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培訓叢書:肝病指南與臨床實踐作者名: 李海本章字數: 720字更新時間: 2020-11-28 22:35:41
3.治療方法
3.1 藥物治療
● 抗組織型阿米巴藥輔以殺腸腔型阿米巴藥以達根治,并可防止感染由腸道傳播。
● 硝基咪唑類(甲硝唑和替硝唑)是目前最佳的抗阿米巴藥物。甲硝唑對組織型和腸內阿米巴均有效。甲硝唑治療過程中膿腔愈合情況,選用每次0.6g,3次/天,20~30天為一個療程。
● 替硝唑為第二代硝基咪唑類藥物,抗阿米巴治療用2g頓服,或每次0.5g,2次/天,連服7~10天,重者可用1.6g靜脈滴注,1次/天。
● 喹諾酮類現多用第三代,如諾氟沙星、氧氟沙星、環丙沙星以及莫西沙星等治療革蘭陰性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抗菌譜廣,作用強。用諾氟沙星每次0.2~0.3g,3次/天,口服,5天為一個療程。
3.2 穿刺治療
● 如經甲硝唑治療3~7天仍無改善,且超聲檢查顯示有明確膿腔及積膿時,應穿刺抽膿。或膿腫局部疼痛及壓痛明顯,肝局部隆起,有穿破危險者亦應穿刺引流,穿刺最好在抗阿米巴藥物治療2~4天后進行。膿量超過200ml者,在3~5天后應重復抽膿。膿液稠厚、不易抽出時,注入生理鹽水,或用α糜蛋白酶5mg溶于0.9%氯化鈉注射液50ml內,抽取1/2量注入膿腔,可使膿液變稀。大膿腫在抽膿后注入甲硝唑500mg,有助于膿腔愈合。
3.3 手術引流
● 肝膿腔穿破至腹腔引起彌漫性腹膜炎:排凈腹腔膿液,并行腹腔引流。手術引流的適應證:膿腫位置較深(距離體表超過8cm);合并細菌感染,膿液黏稠不易吸出;多發性膿腫穿刺引流困難或失敗;左葉肝膿腫易向心包穿破;穿刺易污染腹腔等情況。
3.4 控制繼發細菌感染
● 膿液細菌培養陽性率為14.1%~19.8%。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埃希菌為多見?;颊叽蠖加懈邿?、白細胞計數增加等表現,單用抗阿米巴藥物臨床癥狀無改善,膿液多數轉為黃綠色。甲硝唑有抗厭氧菌作用可配合其他抗生素使用。根據療效及細菌藥敏試驗結果及時調整用藥。
二、血吸蟲病與肝膽疾病