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部分 課后習題

上 篇

第1章 社會保障的定義、體系結構及其功能

一、名詞解釋

1.社會保障(social security)

答:社會保障是以政府為責任主體,依據法律規定,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對暫時或永久失去勞動能力以及由于各種原因而生活發生困難的國民給予物質幫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這一定義包含以下四個要點:社會保障的責任主體是政府;社會保障得以實施的依據和保證是相應的社會立法;社會保障的資金來源是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會基金,用它來支付保障費用;社會保障的目標是滿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2.社會保險(social insurance)

答:社會保險是指以國家為責任主體,對有工資收入的勞動者在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或雖有勞動能力卻因失去工作喪失生活來源的情況下,通過立法手段,運用社會力量,給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損失補償,保證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部分。它所承擔的風險最多,所占用的資金也是社會保障基金中的最大部分。社會保險具有強制性、互濟性、儲備性和補償性等特點。

3.社會救助(social succour)

答:社會救助是指依據法律規定,政府和社會對因自然災害或其他原因而無法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無收入和低收入的個人或家庭給予幫助,滿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是保障社會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因為社會救助的對象是社會保險這道安全網保護不了的人群——社會保險是需要繳費的,而無收入和低收入的人是沒有能力繳費的,所以社會救助是社會保障體系的必要組成部分,在貧困現象比較普遍的社會中,發揮其扶貧濟困的功能尤為必要。

4.社會福利(social welfare)

答:社會福利是指政府和社會組織通過建立文化、教育、衛生等設施免費或優惠提供服務和以實物發放、貨幣補貼等形式,向全體社會成員或特定人群給予幫助,以保證和改善其物質文化生活的制度。

5.社會功能(social function)

答:社會保障的基本功能包括:人民生活的“安全網”;經濟發展的“推動器”;社會矛盾的“調節器”;社會政治的“穩定劑”。社會保障對社會的文化發展、精神文明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社會保障的功能是在合理、適度的社會保障條件下獲得的正面效果。反之,如果社會保障制度設計及其實施不夠合理,不適度(不足或過度),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效果。從社會保障的功能可以看出,它是社會主義條件下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石。

二、復習思考題

1.簡析社會保障的定義。

答:社會保障是以政府為責任主體,依據法律規定,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對暫時或永久失去勞動能力以及由于各種原因而生活發生困難的國民給予物質幫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這一定義包含以下四個要點:

(1)社會保障的責任主體是政府

國家是對社會進行管理的最高權力機關,政府是具體執行國家權力的行政機構,唯有政府才能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對全社會實行生活保障。

社會穩定和經濟增長是社會的基本目標,政府有運用社會保障尋求穩定和參與發展的內在動因。

(2)社會保障得以實施的依據和保證是相應的社會立法

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社會保障制度必須以健全、完備的法律體系為支撐,使社會保障制度的運作制度化、規范化。

(3)社會保障的資金來源是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會基金,用它來支付保障費用

(4)社會保障的目標是滿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社會保障對那些由于各種原因處于生活困難或面臨生存危機的社會成員給予生活保障,社會保障應能使社會的每個成員達到維持生存所需的生活標準。

2.簡述社會救助、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的不同特點。

答:社會救助、社會保險、社會福利三者的不同特點主要表現在保障范圍和對象、保障目標、主要資金來源、權利義務關系等幾個主要方面,如表1-1所示。

表1-1  社會救助、社會保險與社會福利的特點

3.社會保障的社會功能表現在那些方面?

答:社會保障具有其他制度無法相比的獨特功能。概括起來,有以下幾方面:

(1)人民生活的安全網

社會保障的直接目的是保障國民的基本生活,使勞動者在年老、失業、生病、工作、傷殘、生育時,基本收入不受影響;無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種意外災害的人們有生活來源,無后顧之憂,擺脫生存危機,從而為人們架起一道生存的安全網,一道維護社會安全的防線。

(2)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社會保障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在勞動者由于工傷喪失勞動能力或因失業而生活來源中斷時,社會保障通過收入補償和補貼保證其基本生活,幫助他們恢復和保存勞動能力;同時,通過國民教育、技能培訓等社會保障措施提高勞動者素質,使社會勞動力的再生產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保證。社會保障還通過征繳保險費(稅),建立社會保障基金,影響儲蓄和投資,進而影響積累和消費的比重,調節經濟增長過熱和消費過度膨脹,發揮平衡社會供需總量的作用,促進經濟平穩地發展。

(3)社會矛盾的調節器

市場經濟的自發作用必然使社會成員的經濟收入產生差距,形成不同階層以及他們之間的矛盾。社會保障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能調節中高收入群體的部分收入,提高最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標準,適當縮小不同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別,起到化解矛盾,實現共享發展成果,促進社會關系和諧的作用。

(4)社會政治的穩定劑

社會保障通過各種措施,為社會成員提供經濟保障,調節社會矛盾,避免人們由于生存危機、心理失衡而導致社會沖突,造成社會震蕩,具有社會減震器的功能,是預防政治動蕩的穩定劑。

(5)社會保障對社會的文化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具有推動作用

社會保障通過文化福利設施普及文化教育,特別是通過“文化救助”使那些低收入、無經濟能力享有文化生活的社會成員得到一定程度的文化滋養。同時,社會保障與生俱來的互助共濟、分擔風險的原則在其實踐中必然鼓勵和培養團結友愛精神。樹立良好風尚,從而推動社會的文化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

總之,社會保障的功能是在合理、適度的社會保障條件下獲得的正面效果,它是社會主義條件下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石。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必須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源县| 米易县| 五台县| 于田县| 黄浦区| 常州市| 永城市| 永川市| 洞口县| 阳江市| 宜君县| 商南县| 上犹县| 克拉玛依市| 福海县| 兴隆县| 北碚区| 镇坪县| 济源市| 九龙城区| 璧山县| 洱源县| 鱼台县| 桑日县| 称多县| 喜德县| 增城市| 兴安县| 双峰县| 长泰县| 温宿县| 信丰县| 保山市| 丁青县| 海阳市| 霍州市| 藁城市| 龙里县| 斗六市| 安庆市| 来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