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及省級公務員聯考教材·公務員考試高分一本通系列:申論解決方案
- 許可
- 4321字
- 2020-11-28 22:37:56
第三講 透過大綱看申論——申論考試的變與不變
任何一種考試都有它特殊的內在規定性,只有把握住這些獨特的規定性,才能有的放矢地找到切實可行、合理有效的應對之策。申論作為公職類考試的科目之一,其根本目的是為提高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平和質量而服務的,無論從它的命題指向還是具體的題型、題目設置上,無不應以此為根本。這也就是這門考試科目的內在規定性。公務員考試出現以來的實踐證明,考試機關設置申論的初衷也正體現于此。然而,由于現實條件和認識水平的局限,這一初衷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實現,依然值得追問。對這一問題的回答,也恰為我們把握申論考試的脈搏,有效備戰考試提供了極為寶貴的啟發和指導。
正如其他各種類型的考試一樣,考試大綱始終是把握所考科目最權威、最根本的官方依據之一。理論上來講,考試的具體技術形式,包括命題、考試過程、閱卷評分等都應該與大綱的要求完全匹配。當然,在實際操作中,受各種條件的影響和限制,可能匹配的程度會有或大或小的出入,但這并不影響人們通過大綱把握考試。
迄今為止,申論考試大綱一共有前后兩個版本,國考在2010年之前采用的是從2000年首次開考以來一直沿用的老版本,2010年及以后采用的是變化之后的新版本,新版本在2014年又對考試時間做了延長調整,從150分鐘變為180分鐘。在國考新大綱出現之后,陸續有部分地方的省考跟進,也進行了調整(如陜西省考中的考試時長),但依然有很多地方以及聯考試卷沿用老版本。
之所以在國考新大綱已經進行調整的同時,部分省考卻依然保持原大綱,也從一個側面表明,新舊兩個版本對申論內在規定性的界定并未出現實質區別,這種變中之不變,也就是俗話所說的“萬變不離其宗”,恰為我們把握申論的根本屬性、正確認識申論提供了最穩定的依據。仔細研究發現,兩份大綱都對申論考試的內容、結構和作答要求給予明確表述,新版本只是對一些考查指向的界定更具體、細致、明確而已。此外,新大綱還有個鮮明的特色是:針對不同的崗位,在具體考查指向上進行了區別界定。而這也恰恰印證了我們一直主張的觀點,即考試的形式必須為考試的目的服務。申論考試就是為行政管理隊伍建設服務的,行政管理人員需要什么能力和素質,申論考試就考查什么能力和素質,崗位不同,需要的能力和素質不同,考查的形式就隨之不同。
下面分別展示兩份大綱,再進行深入分析。
原大綱:
申論主要通過應試者對給定資料的分析、概括、提煉、加工,測查應試者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申論材料通常涉及某一或某幾個特定的社會問題或社會現象,要求應試者能夠準確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內容,全面分析問題所涉及的各個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礎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觀點、思路和解決方案,準確流暢地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
新大綱:
申論是測查從事機關工作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的考試科目。申論試卷由注意事項、給定資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組成。申論考試按照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綜合管理類、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法類職位的不同要求,設置兩類試卷。
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綜合管理類職位申論考試主要測查報考者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給定資料的內容,準確理解給定資料的含義,準確提煉事實所包含的觀點,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質問題。
綜合分析能力——要求對給定資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內容、觀點或問題進行分析和歸納,多角度地思考資料內容,作出合理的推斷或評價。
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實踐經驗或生活體驗,在對給定資料理解分析的基礎上,發現和界定問題,作出評估或權衡,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達能力——要求熟練使用指定的語種,運用說明、陳述、議論等方式,準確規范、簡明暢達地表述思想觀點。
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法類職位申論考試主要測查報考者的閱讀理解能力、貫徹執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要求能夠理解給定資料的主要內容,把握給定資料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對給定資料所涉及的觀點、事實作出恰當的解釋。
貫徹執行能力——要求能夠準確理解工作目標和組織意圖,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根據客觀實際情況,及時有效地完成任務。
解決問題能力——要求運用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具體問題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或辦法。
文字表達能力——要求熟練使用指定的語種,對事件、觀點進行準確合理的說明、陳述或闡釋。
可以看出,原大綱除對申論的考查指向進行概括性的表述之外,還對申論材料的特征以及試題的考查形式甚至作答方法都進行了說明,這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是對考生作答的一種微觀指導。而新大綱則開宗明義地表述清楚了申論考試的目的,即“測查從事機關工作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這顯然是在原大綱基礎上的一種進步和提升,是對原大綱隱而未發的核心內涵的明確表達。相比其他內容,這句話簡約而不簡單!它從根本上揭示了申論考試的深層次內涵,而其他各種“能力”的界定不過是這種內涵的外延罷了。這種表述的變化,其實也體現了考試機關自身認識上的發展與進化,這和考試科目的變化在立足點是一脈相承的。
至于在材料特征、試題的考查形式以及作答方式上,新大綱略去了原有內容,其中的緣由很簡單——作為一種新出現的考試,在開頭的前10年,人們對它極有可能會存在應對上的手足無措,恰當、適度的指導在現實操作的意義上很有必要,而在歷經10年的發展歷程后,這種必要性則要降低很多。相反,在其他真正涉及考查目標的地方做出更為清晰、到位的說明,則顯得更有意義。于是,我們看到新大綱把原來概括性表達的各種“能力”逐一地進行了廓清,此外,針對基層、執法類職位,還增加了“貫徹執行能力”這種新要求。
對于各種考查指向,即各種“能力”,因為大綱已經界定得非常清晰,在這里就不再贅述;而縱觀近20年來的申論考試實踐,另一個與此相關的問題可能更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而這則是通過對歷年真題與大綱的對比分析發現的。
仔細研讀歷年申論真題可以發現,題目本身所透露的信息和考試大綱中的定位是有出入的,這或許正是考試設計本身的無可奈何。真題所透露的考查指向和目標比較集中而單純,遠沒有大綱中規定的那么豐富。有些試卷,在材料的給定上,對主題、主旨,甚至更為具體的問題、原因、對策、措施等的表述已經非常充分,只要考生能夠讀懂材料,大綱設定的所謂“解決實際問題”“提出問題”“綜合分析”和“貫徹執行”只不過是一定程度上的“照貓畫虎”“依葫蘆畫瓢”罷了,至于與之相關的各種能力,也統統歸結為閱讀理解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最近幾年這種情形雖然有所改變,但依然脫離不了這種根本特性的局限,只是對于分析能力的考查確實提高了,這也與其操作上的可實現性強有關。
對于“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考查,通常是以概述給定材料的形式出現的。一般而言,材料在給出問題的同時,其實就已經暗示了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最終考查的只能是分析、概括、提煉、加工材料的閱讀理解能力。至于申論中的“綜合分析能力”,其實質仍然是閱讀理解給定的“半成品”資料的能力。從一個細節或許更能發現考試機關真正的考查意圖里對“閱讀理解能力”是何等的偏重。申論試卷的“注意事項”共三條,每一條都提到“閱讀”。第一條說明申論考試“是對分析駕馭材料的能力的考試”“是對應考者閱讀理解能力的測試”;第二條提出作答參考時限,“閱讀資料40分鐘”;第三條再次提醒考生“仔細閱讀給定的資料”。再看從2003年以來申論試卷的變化,閱讀量變大了,閱讀理解的難度也加大了。申論考試緣何如此重視閱讀?這又和申論考試的根本目的緊密相關。機關工作的現實特征是要求工作人員必須對社會的方方面面有足夠程度的體察與了解,而除了自身參與社會實踐、觀察等之外,閱讀這種間接體驗的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更不用說,深居機關辦公室的各級公務人員每天工作的一種基本形式便是傳閱各種類型的文字材料,如公文、報告等。因此,閱讀理解能力可以說是機關工作所要具備的各種能力素質中最為基礎和根本的。受此約束,從最明顯的特征上來說,申論考試就是一種基于閱讀的考試!這也恰恰是申論試卷最鮮明的外部特征。在我們身邊,需要閱讀如此篇幅文字材料卻只需據此回答區區三五道題目的考試類型不說絕無僅有,也可以肯定地說是不多見的。認識到這一點,對于把握申論考試的本質并有效應對考試可以說具有至關重要的、關鍵性甚至決定性的意義。從這個角度來說,被新大綱刪除,在原大綱中卻占據更主體地位的第二個段落,也就是對申論材料特征和作答方式進行細致說明的這部分內容,對于備考的指導意義恰恰是不容小覷的。這可以說是新大綱特意隱匿備考線索,進而提高整個考試難度的一種舉措。又或者說,在考試組織者看來,經過長達10年的普及、磨合之后,廣大考生理應明確試卷的特征以及備考策略,而無須再進行特別說明了。
無論如何,原大綱的那個段落所揭示的申論試卷的特征以及作答方式是必須引起備考者的足夠重視的。該段落將申論材料的內容界定為“某一個或某幾個特定的社會問題或社會現象”,其實已經足夠清晰地揭示了申論考試具有的社會認知屬性和問題導向屬性,而其后對作答方式的界定,集中地使用了“準確理解”“全面分析”“把握精神”“概括”“提煉”等無不與閱讀理解能力高度相關甚至契合的詞匯,也進一步說明,在諸多的“能力”要素中,閱讀理解能力才是居于真正核心位置,而在實際的考試過程中,甚至也是除了文字表達能力之外,唯一真正需要實現的能力。因而,考生在備考階段,其實真正需要著力提高的能力只有兩個,即閱讀理解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其中前者又是基礎和前提,因為如果連材料都讀不懂,也就談不上書寫了。更何況,即便從在一般的培養和訓練順序講,閱讀也總是先于書寫的。
最后,我作為培訓師,就考試培訓和閱讀理解的關系再針對性地強調一點。相比起其他種種能力,閱讀理解能力更需要考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真正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和認知水平,進而要求培訓輔導在這一點上也要更加注重考生自身素質的培養,而不是片面突出教授者的個人水平。因此,任何站在學習者對面居高臨下、指手畫腳的灌輸以及與之相對應的考生冷眼旁觀的“學習”都是效用極低的。在這種情況下,教授者對學習者的命運缺乏痛癢感,而學習者對于教授者的指示缺乏領悟力。所以,簡單的應試技巧不足以承擔成功應對考試的使命,單純的、守株待兔式的、生搬硬套的“萬能”模式也確實是無能的。只有通過大量地鉆研時政熱點,真正對這個國家和社會的現狀、問題建立起自己深刻、獨到的體認和感悟,在面對龐雜繁亂的申論材料時,才能看透迷障、理順邏輯、抓住真相,而這也就是備考及輔導的真正方向和著力點之所在。
- 2020年上海市“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綜合知識和能力》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吉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行政職業能力測驗(2016下半年)
- 2020年上海公務員錄用考試專項題庫:資料分析【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省(市、縣)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綜合應用能力歷年真題及專家命題預測試卷·E類(2017-2018視頻版)
- 北京市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行政職業能力傾向測驗(2016最新版)
- 判斷推理命題思維3講:圖形推理命題思維
- 2020年青海公務員錄用考試專項題庫:資料分析【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上海市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申論歷年真題及華圖名師詳解(2021華圖版)
- 史上最牛公務員面試攻略
- 2020年甘肅公務員錄用考試專項教材:言語理解與表達【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上海市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申論(2017彩印版)
- 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軍轉干部安置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江蘇省選調生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江蘇省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申論歷年真題及華圖名師詳解(2021華圖版)
- 華圖教你贏面試系列叢書:10天,面試通關特訓(2016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