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菌為什么看不見
- 《指尖上的探索》編委會
- 671字
- 2019-12-13 19:35:00
A17.科學家怎么獲得單一種類的細菌?
微生物學家如果要對某一種細菌進行研究,前提是要先得到這種細菌。這看起來像是一句廢話,但仔細想想,細菌那么小,針尖大的地方都可能存在幾十個細菌,而每個細菌個體都或多或少存在差別,要想得到純凈單一的細菌進行研究,還真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情。同樣的問題也曾一直困擾著科學家,直到19世紀,德國細菌學家科赫發明了細菌的純培養方法,細菌的分離培養問題才逐步得以解決。現代實驗室所用的分離培養方法也是在科赫發明的基礎上研究出來的。具體來說,分離純化細菌首先要把用于培養細菌的器皿和細菌的食物“培養基”進行高壓蒸汽滅菌,滅過菌的東西還要用紗布小心包裹好或者用蓋子蓋好,避免接觸到空氣中的雜菌,等培養基凝固后,于無菌的環境中(通常在點燃的酒精燈旁邊)將稀釋的成百上千倍的菌液均勻涂抹在培養基上,再把涂有細菌的培養基放在溫暖舒適的培養箱中培養十幾個小時,之后就可以看到固體培養基上散落著許多由一個細菌長成的單個菌落,將這種單個菌落取出來繼續培養就可以得到單一種類的細菌了。
這一過程雖然看似簡單,但卻要處處保證無菌,因為一旦染上雜菌就很難分辨出哪個是我們真正想要的菌種了。很多科學研究都是這樣,也許不是非常復雜,但卻需要足夠細心才能完成。


1、細菌學家科赫是下列哪國人?
A.德國人
B.美國人
C.法國人
2、用于分離培養細菌的器皿需要如何滅菌?
A.高壓蒸汽滅菌
B.84消毒液浸泡
C.噴灑酒精滅菌
3、滅過菌的器皿應如何保存?
A.紗布包裹或蓋子蓋好
B.不許包裹直接存放
C.浸泡于水中
4、實驗室中如何稱呼細菌的食物?
A.營養劑
B.培養基
C.干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