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兒童的博物館教育
- 王芳 彭哲主編
- 20994字
- 2020-03-17 10:57:31
五、總結與建議
綜合上文的研究結果,本文的總結與建議如下:
(1)隨著家庭人數的增多,家庭觀展時長會相應增長。但家庭人數并非影響觀展時長的主要因素,家庭成員對展覽的感興趣程度和觀展方式才會對觀展時長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2)靠前的展品往往能夠獲得觀眾更多的注意力。尤其是第一個展區,往往是能夠獲得所有觀眾的注意力的區域。因此,值得我們把重要的信息放在這個展區中。
(3)重要的信息最好能放置在觀眾的習慣視野之中,并以特殊的視覺效果加以強調,以喚起觀眾的注意。
(4)觀眾對觀展過程往往沒有規劃性,提供相關的指引能提高觀展的效率。
(5)在熱門的互動活動區旁邊,容易聚集正在等待家人的觀眾。利用觀眾等待的時間,把重要的展品或信息在此處呈現給觀眾,可使相關展品或信息獲得更多的關注。
(6)在熱門的互動活動或展品中添加指引,使觀眾自然地過渡到與之相關的其他展品,從而使其他展品獲得更多的關注。
(7)參與率高的互動活動的特點有:①不受年齡限制,不需要復雜技能,一看就懂,不需要過多解釋;②引入原本在生活中就熟悉或深受喜愛的概念或形象;③通過這些活動,觀眾能夠獲得“學習”“創造”“交際”“被陪伴”“掌控”“征服”“影響”“收集”等樂趣。
(8)保持耗材的充足和“可使用性”是提高互動活動的觀眾參與率的關鍵。
(9)一個互動活動的參與率不僅由其本身的趣味性所決定,還會受到其位置及周邊互動活動和展品的吸引力的影響。
(10)為觀眾提供拍照的動機和便利是提升觀眾觀展體驗及提高展覽影響力的途徑。
附錄:家庭觀眾樣本
樣本第一組
觀察日期:2016年7月30日星期六
觀察時間:11:20—11:58
時長:38分鐘
觀察人:張欣
整理人:張欣
觀察對象:母女二人
母親約30歲,女孩四五歲。從母女進入展區后開始觀察。孩子主動問展品是什么,母親用說明牌上的信息告訴孩子展品的名稱。孩子分別問了“上釉牧鹿陶塑”“玉通雕方帶板”和“銅鹿”是什么。經過“陸地”拓印集章區,母女觀望但沒有參與。看了一系列的老虎展品,期間沒有親子互動。經過繪象活動區,二人觀望但沒有參與。孩子手執導覽圖,但在展區內沒有打開使用。
孩子通過鉆門洞進入“水中”展區,母親跟隨從大門進入。母女從“石灣紅大蝦”開始看起。母親問孩子各個展品像什么,孩子回答。母親問孩子地上的腳印是什么,孩子回答。經過“水中”展區的樹洞耳機,孩子先聽,母親隨后聽。聽完后母親讀了“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展牌。經過“水中”展區的拓印集章區,母親用導覽圖進行拓印,孩子觀看。拓印結束后,母女觀看了“水晶雕鴛鴦”“玉通雕花鳥爐頂蓋”,并進行了交談。其后,母親拍攝了景觀區域的“貼金仙鶴銅擺件”和邦寶仙鶴積木擺件,孩子細看了景觀區域的邦寶烏龜積木擺件。
隨后母女進入“空中”展區,孩子直奔憤怒的小鳥活動區。母親示范怎樣通過撫摸鸮卣玩偶喚醒屏幕上的小鳥。孩子模仿,看見自己喚醒了屏幕上的小鳥,樂不可支。母親給歡樂的孩子和鸮卣玩偶拍照。母親給“鸮卣”展品對面的烏龜等邦寶積木擺件拍照,孩子旁觀。然后,孩子來到“空中”展區的樹洞耳機聆聽,母親來到旁邊的拓印集章區觀望。然后,母親開始拓印,孩子旁觀。完成后,母親攜孩子返回“陸地”展區的拓印區進行拓印。結束后,再次進入“水中”展區的拓印區進行拓印。結束后,孩子被“空中”展區的“蝶戀花”說明牌吸引,母親讀說明牌給她聽。母女倆順著這排展柜再次前進,母親問孩子標注為“鳳形銀鍍金發飾”的展品像什么,孩子說像飛龍。母親讀說明牌給孩子聽。母女倆邊看展品邊聊。母親也聽了之前孩子聽過的“空中”展區的樹洞耳機。
隨后母女進入“家園”展區,直奔拓印集章處。沒有紙,母親從別的拓印集章區找來紙,開始拓印。結束后直奔出口。孩子想看看“獸形觥”,然而母親沒有停留,于是她跟隨母親繼續向前。母親聽了手影活動區旁邊的樹洞耳機,然后母女倆進入“幻影我秀”手影互動區。最后,母親帶著孩子在“變形”展區的拓印集章區拓印后,離開展區。
樣本第二組
觀察日期:2016年7月30日星期六
觀察時間:13:12—13:36
時長:24分鐘
觀察人:張欣
整理人:張欣
觀察對象:父親、母親、兒子共三人
父親、母親約30歲,男孩約7歲。在“陸地”展區,一家人略過前面的展品,在“上釉牧鹿陶塑”前做了比較久的停留,父親做了很詳細的講解。一家人討論了地下的腳印可能是什么動物的腳印,然后直奔“水中”展區。
在“水中”展區,母親一路拿著相機為父親和孩子拍照。孩子想自己看展品,而父親耐心讓孩子跟著自己的節奏看展品。父親嘗試跟孩子就每一個展品做非常詳細的解釋。除了說明牌上的內容,還說到展品的材質等。孩子就父親提到的專業名詞提問,比如“什么叫光線投射”,“什么叫‘采光’”,父親逐一解釋。母親一直在遠處拍攝父親和孩子,沒有參與討論。經過“水中”展區的第一個樹洞耳機時,孩子上前聆聽。“水中”展區的拓印集章區擠滿人,他們直接忽略。三人來到“水晶雕鴛鴦”展品前進行了一番觀賞。父親提醒母親不要開閃光燈。孩子要求父親不要對展品進行解釋,希望可以自己靜靜地看展,父親拒絕,說“我不解釋你怎么看得懂”。
三人隨后進入“空中”展區,孩子直奔憤怒的小鳥活動區,父母跟隨??赐犒^卣玩偶和電子互動屏幕后,三人在展品“鸮卣”前稍作停留。然后,孩子跑到了“空中”展區的樹洞耳機旁進行聆聽。父親從母親處拿過相機,開始幫孩子拍照,并以樹洞耳機為背景給母子拍照。
三人略過整個“家園”展區和“變形”展區,進入“幻影我秀”手影互動區。父親給在做手影的孩子拍照。隨后,孩子來到手影互動區對面的樹洞耳機前開始聆聽。父親繼續給他拍照。然后,父親給墻上展示的繪畫作品拍照。孩子繼續到手影互動區旁邊的樹洞耳機開始聆聽。父親繼續給他拍照。隨后,一家人離開展區。
樣本第三組
觀察日期:2016年7月30日星期六
觀察時間:14:00—14:17
時長:17分鐘
觀察人:張欣
整理人:張欣
觀察對象:父親、母親、女兒共三人
父親、母親約30歲,女孩約4歲。一家三口都沒有使用手機或者相機。母親為孩子讀了“猴年馬月”的中英文展牌。其后,孩子略過其他所有展品,直接來到“陸地”展區的拓印集章區進行拓印。母親在旁邊等候,父親拿著導覽圖,但沒有打開使用。拓印結束后,孩子略過所有展品來到展區門口邦寶猴子積木擺件背后的樹洞耳機前開始聆聽,并試圖通過敲打耳機使其出聲。父親和母親也開始敲打樹洞耳機上方的展板。其后,他們來到繪象活動區圍觀。此時有很多孩子正在繪象活動區進行游戲,大多數孩子專注于完成一輪游戲,并不十分在乎與電子屏幕的互動。此后,一家三口看過“象尊”展品后,進入“水中”展區。
在“水中”展區,孩子直奔樹洞耳機,并敲打耳機附近的木板。隨后略過所有展品,直奔憤怒的小鳥活動區。父母緊隨其后。孩子在憤怒的小鳥活動區敲打鸮卣玩偶。其后,一家三口在展品“虎鷹互搏銎內戈”前稍作停留后,進入“家園”展區。
父母開始細看“家園”展區的“石灣霍津?!保⒆优d趣不大。跑到涂鴉區,在黑板上開始涂鴉。母親在一旁等候。父親開始聆聽“家園”展區的樹洞耳機,并敲打耳機。母親也聆聽樹洞耳機,并同樣對其進行敲打。孩子加入對樹洞耳機的聆聽和敲打。
隨后,孩子和母親率先進入“幻影我秀”手影互動區。孩子開始做小鳥的手影。父親和母親相繼加入。母親依照墻上的手影教程學做新的手影。最后,一家人在留言墻前面進行留言后離開展區。
樣本第四組
觀察日期:2016年7月31日星期日
觀察時間:11:15—11:35
時長:20分鐘
觀察人:張欣
整理人:張欣
觀察對象:母女二人
母親約30歲,女孩八九歲。進入展區后,母女二人隨機地看展品。母親讀了“馬上封侯”和“貘尊”的說明牌。孩子更關注展品中的“獨角獸形薰爐”,并表達她喜歡這個展品。隨后,孩子獨自去聽樹洞耳機。母親回過頭去看“呦呦鹿鳴”的展牌,并補看了之前忽略掉的展品和孩子提到的“獨角獸形薰爐”。母親對拓印集章區感興趣,但人比較多,觀望了一下就離開了。母女二人略過其他展品一直往前走,孩子看見門洞,直接穿過門洞進入“水中”展區,然后從大門返回繪象活動區。孩子沒有細看說明牌,直接開始玩繪象游戲。此時母親也來到這里。孩子問母親為什么筆圈不能碰到大象,母親回答后她繼續小心地進行繪象,雖然沒有結合電子屏幕互動,但這個游戲本身似乎就有足夠的挑戰和樂趣。
隨后,母女二人進入“水中”展區,她們觀賞了“石灣蟹盤”等螃蟹外形的展品后,開始進入展區內部。母親仔細看了“春江水暖鴨先知”區域的“鴨薰”展品和景觀展示區的“貼金仙鶴銅擺件”。孩子被景觀展示區吸引,駐足良久。
看完景觀展示,母女倆直接進入“空中”展區。在“蝶戀花”展牌下停留和觀賞展品,并進行交談。母親看到“鳳形銀鍍金發飾”表示贊嘆,開始對展品拍照,并示意孩子與這件展品合照。母女倆順著這排展柜一直往前,來到了憤怒的小鳥活動區。孩子一邊撫摸“鸮卣”玩偶,一邊看電子互動屏幕。母親讀完說明牌,開始仔細看旁邊的“鸮卣”展品并拍照。然后,母女二人返回拍攝“憤怒的小鳥”的電子互動屏幕和說明牌。期間孩子跑到了“空中”展區的拓印集章區觀望了一下又跑了回來,繼續玩了一會兒“鸮卣”玩偶。隨后母親繼續往前走,細看了“長沙窯青釉小雀”“虎鷹互搏銎內戈”和“鳥尊”并表示贊嘆。
母女倆隨后進入“家園”展區。母親開始看入口處的展品,孩子被粉筆吸引,直接跑到有黑板的涂鴉區。母親略過大部分展品往前走,期間很快地看了“三彩雙峰駱駝”和“獸形觥”展品,及“獸形觥”旁邊的紋飾。
此時母女來到“幻影我秀”手影互動區。孩子直接跑進去開始玩手影。母親先在門口駐足觀看,隨后也加入,并依照墻上的手影教程學做新的手影。其后,母親拍攝了墻上的手影教程。最后,孩子來到留言區觀望。母親催孩子離開,于是兩人離開展區。
樣本第五組
觀察日期:2016年7月31日星期日
觀察時間:11:37—11:58
時長:21分鐘
觀察人:張欣
整理人:張欣
觀察對象:母親、女兒、外婆共三人
母親約30歲,女兒兩三歲,外婆約50歲。進入展區的時候,母親推著嬰兒車,孩子坐在車上。外婆并未和母女二人一起行動。母女先來到“上釉牧鹿陶塑”展品前,母親一邊看展品,一邊低頭跟孩子交談。隨后,母親略過大部分展品,來到“陸地”展區的樹洞耳機前,母親看著樹洞耳機有些遲疑,并未聆聽。然后,她推著嬰兒車繼續向前走,看見門洞以后,母親嘗試推嬰兒車進門洞,但是嬰兒車太大,不能通過。于是她推著嬰兒車繼續往前走,順路看了一下展品“玉犀”,隨后從大門進入“水中”展區。
母親停在“石灣紅大蝦”展品前面,拿出奶瓶喂奶,然后拿出餅干給孩子吃。這時外婆出現。母親把孩子留給外婆,暫時離開。外婆就地看展品,感覺在放空,沒有細看說明牌,跟孩子也沒有交流。母親回來后檢查孩子吃了多少餅干,然后推著嬰兒車繼續前進。在“水中”展區的樹洞耳機前,母親再次停下來,這次她俯身聆聽,并把孩子從嬰兒車中抱起來聽樹洞耳機。然后,母親轉過身看樹洞耳機對面的展品“石灣黃炳款白釉鴨”,并讓孩子同看。隨后,母親在景觀展示區駐足觀看邦寶仙鶴積木擺件并再次照顧孩子的飲食。因為嬰兒車占空間比較多,可以看出母親盡量選擇在人比較少的區域看展品。
隨后母親推著嬰兒車進入“空中”展區。母親略過大部分展品,停在“飛天”說明牌前整理書包,然后繼續推車前進,期間時而回頭看外婆在哪里,沒有再看展品。母親在“家園”展區門口駐足等待,然后推著嬰兒車回到景觀展示區看仙鶴積木擺件,并告訴孩子:“這是鶴。是飛的鶴?!逼陂g,一位看起來是母親的朋友的女性過來跟孩子說話。
母親沒有等到外婆,推著嬰兒車直接進入“家園”展區。母親帶著孩子看“石灣霍津?!焙汀鞍子院职哓埿握眍^”并讀出說明牌上的名字。然后,母女二人來到“市井繁華”展柜前,母親在這里打了一個電話,并再次跟孩子喂水和交談。此時母親的女性朋友再次出現,并跟孩子說話,她指著“三彩馬”告訴孩子這是“馬”。孩子忽然開始大哭,母親從嬰兒車中抱起孩子開始哄她。她們一起看了“獸形觥”和出口前面的畫作,孩子停止哭泣。最后她們離開了展區。
樣本第六組
觀察日期:2016年7月31日星期日
觀察時間:12:00—12:31
時長:31分鐘
觀察人:張欣
整理人:張欣
觀察對象:母親、女兒、外公、外婆共四人
母親約30歲,女兒四五歲,外公、外婆均50多歲。
12:00 四人進入“陸地”展區,從第一件展品開始,對每件展品比較細致地進行觀賞。四人時而對展品進行評論,比如看到對“猴年馬月”進行解讀的說明牌時,外公告訴家人“現在就是猴年,現在就是馬月”。在看“銅鹿”時,外公強調這個是銅做的。在看“鹿形席鎮”時,外婆說“上面的部分好像貝殼”。在看“熊紙鎮”時,孩子表示“不像熊,像狐貍”。外公仔細看了“貘尊”,拿出手機拍照,并給孩子和展品拍照。到閱讀區時,孩子被吸引,主動進入。大人們在閱讀區門口等待。孩子在閱讀區的墊子上跳躍,然后撿起許多墊子堆成一疊,并坐在墊子上,取下自己頭上的動物頭套進行玩耍。母親和外婆看著孩子玩耍。外公邊看手機邊等待。最后孩子拿著松開的頭套走出閱讀區。外婆幫孩子整理好頭套重新戴上。孩子穿上鞋,走到閱讀區旁邊的拓印集章區進行拓印。外婆抓住外孫女的手進行拓印,其他家人圍觀。
12:13 四人離開拓印集章區。沿著“虎”展品區一直向前走。外公會細看展品并讀出展品所屬的朝代。外婆和母親注意力主要放在孩子身上。孩子聽了樹洞耳機。全家人一起看了“母子情深”展品區的展品。
12:15 四人來到繪象活動區。大人開始閱讀說明牌,并沒有向孩子解釋玩法。孩子直接開始玩“繪象”游戲,沒有與電子屏幕互動,但依然不亦樂乎。外公給游戲中的孩子拍照。
12:17 四人離開繪象區,母親讀了“象無牙,犀無角”的說明牌并簡單看了這個說明牌下的展品。四人進入“水中”展區,走馬觀花地看了前面的展品。隨后,大人停留在“茶晶鴨含蓮蓬”前駐足觀賞。孩子聆聽展品附近的樹洞耳機。大人還想再細看“素胎點白釉蟾形洗”,但孩子拉著大人離開。四人略過其他展品,跟隨孩子直達“空中”展區的憤怒的小鳥區域。孩子撫摸“鸮卣”玩偶并注意到屏幕上小鳥的變化。母親給孩子拍照。外公也很專注地觀看電子互動屏幕。
12:22 四人開始仔細欣賞展品“鸮卣”。母親拿出相機拍照。隨后四人還看了“陶鸮尊”“長沙窯青釉小雀”并對展品進行討論和拍照。
12:24 孩子被“空中”展區的拓印集章區吸引,走過去在外婆的幫忙下進行拓印,其他大人圍觀。
12:26 四人進入“家園”展區后,在“群牛圖”磚雕旁邊略作停留,便略過所有的展品來到“幻影我秀”手影互動區。孩子聽完手影區旁的樹洞耳機后,全家進入手影互動區。外婆和孩子玩手影,外公和母親拍照。
12:30 四人離開手影互動區。孩子被留言區滿是鉛筆劃痕的桌子吸引。由于找不到筆,孩子放棄了留言。于12:31四人離開展區。
樣本第七組
觀察日期:2016年7月31日星期日
觀察時間:12:34—12:52
時長:18分鐘
觀察人:張欣
整理人:張欣
觀察對象:父親、母親、兒子共三人
12:34 父親、母親約30歲,兒子四五歲。三人進入“陸地”展區后,父親先幫母親在“猴年馬月”說明牌處拍照。然后父親、母親開始泛泛地看展品,其中細看了“鹿形席鎮”和“貘尊”。孩子對展品沒有表現出明顯的興趣,跟著父母走馬觀花至閱讀區,在此觀望了一下,又繼續前行。孩子穿過門洞率先進入“水中”展區。父母從大門進入“水中”展區。三人隨即來到“水中”展區的拓印集章區。孩子對拓印很感興趣,問父親拓印是怎么做出來的。父親回答。孩子被景觀展示區中的展品吸引,駐足觀看。此時,父母正在看景觀區旁邊的展品。父親讓孩子過來跟展品拍照。孩子站在“兔形銅薰爐”前擺出兔子耳朵的手勢拍照。隨后孩子來到“空中”展區看景觀區另一邊的邦寶積木動物擺件。然后略過所有展品,進入“家園”展區,父母緊隨其后。
12:40 此時很多人在“家園”展區的拓印集章區拓印,孩子表現出極大興趣,找到筆和紙開始拓印。母親在旁邊幫忙。父親看了旁邊“嬰戲圖”區域的展品,又回過頭去看了“羊”區域的展品,回來繼續看母子拓印。母親指著說明牌告訴孩子拓出來的是什么動物。父親給孩子和拓出來的作品拍照。
12:44 父親讓孩子到“羊”說明牌前拍照。隨后換孩子給父親和“羊”展品拍照,及母親給父親和“羊”展品拍照。拍照后三人略過其余展品繼續往前走,父親順路看了一下“獸形觥”,但沒有停留。三人直接進入“幻影我秀”手影互動區。父親教孩子怎么做手影。然后父親和母親向孩子示范做手影。
12:48 三人離開手影互動區,進入留言區。母親提議“我們去寫個小紙條吧”,留言區沒有筆,母親去旁邊的拓印區取來筆。母親幫助孩子寫留言。父親看完“我形我塑”區的展品,回去看母子寫留言。母子寫完留言后把留言貼在墻上。父親給孩子和留言合影。
12:52 三人離開展區。
樣本第八組
觀察日期:2016年7月31日星期日
觀察時間:13:06—13:22
時長:16分鐘
觀察人:張欣
整理人:張欣
觀察對象:父親、母親、雙胞胎兄弟、姐姐共五人
父親、母親約30歲,雙胞胎弟弟兩三歲,姐姐八九歲。本次主要觀察了父親、姐姐和一個弟弟,母親和另一個弟弟大多數時間在觀察區域以外。進入“陸地”展區后,父親剛讀完“猴年馬月”四個字,一個弟弟已經沖到繪象活動區,父親和姐姐緊隨其后。兩分鐘后,孩子們從門洞鉆進了“水中”展區域,父親從大門進入“水中”展區域。
在“春江水暖鴨先知”展柜前,弟弟要求拍照,于是父親為他拍照。姐姐幫弟弟聽樹洞耳機。父親觀賞對面的展品“素胎點白釉蟾形洗”。隨后,父親讓姐姐站在景觀展示區前拍照。姐姐帶弟弟看景觀區中的青蛙邦寶積木擺件。接著,三人進入“空中”展區。
姐姐細看了“鳳形銀鍍金發飾”。父親細看了“白玉花鳥配”,并給“天雞壺”拍照。隨后孩子們率先來到憤怒的小鳥區域。姐姐撫摸“鸮卣”玩偶。父親細看“鸮卣”擺件。弟弟細看景觀區里的邦寶積木擺件。隨后,三人一起前行。父親根據說明牌給姐姐講解“長沙窯青釉小鳥”是唐朝小朋友的玩具。接著,父女二人看了“虎鷹互搏銎內戈”。三人繼續前行,進入“家園”展區。
父親叫姐姐一起看“石灣霍津?!保⒔o這個展品拍照。然后,姐姐來到“家園”展區的拓印集章區進行拓印。弟弟細看“銅小狗”等展品。父親細看“白釉褐斑貓形枕頭”并給這個展品拍照。其后,父子二人來到“三彩雙峰駱駝”展品前觀賞。姐姐拿著拓好的圖片過來問父親這是什么動物,父親回答。三人繼續前進,父親看了“獸形觥”并給這件展品拍照。
接著三人來到“幻影我秀”手影互動區。姐姐和弟弟開始玩手影,父親加入。然后,姐姐出來看出口處的繪畫作品,并和弟弟在手影互動區外就著展區的燈光繼續玩手影。最后,父親、母親帶著另一個弟弟來叫姐姐和弟弟走。五人離開展區。
樣本第九組
觀察日期:2016年7月31日星期日
觀察時間:14:31—14:56
時長:25分鐘
觀察人:張欣
整理人:張欣
觀察對象:父親、父親的男性友人、女兒共三人
父親和父親的男性友人均約30歲,女兒四五歲。三人進入“陸地”展區后,沿著展柜一直看。孩子不斷地問各個展品是什么,父親根據說明牌告知名稱。在一分鐘內他們非常粗略地過了一遍展品,孩子隨即進入閱讀區。父親跟隨進入,坐著看手機。叔叔在門口等待,站著看手機。孩子在里面把各種墊子搬來搬去,拿著書走來走去,用腳踩墊子。最后坐在墊子上開始看書??赐陼箝_始和閱讀區內其他的小朋友玩耍。孩子在閱讀區待了約二十分鐘后離開。離開閱讀區后,三人沒怎么看展品,一直前行,穿過“水中”展區,進入“空中”展區。孩子對景觀展示區的邦寶動物積木擺件和拓印集章表示興趣。但是父親沒有停留。三人進入“家園”展區,又進入“變形”展區。直接來到“幻影我秀”手影互動區。孩子在里面稍微玩了一下手影。一分鐘后,三人離開展區。
樣本第十組
觀察日期:2016年7月31日星期日
觀察時間:14:58—15:55
時長:57分鐘
觀察人:張欣
整理人:張欣
觀察對象:母子二人
母親約30歲,孩子六七歲。進入“陸地”展區后,母親仔細讀展牌給孩子聽,并為展品拍照。孩子對展品發表評論。比如“奔馬很漂亮”“鹿角怎么不見了”“貘有點像鼠”,并問母親每個展品是什么。母親逐一回應。母親給“銅鹿”“鹿形席鎮”和“貘尊”拍照。隨后二人來到了“虎”展品區,母親逐一給這里的展品拍照。孩子表示他喜歡這些展品。接著,孩子開始聽樹洞耳機。母親開始看“母子情深”區的展品并拍照。孩子聽完樹洞耳機后,來到下一個樹洞耳機繼續聆聽。聽完后跑到仍然在拍照的母親身邊牽她走。
然后孩子來到繪象活動區開始看別人玩繪象。母親繼續看附近的展品、展牌并拍照??赐旰蠡氐嚼L象區,細看電子屏幕上的互動。孩子嘗試自己玩一次繪象游戲。母親給孩子拍照。游戲結束后,母子二人順路看了一下“象尊”。孩子鉆過門洞進入“水中”展區。母親則從大門進入。
母親從第一個展品開始細看“水中”展區的陳設。孩子表示喜歡“水晶鯉魚戲珠”和“白玉雙魚”并要求母親為這兩個展品拍照。孩子沿著地上的腳印跳躍前進。母親細看“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展品,并為“石灣黃炳款白釉鴨”拍照。隨后,二人來到景觀展示區。母親對著景觀區拍照。孩子拿了母親的手機,為景觀區的“貼金仙鶴銅擺件”等展品拍照。與此同時,母親在看景觀區旁邊的展品。孩子拍完照,要求母親拍下“水晶雕鴛鴦”展品,并來到拓印集章區開始拓印。母親在一旁邊看手機邊等待。結束后二人隨即進入“空中”展區。
孩子給“蝶戀花”區域的玉蝴蝶拍照,母親教孩子怎么給展品拍照。母子倆一起拍了“白玉雕喜鵲銜”“白玉雕鳥含靈芝”“天雞壺”等展品。在憤怒的小鳥活動區,母親為說明牌拍了照,孩子細看了電子屏幕上的互動和說明。隨后,二人繼續往前走。母親跟孩子觀賞“長沙窯清釉小雀”,母親按說明牌介紹這是“唐朝小朋友的玩具”。簡單看了“鳥尊”后,孩子直奔拓印集章區開始拓印。母親給正在拓印的孩子拍照。
二人隨即進入“家園”展區。孩子去拓印。母親從第一個展品開始往下看,并嘗試聽樹洞耳機。孩子完成拓印后,聽了樹洞耳機。然后兩人進入“市井繁華”區,看了“三彩雙峰駱駝”“朱彩陶碼頭”和“騎馬圖”畫像磚,母親就展品進行了簡單的解釋。
接著,二人進入“變形”展區。孩子繼續去聽下一個樹洞耳機。母親對“獸形觥”的紋飾進行拍照,并叫孩子過來向他介紹紋飾。然后,二人進入“幻影我秀”手影互動區。孩子開始玩手影,母親給他拍照。孩子對著墻上的教程學習手影,母親一邊看手機一邊等待。
然后,母子離開手影互動區,孩子開始看留言墻上的留言,母親對著留言墻拍照,然后一邊看展品,一邊等待。孩子看完留言后,母子倆一起離開展區。
樣本第十一組
觀察日期:2016年8月6日星期六
觀察時間:12:46—13:20
時長:34分鐘
觀察人:張欣
整理人:張欣
觀察對象:父親、母親、兒子共三人
父親、母親約30歲,兒子四五歲。
12:46 三人進入“陸地”展區后,從第一個展品開始參觀。母親指著第一個展品“石灣雄猴子”對孩子說“很多年前人是通過猴子進化來的”。父親一邊看展品,一邊讀展牌,同時向孩子解釋“馬上封侯”“猴年馬月”的意思,并覺得說明牌上提供的答案非常有趣。母親則指著“奔馬”的說明牌向孩子解釋“奔”字的字形結構。父親繼續一邊看展品,一邊問孩子展品是什么動物。孩子說“貘尊”是大象,父親說“像老鼠”。孩子對“三彩麒麟”很感興趣,問父親這是什么動物。父母被拓印集章區吸引,沒顧得上回答孩子,直接趕來掃描二維碼。
12:57 三人來到“虎”展區看相關展品。父親邊看邊讀展牌“老虎嘴里撒尿”,并告訴孩子另外的兩個老虎形的展品是枕頭。三人繼續往前走,順道看了“玉犀”展品。父親帶著孩子來到繪象活動區。父親向孩子解釋這個游戲的玩法。孩子沒有跟屏幕互動,直接開始玩“繪象”。父子聊天時,母親在一邊看展品并拍照。隨后,三人進入“水中”展區。父親繼續讀展牌,母親跟孩子就展品進行討論。這時孩子發現連接“陸地”和“水中”兩個區域的門洞,于是來回鉆了幾次。三人繼續前行。兒子在“兒童需要一片肥沃的土壤,讓他們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展牌下聆聽樹洞耳機。父母看著這塊展牌進行交談。
13:05 兒子來到“水中”展區的拓印集章區,拿到紙開始拓印,父親在旁邊幫忙按住紙張,并討論掃出來的是什么動物。之后孩子用母親的手機掃二維碼,并閱讀上面的內容。拓印結束后,三人略過大部分展品,直接進入“空中”展區。三人在“蝶戀花”展牌前稍作停留,一起看了“白玉花鳥佩”,然后來到憤怒的小鳥區域。此時這個區域人很多,于是孩子只是略作觀望,便跑去聽“空中”展區的樹洞耳機,然后進行拓印。父母也聽了這里的樹洞耳機。兒子拓印結束后,用母親的手機掃描了二維碼。母親鼓勵他為掃描到的動物起一個名字。
13:15 三人進入“家園”展區。他們一起閱讀“羊”的展牌,并討論“羊”這個象形字。隨后,他們略過其他展品,來到“市井繁華”區,母親幫兒子和“三彩雙峰駱駝”合照。隨后又讓兒子回到“家園”展區和“石灣霍津?!焙险?。隨后,他們略過其他展品,直接來到“幻影我秀”手影互動區進行手影游戲。
13:20 手影游戲結束后,三人直接離開了展區。
樣本第十二組
觀察日期:2016年8月6日星期六
觀察時間:13:26—13:44
時長:18分鐘
觀察人:張欣
整理人:張欣
觀察對象:父子二人
父親約30歲,孩子一兩歲。
13:26 父親抱著孩子進入“陸地”展區。他們一起看了第一個展品“石灣雄猴子”。父親放孩子下地,孩子歡快地向前跑,至門洞處鉆入“水中”展區。父親緊隨其后。在“水中”展區,父親正在觀望別人聽樹洞耳機。孩子繼續向前跑,瞬間來到“空中”展區的憤怒的小鳥活動區。孩子一邊看電子互動屏幕,一邊對此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并發出歡快的“咿呀”聲。孩子觀望了景觀區的邦寶動物積木擺件,跟父親進入了“家園”展區。進入了“家園”展區不久,還沒怎么看展品,父親又帶著孩子回到了“空中”展區的拓印集章區進行了拓印和掃描二維碼。
13:30 父子二人略過展品,直接進入“幻影我秀”手影互動區。父親觀看墻上的手影教程。孩子在區內隨意走動,并模仿身邊的人的動作,似乎不是很明白手影是怎么回事。
13:34 父子離開手影互動區。父親走到“變形”展區的拓印集章區觀望。孩子把父親拉到留言區。父親把留言區墻上的空白紙遞給孩子涂鴉,并嘗試去拓印集章區再找一支筆,但沒有找到,于是作罷。父親幫孩子把涂鴉的紙貼到墻上。
13:44 父子兩人離開展區。
樣本第十三組
觀察日期:2016年8月6日星期六
觀察時間:13:51—14:13
時長:22分鐘
觀察人:張欣
整理人:張欣
觀察對象:父子二人
父親約30歲,兒子三四歲。父子二人進入展區,從第一個展品開始往下看。父親剛剛讀了頭兩個展牌,孩子表示要去“水那邊”。父親讓孩子等待,并讓他跟門口的猴子合影。然后孩子一溜煙跑到門洞處,鉆進了“水中”展區。父親跟隨,從大門進入“水中”展區。
在“水中”展區,孩子低頭細看地上小鴨子的腳印和小魚的圖案。父親本想細看展品,但孩子已經被前方的景觀展示區吸引,一個人走遠。于是父親跟著孩子來到景觀展示區。孩子留意到景觀展示區中傳來的聲音,并指著里面的鴨子邦寶積木擺件說“原來是它在叫啊”。
接著,孩子走到“空中”展區的大門前并指著大門讓父親看。父親正在看大門之際,孩子已被“家園”展區的大門吸引,一溜煙朝“家園”展區奔去。父親緊隨其后,并讓已經跑遠的孩子回來,到憤怒的小鳥活動區玩游戲。孩子跑回來。父親告訴孩子游戲的機制。孩子看了旁邊的展品“鸮卣”,指著玩偶和互動電子屏幕上的小鳥說“(鸮卣)就是它”。然后,孩子駐足觀看景觀展示區里的邦寶積木擺件。他指著邦寶貘積木擺件對父親說:“看,大象。它又睡著了?!彪S后,孩子在聽完“空中”展區的樹洞耳機后進入“家園”展區。
在“家園”展區,父親開始看展品。孩子直接跑到這里的樹洞耳機處。父親跟隨,并看見附近的涂鴉黑板。父親想找粉筆涂鴉,但找不到,于是作罷,回過頭去看展品。父親在“白釉褐斑貓形枕頭”旁邊駐足,對孩子說“這里還有一只小花貓呢”。孩子指著旁邊的“白玉雕臥貓”說“小花貓寶寶”。父親又指著旁邊的“銅小狗”說“還有一條狗”。孩子指著旁邊的“石灣窯陶塑金絲貓”說“還有一條大貓”。父子倆回望了一下“家園”展區的拓印集章區,略過所有展品,直接進入手影互動區。
父子在手影互動區一起玩手影,父親為孩子做示范。兩分鐘后孩子離開手影互動區,開始聽旁邊的樹洞耳機,父親跟隨,也聽了樹洞耳機。接著,孩子在留言區駐足觀看,并說“留言這么多啊,你看”。父親問孩子“你要不要寫一個”。孩子不置可否,并開始摸墻上的留言。于是父親開始寫留言,并建議孩子把想說的話畫在留言紙上。最后父親讓孩子把留言貼在留言墻上,父子二人離開展區。
樣本第十四組
觀察日期:2016年8月6日星期六
觀察時間:15:48—16:27
時長:39分鐘
觀察人:張欣
整理人:張欣
觀察對象:母親、兒子、女兒、外婆共四人
母親約30歲,兒子四五歲,女兒六七歲,外婆50多歲。
15:48 孩子們一進入“陸地”展區就被閱讀區吸引,直奔閱讀區。母親則開始讀第一個展牌的內容。外婆招呼孩子們回來,并要求給孩子們拍照。其后,大人跟隨孩子們略過大半個展區,來到“虎”展品區。母親給孩子們詳細介紹展品,如“這個是尿壺”“這個是枕頭”。外婆在一旁為家人拍照。四人快速前行,在繪象區稍作停留后,母親和外婆從大門進入“水中”展區,孩子們則從門洞鉆入。
15:52 母親跟隨孩子們進入“空中”展區。孩子們直奔憤怒的小鳥活動區,并撫摸鸮卣玩偶與屏幕互動。外婆要求孩子們摸著鸮卣玩偶拍照,并問孩子們這個鸮卣形象與憤怒的小鳥有沒有相似。
15:53 孩子們又飛快跑到“空中”展區的拓印集章區圍觀。母親到此讀了說明牌后拿出手機掃描二維碼。外婆嘗試聚集四散的孩子們。
15:56 四人進入“家園”展區,孩子們直奔拓印集章區,并聆聽拓印集章區旁邊的樹洞耳機。母親獨自從“家園”展區走到手影互動區再折返。外婆一直跟孩子們在一起,并催促他們離開。于是孩子們直奔手影互動區旁邊的樹洞耳機。外婆跟隨孩子們在一旁等待。母親獨自走馬觀花地逛了展區一圈。
15:59 母親已經走出展區。兩個孩子在留言區玩鉛筆。
16:27 外婆帶著兩個孩子離開展區。
樣本第十五組
觀察日期:2016年8月6日星期六
觀察時間:16:02—16:27
時長:25分鐘
觀察人:張欣
整理人:張欣
觀察對象:母女二人
母親約30歲,孩子三四歲。
16:02 進入展區后,母親讓孩子模仿第一個展品“石灣雄猴子”的表情合影。孩子又與“奔馬”和“石灣三彩釉獅子”合影。媽媽問孩子“貘尊”像什么,孩子說“這是大象”。
16:06 孩子進入閱讀區,母親和孩子在閱讀區讀書。
16:12 母親和孩子離開閱讀區。母親在拓印集章區稍作停留后繼續朝前走。略過“虎”展品區,母親在“母子情深”區細看展品。孩子則鉆門洞進入“水中”展區,稍后直奔“空中”展區。母親略過展品,跟隨孩子。孩子在“蝶戀花”展牌前駐足,又在邦寶烏龜積木擺件前駐足。
16:15 母女倆進入“家園”展區,順著展柜一路往下看,在看到“石灣窯陶塑金絲貓”時,孩子說“貓咪好漂亮”。二人沿著墻走過涂鴉黑板和拓印集章區,略過展品,直接進入手影互動區。她們先是圍觀,然后也加入手影游戲。母親向孩子示范如何做手影,鼓勵孩子“做得真棒”,問孩子“還要玩嗎”。孩子指著墻上的手影指南告訴媽媽自己想做哪一個手影,媽媽回應。期間二人發現離墻更近做出來的手影會更漂亮,于是走近了繼續玩。
16:26 母女倆離開手影互動區,在留言區稍作逗留后,于16:27離開展區。
樣本第十六組
觀察日期:2016年8月7日星期日
觀察時間:15:21—16:08
時長:47分鐘
觀察人:張欣
整理人:張欣
觀察對象:父親、母親、兒子共三人
母親、父親約30歲,兒子五六歲。前半段時間父親不在觀察區域內。
15:21 母子倆進入“陸地”展區后,沿著展柜逐一觀賞展品。母親時而問孩子展品是什么,孩子回答后,母親讀出說明牌上的內容對答案進行補充。看到“貘尊”的時候,母親進行了比較詳細的講解。
15:25 母親帶著孩子來到拓印集章區,握著孩子的手進行拓印。
15:27 母親本想帶孩子繼續看“虎”展品區的展品,但孩子跑開進入閱讀區,于是母親和兒子在里面一起讀書。
15:34 孩子開始在閱讀區內玩耍。母親一邊看手機一邊等待。
15:42 母子倆開始穿鞋離開閱讀區。他們走馬觀花地看了“虎”展品區,“母子情深”區和“繪象”區的展品和互動游戲。母親從大門進入“水中”展區,孩子從門洞鉆入。孩子沿著地上的腳印跳躍玩耍,并在門洞反復鉆出鉆入。
15:46 父親出現。母親讓父親照看孩子,自己嘗試聆聽樹洞耳機。孩子本來在鉆洞,被母親吸引過來聽樹洞耳機。父親也加入一起聽樹洞耳機。孩子問“為什么樹洞背后有怪獸”。
15:49 三人進入景觀展示區,母親嘗試問孩子“為什么蟾蜍只有三條腿”,孩子已經跑開。母親在“水中”展區的拓印集章區觀望,然后開始沿著展柜看展品,并招呼孩子回來一起看,問孩子一些關于展品的問題。頃刻,孩子失去耐心,跑到憤怒的小鳥活動區圍觀。父親和母親跟隨。三人圍觀了“鸮卣”,又細看了景觀區的烏龜積木擺件。母親對孩子說“家里也有這樣的積木”。三人繼續往前走,母親正在細看“虎鷹互搏銎內戈”,孩子已經跑到“空中”展區的拓印集章區。
15:56 父母也來到拓印集章區,母親和父親等待孩子完成拓印。
16:00 母親進入“家園”展區,父子跟隨。走馬觀花地看完“家園”展區的展品,三人略過“市井繁華”區,直接進入“變形”展區。母親駐足觀看“獸形觥”。此時,孩子已經進入手影互動區,父親緊隨其后。
16:04 母親也進入手影互動區,全家人一起玩手影。
16:08 全家離開手影互動區,繼而離開展區。
樣本第十七組
觀察日期:2016年8月7日星期日
觀察時間:16:24—17:06
時長:42分鐘
觀察人:張欣
整理人:張欣
觀察對象:母親、兒子、女兒共三人
母親約30歲,兒子六七歲,女兒七八歲。
16:24 三人進入“陸地”展區,母親為孩子們讀“猴年馬月”“馬上封侯”等說明牌,并告訴孩子們這是成語。孩子們指著展品說“這些都是假的(動物)”,母親表示認同。
16:26 孩子們來到“虎”展品區,并大聲讀展牌“老虎嘴里撒尿”“老虎背上睡覺”。母親告訴孩子們后者是枕頭。孩子們輪流聽虎展品旁邊的樹洞耳機,母親也加入。男孩子拍打展柜說“這個枕頭很硬的”。
16:28 孩子們來到“陸地”展區另一個樹洞耳機前駐足聆聽,并通過門洞在“陸地”與“水中”展區之間穿梭,母親聚集孩子,并依據說明牌鼓勵孩子們在“母子情深”區找出相應的動物。頃刻,母親和孩子們又來到繪象活動區圍觀。母親問孩子們“陸地和海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分別是什么”并向孩子們講解。
16:32 母親帶孩子們看“象無牙,犀無角”展柜里的展品,并問他們“象牙去哪里了”。此后,三人進入“水中”展區。母親依次對展品進行講解,孩子們一邊聽一邊就展品進行討論。
16:34 母親開始細看“踏歌淺灘上”區域的展品,并叫孩子們回來看淺灘上有什么動物。男孩子問母親“鯉魚是不是一種吉祥的動物”,并聆聽了這里的樹洞耳機。
16:38 三人進入景觀展示區。孩子們在仙鶴、鴨子、鸚鵡等積木擺件前駐足細看。然后,孩子們跟隨母親開始細看景觀區旁邊的展柜。三人從“水晶雕鴛鴦”開始看起,母親一邊看一邊讀出展牌上的詩句。在看到“三足鳥形銅鐎斗”時,母親說“我們以前的油燈就是這樣的”。在看到“蛙形水注”時,孩子們說“這個青蛙好丑啊”,母親建議孩子們回家后把青蛙畫出來。
16:42 三人進入“空中”展區,母親從“蝶戀花”開始逐一看展品。孩子們直接跑到憤怒的小鳥活動區開始玩互動游戲。母親跟上孩子們后,三人一起觀賞景觀區中的邦寶動物積木擺件。然后再沿著展柜一起看展品。孩子們一邊看一邊念出說明牌上的問題“老鷹和老虎誰更厲害”并回答說“老虎(更厲害)”。媽媽繼續問孩子們“老鷹能抓到老虎嗎”??吹健傍B尊”的時候,三人討論酒是從鳥尊的什么部位倒出來的。母親說是頭部,孩子們說是尾巴。
16:46 三人進入“家園”展區,母親招呼孩子們看豬圈,孩子們開始數豬圈里有多少只豬。母親指著說明牌問孩子“豬”“牛”用英語怎么說,孩子們一一回答。三人繼續看展品,母親又問孩子們展牌上的喵星人和旺星人分別是什么。孩子們逐一回答,并就展品進行討論。
16:50 三人來到“市井繁華”區,母親向孩子們解釋雙峰駱駝和單峰駱駝的區別,并問孩子們“駱駝生活在哪里”,“古人沒有車,賣東西用什么運輸”,并就孩子們的答案講述了古代商貿的內容。
16:53 孩子們直奔手影互動區。母親嘗試帶孩子們回來看“獸形觥”,無果,便隨孩子們進入手影互動區,和孩子們一起玩手影,并依據墻上的教程和孩子們一起學習,為孩子們拍照。
17:03 三人離開手影互動區,看了繪畫作品。
17:06 三人離開展區。
樣本第十八組
觀察日期:2016年8月7日星期日
觀察時間:15:07—15:24
時長:17分鐘
觀察人:蘇婷
整理人:張欣
觀察對象:兩個家庭,分別為兩對母子共四人
兩位母親均30多歲,兩位兒子均八九歲。
15:07 兩位母親進入“陸地”展區,開始觀賞猴、鹿造型的展品。孩子們直接進入閱讀區。母親們自己看展。
15:11 孩子們離開閱讀區,自己看展,并聆聽了樹洞耳機。母親們為孩子們拍照。四人隨后進入“水中”展區。母親們在“素胎點白釉蟾形洗”前駐足觀賞,并討論“洗”是什么。孩子們也過來一起觀賞。
15:14 母子四人在“水中”展區的拓印集章區拓印。隨后孩子們來到景觀區觀賞仙鶴積木擺件,并拿出導覽圖進行對比。接著孩子們略過展品,直奔“空中”展區的憤怒的小鳥活動區進行互動游戲。母親們繼續一邊聊天一邊看展。
15:20 孩子們來到“空中”展區的樹洞耳機前聆聽,并圍觀旁邊的拓印集章區。母親們和孩子們基本全程各看各的。隨后,孩子們略過大部分展品,來到“變形”展區的手影互動區玩手影,并聆聽了手影互動區旁邊的樹洞耳機。
15:24 母親們和孩子們集合,離開展區。
樣本第十九組
觀察日期:2016年8月7日星期日
觀察時間:15:28—15:38
時長:10分鐘
觀察人:蘇婷
整理人:張欣
觀察對象:父親、母親、女兒共三人
父親、母親約30歲,女兒五六歲。
15:28 三人進入“陸地”展區,孩子對門口的猴子積木擺件表現出興趣。父親叫她一起看展品。父母一邊看展品,一邊仔細閱讀說明牌,沒有跟孩子進行講解。父親帶孩子觀賞展區中間的“石灣三彩釉獅子”。
15:31 三人進入“水中”展區。孩子對此處的展品感興趣,讓父親為她讀說明牌。隨即三人進入景觀展示區。父親給孩子在仙鶴積木擺件前拍照,并一起觀賞景觀區中其他動物造型的積木擺件。父親讓孩子聆聽景觀區中鶴鳴的聲音。
15:34 三人觀賞景觀區旁邊的“兔形銅薰爐”展品。接著三人進入“空中”展區,父親牽著孩子一邊看展品一邊講解,觀賞了“蝶戀花”系列展品,“鳳形銀鍍金發飾”及“虎鷹互搏銎內戈”。接著父女二人回頭尋找掉隊的母親。三人匯合后進入“家園”展區,迅速略過展品,來到“獸形觥”處,孩子在此駐足觀賞。然后三人觀望了手影互動區,留言墻和展出的繪畫作品。
15:38 三人離開展區。
樣本第二十組
觀察日期:2016年8月7日星期日
觀察時間:15:44—15:56
時長:12分鐘
觀察人:蘇婷
整理人:張欣
觀察對象:父子二人
父親30多歲,兒子七八歲。
15:44 父子進入“陸地”展區后,重點看了“銅鹿”“貘尊”和“石灣三彩釉獅子”。然后二人很快地看完“母子情深”部分和“動物去哪了”部分的展品,進入“水中”展區。孩子對這個部分的展品很感興趣,拉著父親逐一細看。
15:48 孩子發現“水中”展區的樹洞耳機,排隊去聽,父親在一旁等候。接著,父子一起看了附近的“鴨”展品。孩子還拉著父親看了“素胎點白釉蟾形洗”。
15:51 父子進入“空中”展區。孩子跑到憤怒的小鳥活動區進行互動游戲。其后,父子二人看了“虎鷹互搏銎內戈”,孩子問父親“西周遠還是春秋遠”。
15:54 父子進入“家園”展區,瀏覽了“六畜興旺”和“市井繁華”的展品。孩子根據說明牌逐一念出展品的朝代。隨后父子進入“變形”展區,他們聽完樹洞耳機后進入手影互動區,又再返回聽樹洞耳機。
15:56 父子離開展區。
樣本第二十一組
觀察日期:2016年8月7日星期日
觀察時間:16:01—16:10
時長:9分鐘
觀察人:蘇婷
整理人:張欣
觀察對象:父女二人
父親約30歲,女兒六七歲。
16:01 父女進入“陸地”展區后,父親給每個展品拍照。孩子自行觀展,在樹洞耳機旁邊圍觀片刻,因人太多放棄。隨后父女在“動物去哪了”展牌處匯合。孩子通過門洞鉆入“水中”展區。父親從大門進入此展區。二人略過展品前行。孩子聆聽了這個區域的兩個樹洞耳機。
16:05 父親在景觀展示區為“貼金仙鶴銅擺件”拍照,孩子請求他幫忙拍下自己喜歡的動物。二人進入“空中”展區,繞到景觀區的另一邊觀賞邦寶動物積木擺件。孩子喜歡這些積木擺件,要求與邦寶烏龜積木擺件合影。并請求父親為其拍攝邦寶貓頭鷹積木擺件。接著,父女二人略過憤怒的小鳥活動區及各種展品,直接來到“家園”展區。孩子對這里的展品表現出興趣,逐個瀏覽。隨后父女二人來到“變形”展區。父女二人聽了這個展區的樹洞耳機。父親給展出的繪畫作品拍照。
16:10 父女二人離開展區。
樣本第二十二組
觀察日期:2016年8月7日星期日
觀察時間:10:09—10:21
時長:12分鐘
觀察人:陳嘉怡
整理人:張欣
觀察對象:父親、母親、兒子共三人
父親和母親約30歲,兒子兩三歲。
10:09 三人進入“陸地”展區。母親沿著展柜為展品逐一拍照。父親帶著孩子走馬觀花式地看完展品。來到閱讀區門口,父親開始細看“石灣三彩釉獅子”等展品。孩子想進閱讀區,母親阻止。三人開始看“虎”區域的展品。孩子聽了樹洞耳機。母親一直在拍照。父親一直牽著孩子前行。三人很快進入“水中”展區,孩子想走進有動物積木擺件的景觀展示區玩耍,父親阻止并抱起了孩子。三人一起看了“白玉雕兔”“鶴形銅燈”等展品,父親嘗試問孩子各種動物造型的展品分別是什么動物,但孩子一律回答是“動物”。母親為孩子讀展品的說明牌。然后,三人進入“空中”展區。他們在“鸮卣”處稍作停頓。在“虎鷹互搏銎內戈”處進行了比較細致的觀賞。父親還帶孩子去聽了“空中”展區的樹洞耳機。隨后三人進入“家園”展區,父親會不時就展品問孩子一些問題,母親不時看手機。
10:16三人來到“市井繁榮”區域,母親背上了父親原本背著的背包。母親在手影互動區外面的展區拍照。父親抱著兒子進入手影互動區,在里面稍作逗留后走出。父子二人來到留言區寫留言。母親一邊看手機一邊等待。
10:21 三人一起離開展區。
樣本第二十三組
觀察日期:2016年8月7日星期日
觀察時間:10:26—11:00
時長:34分鐘
觀察人:陳嘉怡
整理人:張欣
觀察對象:父親、女兒、兒子共三人
父親約33歲,女兒約6歲,兒子約8歲。
10:26 三人進入“陸地”展區。父親依據說明牌問孩子們“猴年馬月”是什么意思,兒子搶答,父親做進一步解釋。三人沿著展柜一直前進,父親在“呦呦鹿鳴”處對孩子們就展品做比較詳盡的解釋。孩子們隨后離開自己看展。父親看了一下孩子們的方位,回到“呦呦鹿鳴”處細看展品。
10:32 父親仍然在“呦呦鹿鳴”處邊聽微信講解邊看展品。孩子們回到父親身邊,三人一起來到“水中”展區的“踏歌淺灘處”,孩子們在此處聽樹洞耳機,父親一邊等候,一邊看手機。三人在展品“陶鴨”處稍作停留。
10:35 三人來到“水中”展區的拓印集章區。孩子們在此拓印。父親與孩子們就拓印的內容進行交談。父親在“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和“處處聞啼鳥”的展牌下稍作停留,最后來到“孔雀翎”的展牌下觀看展品。
10:41 父親仔細看了“鸮卣”和“虎鷹互搏銎內戈”展品后,進入“家園”展區,他細看了“貓”和“羊”造型的展品,隨即略過“市井繁榮”區,進入“變形”展區。
10:46 父親走進手影互動區,與孩子們匯合,并與孩子們進行手影游戲互動。父親邊說動物的名字邊做手影,孩子們跟著他做。父親為孩子們拍了照,父親看起來很喜歡做手影。
10:53 三人離開手影區,孩子們回到“市井繁榮”區對面的樹洞耳機,父親告訴孩子們怎么使樹洞耳機發出聲音來,自己也彎腰聆聽。孩子們圍觀旁邊拓印集章區的人們拓印。隨后父親問孩子們有沒有看“虎”展品,孩子們說沒有,于是父親帶孩子們回去看“虎鷹互搏銎內戈”并對孩子們進行講解。
10:56 父親帶孩子們回去看“鸮卣”,兒子對跟著父親看展品興趣不大,不情愿地嘆氣。孩子們來到憤怒的小鳥區進行互動游戲。父親在一旁觀望。其后,兒子觀看了景觀區里面的動物造型的積木擺件。父親繼續帶著孩子們看展品,重點看了“長沙窯青釉小雀”,并根據說明牌解釋這是“唐朝小朋友玩的玩具”,孩子們由這件展品聯想到了李白和楊萬里,父親對此表示贊賞。孩子們拉著父親要走,父親問孩子們是否嘗試過拓印并希望孩子們完成導覽圖上空白的部分,孩子們不想再久留。
11:00 父親看了一下出口處的繪畫作品后與孩子們離開展區。
樣本第二十四組
觀察日期:2016年8月7日星期日
觀察時間:15:04—15:13
時長:9分鐘
觀察人:陳嘉怡
整理人:張欣
觀察對象:母子二人
母親約30歲,兒子約3歲。
15:04 母子二人進入“陸地”展區。兩人隨意看了一下展品,直奔繪象活動區。孩子研究了一下這個游戲,但沒有開始玩。母親在此處進行自拍。二人隨即進入“水中”展區。母親在前面走,兒子緊隨其后。母親在“春江水暖鴨先知”展牌處再次自拍。孩子聆聽旁邊的樹洞耳機。母親一起加入。
15:08 母子二人略過所有展品,來到“空中”展區的憤怒的小鳥活動區。母親教孩子撫摸鸮卣玩偶,激活屏幕上沉睡的小鳥。隨后二人看了展品“褐釉鳥”,穿過“家園”展區直接走到“變形”展區的手影互動區。
15:11 母親看孩子做手影,自己也加入一起做手影。孩子并不是很明白怎么做手影,多數時候是在手舞足蹈。于是母親帶著孩子走出手影互動區。母親開始聽附近的樹洞耳機,孩子自己在附近玩耍。
15:13 母子二人離開展區。
樣本第二十五組
觀察日期:2016年8月7日星期日
觀察時間:15:19—15:58
時長:39分鐘
觀察人:陳嘉怡
整理人:張欣
觀察對象:父親、母親、兩兒一女、外婆共六人
父親和母親約33歲,兩個兒子分別為5歲和6歲,女兒約5歲,外婆約60歲。
15:19 六人進入“陸地”展區,沿著展柜慢慢看展品。在“貘尊”前,父親根據說明牌和自己的理解就展品為家人進行講解。母親用手機拍照,并不時看手機。外婆和孩子們一邊看展,一邊聽父親講解。孩子們在樹洞耳機前停留聆聽,家人們停下來等待。外婆觀看旁邊的“虎形枕”等展品,母親幫孩子們拍照。
15:22 六人來到“母子情深”區,孩子們就展品進行提問,父親進行解答。孩子們跟著父親一起讀出展牌上的問題,如“玉雕三猴,你能從下面的文物中找到我嗎”并根據問題開始細看展品找動物。
15:24 六人來到“象無牙,犀無角”的展牌下,母親問孩子們展牌怎么讀,并教孩子們讀“犀牛”的“犀”字。男孩子們一邊讀展牌一邊提問,父親解答他們的問題。
15:25 六人繼而圍觀了旁邊的繪象活動。父親引導孩子們進入“水中”展區。大家從第一個展品開始逐個看。男孩子們一邊看,一邊對展品發表評論,如看見“石灣紅大蝦”時,他們戲稱要吃掉它。外婆帶著女孩子到景觀區的動物積木擺件前拍照。母親告訴孩子們不要大聲喧嘩。父親來到拓印集章區觀望,隨后獨自來到“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的展板處看展品。母親和外婆帶著孩子們去拓印,并提示孩子們排隊。
15:32 父親返回看孩子們拓印。外婆教孩子們怎么拓印。隨后孩子們邊看導覽圖邊走進了“空中”展區,大人們跟隨其后。大家看了“鵲橋仙”展牌下的展品,隨后來到憤怒的小鳥活動區。孩子們進行互動游戲。母親擺造型讓外婆拍照。父親來到旁邊的“鸮卣”展品處細看。大家隨后也一同趕來。父親問孩子們,什么是鸮,什么是卣并進行解讀。
15:35 孩子們率先來到“空中”展區的拓印集章區拓印。父親帶領大家進入“家園”展區。父親招呼母親一起過來看展品。母親問父親“石灣”是什么意思,父親解答。兩人一邊看,一邊等孩子們。母親不時看手機。其中一個男孩子沒能喚醒樹洞耳機,有些鬧脾氣,父親開導他。
15:40 孩子們在“嬰戲圖”旁邊聆聽樹洞耳機并拓印。其后大家來到“市井繁華”區,父親問孩子們雙峰駱駝和單峰駱駝的區別。母親帶著孩子們細看駱駝展品。其后,孩子們再次聆聽樹洞耳機,并談論之前看過的老虎和大象展品。母親靠著墻一邊看手機,一邊等待。父親帶著女兒回到“家園”展區看“石灣窯陶塑金絲貓”展品。
15:46 男孩子們繼續開始拓印。父親獨自看“市井繁華”區的展品。外婆帶著女孩子四處隨便看看。母親邊看手機邊告訴孩子們怎么拓印。外婆也帶著女孩子過來拓印。
15:51 一行六人直接進入手影互動區。父親依據墻上的示例教孩子們做手影,孩子們跟著學習。母親為他們拍照。外婆為女孩子單獨拍照。孩子們玩得很開心。
15:58 父親帶領大家離開手影互動區,孩子們本還想在“變形”展區的拓印集章區拓印,奈何家人要離開,于是大家一起離開展區。
樣本第二十六組
觀察日期:2016年8月7日星期日
觀察時間:16:01—16:23
時長:22分鐘
觀察人:陳嘉怡
整理人:張欣
觀察對象:母女二人
母親約40歲,女兒約10歲。
16:01 母女二人進入“陸地”展區,兩人順著展柜一邊看展品,一邊就說明牌上的內容進行討論。走到拓印集章區,兩人觀望了一下并沒有參與。女兒獨自朝前走。母親回頭看了“石灣三彩釉獅子”以及“象無牙,犀無角”展牌處的展品。兩人相繼進入“水中”展區。兩人在“春江水暖鴨先知”展牌處匯合。
16:05 女兒拿著導覽圖到“水中”展區的拓印集章區拓印。母親和女兒一同研究了一下怎么拓印。隨后母親獨自先行看展,很快進入“空中”展區,她在“鵲橋仙”展牌處稍作停留,觀望了憤怒的小鳥活動區的互動游戲,看了“虎鷹互搏銎內戈”和“鳥尊”,隨后回過頭去找女兒。
16:09 母女兩人觀望了“空中”展區的拓印集章區,但沒有參與,而是直接進入“家園”展區。母親簡略地觀看展區內的展品。女兒來到“家園”展區的拓印集章區進行拓印。
16:12 母女倆略過各種展品,來到“變形”展區的手影互動區門口。女兒進入手影互動區體驗。母親觀賞手影互動區外面的“滑石豬”等展品。女兒很快離開手影互動區,看了一下“滑石豬”,然后到旁邊的拓印集章區拓印。母親來到留言區想寫留言,但是沒有紙了,于是母親回過頭到“市井繁華”區繼續參觀。
16:16 女兒拓印結束后,返回“空中”展區補上剛才錯過的拓印。
16:20 母親也返回了“空中”展區,停留在“鸮卣”旁邊看手機。女兒又回到“陸地”展區補上剛才錯過的拓印。
16:23 母女二人離開展區。
樣本第二十七組
觀察日期:2016年8月7日星期日
觀察時間:16:27—16:36
時長:9分鐘
觀察人:陳嘉怡
整理人:張欣
觀察對象:父親、女兒、奶奶共三人
父親約30歲,孩子約4歲,奶奶50多歲(前半段奶奶處于觀測范圍以外)。
16:27 父女進入展區,沿著展柜看展品。經過“獅鈕方印”和“麒麟”展品的時候,孩子問父親“這是什么”,父親向孩子解答。接著二人來到“青釉虎子”展品處,父親向孩子解釋這個展品是古人的尿壺。孩子一邊看,一邊問父親各個展品是什么,父親為其解答。兩人來到樹洞耳機前一起聆聽。接著兩人繼續朝前走,孩子通過門洞鉆入“水中”展區。父親和奶奶則從大門進入“水中”展區。
16:31 孩子略過所有展品來到景觀展示區,看到青蛙積木擺件非常激動。奶奶指引她看景觀區的其他動物積木擺件。接著三人進入“空中”展區,觀看“蝶戀花”展牌下的展品。父親在角落坐下休息。奶奶觀看“孔雀翎”展牌下的展品,并表達了對展品的贊嘆。緊接著,三人繼續出發。孩子牽著父親的手前進,指著各種玩具積木擺件讓父親看,并在樹洞耳機前駐足聆聽。隨后,父親牽著孩子進入“家園”展區,奶奶緊隨其后。
16:34 三人略過大部分展品,直接進入“變形”展區的手影互動區。奶奶帶著孩子上前嘗試做手影。父親也在一旁嘗試自己做手影。接著,奶奶來到手影互動區外面觀看展品“滑石豬”。孩子與父親也相繼離開了手影互動區。三人匯合,返回到“家園”展區觀看“三彩雙峰駱駝”和各種“馬”造型的展品。
16:36 父親幫孩子和奶奶在出口處的繪畫前合照后,三人離開展區。
樣本第二十八組
觀察日期:2016年8月7日星期日
觀察時間:15:28—15:50
時長:22分鐘
觀察人:李韞盈
整理人:張欣
觀察對象:父親、母親、女兒、兒子共四人
父親、母親約40歲,女兒五六歲,兒子四五歲。
15:28 一家四人進入“陸地”展區,沿著展柜很快看了一圈展品。
15:33 四人來到“象無牙,犀無角”的展柜,男孩子向父親提問關于犀牛和大象的問題,父親回答。孩子們對展品拍照。
15:35 四人進入“水中”展區。父親為子女講解“石灣蟹盤”等展品的功用。
15:39 四人來到景觀展示區,孩子們對景觀區內的仙鶴、大象、貓頭鷹等動物積木擺件表現了很大的熱情。接著,孩子們進入“空中”展區,來到憤怒的小鳥活動區。他們撫摸鸮卣玩偶,進行游戲。
15:42 四人繼續前進,父親向孩子們講解“鳥”造型的文物。母親為孩子們拍照。孩子們聆聽樹洞耳機,并在拓印集章區拓印。隨后四人進入“家園”展區。
15:48 四人進入“變形”展區的“幻影我秀”手影互動區,一起玩手影游戲。
15:50 四人在觀賞完出口旁邊的繪畫作品后離開展區。
參考文獻
[1]格拉漢姆·布萊克著,徐光、謝卉譯:《如何管理一家博物館 博物館吸引人的秘密》,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1年版。
[2]宋向光:《從“對物的關照”到“對人的關懷”——談當代博物館工作觀念轉變》,《中國文物報》,2000年10月11日第6版。
[3]LYNN DIEKING, Why is family learning important ?, http://familylearningforum.org.
[4]《愛粵讀》2016年第9期。
[5]奧·威·史雷格爾著,因生譯:《戲劇性與其他》,見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著:《古典文藝理論譯叢(卷4)》,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年版。
[6]席勒著,張玉能譯:《審美教育書簡》,譯林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