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辦雜志 譯小說

魯迅在弘文學院的時候,常常和我討論下列三個相關的大問題:

一怎樣才是最理想的人性?

二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

三它的病根何在?

他對這三大問題的研究,畢生孜孜不懈,后來所以毅然決然放棄學醫(yī)而從事于文藝運動,其目標之一,就是想解決這些問題,他知道即使不能驟然得到全部解決,也求于逐漸解決上有所貢獻。因之,辦雜志、譯小說,主恉重在此;后半生的創(chuàng)作數(shù)百萬言,主恉也重在此。茅盾先生說得好:

……我看到了古往今來若干偉大的Humanist中間一個——魯迅先生!

古往今來偉大的文化戰(zhàn)士,一定也是偉大的Humanist;換言之,即是“最理想的人性”的追求者,陶冶者,頌揚者?!驗樗麄兯非蠖U揚者,是“最理想的人性”,所以他們不得不抨擊一切摧殘,毒害,蔽塞“最理想的人性”之發(fā)展的人為的枷鎖——一切不合理的傳統(tǒng)的典章文物。這是各時代各民族的Humanist所相同的。而魯迅先生,則于“同”中更有其特殊者在。這特殊的什么,乃是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而現(xiàn)在則鐐索重重的“東方文明”古國之歷史的與現(xiàn)實的條件所產(chǎn)生而養(yǎng)育的。講到什么是“最理想的人性”,中國儒家者流確已說得很多;然而這些美麗動聽的詞句,經(jīng)過現(xiàn)實的天平,就露了馬腳。魯迅先生指出了“吃人的禮教”,就是批判數(shù)千年最有力的美麗動聽的儒家的“最理想的人性”的圖案和規(guī)章,而追問著:“怎樣才是最理想的人性?”

一切偉大的Humanist的事業(yè),一句話可以概括:拔出“人性”中的蕭艾,培養(yǎng)“人性”的芝蘭。然而不是每個從事于這樣事業(yè)的人都明白認出那些“蕭艾”是在什么條件之下被扶植而滋長,又在什么條件之下,那些“芝蘭”方能含葩挺秀。中國古來的哲人,最缺乏者,就是此種明白的認識。“人性”或“最理想的人性”,原無時空的限制,然而在一定的時間條件之中,會形成“人性”的同中之異,此即所謂國民性或民族性。……

魯迅先生三十年工夫的努力,在我看來,除了其他重大的意義外,尚有一同樣或許更重大的貢獻,就是給三個相聯(lián)的問題開創(chuàng)了光輝的道路。(《中蘇文化》第九卷第二三期合刊——茅盾《最理想的人性》)

魯迅想辦雜志而未成,記得《吶喊》自序上已有說明:出版期快到了,但最先就隱去了若干擔任文稿的人,接著又逃走了資本,結果只余下不名一錢的三個人。這三個人乃是魯迅及周作人和我。這雜志的名稱,最初擬用“赫戲”或“上征”,都采取《離騷》的詞句,但覺得不容易使人懂,才決定用“新生”這二字,取新的生命的意思。然而有人就在背地取笑了,說這會是新進學的秀才呢。我還記得雜志的封面及文中插圖等等,均已經(jīng)安排好好的,可惜沒有用,而魯迅做事的井井有條,絲毫不茍,很值得敬佩。

后來他在《河南》雜志撰文,如《科學史教篇》《摩羅詩力說》等,和他的少年作相較已經(jīng)大有進步了,他深深地慨嘆中國的無聲,歷史上雖偉大作家如屈原,抱九死無悔之貞,而乏反抗挑戰(zhàn)之力,這不能不說是國民性缺點之一。有云:

……惟靈均將逝,腦海波起,通于汨羅,返顧高丘,哀其無女,則抽思哀怨,郁為奇文,茫洋在前,顧忌皆去,懟世俗之渾濁,頌己身之修能,懷疑自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瑣末,放言無憚,為前人所不敢言。然中亦多芳菲凄惻之音,而反抗挑戰(zhàn),則終其篇未能見,感動后世,為力非強。劉彥和所謂“才高者菀其鴻裁,中巧者獵其艷辭,吟諷者銜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皆著意外形,不涉內質,孤偉自死,社會依然,四語之中,函深哀焉。故偉美之聲,不震吾人之耳,鼓者亦不始于今日。(《摩羅詩力說》)

魯迅編譯《域外小說集》二冊,實在是中國介紹和翻譯歐洲新文藝的第一人,我在《魯迅的生活》中已經(jīng)論及,現(xiàn)在從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海县| 咸丰县| 天全县| 淮阳县| 巴里| 淮阳县| 闵行区| 四川省| 安西县| 宿迁市| 阜平县| 班戈县| 庆阳市| 新营市| 金华市| 金秀| 达日县| 东丰县| 沧源| 南靖县| 通州市| 会理县| 哈密市| 兰州市| 沅陵县| 双柏县| 香格里拉县| 罗山县| 台前县| 尼木县| 祁东县| 鲁甸县| 牟定县| 葫芦岛市| 社旗县| 武邑县| 巴林左旗| 万源市| 扬中市| 南靖县| 济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