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綜合題

1.人們發現,大腦兩半球對情緒性信息的加工是不對稱的,在腦功能指標上存在著偏側化現象,有兩種理論對此加以解釋:半球優勢假說認為,只有右半球負責對情緒的加工;效價假說認為,不同效價的情緒是由不同的大腦半球進行加工的,右半球主要加工消極情緒,左半球主要加工積極情緒。

(1)請設計一個混合實驗檢驗這兩種假說,并簡要說明需要控制哪些主要額外變量。

(2)什么樣的實驗結果支持半球優勢假設說?

(3)什么樣的實驗結果支持效價假說?【統考2012年研】

答:(1)被試選取:正常人被試,在利手性,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等方面匹配。

實驗材料:情緒圖片,(情緒效價分別為正性和負性,以及中性刺激作為填充材料。每種類型的圖片數量相同)。

實驗程序:將被試分為兩組,其中一組被試觀看負性情緒刺激,另外一組被試觀看正性情緒刺激。同時進行fMRI掃描。

實驗設計:自變量為:大腦半球(左半球,右半球)×刺激類型(正效價,負效價)。

因變量為:被試的左右半腦的激活情況。

需要控制的額外變量:

被試的性別、左右利手性。兩種條件下被試的男女人數相同,并且全部為右手利。

被試的年齡。可以將年齡作為一個協變量,通過協方差分析的方法排除年齡的影響。

被試的疲勞和厭倦等情緒。在實驗刺激中插入部分中性刺激,采用隨機化的方法呈現材料刺激。

數據分析:獲得被試在正性刺激條件和負性刺激條件下的左右半球激活程度(中性刺激條件下的數據不進入數據分析)。然后進行兩因素混合設計方差分析。

(2)如果對于兩組被試,右半球的激活都顯著高于左半球的激活,說明無論情緒刺激的效果如何,都是主要由右半球負責加工,這就支持了半球優勢假說。

(3)如果對于負性情緒組,右半球的激活顯著高于左半球,對于正性情緒組,左半球的激活顯著高于右半球,說明不同效價的情緒是由不同的大腦半球分別進行加工的。該結果就支持了效價假說。

2.請閱讀下列兩段材料,回答后面的問題:

研究一:為研究家庭經濟環境對兒童語言發展的影響,研究者隨機選擇了某市家庭經濟收入高、低不同的兩組兒童各50名,在控制了除經濟收入外的其他重要的額外變量后,測量了這兩組兒童分別在1歲和2歲時的語言發展水平。結果發現:兩組兒童在1歲時不存在語言發展上的差異,但在2歲時差異顯著,表現為來自高收入家庭的兒童比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兒童擁有明顯的語言優勢。據此結果,該研究推論,良好的家庭經濟環境會促進兒童語言的發展。

研究二:在某些國家或地區,呈現偽證是警察審問嫌疑人獲取口供的常用方法之一。為了證明其可靠性,研究者設計了一個2(高、低易感性)x2(有、無目擊者)的完全隨機實驗。其中,易感性“高、低”是指被試分別以快、慢兩種速度輸入字母,目擊者“有、無”是指主試r4伙報告“看見”或“沒看見”被試是否敲擊了“空格”鍵。因變量指標是被試順從、內化和虛構的人數比例。“順從”是指被迫承認敲擊了“空格”鍵,“內化”是向別人敘述自己敲擊了“空格”鍵,“虛構”是指向主試承認自己敲擊了“空格”鍵。結果發現,被試有69%表現出順從,28%表現出內化,9%表現出虛構,經檢驗差異顯著。尤其是在高易感性和有目擊者條件下,被試最有可能表現出順從和虛構。這表明,呈現偽證能夠使人們更易接受被指控的結果。該研究據此推論,警察審問時通過呈現偽證引出的供詞并不可靠。

(1)這兩項研究各自存在哪些不足?請說明理由,并分別給出改進的建議。

(2)試根據研究評價標準,分析這兩項研究所存在問題的性質,并闡述它們之間的關系。【統考2012年研】

答:(1)兩項研究的不足、理由及改進建議:

第一項研究的問題是年齡自變量變化范圍過窄,選取的被試變量過于單一,只有兩組被試即研究一歲兒童和兩歲兒童并進行比較,代表性不夠,不能揭示兒童語言發展是否與環境有關,其結論不能推廣。因為兒童語言是處于不斷發展之中,本研究只選取了1歲和2歲這兩個閱讀早期的年齡段,缺少年齡更大的不同家庭經濟環境兒童的數據支持,兩組兒童在年齡段上的差異并不表明在語言發展的其他年齡段也存在差異。后續研究可以進行追蹤或者添加更多年齡段兒童的數據,如進一步測試這兩組兒童在3、4、5、6歲年齡段(或更高年齡段)的語言發展水平,從而進行研究比較,得出更具說服力的結論。

第二項研究的問題是研究結論外推的有效性。實驗中的被試產生的是對無意識疏忽性行為的內化,并不能確認他們會對真實審問情境中的明確犯罪意圖也產生內化。需要在接近真實的審問情境中檢驗被試對明確的犯罪意圖指責產生內化的可能性。

(2)兩項研究所存在的問題的性質及關系:

第一項研究的問題屬于研究的內部效度問題,指實驗中的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因果關系的明確程度,研究一出現選擇的交互作用問題(或者不同年齡段的成熟與語言測驗之間的交互作用問題)。第二項研究屬于研究的外部效度問題,表明生態學效度存在問題,指實驗結果能夠普遍推論到樣本的總體和其他同類現象中去的程度,即實驗結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適用性。

內部效度是外部效度的前提,沒有好的內部效度,也就談不上外部效度。但是,內部效度高并不能保證外部效度一定高。

3.某學生研究了不同類型的照片對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的影響,下面是該研究的實驗方法部分。依據材料回答:

(1)該“方法”中有幾處明顯的問題,請至少指出其中4處并加以完善。

(2)說明如何通過偏好判斷任務檢驗是否產生內隱記憶。

2.方法

2.1被試

某校心理學專業二年級A班全體同學60名。其視力或矯正

視力正常。

2.2實驗儀器與材料

2.2.1實驗儀器

某品牌計算機。

2.2.2實驗材料

本實驗以32對分別表達四種情緒(喜、怒、哀、懼)的面部照片為材料,其中16對為彩色照片,16對為黑白照片。

2.3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為2(圖片類型:彩色照片、黑白照片)×2(注意對象:目標照片和非目標照片)×2(任務類型:再認任務和偏好判斷任務)的被試間設計。

2.4實驗程序

實驗分為學習和測試兩個階段。

學習階段,隨機在計算機屏幕的不同部位呈現16對照片,其中8對為彩色照片,8對為黑白照片。每對照片中有一張為目標照片(以紅色邊框為標記)和一張非目標照片。目標照片以隨機方式一半在計算機的左半部呈現,一半在右半部呈現。所有被試均觀察目標照片,并要求正確報告出照片所表達的情緒。每對照片呈現時間為2秒,然后消失,并要求被試盡快判斷所表達的情緒,直到16對照片呈現完畢。

被試休息5分鐘后,進入測試階段。測驗時呈現16張照片,其中一半是學習過的照片,另一半是新照片。所有新照片呈現完畢后,再呈現學習過的照片,直到16張照片呈現完畢。所有被試先進行再認任務,然后進行偏好判斷任務。【統考2011年研】

【分析】該題考察了考生設計實驗的能力。其實這也是研究生導師最看重的能力。實驗心理學自然要考察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不過考生是否能夠將這些方法應用到真實的實驗中才是更為重要的。本題偏重于考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這就要求考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知識,還要自己動手設計一些實驗或者讀些研究論文從中學習。只要充分準備,也是可以得到高分。

答:(1)錯誤和完善方法如下:

錯誤:抽樣方法不正確,應采取隨機抽樣或其他科學的抽樣方法。

錯誤:沒有對被試的顏色視覺是否正常進行測定并說明,應加以測定并說明。

錯誤:2×2×2被試問設計,應為2×2×2被試內實驗設計。

錯誤:在計算機屏幕的不同部位呈現材料,應在計算機屏幕的某一固定部位呈現材料,同時平衡目標和非目標照片的位置效應。

錯誤:所有新照片呈現完后再呈現舊照片,新舊照片應按隨機順序(或其他可抵消順序誤差和空間誤差的方式)呈現。

(2)內隱記憶,指在不需要意識或有意回憶的條件下,個體的過去經驗對當前任務自動產生影響的現象。它與外顯記憶不同的特點在于:不完全遵循外顯記憶的遺忘規律:啟動效應隨時間推移沒有或很少降低,也不明顯受到干擾因素的影響。內隱記憶的測量方法主要有:詞干補筆法、偏好判斷法等。

其中偏好判斷任務是一種內隱記憶的間接測量方法,被試學習某些材料后,對呈現的包括學習過和未學習過的材料,作出喜好判斷。為排除干擾,在學習與測驗之間可插入分心測驗。若被試在偏好判斷中對學習過的材料表現出較高或較低的傾向水平,則可據此判斷被試完成測驗任務時有無意識加工的參與。

題目中,第一步,在測試階段,隨機呈現16張新舊照片,要求被試判斷是否喜歡每張照片。第二步,計算被試喜歡新舊照片的數量,若被試對舊照片的喜歡數量顯著超過對新照片的喜歡數量,則產生內隱記憶。

4.圖A、B、C是一項實驗的三種可能結果。試根據圖示的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的目的是什么?

(2)該實驗有幾個自變量?每個自變量各有幾個水平?因變量是什么?

(3)請用文字分別描述這三種可能的結果。【統考2009年研】

圖A

圖B

圖C

答:(1)該實驗的目的是檢驗健忘癥被試與控制組被試在自由回憶(外顯記憶)和詞匯辨認(內隱記憶)之間是否存在差異(實驗性分離);或者健忘癥被試是否保留有內隱記憶。

(2)該實驗有兩個自變量:一個是被試類型,包括健忘癥被試和控制組被試兩個水平;另一個是任務類型,包括內隱的詞匯辨認任務和外顯的自由回憶任務兩個水平。因變量是自由回憶的正確率和詞匯辨認的正確率。

(3)由圖A可知,自由回憶和詞匯判斷的這兩種測驗形式,控制組的成績都比健忘組的成績高,并且自由回憶和詞匯判斷這兩種測驗形式下的成績趨勢是相同的。而自由回憶的外顯記憶的測驗方式,詞匯判斷是內隱記憶的測驗方式。因此,這可能表明,控制組被試無論是在外顯記憶還是在內隱記憶測驗中,其作業成績都比健忘癥被試好,顯示出被試組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不存在任務類型與被試組之間的交互作用。

圖B可能表明,控制組被試在外顯記憶測驗中,其作業成績要優于健忘癥患者;而在詞匯辨認測驗時,兩者成績無顯著性差異;顯示出任務類型與被試組之間可能存在顯著的交互作用。

圖C可能表明,控制組被試在外顯記憶測驗中,其作業成績優于健忘癥患者;而在詞匯辨認測驗中,健忘癥患者的作業成績要優于控制組被試,出現了交叉的交互作用。

5.表1和表2、表3和表4是針對同一問題采用兩種不同的實驗設計所獲得的模擬實驗研究結果。請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分別指出這兩種實驗各自屬于何種設計類型,每種設計各自使用了多少被試。

(2)針對研究問題,根據實驗設計一的統計分析結果,能得出什么結論?實驗設計二與實驗設計一的結論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能得出什么結論?

(3)這兩種設計中哪一種更適宜考察本研究的問題?請具體說明理由。【統考2008年研】

實驗設計一

表1    不同教學方法下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成績

表2   方差分析結果

實驗設計二

表3  不同教學方法下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成績

表4   方差分析結果

答:(1)實驗設計一為2×2被試間設計,(2分)被試為24人。

實驗設計二為2×2混合設計,其中,學生類型為被試間變量,教學方法為被試內變量。被試為12人。

(2)根據實驗設計一的結果,能得出如下結論:

教學方法的主效應顯著,啟發式教學方法的成績顯著高于講授式;

學生類型的主效應不顯著;

教學方法和學生類型之間的交互作用顯著,即教學方法對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成績產生了不同的影響;與講授式教學方法相比,啟發式教學方法對學困生成績的提高作用更大。

實驗設計二與實驗設計一的結論相同。

(3)比較說明

比較而言,被試間設計的方案能更好地回答研究問題;

雖然混合設計所需的被試量較少,且混合設計將教學方法作為被試內變量,能更好地控制來自不同個體間的差異,但當實驗過程中容易產生累積效應或練習效應時,則被試內實驗設計無法適用。本實驗如果將教學方法作為被試內變量則會產生累積效應或練習效應,因此,包含被試內設計在內的混合設計不能回答該研究所探討的問題,選擇被試間設計更佳。

推薦閱讀
  1. 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臨床醫學綜合能力臨床醫學人文精神考點歸納與典型題詳解
  2.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431金融學綜合[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講解【16小時高清視頻】
  3. 鄭克魯《外國文學史》(修訂版)課后習題詳解
  4. 2020年英語專業考研基礎英語翻譯高分特訓100篇
  5. 英語專業英漢互譯考研真題詳解
  6. 馬海濤《中國稅制》(第9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7. 羅小未《外國近現代建筑史》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第2版)
  8. 張亦春《金融市場學》(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9. 2020年翻譯碩士(MTI)《448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考研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0. 李瀚蓀《電路分析基礎》(第4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1. 華中師范大學等六校合編《分析化學》(第4版)(下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2. 王珊《數據庫系統概論》(第4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3. 2014年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全國聯考英語考試語法、詞匯、完形填空專項突破
  1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620基礎英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15. 周惠中《微觀經濟學》(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芜市| 绥棱县| 峡江县| 京山县| 申扎县| 嘉峪关市| 科技| 石楼县| 平阳县| 集安市| 吉林省| 凤凰县| 遂溪县| 绥中县| 丹阳市| 利津县| 南漳县| 衢州市| 聊城市| 扎鲁特旗| 新营市| 探索| 灌阳县| 阿城市| 中卫市| 治县。| 海伦市| 信宜市| 西安市| 瑞金市| 子长县| 磴口县| 武夷山市| 孝感市| 疏勒县| 兴安盟| 鄂伦春自治旗| 鲜城| 罗源县| 泰安市| 横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