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漢東《知識產權法》(第3版)配套題庫【課后習題+章節題庫(含考研真題)+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2221字
- 2021-05-21 19:17:19
第12章 專利權的客體
1.什么是發明專利?其授權條件是什么?
答:發明專利是專利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自己獨特的內涵與授權條件。
(1)發明專利的概念
發明專利是指發明人將其對產品、方法或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向專利局提出申請,并且通過一系列嚴格的審查后而被授予的一種專利權。
(2)發明專利的授權條件
①新穎性。即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不屬于現有技術,也沒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就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申請日以前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并記載在申請日以后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或者公告的專利文件中。
②創造性。依照專利法的相關規定,發明專利應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
③實用性。即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一般具備下列條件即認為具有實用性:
a.工業實用性。一項發明或實用新型只要在任何一個工業部門能夠制造或使用,即具有工業實用性。
b.重復再現性。這是指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申請文件公開的內容,能夠重復實施專利申請案中的技術內容。
c.有益性。專利技術實施后應能產生積極效果,具有良好的技術、經濟和社會效益。
2.什么是實用新型專利?其授權條件是什么?
答:實用新型是專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不同于發明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的內涵和授權條件。
(1)概念
專利法所稱的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于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實用新型專利在技術水平上略低于發明專利,所以人們又稱之為“小發明”或“小專利”。
(2)授權條件
①新穎性。即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不屬于現有技術,也沒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就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申請日以前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并記載在申請日以后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或者公告的專利文件中。
②創造性。對于實用新型專利,法律并不要求其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而只需要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即可。
③實用性。即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一般具備下列條件即認為具有實用性:
a.工業實用性。一項發明或實用新型只要在任何一個工業部門能夠制造或使用,即具有工業實用性。
b.重復再現性。這是指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申請文件公開的內容,能夠重復實施專利申請案中的技術內容。
c.有益性。專利技術實施后應能產生積極效果,具有良好的技術、經濟和社會效益。
3.什么是外觀設計專利?其授權條件是什么?
答:外觀設計專利是專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不同于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的內涵和授權條件。
(1)概念
專利法所稱的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適于工業應用的新設計。
(2)授權條件
①與現有的外觀設計不相同。這一條件實際上要求的是新穎性問題,判斷新穎性的時間標準是申請日,地域標準與公開的方式有關。
外觀設計是附著于產品的,其法律保護的效力也僅及于同類產品,如果是相同的設計用于不同類產品之上,不認為是相同的外觀設計,只有產品相同、設計也相同的才稱為相同的外觀設計。
②與現有的外觀設計不相近似。這一條件實際上涉及的是創造性問題,是指與現有的外觀設計相比具有明顯的區別,“不相近似”的判斷不是指申請外觀設計的產品與已公開過的產品是否相近似,而且指與申請日以前公開過的產品的形狀、圖案、色彩所引起的美感或視覺是否相近似。
③不得與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權利相沖突。這是《專利法》第二次修改后加入的內容。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權利,是指在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日前,專利申請人以外的人已經取得的合法權利。
④不得是對平面印刷品的圖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結合作出的主要起標識作用的設計。
4.我國《專利法》規定了哪些專利保護的排除客體?
答:我國《專利法》規定了專利保護的排除客體,不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創造可分為以下三類:
(1)有關“公共秩序”問題的發明
對違反國家法律、社會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發明創造,不授予專利權。
(2)不屬于發明創造的項目
①科學發現。這是指對自然界中客觀存在的未知物質、現象、變化過程及其特性和規律的揭示。雖然這也是一種智力勞動成果,但它屬于人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不具有發明創造必備的技術性,不是對客觀世界的改造提出的一種技術方案。
②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這是人的大腦進行精神和智能活動的手段或過程,不是自然規律的利用過程,更不是一種技術解決方案。
③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這是以有生命的人體或動物作為直接實施對象,進行識別、確定或消除疾病的過程,無法在產業上進行制造或使用,不具備專利法所說的實用性。
(3)某些特定技術領域的發明
①動物和植物品種
a.動物和植物品種是有生命的物體,對動植物品種不給予保護,主要基于“自然生成的動植物,是大自然的產物,不屬于人類的發明創造”的觀點。
b.對于人工培育的動植物品種,由于該品種的自身特點較為獨特,專利審批困難,所以不適用專利法保護。
c.微生物品種以及動物和植物品種的生產方法,可以依照我國《專利法》給予保護。
②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
用原子核變換方法所獲得的物質,主要是指用加速器、反應堆以及其他核反應裝置生產、制造的各種放射性同位素,這類物質不能獲得專利保護。但是,為實現核變換方法的各種設備、儀器及其零部件等,均可以被授予專利權。
③利用遺傳資源完成的發明創造
如果該遺傳資源的獲取或者利用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并依賴該遺傳資源完成發明創造,則不授予專利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