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氣為什么看不見
- 《指尖上的探索》編委會
- 599字
- 2019-12-20 15:09:47
A1.空氣是什么?
空氣指地球大氣層中的混合氣體,它是由約78%(體積分數,余同)的氮氣、21%的氧氣,以及0.94%的稀有氣體、0.03%的二氧化碳和0.03%的其他氣體雜質組成的混合物。空氣的成分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高度、氣壓等因素的改變,氣體的組成比例也會發生變化。世界上最早發現空氣是混合氣體的人是中國唐朝的煉丹家馬和,他將氮氣和氧氣分別稱作“陽氣”和“陰氣”。但對空氣成分真正進行科學上的研究始于1772年,一位叫盧瑟福的英國人發現空氣中含有一種氣體,這種氣體既不能供動物呼吸也不支持燃燒,它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氮氣”。1773年前后,瑞典化學家舍勒用實驗證明,空氣中還含有另外一種氣體。這種氣體能夠供動物呼吸而且支持燃燒,這就是“氧氣”。18世紀70年代,法國化學家拉瓦錫以其嫻熟的實驗技術、縝密的實驗設計方案和鍥而不舍的精神,分別測定出空氣中氧氣和氮氣的含量。19世紀末,科學家又通過大量的實驗發現,空氣里還有氦、氬、氙等稀有氣體。
如今,我們已經能夠精確地測量空氣成分,這離不開前輩科學家堅持不懈的探索,所以,讓我們向他們致以誠摯的敬意!

1、空氣是什么?
A.氧氣
B.氮氣
C.由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和其他氣體等構成的混合氣體
2、最早發現空氣是混合氣體的人是誰?
A.馬和
B.盧瑟福
C.拉瓦錫
3、能夠供動物呼吸而且支持燃燒的氣體是什么?
A.氮氣
B.氧氣
C.二氧化碳
4、下列哪位科學家測定出了空氣中氧氣和氮氣的含量?
A.盧瑟福
B.舍勒
C.拉瓦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