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雷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7623字
- 2020-10-20 19:06:52
2010年首都師范大學754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考研真題及詳解
首都師范大學
2010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試卷
考試科目:754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一、簡答題(每小題10分,本題共50分)
1.簡述馬克思對人的本質的理解。
2.簡述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
3.簡析價值、生產價格、價格的區別和聯系。
4.簡述資本積累的一般規律。
5.簡述國家宏觀調控與市場機制的關系。
二、辨析題(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每題10分,本題共40分)
1.相對真理是包含錯誤認識的真理。
2.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
3.資本是一種運動而不是靜止物。
4.初次分配也要講效率與公平的統一。
三、論述題(每小題30分,本題共60分)
1.試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馬克思主義的關系。
2.為什么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而不能搞私有化?
參考答案
首都師范大學
2010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試卷
考試科目:754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一、簡答題(每小題10分,本題共50分)
1.簡述馬克思對人的本質的理解。
答:(1)“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的表達。
①人的本質是人的社會特質。人的社會屬性才是人之區別于動物的本質屬性。人只有結成一定的社會關系才能進行生產勞動,所以,語言、意識都是人類社會的產物。
②人的自然屬性也不是純粹的本能,無不打上社會的印記,融入了人的社會性,受到人的社會屬性的制約和規定,是作為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動活動和社會需要而表現出來的。
③人的本質具有歷史性,它隨著社會關系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在階級社會里人的本質具有階級性,人“是一定的階級關系和利益的承擔者”,“總是這些關系的產物”。但是,人的本質都帶有階級性卻并非只有階級性,即使在對立的階級之間也有著某些共同的社會屬性(如社會公共生活準則等)。因此,我們在堅持人的本質有階級性時,又反對片面地將人的本質只歸結為階級性的簡單化傾向。
(2)關于人的本質的原理是馬克思主義人學中最重要的原理,只有正確地把握它,才能懂得如何從具體的歷史的現實的人出發去正確分析、認識各種社會歷史現象,而不致陷入抽象的人性論的迷霧之中。
2.簡述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
答:(1)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主要組成部分。
①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全部學說的理論基礎;
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去研究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它通過從個別上升到一般和一分為二的方法,著重剖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關系,對資本主義的發生、發展和滅亡作了系統分析和闡發,因而是“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內容”;
③科學社會主義直接體現了無產階級利益和共產主義理想,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精髓和主要標志;
④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既相對獨立,作為獨立的學科,自成體系,又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存在著內在的邏輯聯系,從而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
(2)從三個組成部分的角度看三者的關系:
①從哲學方面看,馬克思主義哲學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提供了一般世界觀和方法論原則,提供了揭示社會歷史奧秘的鑰匙;
②從政治經濟學看,唯物史觀的許多重要范疇和一些近本理論,都要借助于經濟學的研究和論證;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既以社會歷史規律的科學揭示為基礎即以唯物史觀為基礎,也要以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剖析為前提,即以剩余價值學說為理論支柱;
③從科學社會主義方面看,關于無產階級解放斗爭的性質、目的和條件的學說,既使馬克思主義哲學真正變成了改造世界的哲學,也使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得到了提升;
④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都是從不同側面概括和分析人類社會生產方式、社會結構和階級關系,從不同角度論證了無產階級的社會地位、偉大作用和歷史使命,這種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存的邏輯聯系,是與馬克思主義形成過程中各組成部分之間的歷史聯系相一致的,也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中經濟、政治與文化各領域的辯證關系。
3.簡析價值、生產價格、價格的區別和聯系。
答:(1)三者的含義:
①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人類腦力和體力的耗費。價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會屬性。
②隨著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商品就不能再按生產成本加剩余價值的價值出售,而必須以成本價格加平均利潤為基礎定價銷售。成本價格與平均利潤之和,叫做商品的生產價格。
③價格是商品同貨幣交換比例的指數,或者說,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格是商品的交換價值在流通過程中所取得的轉化形式。
(2)價值與生產價格的關系:
①聯系
生產價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潤率的形成為前提的。生產價格是價值的轉化形式。
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是資本主義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直到機器大工業階段,資本主義關系取得統治地位,形成了自由競爭的環境,資本和勞動力可以在各部門之間自由轉移的時候,利潤才能轉化為平均利潤,從而價值才能轉化為生產價格。
②區別
a.從質的方面看,生產價格只同資本相聯系,而同活勞動沒有關系。因為成本價格是由耗費的資本構成的,平均利潤是按預付資本的比例得到的,所以它只是同耗費的資本和預付資本相聯系,而價值是同工人的活勞動直接聯系的。
b.從量的方面看,各個部門的生產價格和價值經常不一致。這是因為平均利潤率形成后,不同部門得到的平均利潤,不一定恰好等于本部門生產的剩余價值,有的大于,有的小于。
(3)價值與價格的關系
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在商品經濟中,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商品的價格圍繞商品的價值自發波動。由于供求關系變動的影響,商品價格總是時而高于價值,時而低于價值,不停地圍繞價值這個中心上下波動。從較長時間來看,價格高于價值的部分和價格低于價值的部分能夠相抵,商品的平均價格和價值是相一致的。
4.簡述資本積累的一般規律。
答:(1)把剩余價值轉化為資本,或者說,剩余價值的資本化,就是資本積累。
①資本家獲得無償占有的剩余價值后,并不是將其完全用于個人消費,而是將一部分轉化為資本,用以購買追加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使生產在擴大的規模上重復進行,這就是資本主義的擴大再生產。
②資本積累是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的源泉。剩余價值本來是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創造的并為資本家所無償占有的那部分新價值,現在,資本家又用從工人那里剝削來的錢,再來購買工人的勞動力,進行更大規模的生產,以榨取更多的剩余價值。
③資本積累的本質,就是資本家不斷地利用無償占有的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來擴大自己的資本規模,進一步擴大和加強對工人的剝削和統治。
(2)資本不斷積累的后果
①隨著資本積累和生產規模的擴大,社會財富日益集中到資產階級手中,而社會財富的直接創造者——無產階級則只占有少部分社會財富。這樣隨著資本積累必然加劇社會的兩極分化。
②資本積累還是資本主義社會失業現象產生的根源。隨著資本積累而產生的失業是由資本追逐剩余價值引起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所導致的。
③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勝利。
④隨著資本積累的不斷增長,生產的社會性與資本主義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這是資本主義被新的、更能夠適應社會化大生產要求的社會形態所取代的根本原因。
5.簡述國家宏觀調控與市場機制的關系。
答:宏觀調控與市場機制是進行資源配置的兩種手段。
(1)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資源的配置應當建立在市場機制的基礎上,而當市場機制無能為力或調節得不完善時,就需要由政府進行必要的宏觀調控,來彌補市場機制的不足。
(2)兩者的區別
①二者進行資源配置的方式不同:
a.市場機制主要是依靠價格供求等杠桿通過市場來自發地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
b.宏觀調控則主要依靠國家政府通過法律法規政策計劃命令等方式來進行,它的方式主要有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其中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常規手段。
②兩者的地位也不同。市場經濟體制下以市場調節為為基礎,在此基礎上采取必要的宏觀調控。
(3)這兩者都是市場經濟體制下所同時具有的兩種資源配置手段,共同目的都是為了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
二、辨析題(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每題10分,本題共40分)
1.相對真理是包含錯誤認識的真理。
【答案】題中觀點表述不正確。
【解析】真理的相對性即具有相對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條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條件下,人們對事物的客觀過程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總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
(1)真理所反映的對象是有條件的、有限的;
任何真理由于都會受到人類實踐水平和范圍以及認識能力的限制,它只能是對無限的物質世界發展的某一階段、某一方面、某一層次的認識,因而是有限的。這是真理在廣度上的有條件性、有限性。
(2)真理反映客觀對象的正確程度也是有條件的、有限的。
任何特定的真理不僅所反映的對象在范圍上是有限的,而且其正確程度也是有限的。由于條件的限制,任何真理對認識對象的反映只能是相對正確的,即在認識的深刻程度上、精確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性的。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條件性、有限性。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觀對客觀事物近似正確即相對正確的反映。
2.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
【答案】題中觀點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正確觀點。
【解析】任何一種經濟社會形態的產生和滅亡都取決于經濟條件。馬克思主義認為,經濟運動是有規律的,經濟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史的過程。
(1)人類社會的經濟運動同樣有其自然規律。
自然規律,首先是指自然界物質運動的規律,是自然形成、自然發展和自然轉化的規律;對人類來說,自然規律不僅是不以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而且是強制性的。其實,類似這種自然規律同樣存在于人類社會,而經濟社會形態的發展過程則表現為一種自然史的過程。
(2)不能人為取消自然的發展階段。
按照馬克思所揭示的經濟運動規律,在經濟關系否定之否定的運動過程中,作為中間環節的發展階段是不能跳過的,也是不能以法律的形式或者超經濟的手段取消的。
(3)任何經濟社會形態都是在原有形式內部發展起來的。
馬克思認為,“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不是從無中發展起來的,也不是從空中,又不是從自己產生自己的那種觀念的母胎中發展起來的,而是在現有的生產發展過程內部和流傳下來的、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內部,并且與它們相對立而發展起來的。
任何生產方式都不是在空地上或廢墟上建立起來的;新的生產方式是在原有的生產方式內部逐步發展和自然形成的,是在揚棄舊的生產方式的基礎上并作為它的對立物出現的,新的生產方式和舊的生產方式不是截然分開的。
3.資本是一種運動而不是靜止物。
【答案】題中觀點表述正確。
【解析】資本,在經濟學意義上,指的是用于生產的基本生產要素,即資金、廠房、設備、材料等物質資源。
(1)資本的惟一目的和動機就是占有盡可能多的剩余價值。
剩余價值雖然是雇傭工人在直接生產過程中創造出來的,但是它必須以流通過程為前提,在流通過程中得到實現。因此,資本是在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相統一的運動中實現價值增殖的。
(2)產業資本的運動要經歷三個互相聯系的階段,即購買、生產和售賣階段;包含兩個過程,即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采取三種職能形式,即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
①在購買階段,資本采取貨幣資本形式,其職能是購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為剩余價值生產準備人和物兩個方面的條件;
②在生產階段,資本采取存在于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這兩種生產要素上的生產資本形式,其職能是生產剩余價值;
③在售賣階段,資本采取商品資本形式,其職能是實現預付資本價值和剩余價值。而且,這三種職能形式的資本都可以作為出發點,形成自身的循環形式,即貨幣資本循環、生產資本循環和商品資本循環。
(3)產業資本的運動,就是資本不斷地從一個階段轉向另一個階段,從一種職能形式轉化為另一種職能形式的循環過程,也是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相統一的運動過程,也是三種循環形式相統一的運動過程。資本運動越順利越快,它所占有的剩余價值也就越多。
所以,資本不僅是一種特定的生產關系,而且“是一種運動,是一個經過各個不同階段的循環過程,這個過程本身又包含循環過程的三種不同的形式。因此,它只能理解為運動,而不能理解為靜止物”
4.初次分配也要講效率與公平的統一。
【答案】題中觀點表述正確。
【解析】(1)無論在初次分配還是在二次分配中都要重視效率與公平的統一,不可只重視其中一方面,忽視另一方面。
①初次分配強調效率是由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決定的,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需要;強調效率有利于激發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效率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
②初次分配強調公平是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強調公平有利于緩解收入差距加大的趨勢,實現共同富裕;有利于讓更多的勞動者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社會穩定與和諧。
(2)效率和公平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
①社會公平的逐步實現只有在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沒有效率作為前提和基礎的公平,只能導致平均主義和普遍貧窮;
②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維持勞動者合法權益,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
③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且發展經濟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三、論述題(每小題30分,本題共60分)
1.試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馬克思主義的關系。
答:(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
這一理論體系圍繞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系統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如何加快實現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毛澤東思想同樣是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指引中國人民開辟了中國革命的成功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創建了新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來源,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立與發展,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的理論結晶,是當今中國人民的福祉所在。
中國面貌發生歷史性變化,歸根到底,靠的就是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正確指引。要保持正確的前進方向,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困難與風險,必須始終堅持這一理論體系。
(4)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要求我們真正用這一理論體系來觀察和分析問題,不斷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
①面對當前改革發展穩定的繁重任務,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西方敵對勢力對我西化、分化的圖謀,我們必須保持理論上政治上的清醒堅定。
②要深入學習和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自覺運用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問題,不斷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筑牢思想防線,堅決抵制各種錯誤思想的影響,切實做到在復雜的形勢中不忘記根本、不迷失方向,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始終保持立場堅定、旗幟鮮明。
③要廣泛深入地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宣傳教育,積極用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思想輿論和文化產品占領各種思想文化陣地,唱響主旋律,進一步形成主流思想文化的強勢,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2.為什么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而不能搞私有化?
答:(1)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不能搞私有化,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特別是社會生產力的總體水平與結構決定的。對于這個基本經濟制度,必須堅定不移、毫不動搖。
(2)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堅持基本經濟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
①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形成了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適應的基本經濟制度,實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②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我國經濟蓬勃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
③從市場經濟的起源和發展來看,它一直是與私有制相結合的,但不能由此推出發展市場經濟必須實行私有化的結論。
a.從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來看,公有制是在私有制之后建立起來的一種新型所有制關系,符合生產社會化的發展趨勢。
b.市場經濟作為一種財產組織方式和資源配置機制,與運行其中的社會制度是不同層次的問題,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
(3)從市場經濟的一般要求來看,我國必須堅持基本經濟制度,而不能實行私有化
①在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個根本要求就是通過發揮公有制的主導作用,有效地彌補市場缺陷,創造出比資本主義高得多的生產效率。只有國家進行高效靈活的宏觀調控,才能保證其有效運轉。
②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骨干與支柱,擔負著提供公共產品、增強綜合國力、實現區域平衡發展、充分就業等社會重任。這是非國有企業很難做好的事情。建立公有制企業是生產社會化發展的必然要求。
③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使市場對資源的優化配置突破了一國范圍,日益成為全球范圍內生產經營活動的調節機制,從而要求一國特別是大國的經濟發展必須站在全球資源配置的平臺上,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形成核心競爭力。
④生產的社會化從一國擴展到全球的更高程度,要求在更寬廣的領域突破所有制關系上的狹隘性質,使生產關系符合生產力發展的新要求。因此,無論從克服市場缺陷的要求來看,還是從經濟發展趨勢來看,公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無可比擬的優勢,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退回到私有化道路上去。
(4)從市場經濟在我國的實踐來看,我們也必須堅持基本經濟制度,而不能實行私有化
①社會主義社會的性質決定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實現共同富裕。實現這一目標的基本前提就是讓全體人民公平地占有生產資料。因為只有生產資料的公平占有,才能實現機會公平、分配公平的理想目標,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正是公有制為實現全體人民公平地占有生產資料創造了物質條件。
②我國正處在趕超發達國家的工業化階段,需要運用國家力量,利用后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這種趕超型的發展方式需要一定比重的公有制經濟和一定數量的國有企業作為保障。
-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434國際商務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20年揚州大學340農業知識綜合二[專業碩士]考研真題(A卷)
- 全國名校外國語學院二外法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第4版)
- 2020年傳播學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經典教材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最新英語專業考研英美文學考點測評
- 范里安《微觀經濟學(高級教程)》(第3版)課后習題詳解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434國際商務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20年保險碩士《435保險專業基礎》[專業碩士]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6年MBA/MPA/MPAcc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高分指南·MPAcc會計學(第5版)
- 胡宏紋《有機化學》(第3版)(上冊)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朱眉華《社會工作實務手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華民《國際經濟學》(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嚴強《公共政策學》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2014年基金銷售從業考試《證券投資基金銷售基礎知識》過關必做2000題(含歷年真題)
- 莫雷《心理學研究方法》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