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主楊侗在東都稱帝,本來就是一個傀儡,毫無權力,由王世充專掌朝政。王世充起初假裝謙恭,后來,王世充擅自殺了元文都,又戰勝了李密,于是就非常放肆,漸漸露出了逆反之心。
到了皇泰(隋主侗年號)二年三月,王世充竟然自稱鄭王,加九錫(臣子服飾最高規格)。一個月后,他把隋主楊侗幽禁殿中,自制天子車駕入宮,稱起了皇帝,并改年號為開明,廢掉隋主,封楊侗為潞國公。王世充立兒子王玄應為太子,王玄恕為漢王,其余的兄弟宗族等十九人皆封為王。
這時,程咬金已經改名為程知節,自從李密兵敗后,他就與秦叔寶一同歸降了王世充。一天,他對秦叔寶說:“王世充這個人器量狹小,喜歡胡說八道,種種行為就像個老巫婆,難道還能成為撥亂反正之主?我們跟著他沒有前途,應該找機會離開。”秦叔寶也非常贊同。
這時候,剛好唐驃騎將軍張孝珉等人,率軍來攻王世充,王世充率程知節、秦叔寶等人到九曲城,迎戰唐兵。兩軍還沒有交鋒,程知節就和秦叔寶兩人帶領幾十名騎兵突然向西跑到一百步開外,然后下馬,遠遠地對王世充說:“承蒙您的厚待,我們很想報效,但是您太愛猜忌,并聽信讒言,我們擔心惹禍上身,不便久留,因此告辭了。”
王世充望見他們離去,連忙派人去追,哪知兩人早已上馬,揚鞭馳去,竟然去了唐營。這下,王世充驚得瞠目結舌,他很擔心部將效仿,心想還是返回東都,對部將多加封賞,或許可以穩住軍心。于是,王世充收兵不戰,回到東都去了。
回到東都后,王世充就逼隋主楊侗下禪位詔書,隋主不肯,王世充就把隋主軟禁了。王世充在外面仍然假裝是受禪,并做出三表陳讓和敕書敦勸等一系列假象,其實這都是他一個人做成,隋主毫不知情。
裴仁基和兒子裴行儼本來是李密的部將,后來被王世充擒獲,投降了東都。裴仁基為尚書,兒子裴行儼為大將軍,兩人都頗有威名,因此,王世充對他們父子有所猜忌,而他們二人也心不自安。后來,裴仁基父子與左丞相宇文儒童等人密謀,想要殺害王世充,再擁立隋主楊侗為帝。誰知,有人將此事報知王世充,王世充立即將他們二人殺掉,并滅了三族。
為了斬草除根,王世充派侄子王仁則和家奴梁百年,帶著毒酒,去毒殺隋主。隋主楊侗一直被幽禁在含涼殿,不能自由行動,只能每天祈求神佛保佑。等到王仁則等人來逼命時,楊侗最后拜了一次佛,說道:“從今以后,希望不要再生在帝王家。”說完,他硬著頭皮喝下毒酒,一時還沒有斷氣,被王仁則用絲帶勒死。奇怪的是,潞國公楊侗被毒殺的時候,酅國公楊侑也在長安病死了。
因為沒有平定群雄,唐高祖李淵剿伐安撫并施,想一統天下。忽然,淮安有個土豪叫楊士林,聚集了一萬多人去襲擊偽楚。自稱楚帝的朱粲,性情殘暴不仁,部眾都對他很有成見,現在突然聽說有外兵攻打過來,朱粲的部下一下子逃了一大半。
朱粲率領親兵來到淮源,跟楊士林交戰,沒多久,朱粲又戰敗了,連忙逃到菊潭(今河南省西峽縣丹水鎮)去了。這時,朱粲的手下已經不到一百人,眼看著當不成皇帝,他只好派人入關,向唐主李淵請降。于是,李淵封朱粲為顯州道行臺,加封楚王,并派散騎常侍段確執旄節,前去慰問。
段確來到菊潭,朱粲準備美酒佳肴來款待他,對他非常殷勤。這位段欽使很喜歡喝酒,對著杯中物,就像螞蟻趨附羊肉一般,一杯還沒喝完,又來一杯,接連喝了數十杯,不知不覺就發狂了。他沒有把嘴巴管好,當下笑著對朱粲說道:“聽說你喜歡吃人肉,究竟人肉是個什么味啊?”
朱粲聽了這話,就知道他是有意嘲笑,心里很是憤怒。原來,朱粲之前確實吃過人肉,而且他專門擄婦女和嬰孩來吃,他曾對手下說:“世間最美味的食物莫過于人肉了,只要有人,哪里還會挨餓呢!”因此,他每攻破一個州縣,就會把糧食燒毀,一點都不覺得可惜。聽到段確嘲笑自己,朱粲不禁勃然大怒,道:“人肉最美,喝醉酒的人肉,那就更加可口了,就像糟制的豬肉一樣。”段確大怒,罵道:“狂賊狂賊!你今天來歸降,不過就是我們唐主的一個奴隸,你還想吃醉人肉啊?”
這時,朱粲也喝多了,他把眼睛一瞪,道:“把你吃了又怎樣!”話一說完,朱粲就派左右手下拿下段確。段確的隨從只有幾個人,根本招架不住,很快就被他們陸續捆住。朱粲一刀一個,把他們全都殺死了,然后,朱粲吩咐軍士把他們洗涮干凈,煮熟后大家飽餐一頓。然后,他又索性將菊潭縣的百姓全都殺了,然后跑到東都投降王世充,王世充封他為龍驤大將軍。
聽說段確被煮著吃了,唐高祖頓時非常生氣,想要立即發兵討伐朱粲。隨即,李淵又接到軍報,說朱粲已經投奔王世充去了。于是,高祖召集群臣商議,群臣都認為王世充那邊勢頭正強,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剿滅的。群臣提議先儲備糧食,養精蓄銳,等到兵精糧足再出師。
于是,高祖制定了租庸調法。此法以人丁為本,按田地多少收租,按人頭服徭役,按戶繳納實物稅,再根據實際情況酌情定額。高祖又編制了十二支軍隊,分別駐扎關內各州府,部隊都以天星為名。每支軍隊設正、副將領各一名,沒有戰事的時候監督耕作,有事就出戰。漸漸地,大唐兵精糧足,國力強盛起來。
這時,宇文士及還在濟北,他妹妹曾嫁到大唐為昭儀,很得高祖的歡心。高祖一直對宇文士及很好,還封他為上儀同。還有以前的隋臣封德彝,他跟宇文士及同時入朝,高祖剛開始不是很喜歡他,覺得他很奸詐不忠誠,但是,封德彝察言觀色,迎合高祖,謀求仕進,因此,很快被高祖封為內史舍人,后來又升遷為侍郎。
唯獨戶部尚書劉文靜,最初因為輔佐高祖創業有功,很得高祖寵信,后來,涇州一戰,因為違抗命令導致戰事失敗,劉文靜被定罪削去官職。后來,劉文靜跟隨李世民平定隴西之后,被恢復爵位,封為尚書。
劉文靜自恃有才,覺得自己官職低,很不滿意。并且,因為裴寂被封為右仆射,官職比自己高,但是功勞卻沒有自己大,于是更覺得憤憤不平。平時,劉文靜和裴寂談論政事,多次產生摩擦,兩人生出嫌隙。這時,劉文靜家里多次出現怪物,劉文靜的弟弟劉文起就找了個巫師驅邪,巫師披著頭發含著刀,念咒畫符非常熱鬧。劉文靜有個小妾因為失寵心生怨恨,竟然讓兄長上書,誣告劉文靜兄弟大興巫盅之事,想要謀反。
于是,高祖讓裴寂前去查明真相,這真是冤家碰著對頭了,裴寂將劉文靜屈打成招,打入大獄,定了死刑。秦王李世民向高祖求情,說道:“以前在晉陽,劉文靜第一個想出起兵造反的大計,告訴了裴寂,裴寂才依計行事。后來,入關后,劉文靜和裴寂兩人受到的恩寵懸殊很大,因此劉文靜有怨言是可以理解的,至于謀反的事肯定不會有的,應該賜恩赦罪,這才對得起他當年獻計的功勞啊!”
聽了這話,高祖一直猶豫不決,這時,裴寂又上殿奏道:“劉文靜才華謀略過人,但是為人陰險狡詐,如今天下未定,如果留此人,必為后患。”高祖竟然點頭同意,隨即下令拿下劉文靜兄弟,推出斬首。劉文靜臨刑前長嘆道:“飛鳥盡,良弓藏。這話果然不假啊!”劉文靜死后,裴寂更加得高祖寵愛。
忽然,從晉陽傳來急報,說劉武周多次攻打并州,乞求派兵增援。于是,高祖命裴寂為晉陽道行軍總管,輔助太原都督齊王李元吉堅守并州。
裴寂奉命離京,正好碰到一隊人馬,押著一個草頭王,入京獻俘。這時,城門內外,一出一入,到處是金戈鐵馬,旌旗飄飄,十分威武。
這俘虜就是河西的李軌。李軌本是涼州人,他樂善好施,鄉親們都很擁戴他,被任命為武威司馬。自從看到薛舉占據金城,稱霸一方后,李軌也想要乘勢稱雄。于是,李軌結交各路英雄和西北胡人,攻下內苑城,自稱涼王。
薛舉派軍兵攻擊李軌,反而被李軌的軍兵打敗。李軌接連攻下張掖、敦煌、西平、枹罕等州郡,占據河西一方。
李淵想要征討薛舉,派人傳信李軌,稱他為從弟,讓他幫助。李軌很是高興,派弟弟李懋入朝受命,李淵封李懋為大將軍,封李軌為涼王,兼涼州總管。
哪知李軌已經僭號稱帝,改年號為安樂,唐使張俟德來時,李軌居然南面召見他,張俟德據理力爭,他才稍微禮貌些。李軌私下與群臣商議,道:“李氏已經占據天下,大勢所歸,我不如削去帝號,接受他的分封吧。”
尚書右仆射曹珍道:“我們大涼已經自為一國,為什么還要再受他人的冊封呢?如果一定要以小事大,不如學蕭詧事魏的例子,對梁稱帝,對魏稱臣。”李軌點頭同意,道:“這個計策非常好。”于是,李軌作表謝唐,派左丞鄧曉跟張俟德一起入朝奉表。
一看表文,開頭二句是“皇弟大涼皇帝李軌,奉表兄大唐皇帝陛下”,高祖不由地非常氣憤,說:“李軌稱朕為兄,那就是明擺著不守君臣之禮了!”
當下,高祖把鄧曉打入打牢,并傳書吐谷渾,讓他起兵攻打李軌。吐谷渾為鮮卑支族,起源于西域,隋朝時,吐谷渾時叛時服,變亂頻繁。隋煬帝曾派兵征討,部落酋長伏允兵敗,逃奔黨項。伏允有個兒子順,曾在隋朝做質子,留居長安,隋末大亂,伏允收還故地,唐高祖與他連和,讓他的兒子回去,伏允非常高興,表示愿意向唐進貢。因此,吐谷渾得到高祖的命令后,酋長伏允就立即發兵進逼河西,李軌不得不出兵防御,國內難免空虛。
李軌有個部將名叫安修仁,被李軌封為戶部尚書,他與吏部尚書梁碩不和,李軌的兒子李仲琰也因梁碩居功自傲,跟他不和。于是,李仲琰跟安修仁勾結,誣陷梁碩,李軌聽信他們的話,竟然將梁碩毒死了。梁碩經常輔助李軌,多有功勞,自從梁碩被毒死后,其他臣子都很疑懼,生了二心。安修仁的哥哥安興貴在唐為官,經常跟安修仁通信,因此得知河西的虛實,于是,安興貴上書唐廷,愿意奉詣到涼州招降李軌。
高祖問安興貴:“李軌占據河西,自稱皇帝。你靠口舌就能把他勸服嗎?”安興貴答道:“臣老家在涼州,在當地頗有威望。弟弟安修仁現在在李軌手下做事,很得李軌的信任,如果李軌肯聽臣勸說,那就好辦,否則臣就伺機把他殺了,也能成事。”
于是,高祖派他西行,沒幾天就到了涼州,經過安修仁替他安排后,安興貴被李軌封為左右衛大將軍。安修貴勸李軌,說道:“涼州偏僻,財力凋敝,雖然有十萬軍兵,無險可守,很難成事。且涼州西北與戎狄為鄰,不是跟我們同族,一定是我們的隱患。如今唐王室占據京師,平定中原,戰必勝,攻必取,一統天下就在眼前。如果我們現在以河西之地歸降大唐,大唐必定會世代封我們爵位,就是漢朝的竇融,也不能跟我們相比的。”
李軌遲疑一會兒,憤憤不平,說道:“唐王室在東邊稱帝,我難道就不能在西邊稱帝?你今天從東而來,莫非是為唐做說客的嗎?”安興貴連忙解釋道:“古人有言,‘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我是因此而回來的。如今我們兄弟倆都受到你的器重,委以重任,我怎么敢有異心呢?這只是我的愚見,說說而已,可行與否,仍由您來決定!”李軌這才沒說什么。
安興貴退出,隨即與安修仁暗地里聯絡西北胡人,里應外合,攻破了大涼城。李軌戰敗被擒,被安興貴兄弟押入京城。高祖覺得李軌太倔強,下令把他斬首西市,并封安興貴兄弟為左右武侯大將軍,各賜田宅和財物。河西平定,總計李軌興亡,只有三年。原大涼左丞鄧曉被釋放出獄后,入朝謝恩,手舞足蹈地向高祖表示慶賀。高祖非常嚴肅地說:“你不是涼國的使臣么?怎么你國亡主死都不感到傷心,反而來取悅朕,真是奸佞啊!你是李軌臣子,這么不忠心他,難道肯忠心朕么?”話說完,就把鄧曉斥退,鄧曉紅著臉退下了。
關西基本太平了,高祖正要銳意東征,偏偏一波才平,一波又起,毗陵(今江蘇省常州市)又冒出個沈法興,自稱梁王,李子通也在江都自稱吳帝。最猖獗的是劉武周,他多次侵犯并州,齊王李元吉抵擋不住,李淵派行軍總管裴寂前去增援,以為他老成練達,必定能取勝,誰知他一敗涂地,反而把晉州以北的城鎮全都丟掉了。齊王李元吉聽說戰敗了,嚇得要死,連夜攜妻妾奔還長安,好好一座太原城,平白地讓給了劉武周,險些兒將河東一帶也拱手讓人了。
話說劉武周怎么這么厲害呢?劉武周祖籍瀛州,后來跟著父親劉匡遷居到馬邑。劉武周從小善于騎射,喜歡結交各路豪杰。他的哥哥劉山伯曾批評他道:“你什么人都結交,肯定會給我們家帶來滅門禍患。”
劉武周來到洛陽,投入隋太仆楊義臣帳下,后來,又跟隨隋煬帝征遼,被封為校尉。不久,劉武周返回馬邑,太守王仁恭欣賞他的驍勇,讓他統領帳下軍兵,侍奉左右。時間一長,劉武周與王仁恭的侍女有染,他擔心事發被誅,索性先下手為強,于是,劉武周暗地里結交當地地痞流氓,合謀把王仁恭殺了,然后提著腦袋在城中招搖,卻沒有人敢動他分毫。
后來,劉武周開倉放糧,召集烏合之眾一萬多人,自稱太守。隋雁門郡丞陳孝意、虎賁郎將王智辯一起去攻打劉武周,都被他擊敗。劉武周還乘勝殺進汾陽宮,搶了大批宮女獻給突厥,突厥回贈他很多良馬,還贈了一面狼頭大旗,立他為定揚可汗。于是,劉武周干脆自稱皇帝,改年號天興。
當時,易州(今河北省易縣)賊帥宋金剛有一萬多人馬,并與魏刀兒勾結。魏刀兒被竇建德滅掉后,宋金剛前去增援,也被竇建德擊敗,于是,宋金剛帶領殘眾投奔劉武周。劉武周大喜,封他為宋王,委以兵權,宋金剛很是感激,愿意為劉武周效勞。劉武周有個妹妹到了適婚年齡,正在找對象,宋金剛休了糟糠之妻,毛遂自薦,劉武周也有意籠絡,就把妹妹嫁給了他。
宋金剛勸劉武周進攻晉陽,向南爭奪天下。劉武周封他為西南道大行臺,統兵三萬向南出擊,一連攻下了榆次、介州,接著又進攻并州及太原。唐左武衛大將軍姜寶誼、行軍總管李仲文率兵前去剿殺,都被宋金剛擒獲。姜寶誼被殺,李仲文逃回。
齊王李元吉一再向高祖告急,高祖派裴寂前去增援。裴寂率軍來到介休,在度索原駐營,飲用山澗溪水。宋金剛把上流的水遏住,裴寂的大軍無水可飲,只好到別處駐營,倉促間被敵軍偷襲,竟然全軍覆沒。裴寂花了一天一夜的時間,逃到晉州,李元吉很是擔心,召司馬劉德威商議,劉德威也沒有辦法,勉強說了一個“守”字。李元吉假裝囑咐劉德威道:“你率老幼百姓守城,我領強兵出戰。”劉德威唯唯聽命。誰知,李元吉借口出兵,夜里帶著妻妾,一溜煙逃歸長安了。
于是,宋金剛攻入晉州,劉武周攻入并州及太原。行軍總管裴寂,節節敗退。敵軍直逼絳州(今山西省新絳縣一帶),攻陷龍門,沒過多久,又攻陷澮州,澮州附近的虞州和泰州局勢也變得很緊張。裴寂不但沒有設防,反而不斷催促州吏將城外的百姓趕到城內,并放火燒了他們的家產。百姓怨聲四起,都想造反。夏縣縣民呂崇茂,乘勢聚眾造反,響應劉武周,自稱魏王,四出劫掠。裴寂接連收到警報,只好出兵剿伐呂崇茂,偏偏部下都不耐戰,一經對壘,就想逃跑。呂崇茂率軍殺來,裴寂大軍敗退,紛紛逃散。裴寂也飛馬逃回,沒辦法只好再上奏求援。高祖一面命令永安王李孝基和陜州總管于筠,內史侍郎唐儉等人去幫助圍剿呂崇茂,一面又發出手諭,讓關中守將嚴行防御,所有河東一帶暫時放棄。
這道手諭一下,惹得秦王李世民非常生氣,當即憤然上奏,道:“太原是我們霸業的根基,國家的根本。河東物產豐富,京城全靠這里供給,如果我們因為打了幾次敗仗,就輕易放棄,恐怕河東不保,關西也保不了多久了。兒臣愿意領三萬精兵,去征討劉武周,一定能拿下賊人,收復汾陽和晉陽。”于是,高祖調集關中所有的精兵良將,歸李世民調配,征討劉武周。
武德二年十一月,李世民率軍來到龍門,正好碰到河水凍成了堅硬的冰,于是,大軍踏冰渡河,很快到了柏壁,柏壁前方就是敵營。敵軍的主帥就是宋金剛。李世民選擇了一處險地,駐扎軍營,堅守不戰,只是傳令各郡,讓他們補給軍需。各郡官吏都在觀望,聽說李世民是主帥,都爭著來趨附,并陸續運來糧食。
李世民休兵秣馬,只命令小部分軍兵騷擾敵營。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惹得宋金剛非常生氣,率部眾來攻擊。李世民仍然按兵不動,只用硬弓強矢接連射去,一名驍將應聲倒地,沒辦法,宋金剛只好退兵。李世民照舊騷擾。
這時候,李世民接到夏縣戰敗的消息,說永安王李孝基等人全軍覆沒,李孝基等人都被擄去。李世民非常惱怒,大聲吼道:“賊人有這么厲害嗎?等我親自去會會!”話還沒說完,有兩位將軍入帳,道:“此處不方便轉移軍隊,只要由末將等人前去,就可以把他們拿下。”李世民一看,原來是兵部尚書殷開山和行軍總管秦叔寶,便大喜道:“二位將軍既然愿意一起去,那肯定比我去還要好。現在敵軍已經獲勝,肯定會撤軍返回的,你們最好是中途襲擊,攻他無備,一定可以得勝。”
兩位將軍領命出發,途中得到消息,原來,劉武周的部將尉遲恭、尋相幫助呂崇茂夾攻唐軍,才導致李孝基等人戰敗。敵軍已經捉了李孝基等人向澮州去,快要到美良川了。兩位將軍當下命令大軍快速前行,趕到美良川的時候,尉遲恭等人率領人馬正渡河,剛渡了一半,兩位將軍立即指揮部隊兩邊夾擊,就算尉遲恭再怎么驍勇,也是沒用,不一會兒,他的部下就潰不成軍了。
唐兵東劈西斬,前刺后戳,殺了敵軍二千多人才收兵。然而,尉遲恭等人還是逃走了,李孝基等人也沒有救回。兩位將軍擔心窮追會有意外,于是撤回大營。李世民給兩位將軍記了大功,但還是堅持據守不戰。將士們多次請戰,李世民解釋說道:“宋金剛孤軍深入,兵精將猛,速戰速決對他有利。我軍養精蓄銳,就是為了避開他們的銳氣,等他們糧食吃完了,自然就會撤軍的,到那時我們再去追擊。”從此,兩軍相持,竟然持續有一年多的時間,直到武德三年。
劉武周率軍攻打潞州,被唐將王行敏擊退,轉而攻打浩州,又被唐將李仲文、張綸等擊走,接連吃了敗仗,軍威大挫,傷亡慘重。宋金剛的銳氣也漸漸地衰弱,糧食供給不來,只好率軍向北逃去。李世民帶兵追擊,一天趕了二百多里,來到高壁嶺,卻發現只有少許敵軍,不值得唐兵一掃。將士請求駐軍等糧,李世民沒有答應,餓著肚子一路趕到雀鼠谷,這才追上敵軍。宋金剛邊戰邊逃,跟唐軍交鋒了八次,都被李世民殺敗,連俘帶斬敵軍好幾萬人,宋金剛落荒而逃。李世民已經三天沒有卸下盔甲,兩天沒有吃飯,軍中只剩下一只羊,他命令把羊煮了分給將士吃,稍稍緩解饑餓之后,繼續領兵向介休追去。
宋金剛逃到了介休城,還有軍兵二萬人。看到唐軍殺來,宋金剛大軍開門出戰,背對著城列陣。李世民讓前軍應戰,自己率后軍繞到敵軍后面,夾擊宋金剛。宋金剛大敗,騎馬逃走。李世民追擊了幾十里,殺了敵軍三千人,而尉遲恭、尋相等人還在堅守介休城,于是,李世民派人前去招降,兩人當即歸降。尉遲恭的部下有八千人,李世民把他們分散到各營中,并封尉遲恭為右府統軍。屈突通擔心尉遲恭叛變,多次提醒李世民要小心提防。李世民道:“我這才剛剛喜得良將,您就不要繼續說了!”
沒過多久,陜州總管于筠從敵營逃回,他向李世民報告,說劉武周在并州,現在已經窮途末路,想要向北逃去。李世民立即率軍向并州進發。唐軍來到城下,城門已是大開,劉武周早出城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