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本事的人都情商高(套裝共18冊)
- 金圣榮 張笑恒 李林坪等
- 16827字
- 2019-12-24 10:47:38
第四章 充分表達:誠實表達自己而不強加于人
1.丟掉批評和指責是充分表達自己的前提
為什么人們在溝通過程當中總是會通過批評和指責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呢?如果細心觀察,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批評和指責的背后,實際上依舊是未得到滿足的需求。例如,當我們說出一個自己認為非常好的觀點或者看法時,迎面而來的也許并不是贊賞和鼓勵,反而是各種不滿或者問題。而這種情況出現(xiàn)的原因,就在于表達方式上的一個誤區(qū),當我們真正地學習了如何運用非暴力溝通,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批評和指責的方式是無法準確地表達出我們內(nèi)心的心聲的。
曾有一位知名的心理醫(yī)生遇到一位特殊的咨詢者,該咨詢者是一家知名企業(yè)的高管,叫瑪格麗特。在企業(yè)內(nèi)部,瑪格麗特是一位克里斯馬型領導,深得同事的喜愛,尤其是與公司上下的溝通,更是高效而圓滿。
而令心理醫(yī)生不解的是,瑪格麗特苦惱的問題是與人溝通,但溝通的對象不是同事,而是她的家人。“在公司的時候,我的確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領導,但是回到家中情況就完全改變了。面對丈夫,我總是魅力盡失,我們總是不斷地爭吵?!爆敻覃愄叵蜥t(yī)生陳訴。
“那你覺得你們之間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根本原因是什么呢?”醫(yī)生問道。
瑪格麗特無奈地回答:“我的丈夫總是這樣評價我,他說我一說話就會令人生氣,所以他也不愿意再與我說什么了。”
“是這樣嗎?”醫(yī)生內(nèi)心正在思考這種情形出現(xiàn)的幾種原因。這時,瑪格麗特拿出手機說:“今天早上我們又吵起來了,我用手機錄下了我們的對話,您給我們分析一下吧?!?/p>
按下了播放鍵之后,醫(yī)生就聽到以下對話內(nèi)容:
丈夫:“你昨天晚上是幾點回到家里的?”
瑪格麗特:“我?guī)c回到家的你都不知道嗎?你明明知道我?guī)c到家!”
丈夫:“沒錯,你回來的時候都已經(jīng)快到十二點了……”
瑪格麗特:“既然知道,你還問我干什么?你這是故意找茬吧?”
丈夫:“你這么說是什么態(tài)度?我是你的丈夫,難道問一下都不行嗎?”
瑪格麗特:“我出差都已經(jīng)要累死了,回到家里還要面對你的明知故問,你總是這樣,這不是在找茬嗎?而且,你覺得你這樣子我能好過嗎?”對話到此就結束了,案例當中的丈夫也并沒有繼續(xù)與妻子爭吵,而是直接掛斷了電話。其實,單單聽前幾句對話,相信我們大多數(shù)人和心理醫(yī)生都能夠發(fā)現(xiàn)瑪格麗特與丈夫溝通時的問題,那就是她的表達方式?,敻覃愄赝ㄟ^對丈夫進行批評和指責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心聲,這樣一種暴力的溝通方法,丈夫是無法理解的,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兩個人不歡而散。而且,如果這樣的溝通表達方式繼續(xù)延續(xù)下去,這對夫妻有可能面臨分道揚鑣的結局。
事實上,在溝通當中,像瑪格麗特這樣通過指責和批評去表達自己的案例還有很多,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和需求如果沒有被滿足,多數(shù)人會選擇瑪格麗特那樣的表達方式將自己的想法說出,即批評和指責。然而這種方式并不是最佳的表達方法,有時候它或許會產(chǎn)生我們期望的結果,但是大多數(shù)情況之下只會適得其反。
既然如此,我們應該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呢?運用非暴力溝通,將攻擊性的語言化解為對自我內(nèi)心感受和需求的陳訴,才是最佳的解決之道。具體來講就是,說明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去攻擊對方。像瑪格麗特一樣在溝通中不斷地指責和批評,只會讓對方感到莫名其妙,或者引發(fā)對方的怒火。而一味的抱怨和指責也是一種暴力的溝通方式,不但無法真正地解決問題,也會讓溝通雙方的關系越來越糟糕。
所以,正確的做法就是使用非暴力溝通的形式,先將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和想法說出來,然后指出自己的需要是什么,而不是去暴力地責怪或者攻擊對方。例如,“你是怎么回事,滿腦子只有工作,從沒想過我”這句話包含的表達方式就是典型的批評和指責,其背后的真實需要是得到對方的關心。而使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同樣的一句話則可以這樣表達:“我非常希望能夠得到你的關心,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我在主動問候你,很少見到你主動關心我?!?/p>
可以看出,人們會更容易接受第二種非暴力溝通的表達方式,當我們放下了批評和指責,客觀地說出自己的需要,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事情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糟糕。而很多時候,我們與他人的關系之所以會惡化,只是因為我們忽視了這樣一種非暴力的方式。
另外,我們在表達不滿的時候,應當只針對具體行為,而不能以偏概全?;叵氍敻覃愄嘏c丈夫的對話,我們會發(fā)現(xiàn)她在指責自己的丈夫的時候,說過“你總是這樣”這句話。
事實上,當我們以這樣的態(tài)度去給他人下定論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們給對方的人格進行了一次不好的定義,這當然會引起對方的反感,溝通也因此不能順利進行。與“你總是這樣”類似的話還有很多,比如“你就是這樣小氣的人”“你從來都不負責任”等等,這些話語的背后依舊是我們內(nèi)心真實的需求。
而通過非暴力溝通的方法,我們可以給這些充滿暴力的傷害性語言轉變一種說法,即只是針對具體的行為去描述,比如“我們說好晚上七點在電影院門口見面,你卻讓我一個人等了30分鐘”,將具體的事實描述出來,自然會更好地去解決問題,而不是通過一件事情就對對方的人格下結論。
有時候,我們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會不由自主地去批評和指責,并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但通過非暴力溝通,我們可以換一種表達方式,即使是面對非常氣憤和壓抑的情緒,我們也可以使用非暴力溝通的方法將它們“發(fā)泄”出來。
例如,在非常氣憤的時候,我們可以說“我現(xiàn)在很生氣,我想罵人”,說完這句話,實際上我們就已經(jīng)表達了自己的感受,而不必真的去罵人。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坐下來與對方好好地溝通,弄清楚產(chǎn)生這種情緒的原因及其背后的需要。這樣做不但避免了自己對他人進行批評與指責,還能夠通過一種非暴力的溝通方式,有效地解決我們內(nèi)心的矛盾和沖突。
我們的語言是有溫度的,但是批評和指責則是冰冷無情的,只有通過一種和諧的方式去表達我們內(nèi)心的想法和需求,才能讓人感知到語言的溫暖。有時候,溝通就是如此,它的意義不在于我們說了些什么,而在于怎樣去表達。所以,批評和指責是沒有用的,正如卡耐基所言,我們通過批評和指責的方式去表達,不但不會讓他人發(fā)生永久的改變,反而會引起對方的憤恨。只有使用非暴力溝通,用一種和諧而充滿愛的方式和語言去說明我們的想法和需要,才能真正地向他人傳達我們內(nèi)心的心聲。
2.真誠得體,是最充分的非暴力表達
同他人交談的時候,我們需要充分表達自己,而這個過程不但是一個展現(xiàn)說話的技巧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通過與人接觸溝通來體現(xiàn)我們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和價值觀念的過程。所以,如何充分地表達自己就成為交流的關鍵。我們已經(jīng)懂得如何運用非暴力的方式方法去溝通,而表達作為溝通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實現(xiàn)過程中也應當體現(xiàn)非暴力的因素和精神,只有如此,我們與人的交流才能順利進行。
表達在溝通交流當中絕對不是簡簡單單地說出我們內(nèi)心想說的話,我們的感受和需求通過不同的方式去表達,就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效果,而傾聽者通過接收我們表達的信息來傾聽我們內(nèi)心的感受和需求,并給予我們反饋。如此,一個非暴力溝通的流程由此展開。而在這個流程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我們怎樣去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和需求,我們用什么樣的表達方式?jīng)Q定了我們在他人的眼中是一個怎樣的人,而良好的表達方式能夠更加有效地消解溝通中隱含的精神暴力因素,讓我們與他人的溝通更加和諧,否則,只會讓溝通和交流陷入糟糕的境地。
有一位藝術家為了體察民情,千里迢迢地趕到了大山里的一個村莊。由于距離遙遠,這位藝術家需要在當?shù)刈∫煌?,隨同的村長決定安排藝術家住在當?shù)匾粋€樸實憨厚的牧民的家中。
牧民非常高興,遠遠地就出來迎接他們。到了大門口,藝術家很客氣地讓牧民先進門,而老實的牧民面對藝術家的舉動,則是受寵若驚地回答:“還是您走在前面吧,我只是一個放羊的牧民,走在牲口的后面都習慣啦!”
聽到牧民這樣說話,藝術家有點不高興,但是想到牧民一家都憨厚老實,并沒有惡意,他也就沒有在意。吃飯時,牧民特意做了當?shù)氐奶厣酸u骨讓藝術家品嘗。恰好,這位藝術家也特別喜歡吃,不過他還是客氣地對牧民說:“這份醬骨味道真的很好。不過你們也不要太辛苦,簡簡單單吃個晚飯就可以了,做這個醬骨應該很復雜吧?”
牧民趕緊說:“不復雜不復雜,這個東西也不貴,而且做起來也很簡單,平時都是給我們家的狗吃的?!边@時,正在吃骨頭的藝術家臉色沉了下來,并尷尬地放下了手中的醬骨。村長見狀,趕緊招呼牧民坐下吃飯,不要再說話了。可是牧民依舊渾然不知:“你們先吃,我不著急,每天的這個時間我需要先喂狗,然后才能吃飯,都習慣了,一點都不餓?!?/p>
村長聽到牧民這樣說話,不禁又氣又急,對牧民呵斥:“你到底會不會說話?”牧民則更無辜,哭喪著臉說:“我只是一個放牧的,怎么會說話呢?我一輩子都只會和畜生說話……”
這樣一則笑話,讓人聽后不禁莞爾。不過從溝通與表達的角度來講,牧民并不是一個會表達的人,他的每一句話雖然是無意,但是卻處處針對聽話者。如果是我們?nèi)粘5臏贤ń涣?,這樣的表達很顯然無法讓交流和諧地繼續(xù)下去,還可能會引發(fā)爭吵,導致交流演變成一種暴力沖突。
所以說,表達并不意味著想到什么就說什么,而是思考如何通過語言將我們內(nèi)心的真誠和善意傳遞給對方,而不是造成許多不必要的誤解。我們都期望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能夠為他人帶來助益,同樣,非暴力溝通主張我們在與人的交流和溝通過程當中,通過真誠而得體的語言去向對方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和想法,而且還要保證不會給傾聽者造成誤會和錯覺。只有如此,我們才能通過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去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并與他人建立起一種和諧的溝通關系。
那么,如何通過非暴力溝通去真誠得體地表達自己呢?
(1)表達時態(tài)度應當平和
我們已經(jīng)知道,愛是左右溝通效果的無聲但最有效的語言,溝通時選擇一個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固然重要,但當我們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和觀點之時,更應該通過一種非暴力的方式,用平和的態(tài)度去表達和陳述自己的觀點。有時候,我們期望獲得更多人的認可和關注,但是不要忘記,當我們的語言成為連接雙方甚至多方溝通的橋梁之際,我們的態(tài)度也成為橋梁是否堅固的重要因素。只有通過和平的態(tài)度去表達自己,我們才能夠做到在與人的交流過程當中,實現(xiàn)真正的非暴力溝通。
(2)簡單明了地表達
語言的暴力因素有時候是非常隱蔽的,尤其是一些精神暴力。在表達過程當中,這種暴力形式的表現(xiàn)之一就是煩冗的表達。簡單的想法和事情如果表達得過于委婉,會讓聽者無法抓住表達者的真實意圖,甚至不知所云,這樣就會給溝通帶來很多負面的效果。而非暴力溝通所講求的是真誠而得體地表達自己,一個關鍵要素就是簡單明了、言簡意賅。這不僅僅是對傾聽者的一種尊重,而且條理清晰的表達方式更能夠讓他人印象深刻。
(3)表達要真誠
得體的表達需要真誠的態(tài)度,而更多的時候,人們也傾向于傾聽和信任那些簡潔而誠實的語言。非暴力溝通所提倡的表達方式也是如此,我們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需要忠于自我內(nèi)心的感受和需求,并通過合適的語言將這些感受和需要真誠地表達出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讓對方更加直觀而有效地了解我們自己,而且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溝通和互動,我們與人溝通的效果才能夠達到最優(yōu)。
(4)符合對方的風格
為了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我們在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時,有時候也應當適當?shù)刈⒅貙Ψ剿芙邮艿谋磉_風格。例如,有些人的說話方式比較婉轉,他可能也喜歡別人婉轉地表達;而有的人喜歡開門見山,如果我們的表達過于委婉,他很可能會感到無聊。而且,注重對方的風格還有助于我們了解對方厭惡的表達方式,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以免因為表達方式的差異而引起傾聽者的反感。而不論對方喜歡什么說話方式,當我們足夠了解并加以注重的時候,我們就能夠通過暴力溝通,讓自己的表達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作為溝通當中的表達的一方,我們在做到了以上四點的同時,還應當注重我們在表達時自己內(nèi)心情緒的變化,畢竟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是通過一種和諧的方式來表達我們內(nèi)心的感受以及需要。當我們內(nèi)心的情緒發(fā)生變化時,我們應通過語言將其表達出來,在與對方的良好互動中,達到最終的溝通效果和目的,并通過得體而真誠的自我表達來實現(xiàn)非暴力溝通。
3.忠于自己的感覺和需要
我們所有的表達都是對自身內(nèi)心的感受以及需要的一種詮釋,無論是訴說者還是傾聽者,語言的背后也都是各自的感受和需要。而非暴力溝通的意義正在于此,它能夠讓人們通過一種和平而充滿愛的方式去傾聽他人的內(nèi)心和需求,同時也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傳遞自己的心聲。而我們在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時候,一個前提就是忠于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和需要。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nèi),西恩內(nèi)心充滿了矛盾,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心里有兩個不同的聲音。
事情需要從兩年前說起,兩年前,西恩被調(diào)到了一個新的部門。不知道為什么,他總是覺得自己的新上司裴吉是個兩面三刀的人,總感覺裴吉一直在竊取自己的勞動成果。對此,西恩感到很生氣,但是他卻無法確定,更沒有勇氣將自己懷疑的事情告訴其他人,因為西恩覺得,在大家的眼里,他的上司是一個非常善于溝通的人,而且大家都很喜歡他,也很支持他的工作。
正是因為這樣,西恩一直不敢說,他不知道自己對裴吉的想法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需要獲得怎樣的幫助,總之,就是因為自己的新上司,西恩感到非常不舒服。在這樣的矛盾之下,西恩工作了兩年,但他并不擅長與自己溝通,也沒有想過如何去表達自己的矛盾和不滿。
兩年后,西恩辭職了,他跳槽去了另外一家公司。他對原來的上司裴吉感到非常失望,但又不知道應該怎樣避免和解決這種失望。幾年之后的一個周末,西恩遇到了一位原來的同事,通過這位舊同事,西恩了解到,裴吉在他離開之后就被公司解雇了,原因就是很多同事都對他感到失望,“裴吉沒有什么真本領,而且大家都不喜歡他,領導們也不喜歡他?!蓖逻@樣告訴西恩。
聽完同事的講述,西恩的心中響起了一個聲音:“我早就知道他是這樣的人,但是我沒有說,卻還因為他而辭職!”其實,當西恩被調(diào)到新的部門對自己的上司感到不滿之時,他之所以沒有勇氣向其他人說出來,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沒有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內(nèi)心感受背后的真實需要是什么。還有一個原因是,他擔心自己的表達沒有人會相信,他主觀地認為,在大家的眼中,裴吉是一個很好的領導,大家都很喜歡他,公司的管理者們也很欣賞他,而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員工,大家憑什么要相信自己呢?
也是因為這種想法,西恩忽視了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需要,如果他能夠看清自己的需求,也許他內(nèi)心的聲音也會改變,如果他對自己說:“裴吉是一個領導,這樣做是非常不合適的,如果我不站出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那么大家就不會知道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了?!被蛟S,最終西恩也不會因為裴吉而辭職。
所以,我們有所表達的時候,一定要忠于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和需要,認清楚內(nèi)心情緒背后隱藏著怎樣的需求。知曉了這些,再準確表達出來,即使會有人不認同,但是他們至少知道了我們的真實想法。
通過西恩的事例,我們可以看出,充分表達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表達的前提,就是關注我們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和想法,感受自己當時內(nèi)心的感覺。
我們在表達自己之時,面對內(nèi)心出現(xiàn)的不同情緒,如果不是專注于這些情緒背后的需要,而是選擇逃避,那么我們就會變得和西恩一樣,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進而無法與自己和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
如果現(xiàn)在閉上眼睛,回歸到自己的內(nèi)心深處,去感知自己內(nèi)心的感覺,傾聽一下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我們是否能夠完整而準確表達出自己內(nèi)心最真實的需要呢?如果我們讀懂了自己內(nèi)心的需求,那么通過語言準確地表達出來應該也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而經(jīng)常這樣做,可以培養(yǎng)我們內(nèi)在的強大力量。
也就是說,回歸自己的身體,忠于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和需要,而對于內(nèi)心的需求,則盡力去感受它、聆聽它,并幫助它成為我們充分表達自己的第一步。有時候,我們的身體也會給我們一些提示的信息,比如,當我們身體緊繃、雙手顫抖,就表示我們此時很生氣或者很悲傷,而這種情緒出現(xiàn)的原因是什么,背后又有什么樣的需求呢?這就是我們?nèi)ケ磉_的根本原因。在非暴力溝通當中,忠于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和需求去表達,是讓溝通回歸一個安靜的起點,回到自己的內(nèi)心深處,告訴自己,要允許這些感受的存在。而我們?nèi)ふ疫@些感受背后的需求,將這些需求通過客觀的語言傳遞給他人,就是非暴力表達的完整過程。
在西恩的事例當中,西恩之所以無法表達自己,是因為他不能專注于自我內(nèi)心的感受和需求。這是阻礙他與人溝通表達的根本原因,在心理學當中,這種情況也被稱為“限制性行為”。而一旦回歸自我的內(nèi)心,忠于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和需要,我們就能夠找出到底是哪里限制了自己,然后以此改變自己的行為。
例如,當西恩內(nèi)心的聲音告訴他不要說出對裴吉的不滿時,如果他能夠將注意力集中于自己最真實的需求上,那么他就可以和反對的聲音挑戰(zhàn)。再比如,一個人如果害怕與人交流,那么在公眾場合,他的內(nèi)心會出現(xiàn)很多不同的、相互矛盾的聲音。這時,他需要做的就是安靜下來,回歸到自己的內(nèi)心深處,去傾聽自己的心聲和需求,只有這樣,他才能夠順利地表達自己。
當然,忠于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和需要,并不是與我們內(nèi)心眾多的不同聲音相對抗,而是通過一種充滿關愛的方式,與自己進行非暴力溝通,進而在與他人的溝通過程當中,將自己從想象的限制當中解放出來,做更加真實的自己,實現(xiàn)更加順利和有效的自我表達。
4.直接表達我們的愿望和需求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時時刻刻都需要表達,而表達也成了生命現(xiàn)象的一種常態(tài),盡管種族不同、語言有所差異,表達的方式和出發(fā)點也不一樣,但是如果缺失了表達,我們的生命與生活將會成為一種枯燥而無味的折磨。與人的交往和溝通也是推動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如何去表達、怎樣通過非暴力的方式與人去交流也成為我們?nèi)粘I钪械闹匾n題和選擇。
而不同的文化和語言,對于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有的委婉,有的直接,只是有時候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更能夠滿足我們的愿望。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在表達的時候忠于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和需要,在這個基礎上,最為關鍵的要素就是將我們的需要表達出來。
就拿我們工作當中的常態(tài)來講,如果有一個合適的機會,讓員工講述是否對自己的領導感到滿意,相信大多數(shù)人會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不平。例如,“我們領導真是太差勁了,什么都不懂,事情還特別多”“每天有那么多的工作任務,根本不可能完成,還說我們不認真”“疑心特別重,還特別小氣,感覺就像全世界都不值得信任一樣”……
當然,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員工對領導有所不滿,或者對工作的安排有意見,都只會選擇沉默和忍受。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樣的一種處理方式可以避免與企業(yè)領導的沖突,而且出于對自己利益的擔心,很多人不會選擇破壞與上司的關系。但是這樣的方式壓抑了自己的表達,會積累很多的怨氣而無法排遣。
相信每一個身在職場的人都會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怨言和不滿也是工作當中的常態(tài)。但關鍵的問題就在于,我們是做一個忍氣吞聲的人,還是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不滿?其實,無論哪一種方式,都是個人的一種選擇,沒有對錯之分。而通過非暴力溝通,我們可以讓自己的表達更“安全”。
做一個忍者,或許永遠不會與人發(fā)生矛盾和沖突,但也永遠無法解決問題。有時候,我們需要使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去了解我們自己內(nèi)心的需求,然后向自己的領導和上司去表達自己的需求,只有這樣做,才能真正地滿足我們的愿望。當然,關鍵在于我們怎樣直接地表達自己的需要,其中的關鍵方法和技巧又是什么。
當然,現(xiàn)實當中,有很多明智的領導懂得怎樣去關注員工的需求,并具有針對性地對這些需求給予滿足。但是如果企業(yè)沒有這樣的管理者,那么就需要員工主動表達自身的需要了。
非暴力溝通的原則指出,有時候,直接表達或許更加有效。正如法國的心理學家帕特里克·阿馬爾所說的那樣:“只要有必要,我們就應該有禮有節(jié)、更重要的是直率地表達我們的想法和需求。除非對方是一個變態(tài),否則真誠而直率的表達絕對不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p>
其實,在生活當中,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你不理解我”“你從來都不關心我”這樣的抱怨和指責,實際上,這些抱怨的背后都是我們內(nèi)心深處沒有被滿足的愿望和需求。不過這樣的表達方式不但無益于事情的解決,反而會讓溝通變得更加困難,相比較于這樣的表達方法,直接說出我們的愿望和需求似乎更加有效。
那么,在工作和生活當中,我們應當如何直率地表達我們的愿望和需求呢?
實際上,如果我們內(nèi)心的感受是一些情感上的需求,那么,在與家人或者朋友溝通之時,是完全可以直接表達出來的,例如,“我感到非常累”“我很難過”等等。我們直觀地表達完自己的感受后,就可以坦率地向對方提出自己的需求和愿望,比如“我想今天下午好好休息一下”或者“我需要你陪我一段時間”等等。直接表達的好處就在于,在溝通當中,對方能夠更加直觀和準確地了解我們的需求,從而更快地對這些需求給予滿足。這也是非暴力溝通所提倡的。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直接表達自己的愿望和請求時,應當注意到我們的語言方式——是訴說,而不是命令。我們需要以一種平和的方式向傾聽者訴說自己的愿望和請求,這樣更能夠獲得他人的幫助,相比較而言,以一種命令的方式向他人提出要求,就會很容易讓對方感到抵觸和反感。
而當我們提出需求的對象是自己的領導時,我們也需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因為提出需求并不意味著馬上就能夠得到兌現(xiàn),尤其是在工作當中,一項工作的安排可能需要很多程序才能夠完成,如果請求提出,對方回應需要等待一段時間,這時我們需要有一個心理預期,這樣,內(nèi)心的感受才不會有落差。
同時,我們也應該清楚地意識到,需求的提出需要準確地表達,只有如此,在溝通中做為傾聽的一方才能夠明白接下來應該怎樣回應和反饋。不過傾聽者意識到我們難過、想說說話這樣的愿望后,他們可能會想給予我們一定的幫助和安慰,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做。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進一步明確自己的需求,比如說:“你只要坐在我的旁邊安靜地聽就好,這樣我就會感覺到很大的安慰。”
實際上,表達的關鍵就在于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和需要,向對方表達出自己需要什么,比如需要被愛、需要被傾聽、或者需要更多的肯定,而不是停留在“為什么會這樣做”“憑什么如此對待我”等抱怨的層面。確切來講,抱怨和指責并不是一種溝通,更不是一種表達,它只是一種控訴,大多數(shù)情況下,這種控訴不會產(chǎn)生任何積極的效果。同時,我們也要注意自己的情緒和狀態(tài),尋找傾訴對象也需要有一定的針對性。
無論如何,直接說出自己的愿望和需求,無疑是一種更加有效的表達方式,這種方式是非暴力溝通的一種方法和原則,也是一種更加容易見效的溝通。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當中會有那么多抱怨的聲音,一般都是因為我們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或者對方所做的事情違反了我們的愿望。所以,這些聲音都隱藏著沒有被滿足的愿望和需求,當這些愿望被滿足了,抱怨的聲音也會消失。
抱怨并非人際溝通所提倡的表達方式,如果我們的愿望和需求是通過控訴的形式表達出來,那么我們得到的回應往往是反擊或者申辯。而如果是直接表達出我們內(nèi)心的愿望和需求,則很可能獲得積極的回應。
因此,直接表達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我們學習非暴力溝通的重要課題。或許,當我們在乎的人因為忙于工作而忽略我們的時候,大部分人的表達方式都是指責對方愛工作勝過愛自己,對自己不夠關心。而對方在聽到這樣的控訴后,也會傾向于為自己申辯和反駁。其實,通過學習非暴力溝通,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人們之所以感到生氣,無非是因為內(nèi)心有需要被關懷的愿望和需要,而試著直接說出這些愿望和需要,則有助于對方理解自己的內(nèi)心,更是為解決問題提供了入口。
試著在溝通當中改變固有的思維方式,換一種語言去表達自己,坦率地說出自己的愿望和需求,久而久之,我們與他人的關系將會更加和諧,在自己的內(nèi)心重新回歸安靜與平和的同時,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更加高效和充滿溫情。
5.充分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憤怒
每一個人都在感到憤怒的時候試圖壓制自己的怒火,而很少有人去思考如何表達自己的憤怒。
美國心理學專家雅克·希拉爾曾經(jīng)這樣解釋過憤怒這一情緒的產(chǎn)生:“它是我們的內(nèi)心感到不快樂而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反應,是由于自我感受到不公平或者無法接受某一項事實而引起的。”在與他人的溝通當中,憤怒是一種具有攻擊性的暴力溝通表達方式,也正是因為如此,它一直被人們試圖去壓制。
很多時候,我們在溝通中不但無法接受別人的憤怒情緒,也不愿意表達自己的憤怒。但是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我們有必要傾聽和表達自己的憤怒,憤怒的情緒之所以出現(xiàn),是由于我們內(nèi)心的愿望沒有得到滿足。而通過適當?shù)姆绞綄⒆约簝?nèi)心的憤怒情緒表達出來,可以幫助我們實現(xiàn)需求,同時也能夠有效避免矛盾沖突。
其實,使用非暴力的形式將憤怒表達出來,對我們的溝通是極為有益的。而一味地隱忍和壓制怒火,不但無法解決問題,還可能導致負面情緒更加強烈地爆發(fā),對自己和他人造成莫大的傷害。所以,通過憤怒的情緒去認清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將它們合理地表達出來,才能真正有助于同他人建立良好的溝通聯(lián)系。
我們需要明確,在溝通當中如果有憤怒情緒出現(xiàn),那就說明我們內(nèi)心的某一處邊界或者底線被突破了。這個時候,我們需要通過一種合理的方式來表達我們的憤怒,因為這是我們內(nèi)心某一種需要沒有被滿足的表現(xiàn),當然,也有可能是實際的物質(zhì)利益。但不論如何,憤怒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在溝通當中,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加真實地與自己實現(xiàn)非暴力溝通,看清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同時,也可以提醒他人維護自己的需要。
但是,我們在表達憤怒時需要懂得,單純地表達憤怒是一種攻擊性的表達方式,如果任由這種情緒發(fā)泄,最后不但無法觸及引發(fā)憤怒的核心問題,同時還會給溝通雙方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因此,憤怒并不是溝通的重點,發(fā)泄憤怒更需要明確而合理的方式,要有絕對的界限,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那么,我們應當怎樣運用非暴力溝通,去充分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憤怒呢?當然,表達的前提是探尋引起憤怒情緒的根本原因,只有找到了原因,我們才能知道自己為什么會感到生氣,而這種情緒的背后又隱藏著我們怎樣的需求。在心理學上,引發(fā)憤怒情緒的原因包括以下幾種:
(1)感受到自己的利益被侵犯;
(2)受到挫折的時候;
(3)被在意的人忽略;
(4)對他人的成績或者其他方面有所嫉妒;
(5)覺得自己被侵犯了。
以上五種引發(fā)憤怒情緒的原因,在溝通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是第二種,即受到挫折。在大部分情況之下,這樣的憤怒情緒往往更加復雜,其中還會摻雜悲傷、自責等情緒。也就是說,之所以出現(xiàn)憤怒等內(nèi)心感受,是因為我們內(nèi)心的期望受到了挫折,例如,我們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卻被對方輕視;我們希望獲得肯定,但卻遭到了否定和貶低。一旦我們內(nèi)心的期望和需求與實際的狀況相反,憤怒就會出現(xiàn)。
了解了憤怒的產(chǎn)生,我們也自然就知道,每一種憤怒的背后,都隱藏著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期望和需求,那么,表達憤怒,就是充分地將這些期望和需求表達出來。只是,生活當中的溝通模式致使這種表達并不容易,因為人們很難看到憤怒背后真實的自我需要,而是將憤怒當作溝通的終點。
而且,大部分人對于憤怒都有自己的一套邏輯,即“我這樣說,對方應該明白和理解我生氣的原因”,這套邏輯背后的期望則是“我希望得到他的理解”。可是當他人沒有達到我們的期望的時候,我們會再度感受到挫折,于是就有了新的憤怒。如果將期望的落空歸結于自己的忍讓和他人的鐵石心腸,那么我們就可能改變自己的溝通模式,開始經(jīng)常性地單純地表達憤怒,以獲得心理上的優(yōu)勢,但卻無法解決憤怒的核心和根本問題。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憤怒的表達并不是簡單的溝通,在現(xiàn)實當中,大部分人只一味地表達自己的憤怒,這種行為錯誤的根本點就在于他們認為引起憤怒的原因是他人的語言或者行為,而不是他們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和需要沒有被滿足。于是,憤怒的表達就變成了對他人的直接指責和批判。
而我們嘗試去學習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之一,就是學會如何合理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憤怒。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當憤怒的情緒出現(xiàn)的時候,我們不需要壓抑它,而應該使用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專注于我們內(nèi)心的感受,感知憤怒情緒出現(xiàn)的原因,并分析這種情緒的背后,是我們內(nèi)心的哪一種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當我們專注于內(nèi)心的感受和需求時,憤怒自然也會消失。
其次,傾聽自己的需要。要知道,當我們感到憤怒的時候,要回歸自己的內(nèi)心,而不是將原因歸咎為他人或者外在因素。當我們感受到憤怒背后的需求之時,也就找到了憤怒的根源,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通過分析和判斷來傾聽我們內(nèi)心哪些需要是最真實的。當我們找到了這些需要,也就意味著撥開了阻礙我們探尋內(nèi)心的憤怒迷障,真正的答案也會逐漸明朗。
最后,承認自己的感受。對于大部分人而言,承認自己的憤怒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在溝通當中,這種行為對于當事人而言也不安全,因為這樣做意味著承認了自己的脆弱,會引發(fā)我們內(nèi)心對自身的焦慮,甚至會產(chǎn)生強烈的自責,比如“我怎么可以因為這個就發(fā)火呢?”有時候,這種由承認憤怒而產(chǎn)生的焦慮會讓我們不由自主地擔憂,如果向對方分享了自己的脆弱,對方會不會因此而不再認可我們?因此,憤怒的防御機制也就產(chǎn)生了。
不過,如果使用非暴力溝通,可以免去人們表達和承認憤怒的這種擔憂,因為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憤怒情緒的出現(xiàn)并不是終點,它的背后才是我們真正的需求。所以,在承認了自己的感受后,接下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期望和需求,這才是我們充分合理表達憤怒的方式,也是消解憤怒情緒的根本方法。我們感到憤怒,并不是因為他人的語言和行為,根源就在于我們內(nèi)心的需要和期望沒有得到滿足,而直觀地表達這些愿望和需求,才是解決憤怒的根本之道。
雖然在親密的關系當中,我們都會主觀地以為,因為關懷和愛的存在,當我們表現(xiàn)出憤怒情緒的時候,對方會自然而然地知道我們內(nèi)心的需要,更會以我們所期望的方式給予回應。不過事實卻是,每一個人都是不同而獨立的個體,如果我們內(nèi)心的感受不表達出來,他人就很難去猜測,即使我們憤怒地指責或者控訴對方,我們也很難得到內(nèi)心期望的回應,反而還會讓溝通變得更加糟糕。如此循環(huán),期望的落差導致憤怒的情緒產(chǎn)生,而這些情緒,也正代表了我們的內(nèi)心對愛和理解的渴望。
所以,憤怒的情緒需要充分而合理地表達,它是一種力量,隱藏著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期望和需求,是我們在溝通當中向對方索要需求的另一種表現(xiàn)。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憤怒,最重要的就是學會回歸內(nèi)心,從憤怒當中找到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核心需求,并將這種需求客觀地表達出來,這就是非暴力溝通的最高境界。
6.在親密關系中怎樣表達自我
在所有的關系當中,婚姻關系似乎更難維系,因為我們在這種親密關系當中會被灌輸很多看似有道理的“經(jīng)驗”和觀念。而且,由于思維和慣性的引導,人們更喜歡將另一半視為自己的某種財產(chǎn),于是就會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的妻子或者丈夫“應該”“必須”按照自己的方式來思考和行動。而非暴力溝通的作用就在于,它能讓我們以真心實意地為對方著想和付出的方式來建立親密聯(lián)系,而且在為對方付出的時候,不是出于責任和義務,而是出于愛。
或許,通過親密關系的表達,我們更能了解非暴力溝通的起源。它是試圖了解和踐行愛的一種方法和概念,不僅僅可以被人們感受到,還能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
親密關系就是對愛最好的注解,夫妻雙方都在用自己認定的方式奉獻自己,而且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熱情真實地袒露自己,表達自我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這就是愛給我們最好的禮物。
那么,在親密關系當中,夫妻怎樣通過非暴力溝通的方式表達自己,給雙方最真誠的愛呢?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事例進行具體說明。
琳娜的丈夫非常喜歡吃西瓜,某天傍晚下班后,她特意去超市為丈夫買了西瓜,因為丈夫剛剛打電話說晚上要加班加到很晚,她希望丈夫回家后有一個好心情。到家后,琳娜特意將西瓜放到了丈夫一進門就能夠看到的桌子上。
琳娜第二天早上醒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西瓜依舊原封不動地放在桌子上,而丈夫還在呼呼大睡。因為是夏天,西瓜這時已經(jīng)壞掉了。這不禁讓節(jié)儉的琳娜很惱火,她跑到臥室對正在熟睡的丈夫喊道:“你不吃為什么不放到冰箱里?你這樣的行為真是太沒有責任心了!現(xiàn)在壞掉了,誰也吃不了,你不吃,是不是也不讓別人吃啊,真是太自私了!”
對于妻子的憤怒,丈夫會有何種反應,我們可想而知。而從這個事例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在親密關系溝通中所存在的“暴力”特點,即不斷地批評、指責和評價。這些是我們在婚姻關系中經(jīng)??吹降默F(xiàn)象,也是人們習以為常的溝通表達方式。但是非暴力溝通卻恰好相反,它能讓我們的溝通表達去除指責、批評和評價的因素,而只是單純地表達感受,并通過一種溫情而友愛的方式將我們的信息、思想和情緒傳遞給對方,讓雙方在愛的前提下去溝通表達,進而滿足各自的需求。
具體來講,我們可以使用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來說明如何在親密關系中做到非暴力溝通。
第一,觀察。在非暴力溝通當中,觀察是一種自我獨立的行為,而在親密關系當中,觀察包含了對自身和對方的觀察。遇到問題時,先不要著急表達,也不要急著進入溝通狀態(tài),觀察一下事情的原因以及對方和自己有何種感受和需要。
第二,反饋。將自己觀察到的結果反饋給對方,不要指責,也不要評價和判斷,只是將自己在上一步所觀察到的客觀情況如實地表達出來。
第三,感受。我們在觀察的時候,觀察的結果會帶給我們某種特別的感受,將這種感受告訴對方,告訴他自己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這種感受對自己又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
第四,提出需要和請求。自己的某種感受背后是什么樣的需要和請求,具體希望對方怎樣做?將這些明確地告知對方,才能得到積極而正確地回應。
所以,在琳娜的案例當中,如果使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去表達,將會產(chǎn)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模式一:妻子可以首先對觀察的結果進行反饋:“親愛的,我昨天給你買了西瓜,你沒有吃,它現(xiàn)在已經(jīng)壞掉了?!苯又?,表達感受:“我覺得這樣非常可惜。”最后,提出需要和請求:“下次你能不能放到冰箱里呢?”
這種表達方式可以達到溝通的目標,而且能夠獲得對方積極的回應,增加夫妻雙方的默契和了解。這是一種相對委婉而有效的表達方式,在親密關系當中,使用這種非暴力溝通表達將有助于關系的提升。以下方式也是非暴力溝通方法的運用,我們可以參考一下:
模式二:“親愛的,昨天你一定很辛苦吧?都沒有看到我給你留的西瓜,也忘記將它放到冰箱里。很可惜它現(xiàn)在壞掉了,我們都沒法吃了?!边@種方式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感受,沒有批評和指責。
實際上,在親密關系當中,我們更多的時候是要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一旦我們懂得靈活運用非暴力溝通,我們就會對愛有更深的體驗和理解?;蛟S,我們有時候的表現(xiàn)并不完美,伴侶的表現(xiàn)又是也會讓我們感到不滿,但是抱怨和指責并不會解決任何問題。只有,清楚地知道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我們同對方的關系才能更融洽。
事實上,我們與所有人的關系,都是我們同自己的關系。非暴力溝通就是讓我們通過一種神奇的方式愛上自己、表達自己,如此,在親密關系當中我們才能愛上對方。而當愛在雙方的內(nèi)心涌動時,非暴力溝通也會自然地涌現(xiàn)。
7.通過非暴力溝通表達來塑造孩子行為
在親子關系當中,與孩子的互動可以有效地塑造孩子行為。通過非暴力溝通的模式來表達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不但能夠增進彼此的了解和聯(lián)結,而且能夠讓雙方在一種愉快的溝通氛圍當中增強感情。而如果使用強制的方式去約束孩子的行動,就會導致彼此的沮喪甚至怨恨。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父親威爾無意中看到兒子在偷偷地玩手機,他把兒子叫到身邊,嚴厲地指責他:“你馬上就要參加大學考試了,成績一直不好,還總是在玩手機,快把手機給我。”
兒子死死地握住手機爭辯:“我沒有總是玩,才剛拿出來?!?/p>
“你有什么可以辯的,趕緊給我!”
但是孩子抓得更緊了,父親生氣地說:“不給我是吧?那我一會兒告訴你媽媽?!?/p>
“媽媽下班后我會給她的?!焙⒆有÷暤鼗卮?。
“不行,你現(xiàn)在必須給我,你沒有資格和我講條件,只能聽我的,聽到?jīng)]有?不然我現(xiàn)在就給你的班主任打電話。”說著,威爾拿起了電話。
“隨便!”孩子還沒等父親按下電話號碼,就氣呼呼地跑了出去……
在生活中,類似的場景還有很多,而很多家長對孩子的這些反應也習以為常。但是家長們并沒有意識到這種情緒教育對孩子和親子關系的影響,也沒有意識到這種溝通是一種典型的無效溝通。上述案例當中,父親威爾雖然是為孩子好,希望他能專心學習,不要玩手機,但是他采取的卻是一種說教的、帶有負面情緒的方式,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所做的努力沒有被肯定,以致于對父親表現(xiàn)出冷漠和對抗的態(tài)度。
而對于父親來講,這樣的交流表達不但徒勞無功,而且還會對他自己的心態(tài)產(chǎn)生影響,久而久之,這種影響就會擴散到其他關系的交流當中,形成隱性的精神暴力。那么,在親子關系當中,如何通過非暴力溝通與孩子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交流呢?實際上我們依舊可以借助非暴力溝通的要素去實現(xiàn)。
(1)不要評價,而是觀察
這是與孩子進行非暴力溝通的第一步,也是比較艱難的一步。因為對于孩子,我們總是喜歡先入為主地去評判他們的舉動和行為,還自以為是在表達客觀的事實,甚至有時候會武斷地給孩子貼上自己想當然的標簽,只是因為他們的行為沒有順應我們的心意。就像案例中的父親一樣,他說孩子不好好學習,“總是”在玩手機,其實他的表達就是評論,而不是觀察。而這樣的表達方式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引發(fā)孩子的反感,尤其是對于叛逆期的孩子而言,還有可能深化雙方的矛盾與分歧。如果父親能夠客觀地表達:“我看到你在玩手機,是不是作業(yè)太難了?”相信最終的結果一定會大大不同。
(2)通過“示弱”去表達自己的感受
在親子關系當中,父母不但需要正確地把握孩子的感受,同時還要在了解了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之后再表達出來。而為了讓溝通更順利,溝通的效果更好,家長有時候就需要適當?shù)亍笆救酢薄?/p>
例如,當孩子對父母說“你根本不了解我的想法”時,父母要怎樣說呢?如果父母回應“我怎么不了解你的想法呢”或者“你能有什么想法”,這種回答就不是表達感受,無益于問題的解決。在非暴力溝通中,善于表達感受的回應應該是這樣的:“聽到你這么說,我感到有些難過,因為我很希望在你遇到問題的時候,我能第一時間幫助你?!边@樣的表達能引導孩子更好地去明白父母的關懷,進而理解和信任他們。
(3)提出具體的請求
家長向孩子提出要求或請求,需要清楚而具體地告訴他們,自己希望他們?nèi)绾稳プ觥H绻埱蟮谋磉_不具體,那么孩子就會不知道怎樣才能讓父母滿意,甚至會誤解父母的意圖。例如,“你應該尊重我”這樣模糊的表達,就會讓孩子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他們心里甚至會想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而如果換一種表達方式,對孩子說:“你跟我說話的時候不要大喊大叫?!边@樣孩子就會明白自己應該如何去做了。
在案例中,威爾不但沒有提出自己的請求,也沒有真正地觀察體會孩子的感受與需要,而是一味地指責和批評,所以他所期待的事情也走向了反面。如果運用非暴力溝通去表達,那么整個事件的結果就會大大不同。我們來看一下:
父親威爾走進兒子的房間,發(fā)現(xiàn)他正在用手機玩游戲,作業(yè)也沒有做完。于是,威爾在孩子的面前坐了下來,溫和地對他表達自己剛剛的觀察:“你剛才是在玩游戲嗎?”
“是的。”孩子默默地點了一下頭。這時,父親開始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很遺憾,現(xiàn)在你的作業(yè)還沒有完成,畢竟你馬上就要考大學了,我和你的媽媽都希望你能考上自己喜歡的大學。你有沒有經(jīng)常在學校里玩游戲呢?”
“我沒有,實際上我很少玩?!焙⒆玉R上回答。父親繼續(xù)說:“我相信你,那你為什么會在今天玩呢?”
“有一道題太難了,我想了很久都沒有想出來,所以打一會兒游戲放松一下?!备赣H弄明白了孩子玩手機的原因后,開始關注孩子的感受:“遇到難題的確是一件頭疼的事情,所以需要緩解和放松一下,通過玩游戲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對嗎?”孩子點了點頭。
“那除了玩手機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呢?”
“向您請教?!焙⒆用摽诙觥?/p>
父親笑了一下:“還有沒有呢?”
孩子想了想,說:“還可以發(fā)呆?!?/p>
在父親的引導下,孩子有了不同的答案,比如向父母請教、給老師或同學打電話等。最后,父親也向孩子提出了自己的請求:“你看,我們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就會有很多的解決方法。以后再遇到難題,就選擇一種最適合的方法來解決,怎么樣?”
“當然可以?!薄斑€有,有時候很難抵擋手機游戲的誘惑,這個問題應該怎么解決呢?”孩子由衷地回答:“等媽媽下班回來后我就把手機交給她?!?/p>
對話至此,孩子和父親的問題都得到了圓滿的解決。非暴力溝通就是這樣一種友善而平等的交流方式,通過非暴力溝通,父母可以更好地引導和幫助孩子塑造自己的行為,并鼓勵他們用最合適的方法解決生活學習中所遇到的難題。
這種表達可以超越個人的心智和情感的局限,突破傳統(tǒng)交流方式中引發(fā)負面情緒的思維,從而搭建起一個自我與他人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平臺。在親子關系當中使用非暴力溝通,不僅僅可以提高家長們的思想教育技能,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且還能促進孩子身心的成熟度,提高他們的思維行動能力,為他們健全人格和健康身心的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