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光德《社會保障概論》(第4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jié)題庫+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3235字
- 2020-09-18 14:41:46
第6章 社會保障水平
一、名詞解釋
1.社會保障水平(social security level)
答:社會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或地區(qū)社會成員享受社會保障的高低程度。社會保障水平指標是指為了衡量、表現(xiàn)社會保障水平而選取的變量。西方國家一般把社會保障總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作為衡量社會保障水平的主要指標,其計算公式為:社會保障水平=社會保障支出總額÷國內生產總值×100%。其中,社會保障支出總額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或地區(qū)實際支出的各種社會保障費用總和。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qū)以及同一國家的不同時期,它包含不同的具體項目。
2.社會保障水平指標(index of social security level)
答:西方國家一般把社會保障總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作為衡量社會保障水平的主要指標。其計算公式為:社會保障水平=社會保障支出總額÷國內生產總值×100%。其中,社會保障支出總額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或地區(qū)實際支出的各種社會保障費用總和。
各國社會保障體系千差萬別,在具體衡量一國或地區(qū)的社會保障水平時,除了考慮社會保障總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外,還應考慮人均社會保障待遇水平、社會保障覆蓋面與社會保障自身的制度結構等多項指標,這樣才能對該國或地區(qū)的社會保障的實際水平作出客觀全面的判斷與評價。
3.社會保障預警系統(tǒng)(pre-warning system of social security)
答:社會保障預警是指社會保障預測、監(jiān)督機構通過建立科學、靈敏的預警系統(tǒng),通過對量化資料的分析,及時發(fā)現(xiàn)并預測可能出現(xiàn)的社會保障潛在危機,以便國家能夠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避免社會保障財務危機的發(fā)生,維持社會保障制度的良性運轉。科學、靈敏的社會保障預警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包括:設置合理的社會保障預警指標,建立迅捷的信息資料收集與傳導機制,開展人口老齡化、失業(yè)規(guī)模、社會保障支出的中長期趨勢預測,定期發(fā)布社會保障運行情況的有關信息等。社會保障水平是核心指標,除此之外還包括與社會保障水平直接相關的指標,如社會保障支出占國家財政總支出的比重、社會保障基金流量與存量變動等,也包括宏觀經濟指標、人口結構變動指標等。
二、復習思考題
1.社會保障水平的制約因素有哪些?
答:社會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或地區(qū)社會成員享受社會保障的高低程度。社會保障水平指標是指為了衡量、表現(xiàn)社會保障水平而選取的變量。它主要受到下列因素的制約:
(1)經濟規(guī)模與經濟發(fā)展水平
一國或地區(qū)所能提供的經濟資源總量,作為社會保障支出的最終來源,其規(guī)模必然從根本上制約著社會保障水平的高低。經濟與社會保障的相互關系是十分復雜的,經濟因素決定社會保障制度與水平;而社會保障制度一旦產生,就具有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其發(fā)展也會反過來影響經濟,二者是相互影響的關系。
(2)政治、社會結構
政治因素對于社會保障制度的發(fā)展及社會保障水平會產生影響。西方國家多黨競爭的政治制度,使得各黨派為了爭取選民的支持而承諾較高的社會保障水平,不可避免地導致了社會保障水平攀升的“登臺階”效應。社會結構對社會保障也產生影響,例如城鄉(xiāng)二元結構。
(3)制度年齡和人口結構
制度年齡是指社會保障制度建立的時間長度。制度年齡越長,社會保障水平越高;反之,社會保障水平越低。社會保障水平與一國的人口結構有著密切的關系,伴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浪潮的來臨,社會保障水平呈現(xiàn)出明顯的抬升趨勢。
(4)歷史、人文等特殊因素
社會保障水平的高低受到本國獨特的歷史、人文因素的影響。例如,瑞典的富足小國特點和求穩(wěn)定、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促使瑞典建成“福利櫥窗國家”;美國追求自由主義的特點,使之依靠市場經濟,沒有建成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
2.研究社會保障水平的意義何在?
答:通過對社會保障水平的研究,可以探索出社會保障制度與其外在環(huán)境要素之間規(guī)律性的東西,從而在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中加以運用。具體地說,社會保障水平具有下列功能和意義:
(1)客觀描述社會保障程度的高低,并進行國際、地區(qū)間的比較,探索、總結和運用社會保障制度發(fā)展與運行的自身規(guī)律。
(2)通過增加設置不同的控制變量,可分類計算出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內部各行業(yè)、各地區(qū)甚至各群體之間的社會保障水平子指標,進行綜合的分析比較,促使社會保障制度的結構合理化與內部優(yōu)化。
(3)運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對社會保障制度自身運行與其經濟、社會效應的分析,確定社會保障適度水平,評價社會保障運行狀況,并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調整與控制。
(4)社會保障適度水平與社會保障自身發(fā)展趨勢、社會經濟發(fā)展趨勢相結合,可以建立起“社會保障警戒模型”,構成社會保障預警系統(tǒng)的核心,用于預測社會保障的未來趨勢,避免出現(xiàn)社會保障的財務危機,促使社會保障制度運行與社會、經濟發(fā)展產生良性互動。
3.社會保障水平“不適度”的表現(xiàn)及其影響有哪些?
答:社會保障水平的“不適度”主要表現(xiàn)及影響有:
(1)社會保障水平過低
這種情況反映出社會保障程度不足,必然的后果是不能很好地實現(xiàn)社會保障應有的功能,難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而且客觀上也抑制了消費需求的擴大,最終對社會運轉的效率產生不良影響。許多發(fā)展中國家的實踐證明,社會保障制度的缺位、殘缺或低水平,對總體經濟的發(fā)展造成了瓶頸制約,阻礙了國民經濟的發(fā)展。
(2)社會保障水平超度
社會保障水平超度是指社會保障支出增長過快,超過國民經濟能承受的水平,從而超過了應有的適度水平。由于社會保障具有剛性增長的特征,社會保障水平超度是較為普遍和容易發(fā)生的現(xiàn)象,西方發(fā)達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后出現(xiàn)的“福利危機”,便深刻地說明了這一點。社會保障水平的超度會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而且超度的程度越高,這種影響也越大。
(3)社會保障水平的結構性不合理
我國城鄉(xiāng)之間、不同所有制職工之間、不同地區(qū)之間的社會保障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內部結構不盡合理。我國傳統(tǒng)經濟體制的種種弊端是由于在城鄉(xiāng)居民社會保障水平相差懸殊造成的。20世紀90年代,由于國家加大了勞動力結構調整的力度,這一矛盾才逐漸變得尖銳起來,并對改革、發(fā)展和穩(wěn)定的大局構成了威脅。
4.社會保障水平適度性問題應從哪些方面把握?我國當前社會保障水平是否適度?
答:(1)社會保障水平適度性
社會保障政策既屬于經濟政策的范疇,也屬于社會政策的范疇。對社會保障水平適度性的研究,必須把這兩方面統(tǒng)一起來,才能得出較為客觀的結論。
①從經濟政策范疇來看,適度的社會保障水平有利于協(xié)調積累與消費的關系,社會產品的價值也因此得以順利實現(xiàn)。
②從社會政策的角度來看,保障每個公民的最基本生活水平,對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意義重大。然而,保障每個公民的最基本的生活水平要以一定的經濟發(fā)展水平為基礎。
(2)對我國社會保障水平適度性問題的分析
根據(jù)相關的測算以及比較,我國社會保障的總體水平既不顯得過高,也不顯得過低。但是,我國社會保障水平內部卻存在著嚴重的結構性問題。
①經濟發(fā)展水平
從經濟發(fā)展水平來看,由于受眾多因素影響,在國際比較中沒有客觀標準。從國家或政府主導社會保障發(fā)展看,經濟發(fā)展水平對社會保障支出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通過財政收支來實現(xiàn)。
②社會政治穩(wěn)定
從社會政治穩(wěn)定和收入分配角度看,國民越來越期望更為完善的社會保障體制和適中的社會保障水平發(fā)揮積極作用。改革以來,我國不同社會成員收入差距呈逐步拉大趨勢,1978年我國基尼系數(shù)為0.317,2006年則上升到0.496。按照國際通用標準,基尼系數(shù)在0.4~0.5之間表示收入差距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近些年來,隨著利益主體分化、利益差距擴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人民群眾內部的利益矛盾日漸凸顯,主要表現(xiàn)為經濟利益矛盾突出、群體性事件不斷增多、對抗程度增強、處置難度加大等。面臨如此嚴峻的形勢,作為實施收入再分配的主要工具的社會保障政策應該發(fā)揮更為積極的作用,以縮小貧富差距和維護社會政治穩(wěn)定。
總體上看,整個經濟社會是一個有機整體,社會保障水平的確定也只有以經濟社會的協(xié)調發(fā)展為基準才具有現(xiàn)實意義。另外,對于目前我國社會保障水平適度與否的判斷,除了從宏觀上考察之外,還應該注意到財政和企業(yè)的承受能力,以及社會保障支出水平的城鄉(xiāng)結構等方面是否合理。
- 2017年材料科學基礎考點歸納與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2020年現(xiàn)代漢語考點歸納及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全國名校外國語學院二外法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第4版)
-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導論》【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37.8小時高清視頻】
- 吳式穎《外國教育史教程》課后習題詳解
-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910微觀與宏觀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
- 斯蒂格利茨《經濟學(上冊)》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贈兩套模擬試題及詳解】(第4版)
- 范健《商法總論》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陳孝彬《教育管理學》(第3版)課后習題詳解
- 2018年考研歷屆數(shù)學真題題型解析(數(shù)學一)
- 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357英語翻譯基礎[專業(yè)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王炳照《簡明中國教育史》(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薛榮久《國際貿易》(第5版)課后習題詳解
- 北京科技大學文法學院630社會學研究方法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20年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851西方經濟學考研模擬試題及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