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編 著作權法

第二章 著作權法概述

2.1 復習筆記

【知識框架】

著作權:概念、和工業產權的關系、和著作權法    

  著作權制度的孕育——特許出版權時期  

 著作財產權時期

著作權制度的起源與發展  作者權時期 

  國際條約作用下的著作權制度走向 

我國著作權制度的歷史

一、著作權和著作權法

1.著作權

(1)概念

著作權是指基于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依法產生的權利。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是著作權產生的前提和基礎,是著作權法律關系得以發生的法律事實構成。著作權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是就特定作品而產生的權利。沒有作品,就沒有著作權。

著作權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著作權,是指各類作品的作者依法享有的權利,其內容包括人身方面的和財產方面的;廣義的著作權是指除了狹義著作權以外,還包括藝術表演者、錄音錄像制品制作者和廣播電視節目的制作者依法享有的權利。通常叫做著作鄰接權或者稱作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

(2)著作權和工業產權的關系

聯系:二者的標的或對象都是表現形式,即各類作品和各種發明創造和產品設計以及工商業標記都是表現形式,或稱表達。

區別:

a.著作權和工業產權的對象所屬的領域和作用不同,其表現形式也有所區別。工業產權的對象,是以一定的產品和工藝方法以及標記為表現形式,其作用也是主要實現物質生產和生活的實用性以及商品流通用以滿足人類的物質需求。作品則主要反映在文學、藝術和科學范圍之內,用以豐富人類的精神生活。

b.與工業產權相比,著作權所顯示的獨占性和排他性程度更弱些。著作權的效力只及于排斥那些對自己有獨創性的表現形式未經許可的利用,但不能排斥他人獨立完成的與之相近似甚至相同的作品也取得同樣的權利。工業產權的保護對象,除商業秘密之外,其獨占性和排他性遠較著作權強。不管有多少相同構思的表現產生,法律只保護其中的一個,賦予它以獨占、排他的權利,并排除其他人就同一表現形式再享有同樣權利的可能。

c.由于著作權制度賦予獨立完成同樣或相似作品的作者享有著作權,所以,著作權通常可以自動產生。工業產權獨占的排他性要求必須由特定的機構,依據一定的法定程序

予以登記注冊,才能產生確定的權利。

2.著作權法

著作權法是指調整因著作權的產生、控制、利用和支配而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廣義的著作權法包括著作權法、鄰接權法、各種相關的法律規范以及調整國家與國家之間,就相互提供著作權保護而締結的國際條約。

我國著作權法律規范主要見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下簡稱《憲法》)、《民法通則》、《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單行法規、行政條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等文件中。

著作權法屬于財產法,是單行的民事法律,是民事普通法、基本法,是我國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著作權制度的起源與發展

1.著作權制度的孕育——特許出版權時期

著作權源于對文學藝術作品產業化的商業性利用而帶來的利益。從歷史上看,著作權制度萌發于出版產業。著作權的起因——特許出版權,則是由英王以繳納特許權費為條件授予商人的一種壟斷的印刷權。特許出版權不過是一種保護出版商利益的出版圖書的政府專利權,并非著作權制度的起源。

2.著作財產權時期

英國議會于1709年通過了一部以保護作者的權利為主要目的的法案,史稱《安娜女王法》。該法律明確了作者對其作品的支配權內容,它完全不同于特許出版權制度中以出版商的利益為本位的行政特權,它是以作者為源泉,以出版發行為本位的權利,從而確立了作者在這項權利中的源頭地位。

3.作者權時期

18世紀末,歐洲大陸各國也相繼建立了著作權保護制度。與英國不同,這些國家的法律體現了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的一些主張。他們把言論、出版自由等憲法上的人權觀念引入著作權法范疇。歐洲大陸法系作者權法的出現,使著作權的概念在形式上更為豐富,更富于理想主義色彩。使著作權發展成在制定法上表現為以作者為權利主體的,由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多項人身權和財產權共同構成的民事權利。

4.國際條約作用下的著作權制度走向

1858年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文學與藝術作品作家代表會議上,各國開始就建立著作權國際保護機構問題進行了磋商。經過長期不懈努力,于1886年簽訂了《伯爾尼公約》。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國家,由于其內國法達不到《伯爾尼公約》對其成員國所要求的保護標準,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主持下,經過3年多的努力,于1952年9月在日內瓦通過《世界版權公約》。1993年通過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協定),更進一步強化了國與國之間相互保護著作權的聯系性和一致性。

三、我國著作權制度的歷史

我國著作權立法始于清朝末年,1910年頒布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著作權法——《大清著作權律》。《大清著作權律》奠定了我國著作權法的基礎,此后歷次著作權立法,無不受到這部法律的影響。

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相繼于1915年和1928年分別頒布過著作權法。基本沿襲《大清著作權律》的內容和架構。

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別是建國初期,國家曾注意過對作者利益的保護問題。1978年以后,改革開放政策為知識產權制度的萌發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經濟和政治條件。但是,在最初,囿于知識不能私有的觀念的束縛,著作權仍然不被看作是民事權利。

20世紀80年代,我國相繼頒布實施了《商標法》、《專利法》,特別是1986年4月12日通過的《民法通則》,第一次把知識產權列為民事權利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立法的角度對知識支配權的商品化問題作了肯定回答。

2001年10月27日《著作權法》通過完成,從而使我國著作權法律制度走向現代化邁出了重要的一步。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作出第二次修正的決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东县| 泸溪县| 隆昌县| 霍山县| 班戈县| 永善县| 拉萨市| 昌黎县| 麻阳| 鄱阳县| 蕲春县| 龙门县| 洛宁县| 溧阳市| 乐亭县| 浏阳市| 宁明县| 常州市| 永德县| 漯河市| 阿拉善盟| 南开区| 彭山县| 宜阳县| 塔城市| 绥宁县| 乌苏市| 门头沟区| 漯河市| 平昌县| 桐柏县| 岚皋县| 扶余县| 剑河县| 怀柔区| 天台县| 宝兴县| 达日县| 盘锦市| 南昌县| 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