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講:“瞎貓也能撞上死耗子。”三位新任高參被逼著搜腸刮肚,頭腦風暴了一輪又一輪。竟然還真讓年紀最老的伏辰宿,想出個與少族長描述比較近似的玩意兒出來。
據他說,那是某種被叫做“晝夜紫青藤”的,多年生巨大藤蔓。這種藤蔓專以絞殺巨樹,吸取其養分為生。通常纏繞二三十年下來,便能令一株巨樹徹底枯萎。然后,它就會慢慢延生枝蔓,去攀附鄰近其它巨樹。
而每絞殺掉一棵巨樹,這種藤蔓頂部,便會結出一個藤球。那藤球圓滾滾的、很有彈性、怎么壓都壓不扁。
小時候,他阿爹曾帶回來過幾個哄他玩耍。但只能玩兒上一天或者一夜,因為這種藤球摘下來之后,經歷過晝夜交替,就會變軟枯萎。
比如你是清早摘下,那它便是紫色,隨便怎么拉扯拍打都不變形。可一旦黃昏晝夜交替,它就自行轉為青色,漸漸軟化枯萎掉。如果你是晚上摘下,那它便會是青色,同樣堅韌有彈性。可一旦黎明晝夜交替,它又會自行轉為紫色,漸漸軟化枯萎掉。所以才被人稱作“晝夜紫青藤”。
經大老伏辰宿這么一提醒,小老伏寒來和金剛妹子伏盈昃也都想起來。他們確實曾在樹林里,見到過這種大藤球,而且還并不難找。
風青云聞聽大喜,怪不得老話說:“嘴勤能問出金馬駒來。”前人……,哦不,現在已經算是后人啦,后人誠不欺我。
當下,身板嚇人還跑得飛快的好菇涼伏盈昃自告奮勇。由她親自出馬,去搞來足夠多的紫青藤球。
而熟知藤球樣子的大老伏辰宿。則被風青云安排,帶上幾個族人去尋找又長又直,能將兩個藤球連接起來,當車軸使的結實小樹。
頓時,高坡這面開始忙忙碌碌。小老伏寒來接著也被派出去,帶人搜集合適的樹枝、藤蔓。準備按照少族長的構想,捆扎成架在前后車軸上的大車架子……。
片刻后,高坡頂端哨探緊急來報。七只赤鱗矮馬已經離去,又新來五十多只大大小小的玄羊。那五只青背刺角駝,也有跡象即將離去。
風青云聽完毫不在意。且隨它們去。反正有清溪在這里,總歸不缺前來飲水的野獸。按廚子行話講:“一人做不出千家宴,一鍋供不上百人餐,有多大鍋,你就煮多少飯。”
來的野獸再多,也和有伏部落沒半點相干。只有把運輸問題預先解決好。捕獵到的成果,才算是有伏部落的真正收獲。要不然,還不知道會便宜了誰呢?
又過去足有兩柱香功夫,金剛妹子伏盈昃牽著大串深紫色藤球,蹦蹦跳跳先跑了回來。
那紫色大藤球有半人來高。中空外圓,藤筋錯落環繞,表面間隔著,露出一個個拳頭大小的六邊形孔洞。風青云試了試,果然彈性十足。讓金剛妹子運盡全力擠壓,藤球也僅僅微不可查地凹陷下去一小點。堅韌程度完全超過他的預期。
隨后不久,大老伏辰宿和小老伏寒來也接連帶人返回。至此,材料已然齊備。
風青云“虛空離情火”在手。處理骨質材料都不成問題,處理起藤木材料來,更是不在話下。
僅僅頓飯功夫,一輛看上去就極為堅實可靠的“藤球輪大架子車”便已造好。
金剛妹子用一根獸筋長索,拴在架子車前端兩側,興高采烈地拉起來東奔西跑。果然輕快靈便,比起原先的人拖木頭架子,不知道省去多少力氣。
族人們見狀,個個喜笑顏開。風青云直至此時,方才心中大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盡管這“藤球輪架子車”僅僅能用到日落時分,但就此次圍獵行動而言,它確實是解決運送獵物難題的無上佳品。
風青云索性將金剛妹子采摘回來的藤球全部用光。總共造出八輛藤球輪大架子車。都是按照“至少能夠承載一只成年巖牛巨大體量”的標準來制作。
車全部制成后,風青云抬頭望天。清晨時分試射訓練結束,圍獵隊伍出發。而此時大日當空,不過是將將正午。
時間剛好,足夠有伏部落老弱獵手們,打上一場有聲有色的圍獵殲滅戰!
風青云率領三位高參,再次潛行到斷崖頂仔細觀察。
此時清溪側畔,只剩下兩群野獸。除去體型龐大,看著都頗為懶洋洋的十二只巖牛外。先前曾見過的赤鱗矮馬和青背刺角駝均已離去,甚至哨探后來所報玄羊群也已離開。
眼下正在溪邊飲水的另一群野獸,是十五只“獨角云紋羚”。
這十五只巨羚有大有小。大的體型比青背刺角駝略小幾分,身上乳白色鱗甲錯落層疊有致,自然生成仿佛朵朵白云般的紋路;頭頂上豎著根高高挺立、長達六、七尺的鋒銳獨角。那獨角樣子很像是顯生宙后期日本倭刀的加粗放大版,看起來相當不好惹。小云紋羚的體型則與赤鱗矮馬差不多,頭頂上獨角也相對要短小一截。
這兩群野獸,總共二十七只。數量倒是與隊伍中的女子人數恰巧相當。
第一輪射擊純屬偷襲,全部射中目標肯定不成問題。但未能當場射死的野獸,必然受驚四散奔逃。到那時身在斷崖之上,可就有些鞭長莫及。
風青云眉頭微皺,和三位高參低聲探討。不大會兒功夫,便商量出一個“先擾射、后伏擊”的兩段式圍獵方案出來。
這條清溪之畔,地形很是開闊。除去有伏族人所在那座高坡斷崖之外,四下里均是沃野。但到了距離清溪兩百余尋(550米)開外,沃野上便隆起連綿丘陵。兩側丘陵逐漸收窄,于三百多尋(800米)遠處,自然形成一個五、六尋(15米左右)寬、十余尋(30米左右)長的丘陵夾道。
過了那條夾道,便又是一片林莽叢生的沃野。從那里即可通向有伏部落山腳溶洞,也可通向虢山谷地平原西、北部。
所謂“兩段式圍獵”方案,前半段由金剛妹子伏盈昃,率領其余二十六名女子,從斷崖上每人選定一只野獸射擊。弩矢射出后,無論結果如何,立刻從后面緩坡離開。帶著八輛“藤球輪架子車”,趕去丘陵夾道前端匯合。
方案后半段,則由風青云率領三十名老年獵手,預先埋伏在那條夾道兩側的丘陵上方。
女性族人們在崖頂施射,距離獸群不過三十余尋(80米)。估計以玄羊勁弩的威力,如無意外,這兩群野獸必定個個帶傷。到時候不管它們怎么四散奔逃,總歸要從丘陵夾道處奪路而出。
丘陵夾道離清溪兩百余尋(550米)的距離,足有一里多遠。受驚后帶傷狂奔到那里的獸群,再遭到近距離強弩攢射……。
嘿嘿,別看有伏部落人數少,說能徹底殲滅掉這些大家伙,絕非癡心妄想!
方案敲定,行動隨即展開。
風青云帶著大老伏辰宿和小老伏寒來,下坡去招呼老獵手們離開。金剛妹子則留在崖頂,準備給女子族人分派具體射擊目標。
一里多地,即便是潛行速度稍慢,也不過盞茶功夫便到。風青云命伏辰宿與伏寒來各率一隊老獵手,每人間隔半尋(1米多)距離,埋伏在十余尋(30米左右)長的夾道兩側丘陵上。
他嚴令這兩隊人,待會兒獸群奔來時,必須聽到他第二支鳴鏑響起,才能射擊下方夾道里的目標。隨即,便將第一只鳴鏑裝上弩機,抬手朝清溪方向遠遠空射過去。
鳴鏑聲“嗚嗚”不絕,劃破長空而去。圍獵中所射第一只鳴鏑,是約定好的發令信號。
鳴鏑之聲尚未止息,“嘣嗡、嘣嗡”的弩弦悶響聲,就接連從遠處傳來。隨即狂暴的巖牛嘶吼聲、尖利的獨角云紋羚哀鳴聲、“轟轟隆隆”雜亂無章的獸群狂奔之聲相繼傳來。
猛然間,遮住視線那片叢林紛紛倒伏,獸群突然被射傷后慌不擇路,撞翻眼前一切攔路之物,徑直朝夾道方向狂奔而來。
風青云看得真切,帶傷狂奔中的獸群,明顯分為前后四個集團。
跑在最前方,是六只受傷較輕的巨大巖牛。之所以受傷較輕,是因為這六只巖牛所中骨矢,基本都在肩、背、臀等肉厚不當緊處。即便如此,近乎整根沒入體內的骨矢,還是令它們極為痛苦。尤其骨矢尾部,風青云刻意煉制用于導流的四角微凸形狀,竟然意外發揮出血槽功效。使得它們一路狂奔,一路鮮血淋漓不斷。
風青云見狀靈機微動,立刻決定放這些跑在第一集團的巖牛過去。
緊跟它們身后十余尋(30米左右)外,是處于第二集團的其余六只巖牛。這六只巖牛基本都被射中了脖頸、腿窩、甚至頭部等要緊處。但仗著體型碩大,生命力強悍的優勢,尚可勉力支撐。
巖牛身后處于第三集團的,是九只獨角云紋羚。它們身上基本看不到骨矢,只有貫通身體的傷口在汩汩冒血。顯然,大威力近射,令得骨矢射中之后,當即便透體而出。
跑在最后的第四集團,是剩下六只獨角云紋羚。有兩只被射中要害,已經倒斃在沿途;其余四只也是步履蹣跚,眼見著很難堅持到夾道。
風青云揮動右臂朝下按壓,示意族人要穩住。有伏部落老獵手們長期配合慣了,集體意識相當強。第一集團領頭六只巖牛“轟隆隆”穿過夾道時,盡管有人不解,略顯騷動,卻沒人當真違背風青云的命令。
待到眼見第二集團六只巖牛,有五只都已奔入夾道。
風青云當機立斷,將第二支鳴鏑射向最先那只巖牛的頭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