞傳播史論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17年考研英語閱讀100篇及歷年真題詳解(英語二)
- 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335出版綜合素質與能力[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王炳照《簡明中國教育史》(第4版)課后習題詳解
- 鄧學鈞《路基路面工程》(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834語言學概論C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羅賓斯《組織行為學》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第14版)
- 聊城大學外國語學院616基礎英語(含語言學及英美文學基礎知識)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黃瑚《中國新聞事業發展史》(第2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余勁松《國際經濟法》(第3版)【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32小時高清視頻】
- 2014年經濟師《建筑經濟專業知識與實務(初級)》過關必做1000題【含2013年真題及詳解】
-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6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周友梅《資產評估學基礎》(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馬懷德《行政法學》(第2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