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朝武《民事訴訟法學》(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4164字
- 2021-05-21 18:35:40
第二章 民事訴訟法學
2.1 復習筆記
【知識框架】

【重點難點歸納】
一、民事訴訟法概述
1民事訴訟法的概念
(1)民事訴訟法,是指國家制定或者認可的,調整民事訴訟法律關系主體的行為和相互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2)民事訴訟法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民事訴訟法即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制定頒行的關于民事訴訟的專門法律。廣義的民事訴訟法,是指除了民事訴訟法典外,還包括憲法、其他實體法與程序法中有關民事訴訟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以及最高人民法院與其他有關行政機關聯合發布的關于民事訴訟方面的司法解釋。
2民事訴訟法的性質
民事訴訟法的性質,是指民事訴訟法的社會屬性。
(1)民事訴訟法就其社會性質而言,屬于社會主義法。
(2)民事訴訟法就其法律性質而言,可以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①民事訴訟法是基本法;
②民事訴訟法是公法;
③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
二、民事訴訟法的歷史發展
1新中國之前的民事訴訟法
(1)在中國古代,民事、刑事訴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封建社會的法典,主要是刑法典規定犯罪和處罰的,同時,也有一些關于民事的規定。清朝末年,民刑混合的狀況開始改變。
(2)民國政府于1935年2月1日公布了民事訴訟法,同年7月1日實施。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革命根據地也制定了不少民事訴訟法律規范。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為制定民事訴訟法做了許多準備工作。
(2)1981年12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原則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草案》。經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修改,于1982年3月8日通過公布,從1982年10月1日起在全國試行。
(3)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于1991年4月9日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并當即公布實施。
(4)根據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修正了該部《民事訴訟法》,并于2008年4月1日起頒布實施。此次對民事訴訟法的修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
a.有義務協助調查、執行的單位有《民事訴訟法》第103條第1款規定的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對仍不履行協助義務的,可以予以拘留;并可以向監察機關或者有關機關提出予以紀律處分的司法建議。
b.罰款金額的修改。即對個人的罰款金額為人民幣1萬元以下,對單位的罰款金額為人民幣1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
②審判監督程序
主要體現在申請再審和檢察院抗訴兩方面。
③執行程序
主要表現在執行的一般規定、申請執行期制度和執行措施幾方面。
(5)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了民事訴訟法。對《民事訴訟法》的第二次修正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①基本原則
增加了誠實信用原則,此外,將人民檢察院的法律監督由原來的對民事審判活動進行監督擴大到對民事訴訟活動進行監督。
②管轄制度
a.增加了國內協議管轄的適用案件范圍以及選擇法院的范圍,增加了應訴管轄的規定,從而在涉外民事訴訟的特別規定中取消了關于協議管轄與應訴管轄的規定。
b.在特殊地域管轄中增加了公司訴訟的管轄制度。
c.修改了管轄權轉移制度。
③當事人與代理人制度
新增加了公益訴訟制度,此外,對委托代理人的范圍作了適當的修改。
④證據制度
增加了電子數據,并將鑒定結論修改為鑒定意見;完善了證人的出庭作證制度;對各種證據的提出,舉證期限等具體制度予以了完善。
⑤審判程序
對普通程序、簡易程序、第二審程序、審判監督程序、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均作出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對回避制度、保全制度、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制度、執行程序等進行了一定的修改。
三、民事訴訟法與相鄰部門法的關系
1民事訴訟法與民法等民事實體法的關系
在法律體系上,訴訟法與實體法為各自獨立之法律,然而由于其兩者均以民事問題為其規范對象,使得二者之間呈現出既密切聯系又相互獨立的關系。
(1)民事實體法與民事訴訟法的聯系
①民事實體法與民事訴訟法在目的、原則等方面有重合之處;
②民事訴訟法和民事實體法相互為用;
③民事訴訟法具有補充、豐富、發展民事實體法內容的功能。
(2)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相互獨立,并呈現出分離態勢
①民事訴訟法具有獨立的價值;
②民事訴訟當事人與民事主體是可以分離的;
③訴權與民事實體權利的分離。
2民事訴訟法與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的關系
三大訴訟法在審判的原則、制度以及具體程序規定等方面都有很多共通之處。但其在具體程序制度、訴訟原則等方面都存在差異:
(1)三大訴訟的任務不同
民事訴訟的任務是解決當事人之間私法上權利義務關系糾紛,保護民事合法權益。刑事訴訟的任務在于查明犯罪事實、正確適用法律,用刑罰方法懲治犯罪,保護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而行政訴訟的任務則是維護和監督司法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2)某些訴訟原則不同
民事訴訟以當事人處分原則和辯論原則為其基本原則;刑事訴訟則實行辯護原則、無罪推定原則以及公安、檢察與法院三機關相互監督、相互配合原則;而行政訴訟則有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
(3)提起訴訟的主體不同
提起民事訴訟的主體是民事權利受到侵犯或是發生爭議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刑事訴訟主要是由檢察院提起公訴,對于一些輕微案件,由自訴人自訴。而行政訴訟的提起主體是行政管理的相對人。
(4)舉證責任不同
在民事訴訟中,一般民事案件是按照“誰提出作為證明對象的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分配舉證責任的;在特殊情況下實行舉證責任的倒置與法院裁量舉證責任的分配。在刑事訴訟中,則由執行控訴職能的檢察院與自訴人對被告人有罪負擔舉證責任。而行政訴訟由被告行政機關對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負擔舉證責任。
(5)三大訴訟中還存在著相互交叉的領域。
3民事訴訟法與人民法院組織法的關系
人民法院組織法是規范人民法院組織和活動的法律規范,而民事訴訟法是規定民事訴訟原則、制度、程序的法律。
(1)由于人民法院是民事訴訟中的裁判主體,在針對人民法院的原則制度規范方面,民事訴訟法與人民法院組織法具有很多的相同之處。
(2)民事訴訟法與人民法院組織法在調整對象范圍上有根本性的差異。民事訴訟法是從民事糾紛的解決過程中,人民法院和當事人相對應的視角來規范人民法院行為,而人民法院組織法則是側重于人民法院內部的組織活動。
(3)人民法院組織法對人民法院內部組織及其職權的安排,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訴訟的實際效率和效果。
4民事訴訟法與其他民事程序法的關系
(1)民事訴訟法與仲裁法的關系
①仲裁以當事人意思自治為基礎并且具有民間性,當事人對仲裁活動的影響力比其對民事訴訟程序的影響力要大得多。
②仲裁的民間性決定了在程序運作過程和裁決效力方面缺少國家強制力的支持,這就使得仲裁也天然的離不開民事訴訟。即仲裁與訴訟在某些方面必然存在著密切的關聯,如二者在證據規則、財產保全、證據保全以及執行等諸多方面是相互融通的。
(2)民事訴訟法與人民調解制度的關系
①人民調解是一種糾紛解決方式,對于化解糾紛、解決矛盾、平息積怨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訴訟之外解決民事糾紛的重要手段。
②當事人就人民調解達成的協議不服的,仍然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四、民事訴訟法的任務與適用范圍
1民事訴訟法的任務
(1)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
(2)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民事案件。
(3)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人民法院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保護當事人的權利:
①確認當事人之間民事法律關系的存在,判明何方當事人享有某種權利;
②要求義務人履行一定的民事義務;
③變更或者解除已經存在的法律關系,使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歸于消滅。
(4)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
①通過把國家和社會對人們行為的基本要求,凝結為固定的行為模式,使之滲透于或內化于人們心中,并借助人們的行為進一步廣泛傳播;
②通過法的實施,而對人們今后的行為產生積極影響。
2民事訴訟法的適用范圍
(1)民事訴訟法對人的效力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4條的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民事訴訟的當事人都應適用我國的民事訴訟程序。具體包括:
①中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②居住在我國境內的外國人、無國籍人,以及在中國營業的外國企業和外國組織;
③不在我國境內居住或營業,但在我國人民法院通過應訴與應訴行為進行民事訴訟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及外國法人或組織;
④在我國享有外交豁免權,但根據國際條約慣例以及我國法律規定,放棄其外交豁免權的外國人。
(2)民事訴訟法對事的效力范圍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3條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包括:
①平等民事主體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發生的糾紛;
②法律規定其他應適用民事訴訟法審理的案件。
(3)民事訴訟法的時間效力
①我國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于2008年4月1日開始實施,自即日起,在中國領域內進行的民事訴訟都應適用本法規定,原1991年4月9日頒布施行的《民事訴訟法》也自該日起失效。其他與現行《民事訴訟法》相沖突的法律、法規、單行法以及司法解釋,均停止執行。
②《民事訴訟法》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4)民事訴訟法的空間效力
①在我國領域內進行的民事訴訟都應適用我國民事訴訟法。我國領域包括我國的領土、領海、領空,以及領土的自然延伸部分。
②當事人雖不在我國人民法院起訴,但根據國際私法沖突規范的指引,應當適用我國訴訟法律的,也可以適用我國民事訴訟法。
五、民事訴訟法學
1民事訴訟法學的概念
民事訴訟法學是分析研究民事訴訟法的產生、發展及其實施規律和它與鄰近法律相聯系和相區別的規律的科學。這個定義表明了以下三層含義:
(1)它是分析研究民事訴訟法產生、發展規律的科學。
(2)它是分析研究民事訴訟法實施規律的科學。
(3)它是分析研究與鄰近法律相聯系和相區別的科學。
2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對象
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對象就是分析民事訴訟法產生、發展和實施的運動形式及其與鄰近法律相聯系和相區別的運動形式。
3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方法
(1)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方法;
(2)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
(3)程序法與實體法相聯系的方法;
(4)比較的方法;
(5)原則性規定與具體條款規定相結合的方法;
(6)對現有研究成果進行綜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