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產品經理的心智模型

最近翻看萬維鋼的《智識分子》,里面有篇文章提到了《超越智商:為什么聰明人也會做蠢事》,快速閱讀了一下,解答了我一些過往的疑惑。

1.智力測試有其局限性

我小時候有個朋友,功課做得特別好,智力測試也都是極高的分數,小學初中的時候一直名列前茅,到了高中成績卻跌得厲害,高考更是沒有考到特別好的高校,只在地方將就讀了四年,如今就真的是“泯然眾人矣”的感覺了。

要是說他現在變笨了、測驗題做不好了,那也不對。他依然能很好地通過測驗。不過回顧他的人生,他認為自己并沒有特別聰明,在許多問題上也搞不太清楚,不如身邊的很多人。嚴格來說,智力測驗是測出來了一定的智力水平,但仍然比較片面,不能完全將這個智力測驗的水平等同于聰明。

這本書里提到,智力水平尤其是智力測驗得來的那種,局限性非常大。由于要快速檢驗一個人的智力,大多數題目會將背景設置得相對簡單,消除了題目背后的專業性。因此我們看到的大多是圖形數字之類的簡單邏輯推理,不會出現金融行業的一個風投決策的問題或者汽車行業如何做流線型設計的問題,后者需要大量的背景補充和經驗積累。

這是第一個層面,即智力測試不能代表是不是真的智商高、是不是真的聰明。

2.智商高不代表有理性思考的能力

第二個層面,哪怕是真正的智商高,也不代表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強。我在這兩年接觸了大量畢業生和新人產品經理后對這點有很大的共鳴。

許多名校畢業生,履歷光鮮,談吐中能感覺到其智商優越,但涉及一些深入的問題,答得都不盡如人意。許多問題帶有背景和知識范疇的限制,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多聰明都沒用;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抽象推理能力、創新能力和反省能力,才是處理復雜問題的關鍵。

其他的職業有許多現成的理論體系可以學習參考,學成了就成為熟練工,書中稱之為陳述性知識,都是固定的。產品經理日常遭遇的問題特別抽象,比如用了一種常見的增長方法后效果很差,意識到這種方法不起作用是簡單的,但要洞見背后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出更佳方案,就需要較強的抽象分析能力了。

3.心智模型

作者提出的心智模型是這樣的:

完整版三重框架模型

《思考快與慢》中提到了系統1和系統2,跟這個模型類似,圖中虛線上的兩個部分就相當于系統2,虛線下就是系統1。

虛線下的自主心智就是我們平時的快速反應,不做深入思考的??吹郊∪鈴妷训娜司陀X得比較暴力,看到陰天就覺得要下雨等,都是根據直覺做出的判斷。

虛線上的則是需要思考的,消耗腦力(能量),成本比較高。算法心智是最核心的做各種推理演算的部分,自主心智在遭遇搞不清楚的事情時會求助算法心智(為什么這個肌肉強壯的人不暴力?為什么陰天后沒有下雨?),而算法心智會在一定程度上壓制自主心智,防止我們總是用直覺做判斷。

那反省心智是什么?按我的理解,就是再抽象一個層面,要對心智作進一步反省和總結。從肌肉強壯的人不暴力來看,算法心智的總結可能是肌肉強壯的人的成長環境不同,也有好有壞,不能憑刻板印象,到了反省心智的一層,就要去耦合模擬(具體概念可以讀一讀原書,不太好解釋),最后得到的總結就是單憑人種屬性來判斷個體的特征,是有誤的、沒邏輯的,這就是反省心智的價值了。

由此可以看出,在直覺之上更多用算法心智思考,在算法心智上再多考慮抽象模擬,從這個世界認知的各種表征里抽象出各種規律和方法論,是判斷理性能力的核心標準。

4.產品經理的心智

延伸一點講,在產品經理的成長過程中,理性能力或者邏輯能力的成長,也是三段式的。第一層,能大概判斷、從直覺上感知到問題;第二層,能全面、合理地分析問題以及給出邏輯上講得通的解釋;第三層,可以從經驗里抽象出相對有效的方法論。這與書中心智模型的層次差不多是對應的。

這種三段式理論可以運用到不同的模塊,比如我之前就提過,產品經理認知用戶有幾個境界:

第一層,不知道自己的用戶是誰,不知道自己的用戶在哪;

第二層,遇到需求,可以找到自己的用戶,問出其感想;

第三層,對用戶足夠了解,看到問題或者需求,能立馬準確判斷出自己的用戶會怎么想;

第四層,能抽象出對用戶的認知,有一個畫像說明或者指導手冊(不一定是實體的),讓其他人也能快速預判用戶的想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县| 慈溪市| 嫩江县| 永嘉县| 贵阳市| 凤台县| 渑池县| 通渭县| 台南市| 如皋市| 屯昌县| 吉安市| 柯坪县| 巴林左旗| 乌拉特前旗| 兰溪市| 通渭县| 土默特右旗| 南皮县| 石阡县| 高尔夫| 新绛县| 鄱阳县| 博野县| 时尚| 南木林县| 台湾省| 天长市| 呼图壁县| 织金县| 乐亭县| 江陵县| 河津市| 汝城县| 新巴尔虎左旗| 五原县| 剑川县| 盐城市| 新泰市| 葫芦岛市| 龙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