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2 課后習題詳解

1.創造性與獨創性之異同。

答: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對于發明專利應具有突出的實質特點性和顯著的進步;對于實用新型專利,應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獨創性是著作法中對作品的要求,是指作品系獨立創作而成,不是依已有作品復制而來,也不是根據既定的程式推演而來。

創造性與獨創性都是知識產權制度中的基本要求,但二者之間存在很大的區別:

(1)獨創性不以新穎性為前提,它不要求作品表現的思想主題新穎別致、絕無僅有。盡管一部作品與另一部在前作品相同或相似,只要該作品作者獨立創作完成的,仍然不會破壞作品的獨創性。

專利法上的創造性顯然是建立在新穎性基礎之上的。不應將作品獨創性與新穎性相混淆。

(2)獨創性不具有排他性。不同的人在同一時間各自創造出相同或相似的作品,仍然可以各自取得獨立的著作權。

專利法上則不允許對同一發明創造重復授權。即如果多位作者同時完成一件相同或類似的作品,那么只要他們都是作者獨自創作完成的,就都享有著作權。

2.什么是創作?什么是復制?

答:(1)創作的概念

著作權法所稱創作,就是指直接產生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智力活動。為他人創作進行組織工作,提供咨詢意見、物質條件,或者進行其他輔助工作,均不屬于創作。創作就是把思想和情感賦予形式的活動?;蛘哒f是為自己的思想、情感尋求或選擇表達形式的過程。

(2)復制的概念

著作權法中的復制是指以印刷、復印、臨摹、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掃等方式將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行為。

3.什么是作品?有否無形的作品?

答:(1)作品的含義

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并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

《伯爾尼公約》第2條第1款將作品表述為,“文學和藝術作品”一詞包括文學、科學和藝術領域內的一切作品,不論其表現形式或方式如何。該條第2款還提示各成員國可以通過國內立法,要求所有作品或任何特定種類的作品必須以某種物質形式固定下來才予以保護。

(2)不存在無形的作品

科學著作傳達知識,知識即形式。無形的作品是不存在的。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是多種多樣的,但凡是作品,都具備以下三個基本的特征:

作品是思想、情感的表現形式,不是思想、情感本身。

作品應當具有獨創性。

該表現形式屬于文學、藝術和科學范疇。

4.音樂、戲劇、曲藝、舞蹈作品、雜技藝術與其他作品的區別是什么?

答:按照藝術分類,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屬于表演藝術。這類表演藝術作品共有的特征,也是這類作品區別于其他作品的區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它們都是表演的藝術

(2)它們都是綜合藝術

(3)文字(或類同文字的符號)是它們共有的要素

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等藝術形式中雖然都含有文字要素,但這些文字要素不同于純文學作品的文字安排,而是分別從屬各種不同藝術形式的要求的,它的創作規律服從于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的形式而呈現出不同的表現。

應當指出的是,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等作品,不包括表演者對作品的表演。表演者的表演只能受鄰接權的保護。

5.如何理解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

答:我國《著作權法》第4條、第5條分別就三種情況規定了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

(1)因違反了其他法律而被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這種作品雖然具備了作品的一般形式和實質要件,但因其表達的思想傾向、某些感情的表達方式對社會有危害性,不適于出版傳播,其著作權受到限制,無法按照著作權法正常地支配著作權的各項權能;

(2)有些對象雖然具備了作品的形式特征,但不具備作品的實質條件,因而不給予著作權法保護;

(3)有些對象雖然具備了作品的實質條件,但出于國家或社會公眾利益的需要,不適宜以著作權法保護。具體包括:

法律對作品出版、傳播的監督管理

《著作權法》第4條規定,著作權人行使著作權,不得違反憲法和法律,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國家對作品的出版、傳播依法進行監督管理。

不適用于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

a.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屬于立法、行政

b.時事新聞

欠缺作品實質要件的對象

我國著作權法對具有這類特點的歷法、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等對象,不給予著作權法保護。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日县| 琼结县| 梅河口市| 昌黎县| 大新县| 于田县| 治多县| 东乡族自治县| 汕尾市| 岢岚县| 原平市| 磐安县| 安国市| 伊通| 水富县| 荔波县| 安多县| 和平县| 合肥市| 宝坻区| 丘北县| 昌邑市| 博野县| 阳山县| 涡阳县| 寻甸| 盐边县| 莱阳市| 潼关县| 张家川| 东宁县| 久治县| 梨树县| 连州市| 启东市| 六枝特区| 巴林左旗| 色达县| 民和| 沈阳市| 荆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