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漢東《知識產權法》(第3版)配套題庫【課后習題+章節題庫(含考研真題)+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1902字
- 2021-05-21 19:17:19
第11章 我國專利立法及修改
1.簡述我國《專利法》第一次修改的具體內容。
答:《專利法》第一次修改的具體內容包括:
(1)增加了進口權的規定;
(2)將對方法專利的保護延及依據該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3)擴大了專利保護的技術領域;
(4)增設本國優先權;
(5)重新規定專利申請修改的范圍;
(6)明確發明專利申請公布的時間;
(7)將授予專利權的時間提前;
(8)將授權前的異議程序改為授權后的撤銷程序;
(9)增加專利復審的范圍;
(10)延長專利權的期限;
(11)對無效宣告請求的時間及無效宣告的效力作了進一步限制;
(12)重新規定強制許可的條件;
(13)重新規定專利侵權訴訟中舉證責任轉移的條件;
(14)增加對冒充專利產品或者方法的處罰。
2.簡述我國《專利法》第二次修改的具體內容。
答:《專利法》第二次修改的具體內容包括:
(1)明確專利立法“促進科技進步與創新”的宗旨;
(2)引入合同優先原則,允許科技人員和單位通過合同約定發明創造的歸屬;明確對職務發明人應當給予“報酬”而不僅僅是“獎勵”;
(3)取消全民所有制單位對專利權“持有”的規定,國有企事業單位在轉讓專利申請權或專利權時不再需要經上級主管機關批準;
(4)加強對專利權的保護。專利權的內容上增加了有關許諾銷售權的規定;
(5)對善意使用或者銷售侵權產品的,由原來的不視為侵權改為不負賠償責任;
(6)增加了訴前臨時措施;
(7)增加了關于侵權賠償額計算以及法定賠償額的規定;
(8)簡化、完善了專利審批和維權程序;
(9)規定專利申請的復審和專利無效由法院終審,取消了專利復審委員會的終審權;
(10)取消了三種專利權的撤銷程序;
(11)簡化了轉讓專利權和向外國申請專利的手續;
(12)與國際條約相協調,明確了提交專利國際申請(PCT)的法律依據。
3.簡述我國《專利法》第三次修改的具體內容。
答:《專利法》第三次修改的具體內容包括:
(1)對立法宗旨進行完善,強調了“鼓勵發明創造,推動發明創造的應用,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立法目的;
(2)體現了《生物多樣性公約》規定的遺傳資源國家主權原則、知情者同意原則和惠益分享原則;
(3)簡化了專利申請及審批手續,取消了涉外代理機構的限制,并鼓勵向國外提出專利申請;
(4)提高了授予專利權的條件,增加了現有技術的概念,將專利權的新穎性條件由原來的“混合性標準”改為絕對新穎性標準;
(5)擴展了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在對外觀設計的保護中,增加了禁止“許諾銷售”的條款;
(6)細化了不實施專利和非法壟斷的專利強制許可,增加了為公共健康目的專利強制許可,實現了專利強制許可制度的類型化,并落實了世界貿易組織多哈部長級會議《關于TRIPS協議與公共健康的宣言》和世界貿易組織總理事會《關于實施TRIPS協議與公共健康的多哈宣言第6段的決議》的相關精神;
(7)明確了“一發明一專利原則”;
(8)規范了外觀設計專利的授權標準,引入“現有設計”的概念;
(9)細化了專利侵權判斷的標準,明確規定了現有技術抗辯,新增了為行政審批需要,實施專利藥品及醫療器械專利的情況下不視為侵權的規定;
(10)強化了專利行政執法,提高了對假冒專利行為的處罰力度和賠償額度,規定了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對涉嫌假冒專利行為進行查處時的職權范圍;
(11)完善了專利侵權訴訟中的證據保全制度和訴前禁令制度。
4.簡述我國現行專利制度。
答:(1)我國現行專利制度
我國現行《專利法》已經完全符合《知識產權協定》的基本要求,專利保護水平也完全與國際接軌。但是,國家沒有及時制定相配套的反壟斷法或反專利濫用的專門法規。2008年8月1日才開始實施《反壟斷法》,但是尚未建立與《反壟斷法》相配套的下位法。
(2)實施評價
中國專利局受理的專利申請總量的增長速度非常之快,已經躋身于專利受理大國之列,專利授權量也正在逐年增長。
但具體分析申請和授權數字,則發現中國三種類型的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發展明顯不平衡,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居多,發明專利比例不高;在發明專利中,有相當一部分屬于外國企業、外資企業,國內的發明專利只占很小部分;非職務發明比例高于職務發明的比例,說明專利制度的實施并沒有促進我國企業對專利制度利用的積極性。
(3)執法評價
我國專利執法從一開始就有一個較高的起點,在司法審判中較早地在主要城市的中級人民法院建立了知識產權審判庭。在專利行政執法上也建立了一套世界上少有的快速解決專利糾紛的行政途徑。
(4)應用評價
在《專利法》實施的二十多年中,作為中國創新主體的大學和科研機構沒有與企業有機地合作,導致國家將大量研究經費分配到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卻沒有產生出與研發投入相匹配的能夠在產業中發揮作用的競爭性專利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