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薩繆爾森《微觀經濟學》(第18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含考研真題)
- 圣才電子書
- 10字
- 2020-09-11 17:59:48
第6章 生產和企業組織
6.1 復習筆記
一、生產理論
1.基本概念
(1)生產函數
生產函數表示在一定時期內,既定的生產技術知識水平下,生產中所使用的各種要素投入的數量與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系。任何生產函數都以一定時期內的生產技術水平作為前提條件,一旦生產技術水平發生變化,原有的生產函數就會發生變化,從而形成新的生產函數。新的生產函數可能是以相同的生產要素投入量生產出更多或更少的產量,也可能是以變化了的生產要素進行生產。
假定,
…,
順次表示某產品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
種生產要素的投入數量,
表示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則生產函數可以寫成以下形式:
該生產函數表示在既定的生產技術水平下生產要素組合(,
,…,
)在每一時期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為
。
為了簡化分析,通常假定生產中只使用勞動和資本這兩種生產要素。若以表示勞動投入數量,以
表示資本投入數量,則生產函數寫為:
生產函數表示生產中的投入量和產出量之間的依存關系,這種關系普遍存在于各種生產過程之中,它既可以用于描述某個企業或行業的生產特征,也可以作為總生產函數應用于整個經濟。
(2)總產量、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
①長期與短期
根據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是否能改變全部要素投入,可將生產時期劃分為短期和長期。短期指生產者來不及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至少有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固定不變的時間周期。長期是指生產者可以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的時間周期。
如果假設短期中資本不變,則生產函數可表示為:。
②總產量、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
a.總產量是指廠商在一定時期內,在技術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在某種特定生產規模下,以一定的投入(如勞動)所生產出來的,用實物單位衡量的產出總量,其表達式為:。
短期內,隨著可變投入要素的逐漸增加,總產量增加的幅度不同,最初以遞增的增長率上升,然后以遞減的增長率上升,當總產量達到最大值后,隨著可變投入的增加,總產量下降。
b.平均產量是指每單位投入要素量所獲得的產量,等于總產量與總投入的比值。假設短期內只有一個可變要素投入,則勞動的平均產量可以表示為:
。
短期內,隨著勞動投入的不斷增加,平均產量在開始時增加,達到最大值以后,轉而減少。
c.邊際產量是指在生產技術水平和其他投入要素不變的情況下,每增加一單位投入要素所得到的總產量的增加量。短期內,如果在生產中只有勞動是可變要素,則勞動的邊際產量可以表示為:
或
短期內,隨著可變要素投入的增加,最初邊際產量會遞增,達到最大值以后,開始減少。若邊際產量為負值,表示每增加一單位投入,總產量沒有增加反而減少。總產量與邊際產量的關系如圖6-1所示。
圖6-1 由總產量推導邊際產量
(3)邊際收益遞減規律
①內容
邊際收益遞減規律指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當其他投入不變時,隨著某一種投入量的連續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減的。這一規律表明了一個基本關系,即把一種投入(如勞動)過多地追加于既定數量的其他投入要素上時,每單位勞動所發揮的增加產出的作用將會越來越小。
②原因
出現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的主要原因是,隨著可變要素投入的不斷增加,固定要素投入和可變要素投入的組合比例將變得愈來愈不合理。當可變投入較少的時候,固定投入顯得相對較多,此時增加可變投入可以使要素組合比例趨向合理,從而提高產量的增量;而當可變投入與固定投入的組合達到最有效率的那一點以后,再增加可變投入,就使可變投入相對固定投入來說顯得太多,從而使產出的增加量遞減。
③條件
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發揮作用的條件是:a.以技術不變為前提;b.以其他生產要素固定不變,只有一種生產要素的變動為前提;c.在可變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出現;d.假定所有的可變投入要素是同質的,如所有勞動者在操作技術、勞動積極性等各個方面都沒有差異。
2.規模報酬
(1)含義
規模報酬分析涉及的是企業的生產規模變化與所引起的產量變化之間的關系。企業只有在長期內才可能變動全部生產要素,進而變動生產規模,因此,企業的規模報酬分析屬于長期生產理論問題。
在生產理論中,通常是以全部的生產要素都以相同的比例發生變化來定義企業的生產規模的變化。相應地,規模報酬變化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內部各種生產要素按相同比例變化時所帶來的產量變化。
(2)變動規律及原因
企業的規模報酬變化可以分為規模報酬遞增、規模報酬不變和規模報酬遞減三種情況。
①規模報酬遞增:產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種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
產生規模報酬遞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業生產規模擴大所帶來的生產效率的提高。它可以表現為:生產規模擴大以后,企業能夠利用更先進的技術和機器設備等生產要素,而較小規模的企業可能無法利用這樣的技術和生產要素。隨著對較多的人力和機器的使用,企業內部的生產分工能夠更合理和專業化。此外,人數較多的技術培訓和具有一定規模的生產經營管理,也都可以節省成本。
②規模報酬不變:產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種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一般地,如果兩個相同的工人使用兩臺相同的機器所生產的產量,是一個工人使用一臺機器所生產的產量的兩倍,那么這就是規模報酬不變的情況。
③規模報酬遞減:產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種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
產生規模報酬遞減的主要原因是企業生產規模過大,使得生產的各個方面難以得到協調,從而降低了生產效率。它可以表現為企業內部合理分工被破壞,生產有效運行出現障礙,獲取生產決策所需的各種信息較為困難等等。
3.技術變革
(1)含義
函數曲線上移技術變革指物品與勞務的生產過程的改進、舊產品的革新或新產品的推出,使得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得到更多的或經過改良的產品。技術變革由一系列技術進步組成,包括創作發明、創新、革新和改進。其中,創新是指新產品或新生產流程的首次商業性應用。
圖6-2 技術變革導致總生產
(2)作用
技術變革和創新的作用是提高產品質量和產出數量。產出數量的增加表現為總生產曲線(也稱產出曲線)向上移動。如圖6-2所示,實線表示1995年既定技術水平條件下的最大產出能力,由于技術變革的作用,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總生產函數的曲線不斷向上移動,到2005年時每一投入水平的產量可以提高50%。
二、生產的主體——企業組織
1.企業的性質
企業是由專業化機構組成的管理生產過程的經濟組織,是能夠做出統一生產決策的單位。生產在企業里進行的原因在于效率通常要求大規模生產、籌集巨額資金以及對正在進行的生產活動實行細致的管理與監督。企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組織生產,即它把各種各樣的經濟資源(即投入要素)結合在一起進行生產,并通過生產,把這些資源轉化成為社會所需要的產品和勞務。
2.企業的組織形式
企業組織形式,又稱企業制度,是指從事經營生產或流通的經濟單位的組織管理制度,主要分為個人業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三種類型。
(1)個人業主制是指業主個人出資興辦,由業主自己直接經營并享有企業的全部經營所得,同時對企業的債務負有完全責任的一種企業制度。個人業主制企業一般規模較小,內部管理機構簡單,一般只在有限的地區經營。
(2)合伙制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人共同出資興辦,聯合經營、共同監督和管理、并分享企業所得,對企業債務共同承擔無限責任的企業制度。多數合伙制企業規模較小,但也有個別合伙制企業規模較大,合伙人數較多。
(3)公司制又稱股份制,是指以股份形式籌集企業資本,股東按股分利并以其出資額(所持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的一種企業制度。公司制是現代企業制度的主要形式,包括有限責任公司(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公司)兩種基本形式。
①有限責任公司又稱有限公司,是指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債務負有限責任,公司是以其全部資產對其債務承擔責任的企業法人。有限公司不對外發行股票,股東的出資額由股東協商確定。因此,這種公司籌資能力有限,難以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一般來說,中小規模的企業常采取這種公司形式。
②股份有限公司又稱股份公司,是指注冊資本由等額股份構成,并通過發行股票或股權證籌集資本,股東以其認購股份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債務承擔有限責任的企業法人。股份有限公司在企業總數中比例并不大,但其營業額、利潤和使用的勞動力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股份公司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大中型企業最適合采用這種公司形式。
3.企業的行為與目標
根據傳統的邊際原理,企業利潤最大化作為其生產經營行為的目標。在一定的生產函數和收益函數條件下,企業達到利潤最大化的充要條件是,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無論是一種可變投入的合理生產區域,還是兩種可變投入的生產均衡,或是多種產品的最優組合,都可根據類似原理確定,結果都實現最大利潤。
- 電子商務英語教程(第2版)
- 財務管理
- 《現代漢語》學習指導
- 幼兒園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微課版教程
- 李珍《社會保障理論》(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周勝林《當代新聞寫作》(第2版)筆記和典型題詳解
- 2020年西藏自治區選聘大學生村官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19年北京市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基礎訓練
- 東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804社會學研究方法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20年內蒙古公務員錄用考試專項教材:言語理解與表達【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應用寫作教程
- VR影視拍攝與后期必修課
- 2020年天津公務員錄用考試專項教材:言語理解與表達【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基礎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