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連生《教育心理學》(第3版)筆記和習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8字
- 2020-09-15 18:08:34
第2部分 學習分論
第4章 知識的性質、分類與陳述性知識的學習
4.1 復習筆記
一、知識的性質
1.知識的定義與類型
(1)知識的定義
知識是指主體與其環境相互作用而獲得的信息及其組織,儲存于個體內即為個體的知識,儲存于個體外即為人類的知識。知識的本質是信息在人腦中的表征。
(2)廣義知識的分類
根據不同標準和不同目的可以將廣義知識劃分為多種類型。
①信息加工心理學的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
陳述性知識用于回答“世界是什么”的問題;程序性知識用于回答“怎么辦”的問題。
②哲學的顯性知識與默會知識
哲學家波蘭尼將知識分為顯性知識與默會知識。前者也稱“明言知識”,是能用語言文等諸種符號表達的知識。后者是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的知識。信息加工心理學的兩類知識劃分與波蘭尼的兩類知識劃分存在著很大的一致性。陳述性知識也就是顯性知識,是個體能夠意識到并能用言語表達的;程序性知識中有些是個體完全不能意識和用言語表達的,也就是默會知識。
③奧蘇伯爾的機械知識與有意義知識
奧蘇伯爾把學習分為機械學習與有意義學習兩大類。機械學習的結果是機械記憶,通過死記硬背獲得的知識都是機械知識。有意義學習獲得的知識是有意義知識,主要是概念和命題。
(3)廣義知識學習階段與分類模型
①陳述性知識的學習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新信息進入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中被啟動的相關知識建立聯系,從而出現新的意義的建構;第二階段,新建構的意義儲存于長時記憶中,如果沒有復習或新的學習,這些意義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出現遺忘;第三階段,意義的提取和運用。
②程序性知識的學習一般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陳述性知識的學習;第二個階段是通過應用規則的變式練習,使規則的陳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轉化;第三個階段是程序性知識發展的最高階段,規則完全支配人的行為,技能達到相對自動化的程度。
2.陳述性知識的性質:陳述性知識的心理表征
知識的表征或知識的心理表征,指信息在心理活動中表現和記載的方式。外在的客體在心理活動中可以以具體形象、概念或命題等形式表現出來。這些形象、概念或命題都是信息的表征形式。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形式的表征。不同表征形式所具有的共同信息稱為表征的內容,而每一表征形式稱為編碼。學習理論中有代表性的知識表征理論如下:
(1)神經網絡理論
神經網絡理論是認知心理學家通過計算機模擬提出的一種知識表征理論,認為知識在人腦中以神經網絡形式儲存,神經網絡由可在不同水平上被激活的結點組成,結點與結點之間有聯結,學習是聯結的創造及其強度的改變。
①聯結主義模型的重要教育含義是:在掌握高級的知識之前,必須先掌握低級的知識。這種由低級到高級的知識加工被稱為自下而上加工,與之相對的是自上而下加工。
②聯結主義模型不能表征某些作為人類知識核心的關鍵信息。例如,該模型不能解釋蘊含在命題中的句法關系。
(2)命題與命題網絡理論
①命題。命題指表達判斷的語言形式,由系詞把主詞和賓詞聯系而成。在認知心理學中,命題是指語詞表達的意義的最小單位。一個命題是由一種關系和一組論題構成的。
②命題網絡。命題網絡是指命題網絡模型中命題表征表達的概念之間的關系,用網絡圖來表示。網絡中的結點表示概念,連線即概念之間的聯系。命題中的概念已儲存在記憶里,命題網絡卻是新的。記憶一個句子就是記憶與之相關的一組命題及其組成的命題網絡。
(3)圖式與腳本理論
①圖式。現代認知心理學家把圖式定義為:人頭腦中關于普通事件、客體與情景的一般知識結構。圖式來表征人的較復雜的整塊的知識。其特點為:a.具有概括性;b.含有同類事物的本質特征,也含有非本質特征;c.其中的知識是以某種方式或結構組織起來的;d.個體的圖式是發展的。
②腳本。心理學家把圖式分為表征客體的圖式與表征事件的圖式兩大類。香克和阿伯爾遜把表征反復出現的有序事件的圖式稱為腳本。腳本不同于客體圖式,它表征的事件有一定的時間順序。
(4)雙編碼理論
雙編碼理論的提出者是佩維沃,其主要觀點是:陳述性知識以言語和意象兩種方式表征,對同樣的內容,以兩種形式編碼的學習效果要優于以一種形式編碼的效果。雙編碼是有效和高效思維的重要方面。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也對雙編碼理論提供了支持。他認為,觀察事物主要依賴兩種表征系統——言語表征系統和意象表征系統。言語表征系統涉及被示范的行為的言語編碼,它能說明人類觀察學習和保持的顯著快速性。這種編碼系統由于攜帶容易儲存的大量信息,能促進觀察學習和保持。而在發展早期,由于言語技能缺乏,以及有些學習行為模式不易于言語編碼,視覺意象在觀察學習中起特別重要的作用。
二、陳述性知識(言語信息)的學習過程和條件
1.陳述性知識學習的結果
據奧蘇伯爾機械學習和有意義學習的分類,陳述性知識學習的結果可分為性質不同的兩種類型。
(1)機械學習的結果
機械學習有兩種情況:一是機械材料的機械學習;二是有意義材料的機械學習。機械學習的結果是形成聯結。
(2)有意義學習的結果
有意義學習的結果是言語符號或其他符號在學習者頭腦中引起的心理意義;即學習者頭腦中獲得表象、命題、命題網絡和多種形式的圖式。
(3)評價
早期學習論的嚴重錯誤是未考慮學習類別差異,常常用機械學習規律來解釋有意義學習,用低級學習規律來解釋高級學習。聯想主義學習理論和行為主義學習理論適合解釋機械的、低級的學習,強調認知和組織的學習理論適合解釋有意義的、高級的學習。
2.有意義的言語學習理論
奧蘇伯爾的有意義言語學習理論就是用同化的思想來解釋外在的邏輯意義怎樣向個體的心理意義轉化的過程和條件的學說。其中提到的三類陳述性知識學習的一般過程如下:
(1)符號表征學習
符號表征學習,又稱表征學習,指學習單個符號或一組符號的意義,即學習它們代表什么。符號表征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詞匯學習,即學習單詞代表什么。符號表征學習的心理機制,是符號與其代表的事物或觀念在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建立相應的等值關系。
(2)概念學習
概念學習,實質上是掌握同類事物共同的關鍵特征。概念形成,即學習者從大量同類事物的不同例證中獨立發現這類事物的關鍵特征。概念同化,即學習者利用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概念理解以定義的方式直接向他呈現的新概念。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最終結果都是理解一類事物共同的關鍵特征或本質特征。
(3)命題學習
有意義學習的第三種類型是命題學習。命題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非概括性命題,只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特殊事物之間的關系。另一類是概括性命題,表示若干事物或性質之間的普遍關系。這兩種命題,都是由單詞聯合組成的句子表征的,因此在命題學習中包含了符號表征學習。由于構成命題的單詞一般代表概念,所以命題學習實質上是學習若干概念之間的關系,或者說,學習由幾個概念聯合構成的復合意義。命題學習在復雜程度上一方面高于概念學習,另一方面又以概念學習為前提。
3.命題知識的同化過程和條件
有意義言語學習理論強調,在新知識的學習中,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觀念起決定作用。這種原有的適當觀念對新知識起固定作用,故稱這種觀念為起固定作用的觀念。新的命題與認知結構中起固定作用的觀念大致可以構成三種關系:類屬關系或下位關系,即原有觀念為上位的,新學習的觀念是原有觀念的下位觀念;總括關系或上位關系,即原有觀念是下位的,新學習的觀念是原有觀念的上位觀念;并列結合關系,即原有觀念和新學習的觀念是并列的。在這三種關系中,學習的內部和外部條件不同,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的過程和結果也有很大不同。
(1)下位學習
下位學習又稱類屬學習,即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有關觀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學習的知識。類屬學習的效率取決于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起類屬作用的觀念的形成和鞏固。
類屬學習又包括兩種情況:第一,派生類屬學習,即新的學習材料作為原先獲得的概念的特例,或作為原先獲得的命題的證據或例證而對其加以解釋。第二,相關類屬學習,即新的材料類屬于原有的具有較高概括性的概念中,使原有的觀念得到擴展、精確化、限制或修飾,同時新的命題或概念也獲得意義。
(2)上位學習
上位學習又稱總括學習,即認知結構中已經形成幾個概念,要在這幾個原有觀念的基礎上學習一個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題。
(3)并列結合學習
并列結合學習,即新的命題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特殊觀念既不能產生從屬關系,又不能產生總括關系,但它們在有意義學習中可能產生聯合意義。在并列結合的命題學習中,由于只能利用一般的和非特殊的有關內容起固定作用,因此對于它們的學習和記憶都比較困難。
(4)同化論
同化論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觀。它強調學習者的積極主動精神,即有意義學習的心向;強調有潛在意義的新觀念必須在學習者的認知結構中找到適當的同化點。新舊觀念相互作用的結果導致有潛在意義的觀念轉化為實際的心理意義,與此同時,原有認知結構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既有質變,又有量變。
三、促進陳述性知識學習與保持的策略
1.促進簡單陳述性知識學習與保持的策略
(1)復述策略
復述是指為了保持信息而對信息進行多次重復的過程。要達到提高記憶效率的目的,宜采用復述與結果檢驗相結合的方法。
(2)精加工策略
精加工指對記憶的材料補充細節、舉出例子、做出推論,或使之與其它觀念形成聯想,以達到長期保持的目的。記憶術是典型利用精加工的技術。
(3)組織策略
組織指發現部分之間的層次關系或其它關系,使之帶上某種結構,以達到有效保持的目的。組織策略的實質是,發現要記憶的項目的共同特征或性質,而達到減輕記憶負擔的目的。
2.促進復雜陳述性知識學習與保持的策略
(1)復述策略
在復雜知識學習中,復述策略包括邊看書邊講述材料,在閱讀時做摘錄、劃線或圈出重點等。
(2)精加工策略
在復雜知識學習中,精加工策略包括釋義、寫概要、創造模擬、寫注釋、解釋、自問自答等具體技術。
記筆記和做筆記是心理學中研究較多的精加工技術,維特羅克稱之為生成技術。筆記有助于指引個人的注意,有助于發現知識的內在聯系,有助于建立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聯系。
心理學家認為,筆記有兩步:第一步是記下聽講中的信息;第二步是理解它們。筆記只停留在第一步,對學習并無多大的幫助。重要的是進入第二步,對筆記加工。復習筆記的內容是一種再加工過程,能較好促進學習。
為了培養學生做筆記的良好學習習慣,教師講課時應注意如下幾點:
①講課速度不宜過快;
②重復比較復雜的材料;
③把重點寫在黑板上;
④為學生提供一套完整和便于復習的筆記;
⑤為學生記筆記提供結構上的幫助,如列出大、小標題,表明知識的層次。
(3)組織策略
在復雜知識學習中,可以采用列課文結構提綱和畫網絡圖的方法對材料進行組織。
①結構提綱,可以使讀者清晰地知覺課文的內在邏輯關系。教師在講課時,也可以在黑板上列出內容結構提綱,為學生學習這種方法提供示范。
可采用如下步驟訓練學生列結構提綱:
a.給學生提供較完整的結構提綱,其中留出一些下位的細目空位,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或聽講填補這些空位;
b.提綱中只有一些大標題,所有小標題要求學生完成;
c.提綱中只有小標題,要求學生寫出大標題。
②網絡圖如一棵倒置的知識樹,把最概括的概念置于樹干的頂端,把局部的概念置于枝桿,最后把具體細目置于樹枝的末梢。畫知識網絡圖的方法叫概念圖示,其結果是得到一幅概念關系圖。
- 2020年考研數學(三)考試大綱解析
- 黃瑚《中國新聞事業發展史》(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333教育綜合[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湖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721教育學基礎綜合歷年考研真題(回憶版)匯編
- 武漢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357英語翻譯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劉九洲《新聞理論基礎》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許燕《人格心理學》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在職教育碩士(十月聯考)心理學部分配套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莊起善《世界經濟新論》章節專項練習及詳解(第2版)
- 李良榮《西方新聞事業概論》(第3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程恩富《現代政治經濟學新編》配套模擬試題及詳解
- 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804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
- 2014年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全國聯考英語考試語法、詞匯、完形填空專項突破
- 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261英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朱維之《外國文學史(歐美卷)》(第5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