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
相信很多人對哲學并不陌生,無論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中,大家都會多多少少接觸到一些哲學,比如讓你去思考你是誰、你從哪里來、你要到哪里去……據說這類問題,現在連小區里負點責任的保安都會問??梢娬軐W有些地方還是很接地氣的。但實際上,哲學里除了這些接地氣的知識,也有通天神的知識。正如在數學里,有1+1=2,也有eiπ+1=0。如果我們想在知道老子、孔子、蘇格拉底、黑格爾的基礎上,進一步打聽一下阿那克西曼德、龍樹、王夫之、克爾凱郭爾這些冷門哲學家的思想,那么,本書就是一個極好的領路人。
哲學其實并不好學。在哲學的廣袤海洋里,有一些風平浪靜的觀光路線,但也有波詭云譎的暗黑航道。如果找一位學院派的哲學教授來帶路,教人哲學,他們一定會不計成本一路向前,因為他們都是身經百戰的“開山怪”,而倒霉的是跟隨其后的“吃瓜群眾”——瓜還沒啃干凈,人已淹死在海量的哲學概念和論題辨析中;可是換一批人,比如找一些心靈雞湯的“教主”來帶路,他們又會只帶著你沿海岸線走,繞一圈回來后,告訴你哲學就是這么回事,簡單又好玩,輕松又好學,于是你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哲學,但實際上,這只是一個幻覺。
那么,世界上存在著可以讓大家一邊“吃著瓜”,一邊把哲學名山大川全瀏覽一遍的超高性價比路線嗎?
標準答案當然是沒有。書山有路勤為徑,沒有辛苦付出,哪來累累收獲?但是,今天你們遇到的這本書,提供的卻是標準答案之外的非標準答案。有了它,就等于在書山里,意外坐上了觀光纜車。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你只要跟隨著作者的腳步,將這些哲學家的思想都讀過一遍。當合上這本書時,恭喜你,哲學世界的精華你已悉數掌握。當然,要提醒的是,精華與精微并不是一個概念,掌握了精華,并不意味著你也領會了精微之處。如果你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那么,大量的閱讀、思考、寫作與交流,仍舊是必要的。
(二)
作為一名寫哲學讀物的人,作者經常還會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為什么要學哲學呢?我不學哲學,我學挖掘機技術不好嗎?
當然好了,可是,一個會開挖掘機的哲學青年,不是更好嗎?
哲學,是一門可以把人類各學科精華進行壓縮打包的學問。今天,沒有一個人可以拍胸脯保證,他能遍歷所有學科的最新內容,但哲學偏就可以繞過所有知識壁壘,直接讓你以很高的性價比,獲取到提綱挈領的知識布局,這是哲學最迷人的優勢,即它有全局觀。
但這個哲學布局,在本書里絕不是泛泛而談,給你來句“肯定與否定的辯證統一”就完結了事。在這本書里,你將會遇到數學、物理學、生物學、人工智能等諸多學科的前沿知識,在它們的交叉引用下,古老的哲學概念會獲得新生。它會把你逼到知識的邊界,卻又讓你欲罷不能。因為學哲學,目的不是為了讓你掌握知識,而是要讓你清楚,還有多少知識你沒掌握。
但你不用慌。即便是學渣,這本書你也一樣能看下去。因為第一,在內容設計上,它難易適中,既有哲學家意趣生動的生平,也有主要思想和爭議性的觀點,其中一些重要的哲學家還會多次出場,刷出存在感,讓你記住他們,而不重要的呢,可能連“領盒飯”的機會都沒有。第二,在哲學發展圖景上,真正做到沿著哲學的自然演化路線,描繪出它在這個星球上的整個脈絡,第一部分加上第二部分,時間跨度長達2500年,橫跨幾大陸,讓你能整體性地縱覽人類文明圖鑒。第三,在哲學內容分布上,按照問題類別將哲學家平均分配到九大海域,你可以按自己喜好,任選一處下海。至于要是在學習中遇到困難,你完全可以選擇跳過去,繼續看下一段,因為本書的結構設計,就是方便大家可以跳著學哲學。第四,每一位哲學家都配有可以直觀其哲學思想的圖像,這是圖像思維和文字思維的雙輸入,能夠讓你左右大腦并駕齊驅、事半功倍。
(三)
民國時期有一個本領高超的大盜,他最喜歡盜取銀行金庫里的金磚。每次竊得金磚后,他都能做到不留任何痕跡,也就是說,他能不和犯罪場所發生任何物質交換,留下破案把柄。但有一天,他偷金磚的時候,忽然拉肚子了,忍不住的便意滾滾而來,無奈之下,他只能打開某個空保險箱,脫下褲子,把屁股送進去,留下了“蛛絲馬跡”。拉完后,他再將保險箱鎖上,保險箱密封性極好,一點味道都聞不出。
之后的日子里,這個大盜整天翻來覆去睡不著,倒不是怕被抓到,而是對自己非常失望,覺得自己這一趟活,做得不地道、不專業、不夠完美。就這樣,留在保險箱里的“蛛絲馬跡”,成了他的心病。他從此灰心喪氣,也沒了重返現場收拾殘局的勇氣,轉而成了一位作家,寫起了偵探小說。他很快就嶄露頭角,他筆下的那些罪犯,尤其是盜賊,作案手法都極其高明,連犯罪學專家都擊節贊嘆,說這個小說家,簡直比盜賊還專業。
一晃十五年過去了。一個偶然機會,已經功成名就的“大盜”小說家,受銀行界邀請,又一次故地重游,來到了那個金庫前。在銀行家向他介紹各類最新防盜措施時,他終于忍不住,當著眾人的面一個箭步沖到那保險箱前,兩三下打開,將一堆風干的粉狀物清掃出來,用手帕包好后,關上保險箱,然后向目瞪口呆的銀行家和記者們宣布:十五年前的那場盜竊案,今天終于做到了完美無缺。
這當然是一個虛構出來的故事。作為一名作家、編劇、插畫師,同時也是資深哲學愛好者,十五年前,作者寫了一本哲學普及讀物,叫作《哲學水滸一百單八將》。十五年后,也就是今天,作者將這本書的內容徹底推翻,大體重寫一遍,還給這些哲學家每人畫了一張思想肖像。
那么,為什么隔了十五年,作者還要重新把這本書寫一遍?
答案很簡單:十五年前那本書,就像保險箱里的那些排泄物一樣,令作者每時每刻都不得安寧。一本沒有寫好的書,讓作者總想著要找一個機會,把它重新翻出來梳理一遍。如今,經過兩年辛勤努力,這個愿望終于在藍獅子財經圖書出版中心的辛勤努力下,得到了實現。
詩曰: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以此為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