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字叔德,唐朝開國皇帝,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人,是西涼武昭王李暠的七世孫。東晉時,李暠率軍占據西涼一地,自稱為王,傳位于兒子李歆,后來被北涼滅掉。李歆生個兒子叫李重耳,李重耳生個兒子叫李熙,李熙生個兒子叫李天錫,李天錫又生個兒子叫李虎。李虎在西魏立了大功,被魏王賜姓大野,封為太尉。
因為輔佐北周伐魏有功,李虎和李弼等八人號稱“八柱國”,死后被封為唐國公。北周滅亡后,隋朝建立。李虎的兒子李闥效力于隋朝,襲封唐國公。
李闥的妻子獨孤氏,與隋文帝的獨孤皇后是同胞姊妹,因此文帝與李闥,名為君臣,實為姻親。李闥的兒子李淵,身體強健,器宇不凡,隋文帝覺得他是個有出息的孩子,對他十分喜愛。李闥過世后,隋文帝命李淵世襲爵位,繼任譙、隴二州刺史。
隋煬帝繼位后,封表兄李淵為太守,后又升為殿前少監衛尉少卿。隋煬帝率軍出征遼東時,派李淵督運兵糧,接濟大軍。這時,隋朝故相楊素的兒子,楚國公楊玄感起兵叛亂,圍攻東都洛陽。李淵飛書稟明隋煬帝,隋煬帝慌忙率軍歸來,任命李淵為弘化(甘肅省合水一帶)留守,抵御楊玄感。后來,楊玄感兵敗身亡,李淵就一直留守在弘化。李淵平時對身邊人很寬和,深得人心。
此時,隋朝政治荒暴,已經讓百姓怨言四起。最開始,隋朝將亡的謠言只是在坊間流傳,后來竟傳入宮廷,就連隋煬帝也經常聽到這些謠言。
有些什么謠言呢?一則謠言說:“桃李子,有天下。”還有一則說:“楊氏將滅,李氏將興。”
蒲山公李寬的兒子李密,就是李弼的曾孫。他因祖宗余蔭入朝為官,被隋煬帝授官左親侍。隋煬帝見李密額頭棱角分明,眼睛白多黑少,就說他非常狡猾,隨即就罷免了李密的官職。楊玄感叛變的時候,李密與他密謀,后來,楊玄感兵敗,李密就逃入瓦崗山投奔翟讓。李密一心想利用謠言,自己稱帝,哪知真命天子是另外一個姓李的,不是他。
隋煬帝把李密趕走后,又懷疑郕公李渾不安分。他一邊誣陷李渾謀反,殺了李渾并誅滅其親屬;一邊大造龍舟,到處游山玩水。
后來,隋煬帝又聽說李淵很得將士之心,于是又開始猜忌李淵,派使臣到弘化傳召李淵。
因為李渾被誅滅親族,李淵正在兔死狐悲,隋煬帝突然召他覲見,李淵就猜到對方不懷好意,自己的處境很危險。于是,李淵裝作生病的樣子,接見使臣,說自己病重,等病好了,就馬上去覲見皇上,并拿出許多金銀珠寶送給使臣。
使臣得了許多錢財,很樂意做個人情,于是滿口答應著告辭了。回去后,使臣在隋煬帝面前回稟,說李淵病重,并為李淵說了很多好話。當時,隋煬帝正在恣意淫樂,也沒有心思顧及李淵,于是,李淵這件事就被擱置了好幾個月。
一天,隋煬帝在后宮遇見了在此當差的王氏,王氏是李淵外甥,這讓隋煬帝重新記起李淵的事情。
隋煬帝突然問王氏,說:“你的舅舅為什么好幾個月不來見朕?”王氏連忙答道:“恐怕是病還沒痊愈,所以一直沒來。”隋煬帝微笑著說:“干脆病死了,倒也好了。”說完這話,隋煬帝就走了。
王氏擔心舅舅的安危,偷偷寫信告知李淵。李淵看了密信后,驚魂不定,左思右想,也想不出好的辦法來避禍,最后,李淵只好再次用錢財賄賂隋煬帝的寵臣,請他們從中斡旋。李淵還故意縱情酒色,收斂鋒芒,躲開旁人的偵查和監視。
錢財果然可以通神,正在李淵憂心忡忡的時候,隋煬帝突然又下旨,加封李淵為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命他圍捕盜賊。
李淵奉命來到龍門(今山西運城)。這時,賊寇母端兒在龍門一帶起義,率數千部眾逼近城下。李淵帶領數十騎兵,射殺盜賊,連發連中,盜賊的前軍紛紛倒地,后軍被李淵嚇得一哄而散。李淵乘勝搜剿,連續擊破賊寇敬盤陀,柴保昌等人,收降了數萬人,威聲大震。
捷書快馬傳到行宮,隋煬帝非常高興,于是準備北巡。不料,隋煬帝車駕剛出雁門關,就來了一大隊突厥兵,頭目叫作始畢可汗,意欲在路上襲擊隋煬帝,劫奪車馬。
隋煬帝聽聞消息,連忙馳回雁門關,據關自守。始畢可汗竟然調集幾十萬番兵,把雁門關團團圍住,夜以繼日地瘋狂攻打。隋煬帝非常恐慌,急忙傳檄天下,召集天下臣民救援。
屯衛將軍云定興應詔,招兵買馬,準備前去救援。這時,有一位將門之子,到云定興軍營報名入伍,這人就是撫慰大使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
李世民的母親竇氏是一個女中豪杰。竇氏的父親名叫竇毅,曾是北周的上柱國,北周武帝把妹妹襄陽長公主嫁給了竇毅。竇氏出生時,頭發很長,垂過脖子,三歲時,她的頭發就和身體一樣長了。竇毅教她讀《女誡》《列女傳》等書,竇氏能過目不忘。隋高祖楊堅篡位時,竇氏非常憤慨,說:“恨我不是男兒身,不能救舅舅家。”竇毅連忙捂住女兒的嘴,命令她不要隨便亂說話,暗地里卻很是驚異。他對襄陽公主說:“這個女兒有奇相,而且智識不凡,要為她小心擇婿。”
于是,到了竇氏出嫁的年紀,竇府命人在屏風上畫了兩只孔雀,對外宣稱,向竇氏求婚的人,須用箭射中孔雀的眼睛,才能娶得竇氏。當時的王公貴族都爭來競技射箭,連門檻都被踏破了,但是都不能射中。只有李淵一人后來居上,連發兩箭,一箭中孔雀左目,一箭中孔雀右目,于是,李淵成功地娶到了竇氏。
竇氏嫁給李淵后,生了四個兒子一個女兒,大兒子名叫李建成,二兒子就是李世民,三兒子名叫李玄霸,小兒子名叫李元吉,唯一的女兒嫁給了臨汾人柴紹。
李世民出生時,李府門外有兩條龍嬉戲跳躍,一直逗留了三天才離去。路人都覺得很驚奇,竇氏也認為是個吉兆,于是對李世民格外憐愛。
過了四年,有一個書生前來進見李淵,自稱會看相算命。一見到李淵,這個書生就說:“大人將來富貴逼人,而且會有個人中之龍的兒子。”
于是,李淵把四個兒子叫了出來,這書生唯獨指著李世民說:“這孩子龍鳳呈姿,天日露表,將來必然大富大貴。這孩子不到二十歲就能濟世安民,大人一定要好好重視他啊!”李淵聽了這話非常高興。
書生走后,李淵轉念一想,擔心他把這話泄露給他人,反而不好,當即派人去追書生。誰知,仆人四處找了好半天都沒找到書生,李淵感到很驚訝,心想書生可能是神仙下凡。于是,他采用“濟世安民”的意思,為二兒子取名“李世民”。
李世民只有十幾歲的時候,就能理解古今兵法,并背得純熟。而且他又有膽識和魄力,輕財仗義,交游廣闊,真是天生英姿,不同凡響。隋煬帝被圍雁門關時,他已經十六歲了。
云定興見了李世民,問了他的履歷,知道他是名門之子,又見他相貌不凡,于是對他十分器重。李世民向云定興獻計,說:“始畢可汗傾全國大軍之力圍攻天子,肯定是料定我軍時間太倉促,不能及時前去救援,所以才敢如此囂張。為今之計,我軍應該大造聲勢,在數十里之內插滿旌旗,即使到了晚上也鳴鉦擊鼓,做出人多聲雜的樣子。始畢可汗聽到我軍這么大的聲勢,肯定會覺得是援兵來了,一定會望風逃去。”云定興點頭說:“這是一條疑兵計,現在正用得著哩。”
隨即,云定興依計行事,命令軍兵逐隊行動。始畢可汗果然中計,很快解除圍攻,撤兵離去。隋煬帝這才平安返回東都。
李世民在云定興營中待了一年多,一直沒有什么封賞,后來又聽到消息,說隋煬帝又南巡江都,并殺死了好多諫官,不禁嘆息,說道:“皇帝這么昏庸,我在這里有什么用啊?”于是,李世民向云定興辭別,回到家鄉。
那時,乘著隋煬帝南巡,中原各地的草莽英雄開始四處起兵。李淵被隋煬帝封為太原留守,李世民也跟著父親前去上任。
當時,有個草寇名叫甄翟兒,自號歷山飛,率領很多強盜來攻太原。李淵率軍出擊,深入賊陣,卻被賊眾圍住。在這千鈞一發之時,李世民提弓躍馬,只領著幾十個騎兵突圍而入。賊兵一擁而上,前來攔阻,但都被李世民用箭射退,漸漸地賊兵陣勢大亂,李淵乘機殺出,又召集步兵,和李世民夾擊賊人,把賊眾殺得尸橫遍野,血流成河。甄翟兒倉皇逃跑,太原又恢復了安定。
轉眼又過了一年,隋煬帝還留駐江都,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四面八方的草寇陸續揭竿起事,把浩蕩中原撕扯得四分五裂。
從隋煬帝七年開始,到十三年止,各路草寇揭竿起義的差不多有數十起。而這數十起的草寇起義之事,在歷史史冊上均有所記錄,可以查考,他們分別是:
劉武周起馬邑。林士弘起豫章。劉元進起晉安。以上均自稱帝。朱粲起南陽。自號楚帝。李子通起海陵。自號楚王。邵江海起岐州。自號新平王。薛舉起金城。自號西秦霸王。郭子和起榆林。自號永樂王。竇建德起河間。自號長樂王。王須拔起恒定。自號漫天王。汪華起新安。杜伏威起淮南。以上均自號吳王。李密起鞏。自號魏公。王德仁起鄴。自號太公。左才相起齊郡。自號博山公。羅藝起幽州。左難當起涇。馮盎起高羅。以上均自號總管。師都起朔方。自號大丞相。孟海公起曹州。自號錄事。周文舉起淮陽。自號柳葉軍。高開道起北平。張長憑起五原。周洮起上洛。楊士林起山南。徐圓朗起豫州。張善相起伊汝。王要漢起汴州。時德叡起尉氏。
李義滿起平陵。綦公順起青萊。淳于難起文登。徐師順起任城。蔣弘度起東海。王薄起齊郡。蔣善合起鄆州。田留安起章邱。張青持起濟北。臧君相起海州。殷恭邃起舒州。周法明起永安。苗海潮起永嘉。梅知巖起宣城。鄧文進起廣州。楊世略起循潮。冉安昌起巴東。寧長真起郁林。李軌起河西。自號涼王。蕭銑起巴陵。自號梁王。
此外,還有許多不出名的小丑東劫西掠,騷擾民間,記不勝記。而那一直駐留在江都的隋煬帝,還日坐迷樓,采集吳娃,沉醉在女色中,整日里花天酒地,醉死夢生。一群阿諛奉承的楊家奴又把各處的警報匿不上報,眼見楊氏基業危在旦夕了。
太原留守李淵看到時事艱難,經常愁眉苦臉,獨自嘆息,只有李世民信心滿滿,禮賢下士,結交了很多英雄豪杰,一起密謀,準備舉事。晉陽令劉文靜和宮監裴寂都和李世民有所往來。劉文靜非常器重世民,因此兩人交情深厚,然而裴寂對李世民不以為然。
一天,裴寂與劉文靜一同來到城樓,遠遠地看到太原城外烽火連天,裴寂不禁長嘆道:“我窮官一個,又遭逢亂世,要怎樣才能生存下去啊!”劉文靜反而微笑著說:“時事可知,只要我們兩人同心協力,怕什么貧窮呢?”
裴寂連忙問劉文靜:“劉大令(對縣官的尊稱)有什么高見?請多多指教!”劉文靜說:“亂世出英雄,你覺得李公子世民怎么樣?”裴寂搖頭說:“他雖然有些才識,但終究只是個孩子,能成得什么大事?”劉文靜說:“這個孩子雖然年紀尚小,卻是個濟世奇才,你不要小看呀!”裴寂仍然半信半疑。
過了一晚,江都使臣持詔前來,向李淵宣旨,道:“李密叛亂,劉文靜跟李密聯姻,應該連坐,著立即將劉文靜革職入獄。”李淵不敢違慢,隨即把劉文靜拘入獄中。
李世民聽說劉文靜被抓到獄中,急忙前去探望。獄吏一看是李公子,就連忙讓他進去。兩人一見面,李世民不禁替劉文靜嘆惜。
劉文靜說:“如今天下大亂,還有什么公正的賞罰呢?除非漢高祖,光武帝等人在世,撥亂反正,或許還能善惡分明,不冤死好人。”李世民生氣地說:“你這話我不認同,難道當今世上就沒有奇才異士了?只怕是你肉眼不識真人吧!我來這里探望大人,就是想和你共圖大事。我不是那種看著親友下獄,束手無策,只知哭泣的婦孺之輩。”
劉文靜鼓掌稱贊,說:“好!好!我沒看走眼,公子果真是濟世奇才,我一定會盡心盡力為你出謀劃策。如今天下大亂,盜賊遍地都是,公子既然有雄才偉略,正好把他們收為己用,然后號令天下。就是進城避難的太原百姓,如果把他們收集起來,就可得十萬人了。公子父親手下也有數萬人馬,如果我們現在乘虛入關,傳檄四方,我可以肯定,不出半年,公子就可以成就帝業了。”
李世民聽了這話,沉默了半天,緩緩地說:“您說的確實是好計策,但就怕家父不同意啊,該怎么辦呢?”劉文靜說:“這也不難。”說到這里,劉文靜就在李世民耳旁悄悄說了幾句話,李世民明白了他的意思,便辭別了李文靜。
李世民從獄中出來之后,馬上設宴,邀請裴寂喝酒、吃飯。裴寂喝完酒之后,很喜歡賭博,于是,李世民拿出數萬貫私房錢來,和裴寂賭博游戲,故意輸錢給裴寂。裴寂很高興,于是經常和李世民往來,漸漸地,倆人交情變得很深厚。
李世民見時機成熟,就把與劉文靜密謀大舉的事告訴了裴寂。裴寂猶豫著說:“你的父親和我本是老友,如果我跟他明說,恐怕他會拒絕,看來只好暗度陳倉了。”李世民說:“全丈大人出力。”裴寂答道:“現在還不必明說,他日我自然會盡心效力。”李世民很高興,連聲向裴寂道謝,裴寂隨即告辭離去了。
過了兩天,裴寂在晉陽宮設宴,請李淵吃飯。原來,隋高祖最初將都城設在長安,又在長安城東修建了一座新城,稱作“大興”。后來,隋煬帝建都洛陽,稱為東都。隋煬帝喜歡玩樂,四處游玩,到處設置行宮。這晉陽宮就是行宮之一,宮中設有外監,正副監官各一人。李淵留守太原,兼領晉陽宮監,為正監管,裴寂為副監官。
這次,裴寂在晉陽宮設宴招待李淵,李淵認為自己身為晉陽宮正宮監,去晉陽宮赴席也并無不妥。于是,在裴寂的殷勤招待下,兩人入席坐定,喝著美酒吃著佳肴,追憶往昔,一切都很祥和。
李淵開懷暢飲,接連喝了很多酒,很快就有了五六分醉意。這時,忽然聽到門簾一動,走進兩個美人兒。這兩美人都生得十分俏麗,如姊妹花一般。兩美人婷婷嬝嬝,來到席前,參見李淵。李淵慌忙答禮,裴寂讓兩美人在李淵左右分坐,勸酒布菜。
俗話說,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此時,李淵被酒色沖昏了頭腦,也不問明兩個美人的來歷,就左擁右抱,喝到酩酊大醉。兩美人隨即攙扶著他,前去就寢。雖然三人沒有顛鸞倒鳳,但李淵也偎玉倚香,摟著美人一起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