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孫光德《社會保障概論》(第4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作者名: 圣才電子書本章字數: 2566字更新時間: 2020-09-18 14:41:45
第2章 社會保障制度的產生和發展
一、名詞解釋
1.市場經濟(market-directed economy)
答:市場經濟是指與計劃經濟相對應的一種經濟體系,在這種體系下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及銷售完全由自由市場的自由價格機制所引導,而不是像計劃經濟一般由國家所引導,在市場經濟里并沒有一個中央協調的體制來指引其運作,但是在理論上,市場將會透過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和需求產生復雜的相互作用,進而達成自我組織的效果。
2.濟貧法(Poor Law)
答:濟貧法是指英國1601年頒布的《濟貧法》和1834年英國議會通過的《濟貧法修正案》,前者被稱為“舊濟貧法”,在歷史上首次由政府以立法形式規范濟貧事業;后者首次明確對窮人的援助是政府的責任,在社會保障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舊濟貧法的主要內容有:建立地方行政和征稅機構;為有勞動能力的人提供勞動場所;資助老人、盲人等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為他們建立收容場所;組織窮人和兒童學藝;提倡父母和子女的社會責任;從比較富裕的地區征稅補貼貧困地區。新《濟貧法》的主要原則是:保障公民生存的義務,認為救濟不是消極行動,而是一項積極的福利舉措,并由經過專門訓練的社會工作人員從事此類工作。
3.互助組織(mutual—aid organization)
答:互助組織是指多種多樣的群眾自發、自愿建立起來互助合作的組織。組織成員在自愿基礎上,通過按規定繳費的方式聚集資金,以使參加者在遭遇各種風險處于危難時得到救助。互助組織產生于17世紀末,是產業工人為抵御勞動風險而創立的互助互濟基金會組織,它聚集會員的力量,組織會員之間的扶危濟困。這種以抵御勞動風險為目的的互助組織,從制度屬性、管理形式、項目設置、責任承擔等方面,為后來的社會保險制度的產生和形成提供了組織經驗和基礎。
4.商業保險(commercial insurance)
答:商業保險是指通過訂立保險合同運營,以營利為目的的保險形式,由專門的保險企業經營。商業保險關系是由當事人自愿締結的合同關系,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公司支付保險費,保險公司根據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達到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商業保險具有如下特征:商業保險的經營主體是商業保險公司,商業保險所反映的保險關系是通過保險合同體現的,商業保險的對象可以是人和物,商業保險的經營是以利潤最大化為目的。
二、復習思考題
1.社會保障制度產生的社會經濟背景是什么?
答:社會保障制度是社會化生產、市場化經濟正常運行的客觀要求。
(1)在自然經濟條件下,家庭是生產單位,也是生活消費單位,勞動者遇到疾病、傷殘、年老、生育等風險時,主要依靠家庭保障。進入社會化大生產后,隨著自然經濟的瓦解和商品經濟發展到市場經濟,以大規模的工廠、農場為單位,勞動者多數離開家庭,走向社會。這時,勞動者的疾病、傷殘、年老、生育等個人風險,集中到社會上,成為社會問題。于是,由政府出面制定和實施社會保障制度,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就成為社會生產順利進行和實現社會安定的必要條件了。
(2)以社會化大生產為基礎的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在競爭中,優勝劣汰,不可避免會出現兩極分化,導致社會矛盾,甚至發生社會騷動。為了維護社會安定,政府必須采取措施,對那些在市場競爭中的失敗者給予物質幫助,以滿足他們的生存需要。
(3)市場經濟的發展呈現周期性,即使在經濟正常發展時期,由于市場調節帶有自發性、滯后性,也常常會有企業破產和工人失業存在,這些工人失去收入,生活來源斷絕,必須給其生活保障,以避免他們流離失所,鋌而走險,危及社會安定;同時,也可以保存這部分勞動力,以備生產發展需要人手時,不致出現勞動力供應不足的狀況。
(4)在手工生產時代,勞動者的技藝主要在家庭中,靠代際傳播獲得,勞動力生產和再生產的費用也由家庭承擔。進入社會化大生產、市場經濟時代,生產對勞動力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高質量勞動力的培養不可能在家庭內進行,為了保證社會對勞動力的需要,不論勞動者在業、失業,還是遇到意外事故,勞動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費用和子女的教育費用都需要由社會給予幫助。
(5)任何社會中都存在由于先天疾病而不具備勞動能力的人和由于多種原因造成的生活上無依無靠的人以及各類弱勢群體。如果這些人的生活沒有保障,也會影響社會的安定。由政府通過立法,以相應的制度保障他們的生活,也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的正常運行。
由此可見,隨著社會化生產、市場經濟的逐漸形成和發展,社會保障制度必須逐步建立和發展。
2.社會保障制度的產生和發展分幾個階段?各階段的主要標志是什么?
答:社會保障制度產生和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具體分析如下:
(1)社會保障制度的萌芽
19世紀30年代,英國頒布和實施了新《濟貧法》,這是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萌芽。
(2)社會保障制度的確立
1883~1889年,德國陸續頒布了一系列法令,1883年,頒布了《疾病社會保險法》;1884年,頒布了《工傷事故保險法》;1889年,頒布了《老年和殘障社會保險法》。上述法令的頒布,標志著世界上第一個最完整的社會保險體系的建立,社會保險制度由此產生。
(3)社會保障制度的普及
20世紀以來,社會保險制度逐漸普及到其他國家。1935年,美國頒布《社會保險法》,使得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由社會保險制度向綜合性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跨了一大步。
(4)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發達國家在“福利國家”的口號下,社會保障制度發展成為以高福利為標志的包括社會救濟、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等各種形式在內的一套完整體系,社會保障進入發展的階段。
3.不同社會保障制度類型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答:從20世紀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在世界上基本形成了四種社會保障模式,即“強制儲蓄”型社會保險、“國家保險”型社會保險、“福利國家”型社會保險和“投保資助”型社會保險。不同社會保障制度的類型的最主要區別就是政府或國家所介入社會保障制度的程度不同,表現為:
(1)“強制儲蓄”型社會保障模式強調個人的自保,政府介入程度最低;
(2)以蘇聯為代表的“國家保險”型社會保障模式則是國家完全包攬的社會保障制度,個人不需要繳納任何保險費;
(3)“福利國家”型社會保障模式也強調政府的責任但是并不忽略個人應該起的作用;
(4)“投保資助”型社會保障模式強調國家、雇主和勞動者三方的責任,國家一般起到制度制定、最后擔保等責任,這種模式也強化自我保障意識,政府承擔適度責任。
- 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833英語語言文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周友梅《資產評估學基礎》(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244二外英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賈俊平《統計學》(第7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西北大學文學院618中國古代文學史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思想政治理論新大綱速練十套卷
- 2014年CFA中文精讀(LevelⅠ)3財務報表分析【含2011~2013年真題及詳解】
- 2015年法律碩士(法學)聯考歷年真題精解及考前5套題
-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周曉虹《現代社會心理學》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張德《組織行為學》(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吳曉求《證券投資學》(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環境科學考點歸納與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晁福林《中國古代史(上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261英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