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幗眉《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4197字
- 2020-10-20 19:02:07
第2章 新生兒心理的發(fā)生
2.1 復習筆記
新生兒期(0~1個月),是兒童從胎內生活轉變?yōu)樘ネ馍畹碾A段。在這段時間里,兒童生活中的主要矛盾是生理上能否適應新環(huán)境的矛盾。個體最初的心理活動,就是在這個生理矛盾的基礎上形成的。
一、新生兒心理產生的條件
(一)生存環(huán)境的巨大變化
1.出生前
嬰兒的營養(yǎng)、呼吸、排泄等新陳代謝活動都由母體代勞,很少受外界刺激的影響。只有當母親運動時,或者母親生理上或情緒上發(fā)生重大變化時,或者偶然傳來一些特別大的聲音刺激時,才對他產生一些影響。
2.出生后
出生后,新生兒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出生意味著寄居生活的結束,
新生兒必須依靠自己的生理活動來維持生命。
(二)新生兒的生理特征
軟弱、嬌嫩是新生兒解剖生理上的突出特點,但是他們生長發(fā)育非常迅速。我們僅從與心理活動有密切關系的幾個方面來看。
1.身體特點
(1)體型
新生兒的體型很特殊,頭大、身長、四肢短。頭約占整個身高的1/4(成人為1/8),腿約占1/3(成人占1/2)。這種體型決定了新生兒不便活動。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部分才逐漸協調起來(如圖2-1所示)。
(2)身高
兒童出生時身高約為50厘米,體重約3~3.5公斤。出生后幾天,體重略有減輕,第二周開始恢復,以后體重會迅速增長。
圖2-1 體型隨年齡而發(fā)生的變化
(3)皮膚
新生兒的皮膚常呈紅色,比較細嫩,很容易受損傷,而且有些皺,隨著肌肉的豐滿,皺紋很快消失,皮膚也逐漸變白。新生兒的皮膚比較細嫩,很容易受損傷。
(4)骨骼
新生兒的骨骼非常軟弱,構造與成人不同,所含無機鹽少、水分多、血管豐富,所以彈性較強,硬度不足,不易折斷,但易彎曲。很難支持身體做動作,甚至支撐不住頭的重量。當然,這與新生兒肌肉柔弱無力也有直接的關系。
(5)內臟器官
新生兒的內臟器官也沒有發(fā)育成熟。呼吸微弱,心跳很快,消化與體溫調節(jié)機能也不完善。
2.神經系統的特點
(1)發(fā)育相對較早
與人體其他器官和組織相比,神經系統的發(fā)育相對來說是比較早的(如圖2-2所示)。
圖2-2 人體中器官或組織的四種主要類型的生長速度的曲線
胎兒六七個月時,腦的基本結構已初具雛形。但兒童出生時,神經系統還沒發(fā)育完全:腦的結構比較簡單,神經系統的功能很不完善。新生兒腦細胞的體積小,神經纖維的長度和分支也不發(fā)達,神經纖維還未髓鞘化(軸突外包的髓鞘沒有形成)。所以新生兒的腦重大約只有390克,相當于成人腦重的25%~30%(成人腦重約1400克)。
(2)睡眠時間多而不穩(wěn),周期短
①睡眠時間多
新生兒睡眠時間很多,出生頭幾天,約有80%的時間處于睡眠狀態(tài)。睡眠是保護性抑制的突出表現。
當刺激超過一定的強度或持續(xù)時間過久時,神經細胞產生疲勞,導致大腦皮層的興奮性降低,從而進入抑制狀態(tài),稱為超限抑制。其對大腦皮層細胞有保護作用,所以也稱為保護性抑制。新生兒神經系統發(fā)育還不夠成熟,外界刺激對他們來說,往往是“超負荷”的,因而新生兒睡眠也較多。
②睡眠不穩(wěn)、周期短
新生兒睡眠不穩(wěn)、周期較短。在清醒時間里,新生兒的興奮容易泛化,對外界事物較難作出準確的反應。這都與新生兒神經系統的不成熟、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活動不完善有關。
興奮和抑制是兩種對立的高級神經活動過程。在大腦皮層的正常活動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抑制不必要的活動是更好進行必要活動的保證,它既可以使興奮引起的反射活動更精確、更完善,又可以使腦神經受到必要的保護,因而也是有機體認識事物的生理基礎。新生兒的興奮、抑制比較混亂,不能提供準確反應的生理基礎。
(3)神經系統調節(jié)功能很差
新生兒動作混亂、沒有秩序,有些新生兒兩只眼球的運動也不協調,有時一眼看左,一眼看右,呼吸、心跳、腸胃活動往往也沒有規(guī)律。
所以,剛出生的幼兒主要依靠低級中樞實現的本能活動——無條件反射來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
二、新生兒的無條件反射
(一)無條件反射含義
無條件反射也稱非條件反射,是外界刺激與有機體反應之間與生俱來的固定神經聯系。無條件反射是遺傳得來的。新生兒天生帶有無條件反射的能力。無條件反射的中樞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低級部位。各種無條件反射是否在特定的時間消失,可以作為診斷兒童神經系統的發(fā)育是否正常的參考指標。
(二)新生兒的無條件反射主要有以下幾類:
1.無條件食物反射
這種反射包括覓食、吸吮、吞咽反射。當乳頭或類似乳頭的東西碰到新生兒的面頰或嘴唇時,就會轉頭張嘴,做吸奶的動作,食物進入口里就會咽下去。
2.無條件防御反射
眨眼反射就屬此類反射。當強光刺激眼睛時,新生兒會自動閉上眼睛或將頭轉向背光處,當刺激物觸及眼瞼或睫毛時,頭會向后仰并眨眼。打噴嚏、嘔吐也是無條件防御反射。
3.無條件定向反射
當新異刺激(如大的聲音或鮮艷的物體)出現時,兒童會自動把頭朝向它,或停止正在進行的活動,好像在探究“這是什么?”這便是無條件定向反射。
無條件食物反射和無條件防御反射是新生兒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定向反射對認識世界有重要意義。
4.抓握反射
以手指或小棍觸碰新生兒的手心,兒童的手立即緊握不放,力量之大,甚至可以將身體吊起來。這種反射均在出生后4~5個月消失。
5.巴賓斯基反射
觸摸新生兒的腳底,腳會向里彎曲,腳趾會成扇形張開。這種反射在其滿6個月時消失,以后再這樣刺激兒童,腳趾就會向里屈曲。
6.驚跳反射
又稱摟抱反射。這是一種全身動作。當新生兒感到身體突然失去支持(如往小床上放他),或突然受到強聲刺激時,會仰頭、挺身、雙臂伸直、手指張開,然后彎身收臂,緊貼胸前,作摟抱狀。這種現象在3~5個月時消失。
7.強直性頸反射
新生兒仰臥時,頭常常偏向一側,同時伸出該側的手臂和腿,屈起對側的手臂和腿,作出擊劍狀。經常伸出的那只手可能預示兒童將來的習慣用手。這種反射在4個月以后消失。
8.行走反射
雙手托住新生兒腋下,使光腳板觸地,兒童就會做邁步動作。此種反射在其2個月左右消失。
9.游泳反射
把新生兒肚子向下,橫著托起,四肢便作類似游泳的動作,這種反射在其6個月左右消失。
(三)無條件反射的不足
無條件反射保證了新生兒最基本的生命活動。但只有當某種特定的刺激在特定的情況下出現時,才能發(fā)出特定的無條件發(fā)射反應。因而具有刻板性,局限性很大,適應性很低,不足以使新生兒應付面臨的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為了生存和適應環(huán)境,新生兒的反射逐漸信號化,形成條件反射。
三、條件反射的出現和心理的發(fā)生
(一)條件反射的出現
在現實生活中,引起新生兒無條件反射的刺激常常不是單獨出現的,而是伴有其他一些刺激。時間一長,這些刺激(如喂奶姿勢)就成了無條件刺激(如乳頭)的信號,條件反射就開始出現了。條件反射是有機體在生活實踐中學會的反射。原來不能引起有機體反應的無關刺激物,如果與能引起某些反應的刺激物多次結合(同時出現),便也能引起有機體的這些反應。
新生兒最先形成的條件反射,都是在無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生兒的條件反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形成,稱為自然條件發(fā)射。也可在實驗室里人為地創(chuàng)造條件建立,稱為人工條件反射。最早出現的自然條件反射,是在新生兒出生10天左右對喂奶姿勢的吸吮反射。最初的人工條件反射出現的時間,直接受人為條件的影響。
(二)新生兒的條件反射的特點:
1.形成速度慢,條件刺激物和無條件刺激物結合的次數要多些,甚至多達幾十次、幾百次。
2.形成之后不穩(wěn)定,如不繼續(xù)練習,容易消退。
3.不易分化。對相似刺激都作同樣反應。例如,對不同的人喂奶的姿勢,都作出吃奶的反應。
(三)條件反射形成的機制
1.條件反射的形成條件及原因
條件反射是通過高級神經中樞實現的。環(huán)境的刺激可以促進大腦的成熟。事實證明,剛出生的兒童還沒有出現條件反射,條件反射是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的,它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和靈活性。條件反射是有機體適應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所必需的,對有機體的生存和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復雜的胎外環(huán)境,迫使新生兒產生更多、更靈活的適應機能,這種機能即條件反射。
2.條件反射的形成機制
條件反射形成的機制,是暫時神經聯系的接通。暫時神經聯系既是生理現象,因為它是神經系統內所發(fā)生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學的變化;又是心理現象,因為它揭示了刺激物的信號意義,并支配了有機體的行為。暫時神經聯系一經建立,無關刺激便成了條件反射的信號,即條件刺激物。有機體根據條件刺激物的信號意義作出反應活動,這一過程也就是心理活動。從心理學上講,它是一種聯想,由條件刺激物聯想到無條件刺激物,也是一種理解,理解了條件刺激的信號意義。因此,條件反射的出現標志著兒童心理的發(fā)展。
四、教育應該從零歲開始
(一)新生兒的心理活動能力
1.早期的兒童心理學低估新生兒能力的原因:
(1)受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兒童的心理發(fā)展往往是在同小動物對比中來分析歸納。人類嬰兒同小動物相比,其獨立生活能力差得多。動物的進化水平越低,其成熟期越短,人類嬰兒的生理成熟期較長。但是,兒童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小動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不盡相同。沒有深入揭示兒童心理發(fā)展本身的規(guī)律,是低估新生兒能力的原因之一。
(2)由于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未能捕捉到新生兒心理發(fā)展的許多表現。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經過精心設計的實驗,不但可以揭示新生兒自然表現出來的心理活動,而且可以誘發(fā)新生兒的心理潛能。
2.新生兒心理活動能力的研究新進展
研究發(fā)現,胎兒已經開始對外界某些事物作出反應。比如,當母親聽到巨大的聲音或變換自己身體的位置時,腹中的胎兒就拳打腳踢地活動起來。有的資料甚至表明胎兒已有記憶。出生后,當他們聽到母親懷孕期間經常欣賞的樂曲時,表現出一種熟悉感。
近年來,心理學家越來越認識到,新生兒已經具有不可低估的心理能力:他們不僅能看、能聽、能記憶,還能區(qū)別不同的感覺信息。他們不僅能接受許多信息,還能主動發(fā)出信息,用不同的行為方式來反映周圍事物,表達自己的狀態(tài)。
(二)從零歲開始教育
1.保證新生兒有一個安全、舒適的環(huán)境,使他們生理上得到健康發(fā)展。
2.為新生兒創(chuàng)設一個心理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境,給予適量和合宜的教育訓練。日常的聲音,特別是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母親的話語,同時房間的光線應當柔和,房間的色彩不能太單調,也不能令人眼花繚亂,對新生兒來說,良好的環(huán)境不等于刺激物過多的環(huán)境。
3.注意觀察兒童對事物所產生的反應,為促進這些反應而給予適當刺激,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新生兒具有很大的潛力,通過適當的教育訓練,這些潛力可以提早發(fā)掘。大量事實證明,對兒童教育與不教育是大不一樣的。教育應從零歲開始,這種觀點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 宋濤《政治經濟學教程》(第12版)課后習題詳解
- 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243二外俄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周三多《管理學》(第2版)課后習題與考研真題詳解
- 服裝品質管理(第3版)
- 福建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yè)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證券法
-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 高寧《日漢翻譯教程》課后習題詳解
- 網絡安全與管理
- 圖解服裝裁剪與制板技術·袖型篇
- 飛行器動態(tài)氣動特性與仿真技術
- 2020年金融碩士(MF)《431金融學綜合》[專業(yè)碩士]名校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視頻講解]
- 先進聚酰亞胺材料:合成、表征及應用
- 無機及分析化學(第二版)
- 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民商法系列商法學:原理圖解實例(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