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著作權的對象

3.1 復習筆記

【知識框架】

作品的概念和特征   

  文字作品

口述作品

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

    美術、建筑作品

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  實用藝術作品

攝影作品   

電影等視聽作品  

工程、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

  法律對作品出版、傳播的監督管理 

   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  不適用于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   

欠缺作品實質要件的對象

【重點難點歸納】

一、作品的概念

1.概念

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并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

著作權法所稱的創作,就是指直接產生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智力活動。為他人創作進行組織工作,提供咨詢意見、物質條件,或者進行其他輔助工作,均不視為創作。

2.特征

(1)作品是思想、情感的表現形式,不是思想、情感本身。著作權法只保護表達,不保護思想。

(2)作品應當具有獨創性。獨創性標準首先要求作品系作者獨立完成,不是抄襲而來。其次,作品應當具有一定的創造性。這里的創造性是指形式上的獨創,不是指思想或理論觀點上的創新。就是說,一件作品的完成應當是作者自己的選擇、取舍、安排、設計、綜合、描述的結果,既不是依已有的形式復制而來,也不是依既定的程式或程序(又稱手法)推演而來。

(3)該表現形式屬于文學、藝術和科學范疇。這一限定的法律意義在于區分著作權與工業產權。

二、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

1.文字作品

文字作品包含從文學創作到實用名錄等廣泛的一系列作品。

計算機軟件是指計算機程序及有關文檔。計算機程序由數字來描述,故也稱“數字作品”, 應屬于文字作品。我國1991年《著作權法》實施前,由國務院頒布的《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是《著作權法》的配套法規,2001年12月20日,為了加入世貿組織和實施TRIPs協定,國務院頒布了修改后的《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重述了與著作權保護對象相一致的原則。

2.口述作品

口述作品是指用口頭方式表達出來的藝術形式,也屬于語言的一種形式。在著作權法中一般被理解為在特定場合發表的正式議論。

《伯爾尼公約》對口述作品的規定對其成員國來說是選擇性的,是否保護由各國自行決定。我國著作權法保護口述作品的著作權。

3.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

(1)音樂作品。我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4條為音樂作品所下的定義是:“指歌曲、交響樂等能夠演唱或者演奏的帶詞或者不帶詞的作品”。音樂作品是對聲音的編排設計,既可以表現為樂譜,也可以用即興演奏的方式表現。

音樂作品的特征: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聽覺的藝術、流動的藝術;

聲音是構成音樂形象的物質材料;

音樂的表現形式是聲音彼此之間的協調、劃分、結合以及對立矛盾和解決,聲音量的不同、時間的長短和節奏是該形式的內在根據;

音樂是表演的藝術,必須通過演唱、演奏,才能為聽眾所感受而產生藝術效果。

(2)戲劇作品。指話劇、歌劇、地方戲等供舞臺演出的作品。

(3)曲藝作品。指相聲、快書、大鼓、評書等以說唱為主要形式表演的作品。

(4)舞蹈作品。指通過連續的動作、姿勢、表情等表現思想情感的作品。

(5)雜技藝術作品。指雜技、魔術、馬戲等通過形體動作和技巧表現的作品。

4.美術、建筑作品

(1)美術作品。指繪畫、書法、雕塑、建筑等以線條、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構成的有審美意義的平面或者立體的造型藝術作品。

(2)建筑作品。指以建筑物或者構筑物形式表現的有審美意義的作品。依我國現行法,建筑作品僅指建筑物本身,而建筑圖和建筑模型分別屬于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建筑藝術作品依法享有著作權。同時,其著作權也受到不同于其他作品的特殊的限制。按照我國《著作權法》第22條第1款第10項的規定: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的,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在使用時應當指明原作品作者的姓名和作品名稱,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著作權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5.實用藝術作品

著作權法保護的實用藝術作品,是指體現在該實用藝術作品上具有獨創性的藝術造型或藝術圖案,也就是該藝術品的結構或形式,這和其他藝術形式保護對象是一樣的。與作品得以表現的物質材料無關,也與實現藝術品造型圖案的技術與工藝手段無關。

6.攝影作品

攝影作品是在易感受光線或其他輻射線的表面上制作的實物圖像。這類作品只要在拍攝選定對象的構圖、取景或方式上表現出原創性,即可作為藝術作品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4條指出:攝影作品是指借助器械在感光材料或者其他介質上記錄客觀物體形象的藝術作品。

7.電影等視聽作品

電影作品是以電影技術為表現手段,以畫面和音響為媒介,在銀幕上運動的時間和空間里創造形象和藝術情節,再現和反映生活的藝術形式。《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4條的規定,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是指攝制在一定介質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無伴音的畫面組成,并且借助適當裝置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的作品。

8.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圖形作品是指為施工、生產繪制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以及反映地理現象、說明事物原理或者結構的地圖、示意圖等作品;模型作品是指為展示、試驗或者觀測等用途,根據物體的形狀和結構,按照一定比例制成的立體作品。

工程設計圖是指專門用于施工建設的設汁圖。產品設計圖是指工業產品的設計圖。地圖是一種以實用為主要目的的繪畫藝術作品。示意圖是指借助簡單的點、線、幾何圖形色彩和注記等符號來說明內容較為復雜的事物及科學原理,或為顯示事物的具體形狀或輪廓而繪制的略圖

9.民間文學藝術作品

《伯爾尼公約》規定,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按照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解釋,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是指,一般從法律保護觀點理解為世世代代在土著共同體中由身份不明的人創作、保存和發展、屬于民族文化遺產的作品。這類作品的實例有民間故事、民歌、民樂或民間舞蹈及各種民族禮儀。

三、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

1.法律對作品出版、傳播的監督管理

2010年2月26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對《著作權法》進行了小幅度修改。修改內容主要涉及第4條的規定。該條改為:“著作權人行使著作權,不得違反憲法和法律,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國家對作品的出版、傳播依法進行監督管理。” 對于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應當解釋為其依然享有著作權,但權利人不得以出版、傳播作品的方式行使著作權

2.不適用于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

(1)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屬于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這些文件涉及社會公眾和國家整體利益,屬于國家和相關社會成員的公有的資源,不應為任何人專有而限制它們的傳播和被人們利用,故不享有著作權。

(2)時事新聞。時事新聞是指通過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報道的單純事實消息。

3.欠缺作品實質要件的對象

這些對象具備作品形式條件,但因其形式往往具有唯一表達的特點,不具備獨創性而不予以著作權法保護。我國著作權法對具有這類特點的歷法、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等對象,不給予著作權法保護。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汾市| 冕宁县| 精河县| 林西县| 涞水县| 正宁县| 邹平县| 临潭县| 娄烦县| 吉水县| 库车县| 虹口区| 色达县| 红桥区| 江陵县| 靖远县| 皮山县| 辛集市| 文安县| 桦川县| 南安市| 南华县| 江达县| 庆阳市| 芷江| 芮城县| 垦利县| 商城县| 潍坊市| 泊头市| 牙克石市| 金塔县| 阆中市| 宜章县| 湖州市| 阳原县| 紫阳县| 确山县| 仙居县| 石楼县| 鄢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