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校《心理學基礎》(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8150字
- 2020-09-15 18:06:29
1.3 考研真題與強化習題詳解
一、選擇題
1.認知的核心是( ?。?/p>
A.感知
B.知覺
C.觀察
D.思維
【答案】A
2.人的認知過程、情緒和情感過程、意志過程統稱為( )。
A.個性心理
B.心理過程
C.心理現象
D.個性傾向性
【答案】B
3.人的心理現象是多種多樣的,為了深入地了解人的心理活動,通常將個體心理現象分為( ?。﹥蓚€方面。
A.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
B.心理過程和個性差異
C.性格和氣質
D.性格和能力
【答案】B
4.心理學把靈感、心境、注意等心理現象稱為( )。
A.認識過程
B.心理狀態
C.情感過程
D.心理特征
【答案】B
5.心理學從哲學中分離出來始于( ?。?。
A.公元前四世紀
B.十九世紀初期
C.十九世紀后期
D.二十世紀初期
【答案】C
6.現代心理學誕生和發展的兩個重要歷史淵源是哲學和( ?。?。
A.生理學
B.社會學
C.人類學
D.物理學
【答案】A
7.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其準確的屬性是( ?。?。
A.自然科學
B.社會科學
C.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性質
D.思維科學
【答案】C
8.把人視為類似計算機的系統,從信息加工的角度研究人的認知活動,這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新趨向,它是( ?。?。
A.認知心理學
B.神經心理學
C.人本心理學
D.生理心理學
【答案】A
9.以“內省法”作為主要研究手段的心理學派是( )。
A.格式塔
B.人本主義
C.構造主義
D.行為主義
【答案】C
10.行為主義的誕生是在( ?。?。
A.1910年
B.1912年
C.1913年
D.1914年
【答案】C
11.認為心理學研究內容主要是意識體驗,人對事物的認識具有整體性,心理、意識不等于感覺元素的機械總和。這一派別稱為( )。
A.行為主義
B.格式塔心理學
C.機能主義
D.人本主義
【答案】B
12.研究者根據預先擬定好的問題向被調查者提出,在面對面的一問一答中搜集資料,然后對群體的心理特點及心理狀態進行分析和推測,這種心理學研究方法屬于( )。
A.測量法
B.觀察法
C.調查法
D.作品分析法
【答案】C
13.認知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謝切諾夫
B.杜威
C.華生
D.奈瑟
【答案】D
14.在實驗過程中,由實驗者操縱刺激條件或實驗條件以引起被試反應的因素是( )。
A.控制變量
B.自變量
C.因變量
D.無關變量
【答案】B
15.通過搜集和分析某人過去和現在有關方面的資料,以推知其行為原因的方法是( ?。?。
A.調查法
B.個案法
C.測驗法
D.觀察法
【答案】B
16.在實際生活情境中,創設或改變某些條件,以引起被試某些心理活動進行研究的方法,稱為( ?。?/p>
A.觀察法
B.實驗室實驗法
C.調查法
D.自然實驗法
【答案】D
二、名詞解釋
1.心理(華東師大2004研)
答:心理是個體一切精神活動的總稱。與物質相對,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情感、意志、能力、氣質、性格等心理現象,以及從潛意識到意識的具有不同程度覺知的各種心理現象。人類心理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心理學就是研究心理現象的科學。心理一般包括個體心理、團體心理和社會心理。個體的心理過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動發生、發展的過程,即客觀事物作用于人(主要是人腦),在一定的時間內大腦反映客觀現實的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緒和情感過程、意志過程。三者合在一起簡稱為“知情意”。認識、情感和意志這三個過程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統一在一起的。
2.機能主義(中科院2002研)
答:機能主義是西方心理學的一個流派。創始人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還有杜威和安吉爾等人。與構造主義心理學相同,他們也主張研究意識,但他們不把意識看成個別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過程。強調意識的作用和功能,認為意識的作用是使有機體適應環境。這推動了美國心理學面向實際生活的過程。
3.精神分析(中科院2002研)
答:精神分析是精神分析學派提倡的用來治療的一種方法。精神分析學派強調心理學應該研究無意識現象。認為人類的一切個體和社會的行為,都根源于心靈深處的某種欲望或動機。精神分析是指一種臨床技術,它通過釋夢和自由聯想等手段,發現病人潛在的動機,使精神得到宣泄,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4.意識流
答:意識流是指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提出的一種對心靈本質的闡釋。認為意識不是割裂的片段和靜止的狀態,而是整體的經驗和川流不息的歷程。意識的主要特點有:意識是屬于私人的,每一思想總屬于特定個體所有;意識是常變的。每一種意識狀態僅出現一次,不能重返;意識是連續的。意識是一個經常變化而永不中斷的過程;意識是有選擇的,可能有效的刺激只有一小部分進入意識。意識流學說雖對實驗心理學有負面的影響,但卻對心理學中元素主義進行了批判,也成為了現代文學和藝術創作的一種技巧。
5.人本主義心理學(浙大2004研,上海師大2003研)
答:人本主義心理學是20世紀50~60年代在美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種心理學思潮和思想運動。人本主義心理學既反對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第一勢力)機械的環境決定論,又反對精神分析學(心理學的第二勢力)本能的生物還原論,因此被稱為西方心理學的第三勢力。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馬斯洛、羅杰斯、羅洛·梅和布根塔爾等人。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人的本質是好的、善良的,他們不是受無意識欲望的驅使,并為實現這些欲望而掙扎的野獸。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適當的環境,他們就會力爭達到某些積極的社會目標。人本主義還相信,人都是單獨存在的。心理學家應該對人進行單個的測量,而不要把他們合并在不同的范疇之內。人本主義心理學反對行為主義只相信可以觀察到的刺激與反應,認為正是人們的思想、欲望和情感這些內部過程和內部經驗,才使他們成為各不相同的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對傳統心理學進行了批判。但是,由于他們錯誤地理解了人的本質,把人看成人性的人,而不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因而他們對人的內心世界的某些描述,常常是從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出發的。此外,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許多主張還帶有綱領的性質,他們對自己所使用的名詞缺乏明確的定義,也沒有具體說明他們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因而使他們的理論難以得到檢驗。
三、簡答題
1.為什么說心理學是一門中間科學?(首師大2004研)
答:在學科分類學中,通常將學科分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類。心理學一般被認為是一門中間學科,其理由如下:
(1)心理學具備自然科學的特征
心理學要研究心理現象的物質實體,即心理的神經生物學基礎,包括不同心理現象的腦機制,腦損傷與各種心理疾病的關系,腦發育對心理的影響,遺傳在人類行為中的作用等。心理學還研究在計算機上模擬人類的行為,如知覺和問題解決,這些成果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在這個意義上,表明心理學研究具有自然科學的性質。
(2)心理學具備社會學科的特征
人是社會的實體,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心理的發生和發展不能離開社會環境的影響。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因此與社會環境有關。如研究語言、思維、感知覺等與社會實踐有關。心理學除研究個體心理外,還研究社會心理或團體心理,這些心理現象都是社會生活的產物。因此,心理學研究又具有社會科學的性質。
在整個科學大家庭中,心理學處于中間位置,可以叫中間學科或邊緣學科。
2.馮特一生在心理學方面的歷史功績有哪些?(南京理工大學2005研,華東師大2003研,浙大2002研)
答:馮特是德國心理學家,是構造主義心理學奠基人、現代心理學的著名創始人之一。他的主要貢獻是1879年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使心理學轉變成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獨立學科。馮特一生在心理學方面的歷史功績如下:
(1)他主張心理學研究直接經驗,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只能是實驗性的自我觀察或內省,用實驗這種方法研究了感覺、知覺、注意、聯想等過程,提出了統覺學說。還根據內省觀察提出了情感三維說。
(2)他依循實驗程序得出的內省報告使純內省的哲學心理學開始變為歷史,另一方面,由于內省實驗的研究對象是以直接經驗為特征的心理活動,因而馮特又使實驗心理學和生理心理學實驗嚴格區分開來。盡管馮特的內省實驗法仍有許多難以克服的缺陷,以至引起后繼實驗家的許多非難,但心理學家大都承認他作為第一位實驗心理學家的歷史貢獻。
(3)他主張用民族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研究高級心理現象,這對社會心理學的產生和發展有重要影響。
(4)他出版了相當多的心理學著作,培養了大批的心理學人才,后來的很多心理學家都曾在馮特的門下學習過。
3.格式塔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他們的主要觀點是什么?(中科院2002研,華東師大2004研)
答:格式塔心理學的創始人有韋特海默、柯勒和科夫卡等等。
格式塔意思就是“整體”,它代表這個學派的基本主張和宗旨。他們反對把意識分析為元素,而強調心理作為一個整體、一種組織的意義。強調整體并不等于部分的總和,整體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約著部分的性質和意義。這一觀點在一定范圍內來說是符合客觀事實的。格式塔心理學家們從這一觀點出發,堅決反對對任何心理現象進行元素分析,這對于指出心理學內的機械主義和元素主義觀點的錯誤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時,他們在知覺領域里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多具有科學價值的成果。目前在一般心理學教科書內所講述的一些有關知覺的規律知識,例如,似動現象的發生、知覺過程中圖形和背景的關系的意義等,基本上都是來源于格式塔學派的研究成果。此外,苛勒的“頓悟”和韋特海默的“創造性思維”對學習的研究,也有某種程度的影響。
格式塔心理學派作為一個獨立的學派,是人們對意識經驗發生興趣,至少把意識經驗看作心理學的一個合法的研究領域,并繼續促使人們對意識經驗的研究和興趣是有意義的。同時格式塔學派對同時期的學派中肯而堅定的批評,對心理學的發展也具有重要影響。
這個心理學派的局限在于:他們把直接經驗世界,看作是惟一確實而又可知的世界。把全部心理學問題,完全簡化為數理的問題。這其實已經違背了系統觀。
4.簡答什么是信息加工的認知心理學。(華東師大2003研,華東師大2002研)
答:認知心理學起始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60年代以后飛速發展,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奈瑟《認知心理學》一書的出版,標志著認知心理學已成為一個獨立的流派立足于心理學界了。
認知心理學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認知心理學是指凡是研究人的認識過程的,都屬于認知心理學,而目前西方心理學界通常所指的認知心理學,是指狹義的認知心理學,也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學,它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觀點和術語,通過與計算機相類比,用模擬、驗證等方法來研究人的認知過程,認為人的認知過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編碼、貯存、交換、操作、檢索、提取和使用的過程,并將這一過程歸納為四種系統模式:即感知系統、記憶系統、控制系統和反應系統。強調人已有的知識和知識結構對他的行為和當前的認知活動起決定作用。其最重大的成果是在記憶和思維領域的突破性研究。
在認知心理學中存在著不同的觀點、有不同的研究途徑。當前以信息加工觀點研究認知過程是其主流。所以,可以說認知心理學相當于信息加工心理學。這種觀點把人看作是一個信息加工的系統,認為認知就是信息加工,它包括感覺輸入的變換、簡約、加工、存儲和使用的全過程。按照這一觀點,認知可以分解為一系列階段,每個階段是一個對輸入的信息進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單元,而反應則是這一系列階段和操作的產物。信息加工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都以某種方式相互聯系著。信息加工觀點提出的基本問題是:信息加工通過哪些階段?人類心理中信息是以什么形式表示的?
5.你所認識的心理學是一門怎樣的學科?(中山大學2003研)
答:(1)從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來認識心理學科
心理學是研究人和動物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的一門科學。人在生活實踐中與周圍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這樣或那樣的主觀活動和行為表現,這就是人的心理活動,簡稱心理。具體地說,外界事物或體內的變化作用于人的機體或感官,經過神經系統和大腦的信息加工,就產生了對事物的感覺和知覺、記憶和表象,進而進行分析和思考。另外人們在同客觀事物打交道時,總會對它們產生某種態度,形成各種情緒。人們還要通過行動去處理和變革周圍的事物,這就表現為意志活動。以上所說的感覺、知覺、思維、情緒、意志等都是人的心理活動。心理活動是人們在生活實踐中由客觀事物引起、在頭腦中產生的主觀活動。任何心理活動都是一種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可稱為心理過程。
人在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中,各自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特點,各人的心理過程都表現出或大或小的差異。這種差異既與各人的先天素質有關,也與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學習有關,這就是所說的人格或個性。
心理過程和人格都是心理學研究的重要對象。心理學還研究人的個體的和社會的、正常的和異常的行為表現。動物心理學研究動物的行為,這不僅是為了認識動物心理活動本身,也有助于對人類心理活動的了解。在高度發展的人類社會中,人的心理獲得了充分的發展,使他攀登上動物進化階梯的頂峰。心理學是人類為了認識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門基礎科學。
(2)從心理學的學科地位來認識心理學科
心理學是一門中間學科。心理學要研究心理現象的物質本體,即心理的神經生物學基礎,包括不同心理現象的腦機制,腦損傷與各種心理疾病的關系,腦發育對心理發展的影響,遺傳在人類行為中的作用等。心理學還研究在計算機上模擬人類的行為,如知覺和問題解決,這些成果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這個意義上,心理學的研究目標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學一樣,因而具有自然科學的性質。
但是,人又是社會的實體,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心理的發生和發展不能離開社會環境的影響。離開了人與人的交往,人的語言能力就不能發展起來,人也不能獲得高度發展的思維能力,即使是人的感覺和知覺,如敏銳的觀察力和音樂聽力,也是在社會實踐中發展起來的。此外,心理學還研究社會心理和團體心理,這些心理現象更是社會生活的產物。在這個意義上,心理學的研究又具有社會科學的性質。因此,在整個科學大家庭中,心理學處于中間的位置。
6.簡述心理的實質。(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05研)
答:對心理實質的認識有兩種根本對立的觀點,即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觀點。辨證唯物主義認為:心理是人腦的機能,腦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能動的主觀反映。
(1)心理是人腦的機能。從物種發生史來看,心理是物質發展到高級階段的屬性,是物質的反映形式之一,是神經系統、腦的機能。高度發展了的人的心理是在高度發展了的神經系統和人腦這一物質基礎上產生的。人的心理的發生、發展是與腦的發育完善緊密聯系的。有關大腦研究的資料表明,隨著人的大腦的發育完善,人的心理活動水平也從感知覺階段發展到表象階段,再從形象思維階段發展到高級的抽象思維階段,從受外部條件的控制發展到自我的內部控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臨床上所看到的某些病人,枕葉受到損傷后其視覺會失常;額葉部位受到損傷后會導致病人不能很好地根據言語信號來調節自己的行動等。這些事實都說明了心理是腦的機能,腦是心理活動的器官,心理活動和人腦的活動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2)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主觀反映。人腦是反映客觀事物的器官,是人的心理活動產生的自然前提。如果沒有客觀現實,腦就沒有反映的對象,人腦自身是不會單獨產生心理活動的。這說明客觀現實是人的心理活動的源泉和內容,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人的心理活動的內容是客觀的,但其形式是主觀的。人對客觀事物的反映總是在個體大腦中進行,由于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所積累的經驗、世界觀以及個性不同,甚至當時的心理狀態不同,都會使人對同一事物產生不同的反映。可見,心理活動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主觀映像,是客觀內容和主觀形式的辨證統一。
(3)人的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能動的反映。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并非是被動的、機械的,而是一種積極的能動的反映過程,即人不僅能主動地把外界事物轉化為自己主觀的東西,而且還能通過實踐活動使主觀見之于客觀。隨著實踐活動的不斷深入和發展,人的心理活動日益豐富深化,從對客觀事物的表面了解,發展到對客觀事物的本質認識,表現出克服困難、達到預定目標的意志行動,從而改造、豐富、發展了自己的心理活動,并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心理。
7.怎樣理解心理的共同性與差異性,自然性與社會性?(上海理工大學2005研)
答:(1)心理的共同性和差異性。
心理是共同性和差異性的統一。心理的共同性表現在各種心理活動都是人腦的功能,都是客觀現實的反映,都遵循心理活動普遍發生發展的規律。心理的差異性是因為一方面不同的個體之間有其獨特性,因而心理活動也存在差異性;另一方面不同心理成分之間也有各自的特質,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2)心理的自然性和社會性。
心理也同時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是自然性和社會性的統一。一方面,心理是客觀物質活動的結果。心理是人腦的機能,是要建立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沒有客觀的物質自然世界提供基礎,心理是無法發生發展的。但另一方面,心理又具有社會性。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對人的心理的發生和發展有重要的作用。人的心理,包括興趣和愛好,理想和志向,都是在一定的社會條件和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它能反映人們之間的復雜的社會關系,能對社會現象進行分析綜合,能對社會問題進行推斷解決。因此心理也具有社會性。
四、試述在心理學的發展過程中(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期)主要的心理學學說及其代表人物。(北京科技大學2006研)
答: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期,心理學家對心理學的內容、方法以及研究目的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產生了不同的學說。大致有以下主要學派及代表人物。
(1)構造主義心理學。德國心理學家馮特是這一學派的代表人物。馮特認為心理學的內容是對人的意識經驗的分析。意識可以分為感覺、意象和感情三個基本元素,所有復雜的心理活動都是由這些元素構成的。他首創內省法,對自己內在經驗感受進行觀察和分析。
(2)機能主義心理學。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是該學說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認為意識是一種持續不斷、川流不息的過程,即意識流,強調意識的作用和功能,而不是像構造心理學那樣強調意識的結構。例如,構造主義心理學主要關心什么是思維,而機能主義心理學則主要關心思維在人類行為中的重要作用。
(3)行為主義心理學。美國心理學家華生是該學說的主要代表人物。華生認為心理學不應研究意識,而應該研究可觀察的、可測量的個人行為,并以刺激一反應(S—R)之間的關系作為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意識不能觀察和測量,所以意識不應該包括在心理學研究范圍內;個體行為的基礎是反應的關系,即此反應的形成與某刺激相關,了解了刺激與反應的關系,即可了解人的行為;個體的行為都是在生活環境中習得的而不是與生俱來的。
(4)完形心理學。由德國心理學家韋特海墨于1912年在法蘭克福大學所創立。Gestalt為德文,含有“整個形體”和“完形結構”的意思。完形心理學主要是研究知覺與意識,其目的在于探究知覺與意識的心理組織歷程,它以直接經驗或現象經驗作為研究對象,在研究方法上,他們既強調觀察法,也不反對內省法,完形心理學的方法主要是一種純粹的經驗的觀察。對完形心理學而言,各元素的總和不是意識的整體,而是整體大于部分之和,因為在集中知覺時,增加了一層心理組織,因此,它對知覺方面的研究有很大貢獻。此外,完形心理學研究知覺組織,而知覺組織與注意、記憶和思維等歷程有關,為此完形心理學的研究為后來認知心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5)精神分析學派。是由奧地利醫生弗洛伊德所創立。精神分析不但是現代心理學理論中影響最大的理論之一,而且也是19世紀影響人類文化發展的最大的理論之一。精神分析理論極為龐雜,對于人格的發展動力,弗洛伊德提出了潛意識、生本能、死本能等觀念來解釋人類行為的內在動力;對于人格發展階段,弗洛伊德以口腔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器和性征期以及認同、戀母情結等觀念來解釋個體心理發展的歷程;對于人格結構,弗洛伊德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來解釋個體的人格結構,并以沖突、焦慮以及各種防衛機制來解釋個體人格發展的動因。以后的精神分析學者堅持弗洛伊德的一些基本原則,但對弗洛伊德的理論有所發展,如更加強調自我在人格中的作用,不再過分強調弗洛伊德的本能論或泛性論的作用,而重視文化和社會因素對人格的影響,這些心理學者被稱為新精神分析學派。
- 高而基考研心理學:管理心理學分冊(專碩版)
- 吳文侃、楊漢清《比較教育學》(修訂本)配套題庫【章節題庫(含名校考研真題)+模擬試題】
- 劉建明《新聞學概論》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馮忠良《教育心理學》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劉九洲《新聞理論基礎》配套題庫【名??佳姓骖}+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英語專業考研基礎英語高分范文100篇
- 胡壯麟《語言學教程》(第5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北京外國語大學215翻譯碩士德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910法學綜合二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435保險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燕山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微觀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莊宗明《世界經濟學》課后習題詳解(第2版)
- 高放《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第5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魏華林《保險學》(第3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