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蒂格利茨《經濟學(上冊)》(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贈兩套模擬試題及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2108字
- 2020-09-18 11:11:32
第一部分 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第1篇 導 論
第1章 現代經濟學
1.1 復習筆記
1.經濟學
(1)經濟學的含義
經濟學研究的是經濟社會中的個人、廠商、政府和其他組織如何進行選擇,以及這些選擇如何決定社會資源的使用的。
(2)界定經濟學核心思想的五個關鍵概念
①取舍
資源是稀缺的,不存在免費午餐;若想多得到一種東西,就必須放棄另一種東西。稀缺性意味著取舍是生活的基本事實。
②激勵
在經濟環境里,激勵是激發決策者選擇某一方案的利潤(包括減少的成本)。許多因素都可能影響激勵,但最重要的因素是價格。決策者對激勵做出反應;激勵對了解選擇十分重要。
③交換
交換是指人們互換其活動和勞動產品的過程。包括兩大類:一類是交換當作生產本身的一個要素,直接包含在生產之中;另一類是交換獨立于生產之外,并由生產決定。
在現代社會中,交換數量是十分巨大的,市場經濟主要依靠市場交換來解決最基本的經濟問題——生產什么、生產多少、如何生產、為誰生產以及誰做出經濟決策。通過交換,市場一般能夠確保社會資源的有效使用。市場交換是理解資源如何配置、生產什么和誰掙得什么的關鍵。
④信息
信息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信息是指一切消息,即世界上一切事物的運動、狀態和特征的反映。狹義的信息是指有使用價值的情報,即指通過文字、數據、圖像或信號等形式表現出來的,可以傳遞、處理、儲存的對象。信息產生于人類的認識與思維過程中。信息具有能被有目的地使用并滿足人類社會多方面需求的性質,被列為同能源、材料并列的三大重要資源之一。隨著人們獲取、整理、傳播、使用信息的能力不斷提高,信息給人類帶來的福利日益增加,信息越來越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信息資源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但不會因為使用而消滅,它能夠被重復使用。信息產品可以是商品。
信息或缺乏信息在決定市場的形態以及私人市場保證經濟的稀缺資源有效利用的能力方面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⑤分配
分配是指生產要素(特別是生產工具)或產出品在不同社會成員和經濟群體之間的分割。分配是連接生產和消費的一個中間環節。分配對生產有重要的反作用,它直接涉及人們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對生產的發展起著促進或延緩的作用。
市場經濟不僅決定生產什么和如何生產,而且還決定為誰生產。分配問題是市場經濟的一個核心問題。在分配問題中,公平與效率問題是其核心,同時也是現代經濟的一個核心問題。
2.三種主要市場
市場經濟在個人(或家庭)和廠商之間的交換中運轉:個人從廠商那里購買商品和服務,而廠商從個人那里獲得投入品并生產產出品。在市場經濟中,如圖1-1所示,產品市場、勞動市場和資本市場這三大類市場在個人和廠商之間相互作用。產品市場是廠商向家庭出售其產出品的市場總稱;勞動市場是家庭出售勞務、廠商購買勞務的市場;而資本市場是借貸資金的市場。
圖1-1 市場經濟中的三種主要市場
3.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經濟學的兩個分支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是經濟學的兩個分支。微觀和宏觀視角不過是看待同一事物的兩種不同的方法。微觀經濟學是自下而上考察經濟,宏觀經濟學則是自上而下考察經濟。
(1)對廠商和家庭決策以及特定產業的價格和產量的具體研究稱為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集中研究構成經濟的個體單位(廠商、家庭和個人)的行為。它研究個體單位如何做出決策以及影響這些決策的因素。
(2)宏觀經濟學研究經濟作為一個總體的行為,特別是諸如失業率、通貨膨脹、經濟增長和貿易差額這類總量指標的變化。宏觀經濟學還要考察一般物價水平、利率、匯率的變化。
4.經濟學的科學
經濟學是一門社會科學,它用科學的觀點研究社會選擇問題,它建立在對選擇問題的系統探索之上。這種系統探索包括理論形成和數據檢驗。
一種理論通常包括一組假設(或假說)和由這些假設導出的結論。在建立理論時,經濟學家往往使用模型。在經濟模型中,經濟學家常會考慮各種變量及其經濟影響。變量是一種可以度量并且會變化的量,例如,價格、工資、利率、成交量等都是變量。當經濟學家發現變量之間的一種系統關系時,他們就要考慮相關性問題。經濟學家常采用統計檢驗來測定和檢驗相關性。
經濟學家并不滿足于僅僅斷言不同變量之間確實是相關的,他們還希望得出一個變量的變化導致其他變量變化的結論。相關關系與因果關系之間的差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變量“引起”另一個變量,那么一個變量的變化必然使另一個變量也發生變化。如果變量間的關系僅僅是一種相關關系,那么可能就不是這種情形。
5.經濟研究的分歧
經濟學家經常要對公共政策問題作出判斷,在這些公共政策問題的討論中,經濟學家經常意見不一致。這些分歧源于兩個原因:他們對一項提出的政策所產生的后果看法不同;他們評價這些后果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1)實證經濟學與規范經濟學
實證經濟學研究是指經濟學家對經濟進行描述并建立模型來預測經濟如何變化或不同政策的效果。規范經濟學研究是指經濟學家對不同政策進行評價、衡量各種成本和收益。實證經濟學研究“是什么”,對經濟運行進行描述。規范經濟學研究“應該是什么”,對各種行為方式的合意性做出判斷。規范經濟學要利用實證經濟學。
(2)分歧的根源
分歧的根源在于:①在什么范圍內是由模型的差別導致的;②在什么范圍內是由對數量關系估計的差別導致的;③在什么范圍內是由價值判斷的差異導致的。
- 戴海崎《心理與教育測量》(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851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全國名校外國語學院二外法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第4版)
- 高而基考研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分冊(統考版)
- 劉建明《新聞學概論》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馮忠良《教育心理學》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中央財經大學統計與數學學院432統計學[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朱玉賢《現代分子生物學》(第4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中國海洋大學數學科學學院432統計學[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全國名校經濟學考研真題及詳解(含浙江工商大學、南京財經大學等名校)
- 李秉德《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課后習題詳解
- 楊長江《國際金融學》(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東方語學院619基礎韓國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文學理論與外國文學史(含比較文學)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講解【6小時高清視頻】
-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修訂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